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常见传染病防治
一、流行性感冒
1.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为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以突发高热、恶寒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如喷嚏、鼻塞、咽痛等相对较轻。
2.流感病毒分哪些类型
人类流感病毒分甲(A)型和乙(B)型。在我国甲型流感最常见,其中又以H1N1亚型最多,其次为H3N2亚型。乙型流感则是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不同类型的流感症状、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3.流感是如何传染的
流感病毒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感染者以及他们污染的物品都可发生传染。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间隔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规模流行。
4.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区别
普通感冒又称“伤风”或“鼻感冒”,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引起,症状较流感轻,多局限于上呼吸道,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咽痒等。大多散发,不会出现大流行。
5.禽流感与流感有什么不同
与人类流感不同,禽流感是主要在家禽中传播流行的病毒性疾病,但某些亚型可以通过病禽与人类的接触而感染人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H7N9亚型等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病死率较流感高,目前也缺乏有效的疫苗。但禽流感在人与人之间传染性小,不会造成大流行。
6.如何诊断流感
凡于流感流行期间发病,或有流感患者接触史,出现发热、乏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需及时去发热门诊就诊。取鼻咽分泌物做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若结果呈阳性则高度怀疑流感。需进一步检测病毒核酸,这不仅能帮助确定流感诊断,还能鉴定是哪种流感病毒类型。
7.重症流感的症状有哪些
流感发热一般会持续4~7天,少数情况下咳嗽会持续数周时间。有些流感患者短期内症状会迅速加重,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重症肺炎表现。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会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脑膜炎表现。病毒侵犯心脏,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儿童患者还会有肌肉疼痛、无力等肌炎表现。若病情进一步加重会出现呼吸衰竭以及心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8.哪些人患流感容易重症化
(1)5岁以下的儿童。
(2)65岁以上的老年人。
(3)慢性病患者:患有慢性肺病、心脏病、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使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所致的免疫低下)疾病的患者。
(4)肥胖(体重指数大于30)。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9.如何治疗一般轻症流感
流感大多数比较轻,可以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保持房间通风,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宜为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儿童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否则易诱发瑞氏综合征(一种脑、肝损害极大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咳嗽、咳痰症状明显时,可服用止咳祛痰药物,还可服用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减轻症状。如果居家期间症状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
10.哪些人患流感需要住院
妊娠中晚期及围产期妇女;原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明显加重者;符合重症或危重症流感诊断标准者;伴有器官功能障碍者。
11.抗流感病毒药物怎么用
抗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有口服奥司他韦(胶囊或颗粒)、扎那米韦(吸入剂)、帕拉米韦(静脉注射液)。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在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重症或需住院治疗的流感,如果发病超过48小时,病毒检测仍为阳性,也要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疗程为5天,重者可延长。
12.流感流行期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6)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13.流感如何进行疫苗预防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流感的措施。除了6月龄以下婴儿不推荐以外,其他任何年龄的人群都可以接种。重点推荐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和医务人员接种。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对于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后尚未获得免疫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可以考虑奥司他韦等药物作为紧急临时预防措施。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2.乙肝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乙肝确诊需检查乙肝五项,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
3.如何诊断乙肝
以下任何一项阳性,可诊断为现症HBV感染:血清HBsAg、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抗HBc-IgM及肝组织HBcAg和/或HBsAg、HBV-DNA。
4.什么是乙肝“大三阳”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大三阳”,说明患有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性较强。
5.什么是乙肝“小三阳”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小三阳”,说明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趋向恢复,或为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6.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有血液或体液传播(如使用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与乙肝患者共用注射器或针头)、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7.如何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
8.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1)所有新生儿。
(2)高危人群:接受输血及血制品者(尤其是血友病患者),静脉注射吸毒者,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或其他创伤性行为者(包括美容,口腔手术等),乙肝家庭内接触者(尤其是配偶),有不正当性行为或同性恋者,乙肝孕妇所生的婴儿,医务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处理血或血制品者,到乙肝携带率高发区旅游的人群。
(3)健康成年人:若乙肝五项全阴性(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或仅核心抗体(HBcAb)阳性,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9.哪些人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检测HBV-DNA阳性且肝功能异常,并达到下述治疗标准的人群,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1)HBV-DNA水平:HBeAg阳性患者;HBV-DNA≥20 000IU/ml(相当于 105拷贝/ml);HBeAg阴性患者;HBV-DNA≥2 000IU/ml(相当于104 拷贝 /ml)。
(2)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一般要求ALT持续升高≥2×ULN(最高上限的两倍);如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情况下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
对持续HBV-DNA阳性、但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亦应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1)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2级以上)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2级以上。
(2)ALT持续处于l~2×ULN,特别是年龄大于30岁者,建议行肝活组织检查或无创性检查,若明确肝脏炎症或纤维化,则给予抗病毒治疗。
(3)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年龄大于30岁,伴有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家族史,建议行肝活组织检查或无创性检查,若明确肝脏炎症或纤维化,则给予抗病毒治疗。
(4)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时,无论ALT和HBeAg情况,均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
10.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新生儿吗
通常应鼓励母乳喂养。对于为预防母婴传播而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需在分娩后停药,停药后即可母乳喂养。
母婴传播主要是指孕妇在妊娠期或分娩过程中将HBV传染给新生儿,与母乳喂养并无明确关联。相反,母乳对婴儿的健康十分重要,为防止将HBV传染给新生儿,应当在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再正常哺乳。
11.什么情况下乙肝妈妈不能哺乳
需要注意的是,正在服用抗病毒药物期间,暂时不建议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出现乙肝活动并开始抗病毒治疗,需停止母乳喂养;如果婴儿口腔、消化道等处有破损、溃疡,应暂停母乳喂养;母亲乳头有皲裂出血者,也应暂停哺乳。
三、肺结核
1.什么是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发生在全身多种脏器,其中以肺部最为常见。一般吸入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但是,大多数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会发病,只有身体抵抗力低的时候才会发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约为10%。
2.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约1 000万结核病患者,57%为成年男性,32%为成年女性,11%为儿童。其中,8个国家占全球新发感染病例的2/3,分别是印度(27%),中国(9%),印度尼西亚(8%),菲律宾(6%),巴基斯坦(6%),尼泊尔(4%),孟加拉国(4%)和南非(3%)。因此,结核病仍然是头号传染病杀手。中国是全球第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延误诊断、缺乏治疗机会、出现耐药菌等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形势依然严峻。
3.肺结核的疑似症状有哪些,需要及时就医吗
咳嗽、咳痰症状超过2周,或痰中带血、咯血,或发热、盗汗、胸痛,或不明原因消瘦是肺结核可疑症状。若出现以上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4.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5.如何诊断患肺结核
肺结核的诊断是以病原学(包括细菌学、分子生物学)检查为主,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胸部影像、相关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以病原学(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病理学结果(符合结核病组织病理改变)作为确诊依据。儿童肺结核的诊断,除痰液病原学检查外,还要重视胃液病原学检查。
6.如何预防结核病
(1)疫苗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结核高负担国家的儿童接种卡介苗,可减少儿童重症结核病的发病率。
(2)健康教育:
具体对象包括医务人员、结核病患者以及健康人群。
7.如何对结核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知晓疾病传播途径:
结核病是一种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传染期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或与健康人密切接触时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疾病预后:
经过正确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不规范治疗可演变为耐药结核病,有终身不能治愈的风险。
(3)认识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按时服药、确保治疗不中断是治愈的重要保证。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当及时报告医生。
8.如何对健康人群开展健康教育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2)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3)保持空气流通,教室、宿舍、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需经常通风换气。
(4)了解结核病,早期识别肺结核可疑症状。
9.如何治疗肺结核
肺结核治疗疗程一般大于6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经过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可以治愈。肺结核患者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患者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因此,一旦诊断为结核病,请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
10.国家如何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2013年开始,国家将肺结核患者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各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免费管理明确诊断的肺结核患者。管理内容包括:筛查及推介转诊、入户随访、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患者治愈与否要结案评估。
四、艾滋病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2.为什么会得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犯和攻击的是T淋巴细胞,引起人细胞免疫严重受损,继而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恶性肿瘤等。
3.哪些人易感染艾滋病
男同性恋者、性生活混乱者、静脉药物依赖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发生艾滋病的概率较其他人群高。
4.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AIDS已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病。据2019年7月16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估计有 3 790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当年新发HIV感染者约为170万人。截至2018年底,我国存在HIV感染者约125万例,每年新发感染者8万例左右。其发展趋势正从高危人群转向传统意识中的低危人群,而大学生正在成为受威胁的人群之一。在全国艾滋病感染报告病例中,大学生感染者的人数持续上升,国内15~24岁的青年学生感染者占全部艾滋病感染者的比例,已由2008年的0.9%上升到2012年的1.7%,95%的学生感染者为男生,其中70%的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
5.艾滋病是如何传染的
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它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接触(包括共用针具静脉吸毒、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和母婴垂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6.什么是艾滋病的窗口期
HIV感染人体后,HIV抗体要在数周后才出现,这段时期就是窗口期。因此,刚感染HIV后去检测血液可能抗体还是阴性的。
7.艾滋病会有什么表现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过程包括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HIV感染后2~4周。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可有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持续1~3周后缓解。
(2)无症状期:
也称临床潜伏期,发生在急性期好转后,这个阶段可持续数月到数十年。
(3)艾滋病期:
为HIV感染后的最终阶段。此期主要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HIV相关症状指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等。各种机会性感染指肺孢子菌、结核菌、隐球菌、念珠菌、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肿瘤指恶性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
8.怀疑自己患上艾滋病该怎么办
首先,建议问问自己是否存在以下情况:是否有危险的性行为?是否有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是否与他人共用剃须刀、文身器具等?是否输过没有保障的血液制品?是否被诊断患有性传播疾病?是否被诊断患有结核病或肝炎?配偶是否有艾滋病?是否曾遭遇过性侵?
确定有以上情况,或者只是想确定自己是否患艾滋病者,可以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如前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县级以上医院检测 HIV 抗体。一般正规医院的门诊均可检测。
9.已经确诊患艾滋病了怎么办
如果已经确诊患艾滋病则需及时治疗,因为HIV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严重时普通感冒都可能导致死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缺乏有效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但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下,病人可以达到长期存活的目标。
10.如何预防艾滋病
HIV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直肠分泌物等)传播。因此,只需要避免接触有HIV污染的此类液体即可防止感染。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性行为。
(2)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针具。
(3)对于感染HIV风险高的人群,如性工作者,或与HIV阳性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可以通过每天服用预防感染的药物进行暴露前预防。
(4)对于可能感染者,可在暴露后72小时内及早就医,进行暴露后预防。
五、感染性腹泻
1.什么是腹泻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未消化的食物。每日排便次数3次以上,或每日粪便重量大于200g,粪便含水量大于85%。
2.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肠道感染,以腹泻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感染性腹泻多为急性,症状超过3周者属慢性。
3.导致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有哪些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以细菌或病毒较为常见。主要致病细菌为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等,主要致病病毒为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星状病毒等。其中病毒性腹泻已成为许多国家有症状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
4.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
以消化道传播为主,也就是所谓的“病从口入”。也可经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等。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两季多见。呈世界性流行,但某些疾病有一定地域特征。
5.感染性腹泻的症状有哪些
腹泻是最主要症状,可伴不同程度的腹痛、里急后重(总想排便,但又无法排尽)、呕吐等。主要分为两类,即分泌性腹泻和侵袭性腹泻,具体区分见下表2-5-1。
表2-5-1 两类感染性腹泻的比较
6.如何诊断感染性腹泻
根据腹泻、腹痛等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可以做出临床诊断。粪便常规检查和致病菌培养在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病原学检查也有助于确诊。群体性发病的感染性腹泻,应与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一起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明确感染源。
7.如何预防感染性腹泻
(1)管理传染源:
设立肠道专科门诊,对患者进行肠道传染病隔离,正规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2周,或至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后;对餐饮行业从业者定期进行带菌检查,以便发现慢性带菌者。查出带菌者,要及时调离岗位并予以彻底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严格医院感染控制;广泛开展卫生宣教,改善饮食、饮水卫生,加强粪便管理;灭蟑、灭蝇,消灭苍蝇滋生地,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这是预防发病的重点。
(3)保护易感人群:
病原体众多,且多数患者痊愈后不能获得持久保护性免疫,因此,人群对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普遍易感。但各种人群的易感性存在差异,如真菌性肠道感染主要见于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长期服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
8.已经患了感染性腹泻怎么办
首先需要明确病原体,针对病原体进行病原学治疗,例如细菌感染者,进行抗菌治疗。严重腹泻患者体液会大量流失,适当补液可有效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轻度脱水可选用口服补液(ORS),中、重度脱水或口服补液难以纠正时,应静脉补液。腹泻可使病原体和毒素从肠道中清除,一般无需止泻治疗,腹泻特别严重者,可在积极抗感染和补液的基础上酌量服用蒙脱石。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和功能。
9.感染性腹泻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能进食者鼓励进食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频繁呕吐患者宜禁食8~12小时后再逐渐恢复饮食。母乳免疫球蛋白A(IgA)有助于增加患儿的抵抗力,1岁以内的婴儿应坚持母乳喂养。
10.中医对治疗感染性腹泻有哪些方法
以运脾化湿作为基本原则,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分为虚泻、实泻等,给予不同症型患者不同的治疗药方,可与补液、抗感染治疗等西医治疗方法相互补充,提高临床疗效。除给予中医汤药治疗外,还配合推拿及针灸等方法,刺激胃肠道神经功能,以达到减少肠道分泌,减轻腹泻症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