第1章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在当代中国的“科学殿堂”,有一群人,他们扎根科研一线、数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破解着国家乃至世界级的“难课题”,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红基因”。他们既是广大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以赤诚的爱国之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实干创新,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本书汇集了从事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遥感信息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农业工程学领域的1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以出生时间先后排序),以微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他们曲折丰富的人生故事、科研经历、学术成就、治学精神、价值观念,叙述优秀知识分子党员为人民做学问的心路历程及学术思想的薪火相传,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前进所作出的贡献。本书以图文并茂,纸质和视频立体式的呈现方式,激发年青一代奋发图强,积极投身“科教兴国”“知识报国”的伟大实践。
有数十年隐姓埋名从事我国自主核潜艇研发而“忘家”但最终“感动中国”的“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院士;有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承前启后的开拓者汪懋华院士;有不停歇地思索和创新的中国“地球空间信息学之父”李德仁两院院士;有以责任担当使命、让环境变得更美的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开拓者郝吉明院士。无论是在实验室进行演算和实验,还是在野外进行观测和勘探,他们都是为了发展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老一辈科学家忠于祖国、听党召唤、以国为重、刻苦钻研、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埋头苦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畏艰难、严谨求实、自主创新、勇往直前、敢于担当的科学精神和无悔奉献的家国情怀。
有在抗美援朝战火中与哲学结缘、在西方美学领域填补了多个空白、一生追寻真和美的汝信学部委员;有白手起家建成中国第一个碳十四年代学实验室、研制了中国糖碳标准、学术上参与引领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仇士华荣誉学部委员;有提出价格改革“一调二放三挂钩”和“走小步、不停步”的市场改革方案、提出“稳中求进”的改革和发展思路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守望者张卓元学部委员;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战火淬炼青春、力推将“依法治国”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宪法的第一人、经历书剑人生的李步云荣誉学部委员;有以史论政、心忧天下、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张海鹏学部委员;有把学术视为第一生命、为往圣继绝学的黄宝生学部委员。无论是在办公室伏案疾书,还是在田野调研,他们都是为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关怀现实、求异存同、刚直耿介、钢筋铁骨、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立论为民、甘之如饴、持续奋斗的科研精神,我们能感受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学人气度和无私忘我、安贫乐道的奉献精神。
上述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只是中华民族浩瀚的科学大海里的一些优秀代表。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认准一个目标,奋斗终身成大器。他们的经历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新中国的发展史紧密相连,他们的故事折射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创新奉献的光影,也体现了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希望通过本书使读者受到这些知识分子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的精神感染,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艰辛与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当我们走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继往开来。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青年一代、少年一代,要代代相传,以敬重之心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从我们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中去学习,从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不断积淀的精神谱系中去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当代中国的有志者皆当满怀赤诚的爱国之心,以发现和破解时代课题为己任,以为人民做学问为己任,以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为己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让我们可爱的中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说,我们都是祖国的好儿女,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