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基层医生诊疗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的重要通道。但早产儿由于动脉导管肌肉发育不全,管壁薄,以致导管不能完全收缩,如有缺氧等因素阻止了动脉导管的正常收缩而使其持续开放,称为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正常足月儿约80%在生后1天内形成功能性闭合,生后3天内几乎全部发生功能性关闭;约80%的婴儿于生后3个月、95%的婴儿于生后1年内形成解剖性关闭。早产儿由于动脉导管肌肉发育不全,管壁薄,以致导管不能完全收缩,如有缺氧等因素阻止了动脉导管的正常收缩而使其持续开放。90%健康的早产儿约生后第4天关闭,但在7~10天内可因缺氧等原因而重新开放。80%在生后3个月解剖性关闭,若此时仍未闭的患儿,以后自然闭合的可能性很小。

一、病理生理

1.出生数天内因肺动脉压仍较高,故分流量不大,杂音可不清楚,当肺循环阻力降低后,左向右分流增加,可出现明显心脏杂音。

2.由于主动脉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压力均超过肺动脉,因而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的左向右分流的血流不断,肺静脉回流量增加使心室舒张容量负荷过重(前负荷),引起左心室扩张,左心室舒张压增大并继发左心房压力增加,最终导致左心衰竭、肺水肿,最后也可引起右心衰竭。PDA存在时,主动脉血流逆流可继发体循环血流再分布,肾、肠系膜的血流将减少。

3.长期大量血流向肺循环的冲击,形成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降主动脉,患儿出现差异性发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而右上肢正常。

二、临床表现

症状主要取决于分流量大小,分流量小者出生时可无症状,分流量大者(常见于导管直径>2.5mm)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1.呼吸不稳定

因左向右分流增加,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引起换气障碍,导致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暂停,需提高吸氧浓度或呼吸机平均气道压参数。

2.循环不稳定

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低血压、尿量减少、心音低钝等,出现奔马律、心脏杂音等。

(1)心动过速:是指安静时心率>160~170次/min,多为早期表现。

(2)低血压:在一些极低出生体重儿,低血压可能是PDA最早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舒张压下降,导致脉压增大(>25mmHg)或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大于收缩压值的1/2。

(3)出现奔马律和心音低钝提示存在心功能不全。

(4)心脏杂音:通常听到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最明显。

3.喂养不耐受

由于肠道缺血,可出现喂养不耐受。

三、辅助检查

1.超声心动图

心脏超声检查可直接测量动脉导管的直径及分流方向,间接评价分流血量,是诊断PDA的金标准。

(1)导管直径:

通常使用二维超声心电图,在导管底部最窄处测量导管直径,PDA导管直径越大,分流量也越大。30周胎龄以内的婴儿,出生后7~31小时测量导管直径≥1.5cm预示发生症状性PDA的风险较高。

(2)左心房直径/升主动脉直径(LA/AO):

PDA射入肺血管的大量血液最终返回到LA导致左心房增大,而动脉血管不会增粗,所以LA/AO比值有价值。

(3)舒张期降主动脉血流量:

PDA婴儿由于存在异常动静脉通道,降主动脉血流在收缩期向前流动,在舒张期后退,通过动脉导管进入肺血管。

2.胸部X线检查

hsPDA可有心胸比例增大、左心室增大、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提示导管分流量大。

3.血气分析

hsPDA可有代谢性酸中毒。

四、症状性PDA

Malviya等定义症状性PDA的标准是:出现临床征象(心脏杂音、水冲脉、心动过速、心前区波动增强、脉压增大、呼吸情况恶化)之一加上以下全部的超声学标准:①证实左向右分流;②左心房直径/升主动脉直径(LA/AO)>1.3;③导管直径>1.5mm;④心室舒张期主动脉存在分流(是PDA分流量大的最好临床标志)。

五、治疗

1.呼吸支持

继发于PDA的呼吸窘迫需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如果患儿已经进行机械通气,同时存在PDA时需提高呼吸机参数,呼吸机参数的调整应根据血气分析决定。提高呼气末正压(PEEP)有助于控制肺水肿。

2.限制液量

液体限制(一般来说,早期每天<120ml/kg,后期<140ml/kg,使用布洛芬治疗期间液体控制在100ml/kg以内)能减少PDA血液分流并减少肺内液体积聚。如果有存在液体潴留的证据,可应用利尿剂。

3.提高血细胞比容(Hct)

血细胞比容提高到40%以上可减少左向右分流。Hct的增加通常能减轻PDA的某些症状(如杂音消失)。

4.药物治疗

近年来研究建议仅对hsPDA进行治疗。决定药物敏感性关键因素是胎龄而不是日龄,33~34周胎龄后治疗效果急剧下降。

(1)布洛芬:

①使用方法:生后10天内用药效果好,2周后药物的作用有限,33~34周胎龄后治疗效果急剧下降。首剂10mg/kg,第2、3剂每次5mg/kg,每剂间隔时间24小时,最好5倍稀释后鼻饲以减少布洛芬对胃肠道的刺激,用药期间继续肠道喂养,但不增加喂养量。第1个疗程后复查心脏彩超,若动脉导管仍未闭,可再用1个疗程,剂量均为每次5mg/kg,每剂间隔时间24小时。注:足月儿生后动脉导管很快就对前列腺素E2丧失了反应性,故布洛芬治疗通常是无效的。②禁忌证:导管依赖性心脏病;脑室内出血Ⅲ级或Ⅳ级;血小板计数<80×109/L;血肌酐>158μmol/L或尿量<0.5ml/(kg·h);怀疑或证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对乙酰氨基酚:

当布洛芬治疗失败后,亦可发挥有效PDA关闭作用,这避免了手术的高风险。一般每剂15mg/kg口服,间隔6小时,疗程3天,服药后48小时导管可发生功能性关闭。不良反应为肝毒性,G-6-PD缺乏者禁用。

5.手术治疗指征

(1)布洛芬等药物治疗失败者。

(2)PDA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体循环平均动脉压低于其胎龄,有心力衰竭症状,LA/AO>1.6,左肺动脉平均流速>0.6m/s。

(3)动脉导管直径>3mm。

(4)生后3周为早期外科干预,3周后为晚期外科干预。

注:右向左分流的PDA禁忌关闭。动脉导管开放对某些心血管畸形是有益的,如肺动脉闭锁、主动脉闭锁、三尖瓣闭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离断等需动脉导管开放进行分流,否则患儿可能因严重缺氧而迅速死亡。

六、转诊

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药物关闭存在禁忌证或无效,需要手术治疗但不具备手术条件的需要转诊。

(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