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项目管理中的效能可视化
我们来看一些在项目管理中广泛采用的可视化方法。
看板
看板也许是项目管理中众所周知的可视化工具,具有悠久的历史,看板的工作方法可以追溯到50多年前。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丰田公司通过看板来优化工作流程,保证超市的库存水平与消费量的平衡。之后,丰田又将看板方法引入车间管理中,将材料的库存水平和消耗量维护在一个高效率的平衡点上,当时的看板其实就是在工人间传递的一张小卡片,记录了材料种类和数量等信息,通过卡片的传递来动态调整每个环节的工作。它的核心被称为JIT(Just In Time),意思是尽可能灵活而实时地做出反应。
看板是用于实施敏捷软件开发的流行实践,如图3.5所示,它完全践行了JIT的理念,工作项目在看板上直观呈现,并允许团队成员随时查看每项工作的状态。看板能够保证软件研发过程中的各项重要工作的进度始终处于可视化的状态,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结构性视觉暗示,所有阻碍流程的事务能够被快速识别和暴露,团队站会时也可以基于看板进行实时沟通,这些特质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研发效能。
充分的风险暴露是看板的另一个作用,有一句加拿大格言:“如果你看见了问题,那就离解决它不远了”。视风险而不顾无异于鸵鸟策略,风险无法识别或被隐藏,它将一直伴随着项目发展,直到某一阶段我们不得不解决它时,成本已经非常之高。因此,及早暴露风险,及早投入解决,百利而无一害。
图3.5 看板
在实践中,物理看板和电子看板各有优劣。物理看板的仪式感比较强,并且可以随时涂涂画画,比较容易调动人的积极性,也不需要什么大型的设备,只要一块白板,甚至一面墙即可。但物理看板不便于任务搜索和追溯历史,遇到异地工作模式的团队会比较麻烦。电子看板受环境限制相对较少,市面上的电子看板软件也比较多,但交互性会差一些。
甘特图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亨利·劳伦斯·甘特(Henry. L. Gantt)利用条状图的形式来展示项目中与时间相关的信息,制定了生产计划进度图,也就是甘特图的雏形。如图3.6所示,甘特图通常有一个任务列表和一个时间轴,横向为时间维度,纵向为任务维度,条状图表示任务的周期和完成情况。甘特图非常适合观察项目进度,能够及时暴露风险。
图3.6 甘特图
显然,甘特图是一种时序化的数据可视化形式,因此非常适合观察项目进度。通过甘特图,我们可以分析出项目中每个工作阶段的耗时和延期等情况,继而进一步分析出主要瓶颈和资源充盈情况,从时间维度识别到当前最影响研发效能的短板,并进行相应的干预。
燃尽图
燃尽图是比看板和甘特图更轻量级一些的可视化图表,用于展示随着时间的减少工作量的剩余情况。如图3.7所示,燃尽图的横轴显示工作天数,纵轴显示剩余工作,反映了项目启动以来的进度情况。它相比甘特图更粗略,只反映整体项目的进度情况,但它的简洁明了产生了更强的视觉暗示,可以最直接地观察到项目整体的进度情况,从而确保团队的每个成员对项目进度有统一的认知。
燃尽图一般由两条曲线构成:计划曲线和实际曲线。计划曲线是一条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直线,表示理想状态下工作任务的完成趋势,最终剩余工时应当归零。实际曲线用于显示项目或迭代中实际剩余的工作量。通过两条曲线的对比,可以直观地判断出进度是正常还是落后,继而提前采取措施。
图3.7 燃尽图
当然,燃尽图的简洁特性使得其无法承载所有信息,因此,根据燃尽图观察到的项目进度风险和研发效能情况,还需要依赖其他可视化方式或数据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