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诊治标准术语集(202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胃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① 胃扭转:是指胃正常位置的固定机制障碍或其邻近器官病变导致胃移位,使胃本身沿不同轴向发生全胃或部分胃异常扭转致形态发生变换。

② 条状发红:沿胃的长轴方向走行、平行的带状发红。

③ 点状发红:指大小、形状不规则的,没有凹凸改变的发红,通常见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现症感染的胃体至胃底部,除菌后可消退。

④ 斑状发红:胃黏膜的类圆形发红,可见于Hp感染时、除菌后以及药物相关性胃黏膜损伤,因病因不同在内镜下呈现不同特点。

⑤ 地图状发红:较斑状发红范围更大的不规则发红,多边界清晰、稍稍凹陷,病理多见肠上皮化生,为Hp除菌后的特征性表现。

⑥ 弥漫性发红:主要指位于胃体部非萎缩性黏膜的连续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均匀的黏膜发红,是Hp感染的基本表现,与Hp感染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有关,在Hp除菌后可消失或减轻。

⑦ 黄色瘤:黄白色调的平坦或扁平隆起病灶,表面呈细颗粒状,组织学上可见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后聚集而成的空泡细胞。见于Hp感染或既往感染的胃黏膜。

⑧ 肠上皮化生:白光内镜下多表现为位于萎缩区域的扁平隆起的灰白色黏膜。

⑨ 黏膜肿胀:是Hp现症感染的内镜表现,黏膜柔软、增厚,可见胃小区肿大,表面有紧满感。

⑩ 多发性白色扁平隆起:位于胃体上部至胃底的非萎缩胃底腺黏膜区域,为胃底腺小凹上皮的增生性改变。多见于长期抑酸治疗者。

⑪ 图像增强内镜所见:日本消化学会、日本消化内镜学会、日本胃癌学会、世界内镜组织倡导使用图像增强内镜,通过评价分界线(demarcation line,DL)、不规则微血管结构(irregular microvascular pattern,IMVP)、不规则表面微结构(irregular microsurface pattern,IMSP)的模式诊断早期胃癌。

⑫ 集合小静脉规则分布:集合小静脉的规则性排列(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见于非萎缩的胃底腺区域,远看呈无数的点,近看呈鸟爪状规则排列。

⑬ 白色不透光物质:图像增强内镜观察时,在肠上皮化生、腺瘤、癌表层存在的白色物质,WOS遮挡微血管结构时,可根据WOS是否规整判断癌与非癌病变。

⑭ 亮蓝嵴:指图像增强内镜观察时,在肠上皮化生区域黏膜上皮边缘见到的青白色调的亮线。

⑮ 分界线:指图像增强内镜观察时,病变周围的表面微结构和微血管急剧变化,形成的边界线。

⑯ 胃小区:胃黏膜表面被浅沟分成的直径为2~6mm的区域。

⑰ 胃小凹/隐窝:胃黏膜上皮向固有层内形成的凹陷,其开口为遍布胃黏膜表面的不规则形小孔,约有350万个。

⑱ 白色球状物:图像增强内镜观察时,存在于上皮下方、<1mm的白色球状物,是胃癌的特异性表现。

⑲ 胃息肉:通常是指向胃腔内突出的局限性的黏膜隆起。

⑳ 胃癌:分类见“八、分类”。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限于胃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论其范围大小和有否淋巴结转移。

硬癌:胃硬癌又称为弥漫浸润型胃癌、Borrmann Ⅳ型胃癌,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胃癌,在所有大体分型胃癌中其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胃硬癌的病理组织特点为:癌细胞沿胃壁弥漫浸润、增殖,伴有明显的胶原纤维性间质增生。内镜下可见皱襞伸展不良;其中,在原发灶形成溃疡之前,如癌细胞在黏膜下层等组织内广泛浸润,则形成革囊胃。

黏膜下肿瘤:起源于黏膜层以下的隆起型病变的总称。良性非上皮性肿瘤包括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神经性肿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良性上皮性肿瘤包括囊肿、异位胰腺;炎症性肿物包括寄生虫性肉芽肿、炎性纤维性息肉;恶性非上皮性肿瘤包括胃肠间质瘤;恶性上皮性肿瘤包括类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性癌。

急性胃黏膜病变:因药物、应激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出血、糜烂、溃疡)。因黏膜糜烂和溃疡,常出现出血、上腹痛等急性消化道症状。

肥厚性胃炎:炎症主要局限于胃体部,内镜下可见皱襞肥厚、铺路石征,目前认为是由于黏膜肌层张力变化所致,组织学上腺体无增生性改变。

疣状胃炎:内镜下呈扁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黏膜病变,胃黏膜表面有很多疣状或痘疹状突起的一种慢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

结节性胃炎:也称鸡皮样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分布多个大小一致、色泽均匀的小结节或小颗粒,多见于胃角至胃窦;常出现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年轻女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背景下容易发生未分化型胃癌。

胃溃疡:胃溃疡有多种命名方式。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溃疡、慢性溃疡;按照数量分为单发溃疡、多发溃疡;按照形态分为线性溃疡、对吻溃疡/对称性溃疡、沟槽状溃疡;按照病因分为类固醇性溃疡、应激性溃疡、Cushing溃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消化性溃疡)、Curling溃疡(烧伤引起的溃疡)( 图3-2)。

Dieulafoy病:当表层黏膜受损形成小溃疡时,位于黏膜下层浅层的恒径动脉发生破裂,可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全身性疾病可引起弥漫性胃窦毛细血管扩张,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

深在性囊性胃炎:是在1981年由Franzin所提出,它是指在炎症刺激下胃黏膜内的腺体向黏膜肌层以下生长并扩张成囊的一种病变。据研究显示,多与Hp感染相关。

吻合口溃疡:吻合口溃疡并不是胃的溃疡,而是吻合口小肠侧的溃疡。

图3-2 胃、十二指肠溃疡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