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我曾在我的第一本书中讲述了在中国沿海发现英国皇家海军潜艇“海神号”(HMS Poseidon)的故事,在我看来,这件事就像挖煤掘金。若真是如此的话,探寻“泰坦尼克号”上8名中国乘客的故事,就像在淘金之路上意外发现了更有价值的钻石矿。

“海神号”的沉没是中国境内发生的最惨重的海难之一,尽管它发生在20世纪初,但几乎完全被人遗忘。许多人在这场海难中丧生,围绕海难本身也有许多神秘逸事,这些都需要让人知晓。当我准备首次向英语国家的读者讲述这个故事时,我想,读者唯一能与之相对应的场景来自电影《泰坦尼克号》。随着对海难幸存者的采访以及其他有关此次沉船事件的研究逐步推进,我又回到了我的书架上,再次翻开有关“泰坦尼克号”的书籍,比如沃尔特·洛德的《此夜永难忘》(A Night to Remember)等经典著作,同时也查阅了网上发布的大量相关研究资料。就在那时,我的探索方向开始有所转变。

在中国工作了超过20年的我,当然知道“泰坦尼克号”上有中国乘客。但是关于这8个人的具体信息寥寥无几,只知道其中有6个人幸存下来。当时的我并未从事过任何与“泰坦尼克号”有关的研究工作。况且,关于“泰坦尼克号”,还能有什么可以挖掘的呢?这艘沉船是在30多年前被发现的,所有幸存者如今都已不在人世了,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已经让这个故事深入人心。我把书中描述“泰坦尼克号”的地方做了标记,直到多年后我整理相关资料时,才再次想起来。

最初几个晚上,我每天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思考着有关沉船的问题,琢磨“海神号”的事情。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不再思考“海神号”沉船的未解之谜,却开始思考“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人。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在“泰坦尼克号”上?他们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幸存率?他们到达纽约后发生了什么事?在某种程度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也许我不应该选择研究“海神号”。当时针对“海神号”的项目,我们已经进行了一些采访,也做了不少研究,如果中途停止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另外我的创作伙伴——导演罗飞也在同步拍摄关于“海神号”的纪录片,他对我的想法转变并不认同。但经过了几个月的探讨和争论后,我们达成了共识,我们要呈现的这个故事并不是“泰坦尼克号”自身的故事,而是关于这几名中国乘客如何幸存以及他们最终的命运如何,这才是这个故事格外突出之处。我仍然希望能继续探索“海神号”沉船的故事,但必须先将“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乘客的故事呈现出来。

中国乘客在“泰坦尼克号”的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特恩的角色相似——三等舱乘客、劳工,后来在海外取得巨大成功,他们确实是20世纪历史上的小人物,但他们在各自故事中适时出现,使我们得以更加清晰地认识主角们和整个故事。

从《六人》这本书中,你能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所经历的许多大事件:劳工移民,特别是来自中国南方的劳工;发生在“泰坦尼克号”失事前不久的辛亥革命,它推翻了中国的千年帝制,对中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美国《排华法案》,以及加拿大、英国通过的类似的排华移民法案;还有这些中国幸存者及其后代移民是怎样融入不同国家的。

这本书不仅尝试回答最初困扰我的那些问题,同时还希望回答更多的问题:他们是英雄,还是懦夫,抑或只是因为运气好才幸存下来?6名中国幸存者到达纽约后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们似乎从历史上消失了?2名遇难的中国乘客中,是否有一名被埋葬在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的“泰坦尼克号”公墓?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人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讲述“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人的故事。“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乘客一直声名狼藉,还被嘲笑为偷渡者。现在,在那个难忘的夜晚过去一个多世纪后,这些中国幸存者终于有机会在中国和“泰坦尼克号”的历史上重新获得他们应有的位置。

在此,我要感谢詹姆斯·卡梅隆和玛丽亚·威廉在本书和相关纪录片的研究和创作过程中对“六人”的慷慨和无私的帮助。他们对这个工作各个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是无价的,他们对中国电影业的支持同样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