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校学生的人生追求
高校学生作为一个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社会群体,应该有所追求,并在不懈的追求和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广大青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理想信念是我们的事业与生活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动力源泉。高校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不过个人的理想只有与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相一致,与祖国发展的历史洪流相融合,与人民前进的伟大步伐相统一,才能真正得到实现。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学院考察调研时强调,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高校学生应当志存高远,首先,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高校学生只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高校学生只有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行动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联结起来,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追求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其次,高校学生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顽强努力,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矢志不渝。高校学生要从我做起,最大限度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献给社会、献给人民。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既志存高远,又立足现实;既勇于进取,又甘于奉献,这是一个优秀的高校学生必备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
总之,高校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引下才能大有作为。这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高校学生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在民族复兴这一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正确选择,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集中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一共同理想,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团结一致,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纽带。无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都应该也能够认同与自身利益密不可分的这一共同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高校学生只有通过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才能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才能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才能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因此,高校学生要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奋斗之中,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脚踏实地,发奋学习,增长才干,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要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
(三)弘扬民族精神,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正是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才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高校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这是非常可贵的,应当继续发扬光大。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集青少年。高校学生要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首先,要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态度,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盲目排外。高校学生要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弘扬时代精神,做勇敢的改革创新者
改革开放的实践催生伟大的时代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精神继承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传统,体现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贯穿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贯通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事实证明,改革创新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拓前进的不竭动力。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当前,面对机遇大于挑战的形势,要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着眼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时代精神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催生的,弘扬时代精神要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展开。
因此,高校学生必须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奋进的改革创新者。
(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辩证取舍,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守正道、弘扬大道,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高校学生应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自身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凝聚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的文化。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直接来源。新的历史条件下,革命文化依旧是激励中国人民矢志不渝、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的精神资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以及涌现出来的一批批先进群体与英雄模范,正是新时代传承革命文化的集中体现。高校学生必须继承和发扬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深入挖掘与弘扬革命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倍加珍惜革命文化,积极坚守与弘扬革命文化传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撑。高校学生要在服务社会中传播和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和传播载体渗透到人民群众中间,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高校学生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