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多导睡眠监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多导睡眠监测的基本原理
1.放大器
通过采用交流放大器把两个输入信号之间的电压差放大,记录脑电图、眼动电图和肌电图的电活动信号。PSG中使用的放大器为差分放大器。差分放大器包括两个信号端口和一个接地端口,放大处理后输出的信号为两个信号源的差值。放大器的作用就是将两个电极拾取的微弱的生物信号振幅放大。
2.滤波器
任何一个要进行监测的信号都会受到一些不需要的多余信号干扰,这些干扰信号包括低频、高频或50~60Hz频率(大多由附近的交流电线发出),使用滤波器可以减弱这些干扰信号。低频滤波减弱低频率信号,高频滤波减弱高频率信号,陷波滤波用于减弱与电源信号干扰有关的50或60Hz频率信号(国内为50Hz)。
3.灵敏度(增益)
PSG中的灵敏度(也称为增益)或者放大倍数调节的功能是相同的—增大或减小输出信号的放大倍数。灵敏度为能记录产生一定距离位移所需要的电压值,其单位一般为µV/mm或mV/cm。灵敏度的表达式为:S(灵敏度)=V(电压)/D(记录笔位移距离)。在走纸式睡眠监测仪中,成人脑电图记录的灵敏度通常在50µV/cm,儿童的更低(为100µV/cm),因为儿童脑电活动波幅非常大。数字化的记录系统经常采用每屏100µV。增益可用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比值来表示,在不改变实际记录电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数位增益来放大或缩小记录信号,从而得到满意图形。
二、多导睡眠监测技术
1.基本参数
多导睡眠监测技术可同时记录人体多项生理参数,包括脑电图、眼动电图、下颏肌电图、心电图、呼吸气流、呼吸努力、鼾声、体位、血氧饱和度、肢体运动等。同时还配有同步数字视频和音频技术,可用于评价异态睡眠和癫痫发作。
2.电极佩戴
(1)脑电电极的安置位置:
多导睡眠监测的电极仅仅是临床标准脑电记录电极的一部分,安置电极的名称按照国际10-20系统,以放置部位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和一个附加值表示(偶数下标表示头部右侧,奇数下标表示头部左侧,见表5-1)。
准确地放置电极的位置是可靠记录脑电波的第一步。电极定位根据颅骨的4个骨性标志:①枕骨隆突,即头后部中间部位的骨性突起;②鼻根,即前额与鼻梁的交界处;③左右耳前点,即左右外耳道前部的骨凹陷。
表5-1 脑电电极术语
导联是指互为一组的两个电极,一组特定的导联组合称蒙太奇。AASM推荐的EEG导联包括F4-M1、C4-M1、O2-M1,如果监测过程中推荐电极出现故障或信号欠佳,备份电极应放置在 F3-M2、C3-M2、O2-M2。
(2)眼动图监测技术:
眼动图(electrooculogram,EOG)用于测量眼视网膜的电压变换。视网膜为负极,角膜为正极。当眼球运动时,眼内电场会发生相应变化(约50~200µV)。当眼球朝向电极运动时可以检测到正电位,引起PSG描记笔向下偏移(正电极向下)。当检测到负电压时描记笔向上偏移(负电极向上)。EOG规定,眼球向下转动为正电压,向下为负电压。眼电极以和其相对应的乳突电极作为参照电极(ROC-M1和LOC-M2)。
AASM推荐的有两个导联:LOC-M2(LOC电极放置在左眼外眦下1cm处);ROC-M2(ROC电极放置在右眼外眦上1cm处)。可接受替代的导联:LOC-Fpz(LOC电极放置在左眼外眦向外向下各1cm处);ROC-Fpz导联(ROC电极放置在右眼外眦向外向下各1cm处),这样放置,可使左右眼电压波形变化形成共轭运动,即相对应或相背离。
(3)颏肌电图记录:
记录颏肌电需放置3个电极:①下颌骨前缘中线上1cm;②下颌骨前缘向下2cm中线右旁开2cm;③下颌骨前缘向下2cm中线左旁开2cm。标准颏肌电导联由一个下颌骨下电极和下颌骨上电极组成,下颌骨下电极为参考电极;另外一个下颌骨下电极为备份电极,以确保上述任一电极发生故障时能持续记录颏肌电活动。
(4)肢体运动监测:
腿动通过监测双侧的胫骨前肌EMG来判断,通过双腿的记录准确地判断腿动的次数。在双侧胫骨前肌的肌腹各安置2个电极,2个电极之间相差2~3cm。上肢运动通常监测指伸肌。两电极分别放置在伸肌长轴中段,间隔数厘米。可以嘱患者手臂伸展,手掌下垂并握拳(松开和握紧手掌)来确定肌肉部位。
(5)心电图记录:
推荐采用单一改良心电II导联描记,负极安放于右肩下,正极安放于胸廓左下方约第六、七肋间处。
(6)睡眠呼吸监测:
主要有三部分,即呼吸气流、呼吸努力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有些睡眠研究中心同时使用传感器监测鼾声、体位等。①呼吸气流:主要有口鼻温度气流和压力型鼻气流。两者均放入鼻孔,然后绕在耳背(类似眼镜架)再到患者前部。部分打鼾患者夜间呈张口呼吸,所以口鼻气流导联安装必须保证能检测到口腔气流显得更为重要。②呼吸努力:主要通过胸腹运动来判断。胸带安装在患者胸廓,男性平乳头,女性在乳房上方。腹带安装对于较瘦者,可放在脐平面并调整好松紧度,较胖患者仰卧位时,腹部向外侧膨隆明显,将腹带安放在最膨隆处。③血氧饱和度探头:安装原则使传感器的发光部分中心、吸光部分中心及指甲中心3中心呈一条直线,还要选择厚度适当的手指加以妥善固定。
3.EEG波形的描述
脑电图记录的活动以频率即每秒的周数(赫兹)、波幅(微幅)和优势区域来描述。
(1)β波:
频率为>13Hz的低电位波,主要见于清醒期睁眼。
(2)α波:
频率为8~13Hz,主要见于清醒期,安静闭眼时,枕区导联明显。
(3)θ波:
也称低波幅混合频率活动,频率为4~7Hz,主要见于N1期睡眠后期。
(4)δ波:
频率范围为 0~3.99Hz。
(5)顶尖波(V波):
波形陡峭,持续时间<0.5秒,与背景脑电明显不同,多见于中央区。
(6)睡眠梭形波:
也称纺锤波,频率为11~16Hz(通常为12~14Hz),持续时间必须≥0.5秒。为N2期睡眠的特征脑电波,主要出现在颅中央区。
(7)K-复合波:
无具体频率标准,形态上要求一个清晰可见的陡峭负向波(波形向上)之后随即伴发一个正相波(波形向下),凸显在背景EEG中,持续时间≥0.5秒。为N2期睡眠的另一特征脑电波,通常在额区脑电导联记录最清晰。K-复合波经常和睡眠梭形波相重叠。
(8)慢波:
频率为0.5~2Hz,振幅标准为>75µV,为N3期睡眠的特征波,在额区可监测到。
(9)锯齿波:
序列陡峭波浪或三角形状波形,类似锯齿状,频率在2~6Hz,通常出现在阵发性快速眼动波之前,主要出现于颅中央区。
4.眼电图描述
(1)眨眼:
清醒期睁眼或者闭眼时出现的0.5~2.0Hz共轭垂直眼动波。
(2)阅读眼动:
阅读时出现,由周期性慢相眼动和随后反向快相眼动组成的序列共轭眼动波。
(3)快速眼球运动(REMs):
共轭、不规则、波形陡峭的眼动波,眼动波初始达峰时间<500毫秒,快速眼球运动是REM期睡眠的特征,也见于清醒状态睁眼扫视周围环境时。
(4)慢速眼球运动(SEMs):
共轭、相对规律的正弦眼动,初始达峰时间通常>500毫秒。
5.多导睡眠监测的适应证(表5-2)
表5-2 多导睡眠监测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