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数字中国:政府与城市
“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如果将“数字中国”理解为以中央权力为核心的面向顶层与宏观的数字国家构建目标,那么“智慧社会”则是面向城乡生活与社会细节的治理和服务模式的发展愿景。在“数字中国”战略的引导下,中国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和参与政府数字化转型与城市数字化转型,浙江、广东,杭州、深圳则是各省市的鲜明代表,以“浙里办”App、“粤省事”小程序为代表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与以杭州城市大脑、“i深圳”App为代表的城市级治理和服务数字化应用一度领全国风气之先。
如果以电子政务发展作为研究和观测中国数字治理的原点,回溯过去20年的发展,中央、省与城市的数字治理一直纠缠于“条”与“块”[1]的博弈,而经常被提及的“条块分割”“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词语则形象地描述了数字化进程中府际关系的障碍与瓶颈。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见图2-1),标志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由纯粹的线上数字化走向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体验也为数字治理的适恰、便利与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快速崛起为数字治理打破传统障碍提供了更多的破局路径。2015—2020年,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与开放,以及城市级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加速。从政府层面与城市层面的顶层设计与数字化行动来看,中国数字治理的重点正在由此前单一的做大顶层、做强条线的“T型”模式逐步走向条块互动、开源支撑的“Z型”模式(目前“条”和“块”之间的互动和共享依然以数据交换平台的曲线方式进行,尚未建立完全的共享开放机制)。从中央和省在网络平台、数据共享、电子证照、电子身份、电子印章等方面对城市级应用的支撑力度,以及城市数字治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在面对具体场景时的模式与体验创新能力来看,“条”和“块”正在进入一个“双速并行”的局面。这一点从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国家级政务服务平台在城市应用入口搭建、健康码数据互认、通信行程卡数据查验,以及城市复工复产支持等方面即可窥见一斑:中央层面的数字治理基础能力与公共能力正在突发性重大事件中快速下沉至城市运行的具体场景中。
图2-1 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84843万人。此外,有将近2.7亿“新市民”在城市处于“人户分离”的状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年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总体网民规模达9.89亿人,城镇网民规模为6.80亿人,占网民整体的68.7%;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16亿人,其中城镇地区非网民占比为37.3%;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8.43亿人。从已有数据来看,数字中国的发展与城镇化处于齐头并进的态势,城镇化率要低于城镇地区网民比例,这背后揭示的是,一方面,大量的“新市民”亟待在城镇化进程中获得城市中的一席之地,“人的城镇化”亟须被重视;另一方面,大量城郊、城中村、棚户区亟待升级改造,城市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成为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真实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