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具体如下[3]。
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广,环境污染重。我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SO2)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于2000万吨左右的高位,环境承载能力超过或接近上限。78.4%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标,公众反映强烈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占3.2%,部分地区冬季空气重污染频发、高发。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亟须提升,排污布局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大量存在,湖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流域水体污染依然较重。全国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6.1%,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工矿废弃地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差距大,治理和改善任务艰巨。
山水林田湖草缺乏统筹保护,生态损害大。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5%,荒漠化和石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近20%。森林系统低质化、森林结构纯林化、生态功能低效化、自然景观人工化趋势加剧,每年违法违规侵占林地约200万亩,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78%。全国草原生态总体恶化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1/3以上,已恢复的草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近年来,全国湿地面积每年减少约510万亩,900多种脊椎动物、3700多种高等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生态空间不断被蚕食侵占,一些地区的生态资源破坏严重,系统保护难度加大。
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风险高。我国是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有毒有害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加,区域性、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日益凸显。环境风险企业数量庞大、近水靠城,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突发环境事件呈现原因复杂、污染物质多样、影响地域敏感、影响范围扩大的趋势。过去10年,我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7600多起,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达1.75亿亩以上。近年来,我国年均截获有害生物100万批次,动植物传染及检疫性有害生物从国境口岸传入风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