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与民生服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技术简史:区块链的“前世今生”

要了解区块链技术,就需要回顾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历史。当前,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现象是,只要提到区块链,对它有一定了解的人自然就会在网络中搜索在2008—2009年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所创建的区块链世界。于是,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区块链技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其实则不然,2008—2009年这段时间只能算作区块链技术进入1.0时代的历史时间,而不等同于它就是区块链技术的历史开端。从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来看,之所以造成这种历史现状,很有可能与它具有技术集成的性质相关。因此,沿着历史的线索回顾,重现区块链技术的“前世今生”就显得尤为必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简史如表1-3所示。

表1-3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简史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从表1-3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也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其他技术一样,有其特定的历史发展主线。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将它的历史归结为偶然与必然相互交错的历史,无数的偶然性演变为历史的必然性,逐渐形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区块链技术形态。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技术1.0、2.0或3.0等类似的说法来表述事物的发展历程,对区块链技术也是如此。因此,探讨区块链1.0时代、区块链2.0时代及区块链3.0时代的具体发展内容,对于加深我们对区块链技术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块链1.0时代

区块链1.0时代是区块链技术经历从无到有的基础性时代,这个时代的区块链技术主要是以比特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以至于当时区块链技术的追随者都认为两者难以区分,甚至有人误认为:区块链就是比特币,比特币就是区块链。

当然,这种误解是有一定原因的。这主要是因为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发展还不成熟,它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支撑技术,还没有被公众作为一项单独的技术来对待。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很多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认识到货币发行方所存在的潜在危机,没有谁能够保证它们永远按照市场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来发行货币,这种危机的背后是信任问题。

2008年10月,中本聪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提出区块链概念及其相应的技术架构,预示着区块链1.0时代的到来。从这个层面来理解,在区块链1.0时代,区块链技术自身与数字货币(资产)并行出现的技术身份、其内在的技术逻辑与思想背景,其实是在对抗中心化金融机构等对货币的滥发和无节制的增发行为。因此,在区块链1.0时代,人们更愿意将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并提,或者称之为去中心化的数字支付系统。

在区块链1.0时代的区块链技术就已经具备链状数据结构、全网共享账本、非对称加密和源代码开源等基本特征。也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区块链的基础技术思想,解决了当时数字货币支付、转账和汇款等金融领域的安全问题与信任问题。

譬如,链状数据结构中的前一个区块与后一个区块的相互嵌套和链接,保证了后来的区块链账本的不可篡改性;全网共享账本保证了它的各个参与节点的公平性,也就营造了一个去中心化与真实可靠的交易环境,使各种攻击变得异常艰难;而非对称加密的方式将公钥与私钥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基于密码学算法的加密机制,将整个交易的过程牢牢地锁定在安全的环境中;与此同时,区块链1.0时代的源代码开源,为广大网络节点参与记账提供了条件,并且最终演变为一种可以相互交叉验证的共识机制。

综上所述,区块链1.0时代对区块链技术新时代的到来起到了奠基性与决定性的作用。

(二)区块链2.0时代

区块链2.0时代,是在区块链1.0时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升级版区块链金融,在这个时代可以实现对基于智能合约(智能合同)的可编程金融,而且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从多种金融场景中剥离出来,开始向更广泛的时空蔓延。

在区块链2.0时代,由于区块链本身具有可编程性,加之人们将智能合约引入区块链金融编程系统,诸如规则、承诺、秩序及价值交换等多种因素逐渐产生更加强烈的技术约束效力,使区块链系统得以具备更加稳定的性能、更加安全的系统属性,同时更加能够接纳开放多元的文化。

简单来说,将智能合约嵌入区块链系统,在本质上重新定义了区块链,并开始将区块链作为一种独立的技术形象推向世界,且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从最初的货币金融体系向泛金融甚至非金融领域延伸。

与此同时,区块链2.0时代还产生了一个新生事物——以太坊(Ethereum)。2013年年末,一位名叫维塔利克·布特林的俄罗斯人发表了白皮书《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在该白皮书中,维塔利克·布特林通过使用一种通用的脚本语言,打造了一款新的加密平台和加密货币——以太坊,从而将区块链技术推向区块链2.0时代。

学术界普遍认为,以太坊是一套完整的智能合约解决方案,旨在提供一个自动化的脚本语言或具有图灵完备性(Turing-completeness)的平台。一方面,它解决了区块链1.0时代只能记录交易账本的延展性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它为区块链的用户及相关使用者提供了便捷的端口,使用者通常能够轻松地在上面建立协议和智能合约。简单来说,以太坊是一个简单且易于操作的综合应用平台,能够自动为纷繁复杂的货币交易和转账行为提供履行契约的技术承诺,也就是用程序算法代替人来自动执行合同的约定——智能合约。

譬如,在现实情境中存在甲、乙两家公司,甲公司要将产品出售给乙公司,按照传统的签订纸质合同的方式,虽然甲公司有合同作为法律依据,但却没有办法约束乙公司在约定的时间范围内交付相关款项。若是将该契约行为搬到以太坊平台进行,甲、乙公司就会基于几行简单的智能合约代码建立起一套自动执行的算法契约,只要甲公司能够在以太坊上传交付产品的工作量证明,以太坊就会立即自动将乙公司的相关约定款项转移到甲公司账户上。

如此看来,区块链2.0时代是一个基于以太坊和智能合约的技术化契约的时代。这个时代中的区块链技术充当着一种规则、承诺、秩序和价值交换的角色,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区块链系统各方参与者的风险与成本,扩大了区块链技术的泛化能力。

(三)区块链3.0时代

区块链3.0时代是价值互联网的内核。区块链能够对每个互联网中代表价值的信息和字节进行产权确认、计量和存储,从而实现资产在区块链上可被追踪、控制和交易[2]。在此基础上,人们还广泛地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各种商业应用场景,打造真正属于区块链3.0时代的商用分布式设计区块链操作系统EOS(Enterprise Operation System)。其类似于现如今的安卓系统(Android System)和苹果操作系统(Apple Operating System),人们以之为基础又可以开发无数的创新技术平台和App等。

以EOS为代表的区块链3.0时代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可编程社会。届时,区块链不仅能够记录金融业的交易,而且几乎可以记录任何有价值的能以代码形式表达的事物,其应用能够扩展到任何有需求的领域[3]。如此说来,区块链3.0时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信用社会的时代,而如今我们正处在从区块链2.0时代向3.0时代过渡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将被重新定义。在这样的可编程的智能化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都将被重塑。

从区块链1.0时代到区块链3.0时代的发展过程,其实是区块链技术本身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说,我们目前正处于区块链2.0时代与区块链3.0时代的交叉时期,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发展凸显了巨大的价值,同时,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价值(Intervalue)网络即将生成,这就是狭义层面的价值互联网的雏形。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便是区块链存在的“不可能三角”(区块链“不可能三角”,也称为“三元悖论”,是指区块链网络无论采用哪种共识机制来决定新区块的生成方式,皆无法同时兼顾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这三项要求,只能三者取其二)的技术发展瓶颈,最终也一定会被攻克。

区块链3.0时代将会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以技术创新的方式战胜自身的技术局限,实现去中心化、安全性与扩展性的统一;二是区块链技术的跨界融合与应用,它自身将会成为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新兴技术基础设施,最终将把我们当前所处的这个时代真正打造成广义层面的价值互联网(Value Internet)时代。广连接的终极就是价值的去信任交换,届时,社会产业、服务与民生等中观领域的运行格局将会被彻底重塑。

从民生领域来看,随着区块链3.0时代的不断推进,在未来几年,区块链技术将会持续在医疗、教育、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养老、公益与政务服务等领域大显身手,不断颠覆与重塑传统的民生服务模式——这是一种令人期待和激动人心的技术实践!与区块链相关的民生服务领域,自然会深深留下区块链技术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