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交付通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 软件交付过程追求的目标

本书聚焦于软件交付过程,也就是刨除了前面的设计、编码,以及后面的运维、运营后,中间这段从改动代码到软件发布上线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

更高的产能,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能生产多少新特性,交付过程对它有一定的影响,但相比于对响应速度的影响,交付过程对产能的影响一般不是特别大。粗略地讲,在代码编写和交付这两个环节中,谁的产能低,谁就是瓶颈,谁就决定了从改动代码到软件发布上线全过程的产能。通常代码编写的产能低,是瓶颈。而如果瓶颈都跑到了软件交付这一环节,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已经开发好的功能积压在一起,等待集成测试和发布。这样的交付过程就太差了。为此需要改进流程和工具以提高效率,也可能需要调整人力资源在代码编写和交付过程中的分配。

在讨论产能时还有一个因素要考虑:资源聚焦。在开发团队(包括开发、测试等角色)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通过改进流程和工具,提高了每个人在交付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在交付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投入,就可以把更多的人力资源分配到代码编写中,于是让整体产能更高。比如用开发人员自测试来部分代替测试人员的工作,就能明显减少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之间的沟通交互,降低沟通成本,同时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很快定位和修复,提高效率。于是,开发人员占比就可以更高,开发人员投入到代码编写活动中的时间也可以更多。

更快的响应速度,跟软件交付过程很有关系。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写完代码就发布上线。中间既没有等待构建的时间,也没有等待部署、测试、代码评审、上线审批和上线时间窗口的时间……于是,一个特性从需求到发布的总体响应时间大大缩短。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我们要追求的是,让这类时间尽量短。更严谨一些的表达是,对用户有意义的一小块儿完整的代码改动,也就是一个特性,从开始开发算起,其中在写代码之外还需要耗费的时间,反映在关键路径上要尽量短。这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形象一点儿,一个试探市场反应的MVP,如果写代码需要三天,上线却要等三个月,那不得把产品经理急死了。但是通过改进,做到一天后就上线了,这对于响应速度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

适当的质量,这一条也跟交付过程强相关。软件交付过程的主要精力就是花在保证质量上。质量不是越高越好,在软件交付过程中不能因为一味地追求质量而无限延长测试时间,而是要通过软件交付过程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但究竟质量要求有多高,这是由特定业务决定的。

合理的成本——同理,这一条也适用。比如,对于持续集成服务器等硬件,配置好一些有利于提高软件交付的速度,但这也肯定不是无上限的。

尽管软件交付过程要追求的一般目标也是“多、快、好、省”,但对它们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关键是要快,快点儿达到业务所需要的质量,让一个特性开发完很快就能上线。

[1]定义侧也被称为产品探索(Product Discovery),实现侧也被称为产品交付(Product Delivery)。请参考Marty Cagan演讲中的相关内容(链接1)。

[2]参见《SRE:Google运维解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