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泽德使团”出使美国
蒂泽德临危受命,出任代表团团长后,立即着手组团及确定技术交流的项目。他挑选约翰·考克罗夫特作为副手,考克罗夫特是世界上第一台粒子加速器的设计者,由他向美国人介绍雷达领域的项目,以及其他技术项目。博文作为雷达专家负责介绍谐振腔磁控管及机载雷达项目。此外,由陆海空三军各派一名军官,负责依据最新的作战实践,提出具体的军事需求。来自空军部的亚瑟·埃德加·伍德沃德纳特任代表团秘书。
1940年8月7日,博文造访了位于伦敦郊区温布利的通用电气公司,听取了谐振腔磁控管的工作原理及制作工艺介绍。4天后,他再次来到公司实验室,从第一批生产出来的管子中挑选了一支谐振腔磁控管,放入一只黑色金属公文箱里并上好锁。博文随身携带这只箱子,乘地铁来到军需部,将这只箱子交予卫兵保管。1940年8月28日晚,博文从军需部取出箱子,叫了辆出租车,把他送到坎伯兰旅馆,那里距离伦敦的尤斯顿火车站很近。
博文携带的这只金属公文箱个头有点大,放不进旅馆的保险柜,只好塞在床铺底下,这让博文一夜都未睡踏实。第二天一大早,在上出租车时,司机坚持要把金属公文箱与其他行李一起搁在车厢顶上,博文一路上悬着颗心,生怕车厢顶上的金属公文箱会发生什么闪失。好在一路无碍,8点15分前,博文抵达尤斯顿火车站,一位车站的行李员将这只金属公文箱扛在肩上,大步流星地走向火车站,博文紧随其后,两眼死死盯着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晃动的金属公文箱。其实,车站前的人群中,没有人关注博文的那只金属公文箱,可博文并不这么想。这一天离二战爆发一周年只剩5天的时间,英国正遭遇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从挪威到法国沿岸,德军对英国已形成包围之势。德国空军正在实施猛烈的空袭,入侵英国的计划正在按计划展开。冥冥之中,博文有种预感:自己携带的这只金属公文箱里,蕴藏着影响战争进程和改变英国人命运的力量,因而容不得半点闪失。
8点30分,开往利物浦的列车已经停靠在站台旁,博文从行李员手中接过金属公文箱时,舒了口气。他上车找到了预订的头等包厢,只见窗帘已经拉开,靠窗的小桌上放了张座位预留的告示。博文落座后,望着对面空着的席位,心里想坐在那的会是一位什么样的旅客呢?
直到开车前几分钟,一位衣着讲究,修饰整洁的先生走进包厢,在博文对面坐下后,随手拿出张报纸阅读起来。火车快起动时,有几个旅客推开厢门,看到还有地方可坐十分兴奋。不料这位神秘的伴侣把眼睛一瞪,厉声说道:“出去!没看见这是专门预留的吗?”“那几个人吓坏了。”博文事后回忆道,“之后,一路上再没有遇到任何打扰。”
火车喘着气徐徐驶入利物浦车站,博文遵嘱没有下车,对面那位一路不语的伴侣也依旧坐着,好像报纸还未看完。不一会,站台上来了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一名军士长派了3名士兵上车取走金属公文箱,并放进停在不远处的一辆汽车里。陪同博文一路的神秘伴侣卷起报纸,稍稍向其点了点头,就转身离去。
在格莱斯顿码头,博文登上“里士满公爵夫人”号客轮,与技术代表团的主要成员会合,后来常将这一技术代表团称为“蒂泽德使团”。蒂泽德和空军代表F.L.皮尔斯上校已在几天前,乘飞机飞往大西洋彼岸。伍德沃德纳特将那只金属公文箱锁在一个坚固的舱室内,只有他和一名军方代表持有舱室的钥匙。一旦在海上遭遇德军的袭击,他俩负责把金属公文箱里的秘密投入大海。
当天晚上,客轮离开码头,沿着默西河驶向爱尔兰海。就在晚饭后,德军空袭了利物浦,有几枚炸弹在航线附近爆炸,船长临时决定在靠近默西河口处停泊一夜。1940年8月30日早晨,客轮再次起航,只见河面上漂浮着一些被炸毁船只的残骸,有几艘扫雷舰在前面扫雷,后面还有2艘驱逐舰,一直将客轮护送到公海上。
客轮开足马力,采用之字形航线全速前进,以规避德军潜艇可能发动的袭击。在横渡大西洋的途中,考克罗夫特对客轮遭鱼雷攻击后,金属公文箱随同客轮一同沉没的概率做了个有趣的计算,结论是,由于金属公文箱的框架上均匀分布的小孔,其漂浮在海面上的概率很大。
1940年9月5日晚,客轮驶向纽芬兰的开普雷斯,第二天破晓时分,驶入哈利法克斯港,在那里,博文等5人换乘火车前往美国华盛顿,在一家酒店,同先期到达的蒂泽德会合。
“蒂泽德使团”冒着危险,历经辛苦,将世界上顶级的科技产品,也是战争中的核心机密,带到大洋彼岸,准备无偿地与美国同人分享,以实现丘吉尔的战略目标。那么,到了美国后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际遇呢?能够完成他们的使命任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