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证古今通论:皮肉筋骨分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针灸方法比较】

1.古今均用针刺

在本病的古、今文献中,涉及针刺者分别为11条次、52篇次,同列古、今诸法之第一位,分占各自总条(篇)次的14.10%和59.09%,可见现代比古代更多地采用针刺治疗本病,此当是现代针具进步及神经学说影响的结果。

在古代针灸临床上,艾灸的运用往往多于针刺,而治疗本病却是针刺多于艾灸,此当是本病多有疼痛症状,而针刺的止痛效果优于艾灸之故。例如《针灸聚英》道:“手腕难持物,如因打损伤;阳池针刺后,疼痛应时康。”此为腕部跌打外伤,用针刺法能使疼痛得到及时缓解。又如《针灸集成》言:“肘腕酸痛重:内关、外关、绝骨、神门、合谷、中脘针,若筋急,刺天应穴,无不即效。”此例治疗腕部“筋急”,用针天应穴(即压痛点)的方法,亦能够立即见效。《西法针灸》语:“自肩胛部、上膊部至手腕部,俱发偻麻质斯状之疼痛,上肢之动作艰涩……针刺天牖、肩髎、极泉、天泉、肩髃、臂臑、中府诸穴,约八日,全治去。”其中“偻麻质斯”为英语“风湿”一词在清末民初的中译文,亦用针刺治疗。

现代治疗本病也多用针刺,如周斌等治疗腕垂症,取极泉、尺泽、曲泽、臂中、内关,用快针法,取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合谷、八邪,针刺后留针;刘锦秀治疗腕三角软骨损伤后遗症,针刺阳池透大陵、阳溪、阳谷、三阳络,施提插捻转术,均为例。古今针刺方法还有以下内容值得讨论。

(1)古今均用补泻手法:

上述“多取腕部穴”中,明代《玉龙歌》曰:“莫将补泻等闲看”,即显示对补泻的重视。古人对于实证采用泻法,如《玉龙歌》又道:“手臂红肿连腕疼,液门穴内用针明,更将一穴名中渚,多泻中间疾自轻。”《循经考穴编》载:阳溪“治手腕疼肿,宜泻之”。对于虚证采用补法,如《琼瑶神书》曰:“阳溪二穴:治两手腕疼、不能摇物、无力,补之,灸七壮。”《针方六集》载:腕骨主腕“麻木无力,宜补”,“应穴曲池”。《循经考穴编》言:阳溪治手腕“无力,宜补之”。对于虚实夹杂者,则采用补泻结合之法,如《针方六集》载:太渊治“手腕冷风,先泻后补”。

现代采用补泻手法者,如戴若鑫治疗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取曲池、偏历、外关、阳溪等,用针刺泻法;傅俊钦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取阿是穴,用傍针横刺法,施捻转泻法;王春则取列缺,施针刺提插捻转泻法,取合谷、曲池,施平补平泻,配合热敷患部;苏纬杰治疗腕背痛,取外关,用迎随补法加烧山火手法。总的来说,现代用泻者多,用补者少。

(2)古今均强调针感:

民国初期《针灸治疗实验集》录:“手腕肿痛症”,“寸口肿连手掌,长可二寸,极坚实,询之,痛连肩膊,乃先针太渊穴,捻五分钟,觉极酸楚”。本案似为现代的桡骨茎突腱鞘炎,采用持续捻转5分钟,并要求有酸楚感,从而取效。

现代也重视针刺的感应,如陈登旗治疗腕关节疼痛,针刺阳池穴,施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使有酸、胀、麻感,每隔5分钟行针1次;马庆林治疗腕管综合征,针大陵,用轻刺激,针尖刺入腕管内,针合谷、二白、外劳宫,用强刺激,以有酸麻胀感为度;上述“古今均取臂部穴”中李海波治疗腕关节损伤,针刺患侧扭伤穴,使有强烈的酸胀痛麻感,亦为例。

(3)古代采用呼吸与按日针刺法:

唐代《千金翼方》载:阳池治“因损后把捉不得,针入三分,留三呼,泻五吸,忌灸。”古人认为呼吸可推动气血运行,故针刺配合运用呼吸法。此处又提出“忌灸”,而古今治疗本病的其他文献却常用灸法,故对应此尚需探讨。

古人又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变化与太阳、月亮的运行相关,故采用按日针刺之法,例如上述“多取腕部穴”中《素问·缪刺论》针刺压痛点,并曰“以月生死为数”,即以月亮的圆缺为标准,在每月十五,即月圆之日,刺十五下,往前、往后则逐日减少一刺,至初一与廿九只刺一下,至三十,即月晦之日,则不刺。这些方法在今日临床少有人用,尚可研究。

(4)现代采用一穴多针刺法:

一穴多针刺法包括一穴五针的扬刺法,一穴三针的齐刺法,一穴两针的傍刺法等。如李万均治疗腱鞘囊肿,取囊肿局部,采用扬刺法,各针深度均达囊肿底部,施以提插捻转数次,出针后辅以隔姜灸,伴以按摩;王国洪等亦取阿是穴,采用扬刺加温针挤压法,将胶性黏液从针孔中全部排出;张治国取囊肿局部,采用齐刺法加温针灸;前述傅俊钦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取阿是穴,用傍针横刺法,均为例。

(5)现代所选针刺方向:

曲兆良等治疗指腕关节扭伤,针患侧踝关节对应点,向心性方向刺;林安明等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反阿是穴,在针刺后使针尖朝桡骨茎突方向沿皮下平刺,用胶布固定,可见现代的针刺方向多为病变部位,即针向病所。又如徐斯伟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列缺,用恢刺法,将针尖向上,朝前、内、外三个不同方向透刺,并以艾炷灸之,配合泻鱼际、尺泽,此为多向针刺,以刺激病变局部。

2.古今均用艾灸

艾灸为温热刺激,可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有祛瘀消肿生新之功,故本病临床亦多用之。在古、今文献中涉及艾灸者分别为7条次、24篇次,同列古、今诸法之第二位,分占各自总条(篇)次的8.97%和27.27%,此又显示现代比古代更多地采用灸法。一般而言,古代多灸,现代多针,而现代治疗本病用灸法的百分比超过古代,可见现代亦认为灸法对本病有良效,故多用之。

古代采用灸法者,如《针灸捷径》载:列缺治疗“腕劳灸七七”。《神农皇帝真传针灸图》言:“阳溪:治腕疼,肘臂不得举,可灸七壮。”《类经图翼》语:太渊治“手腕无力疼痛,可灸七壮”;阳池治“手腕疼无力,不能上举至头,可灸七壮”。古人又认为灸法多补,故可用于虚证,如上述“古今均用补泻法”中《琼瑶神书》取阳溪,“治两手腕疼”,“补之,灸七壮”;上述“与虚相关”中《新集备急灸经》治疗“手腕劳”,灸“手腕节”,皆为例。

现代亦多用灸法,如冯建国等治疗腱鞘囊肿,取囊肿顶部,点燃艾条熏灸;前面“古今均取手背部穴”中,李海波等治疗腕关节损伤之陈旧伤,加用灸法;上述“现代采用的针刺方向”中,徐斯伟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列缺,用恢刺并施艾炷灸,均为例。此外,古今艾灸方法还有以下内容值得讨论。

(1)古今均用“太乙神针”:

该法在艾条中加入行气活血等作用的中药,治疗时在穴位上铺数层布或纸,然后将点燃的艾条按在布或纸上。如清代《太乙神针》治疗“腕肘不得屈伸,针腕骨穴”。现代梁文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取压痛点及肺经、大肠经循行部位之穴,用艾条实按灸法,亦即“太乙神针”法。

(2)古今均用隔姜灸:

上述“古今均强调针感”中,民国初期《针灸治疗实验集》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之“手腕肿痛症”,在持续捻针后,还“用隔姜灸法,灸六壮,迨揭姜视之,见针孔内有滋水流出,连滴廿余点于地,起粘丝,随覆以丁桂散,与平安散膏药而去”。可见针刺与隔姜灸能使炎症之黏液从针孔内流出,故而肿消痛去。现代李俊华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亦取桡骨茎突,用针刺与隔姜灸;陈普庆等则也取桡骨茎突疼痛部,施隔姜灸;黄勇等治疗腕关节慢性损伤,取压痛点,用艾条隔生姜温和灸,使起泡。可见,现代还通过隔姜灸使皮肤起泡,从而调节体内的内分泌,使炎症得以消退。

(3)现代采用隔药灸:

如郑素明治疗下尺桡关节陈伤,取压痛点,用隔药饼(含乳香、没药、羌活、穿山甲、薤白、桂枝、川乌、吴茱萸、皂角刺、细辛、附子等活血通络、温阳止痛之品)灸;周立武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阿是穴,外敷“养血荣筋丸”(含当归、鸡血藤、何道乌、赤芍、续断、桑寄生、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等养血通经、祛风散寒等药物),将艾条置于其上施雀啄灸,灸后用保鲜膜将药物固定在桡骨茎突外;崔联民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桡骨茎突,用中华跌打丸(含活血祛瘀、理筋壮骨之药)调糊外敷,再用2支艾条同时温灸。而在本病的古代文献中少见用隔药灸者。

(4)现代采用温针灸:

此当与现代针具进步相关,如刘锦秀治疗腕三角软骨损伤后遗症,取阳池、阳溪、阳谷、三阳络,用温针灸;许亚清治疗腱鞘囊肿,取囊肿局部,采用扬刺法配合温针灸;施斌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压痛点、阳溪,用温针灸;陈仲新治疗腕管综合征,取内关等穴,用温针灸。

3.古今均用刺血

在本病的古、今文献中,涉及刺血者分别为3条次、4篇次,分列古、今诸法之第三、第四位,分占各自总条(篇)次的3.82%和4.46%。

古代刺血常用于腕部的外伤瘀血,如《千金宝要》曰:“腕折,四肢骨碎,及筋伤蹉跌”,“若血聚在折处,以刀子破去血”。《针方六集》治疗“折伤恶血不出”所致臂腕“肿痛”:取阳池,用“弹针出血”。可见刺血所取穴位常在腕部。

古代刺血也用于痹证导致的腕部症状,如《医学纲目》中“着痹”段落载:“右手大指次指,亦常麻木至腕”,“于两手指甲傍,各以三棱针一刺之,微见血,如黍粘许,则痹自息矣”。本例刺血所取穴位乃手指部井穴。

现代常用刺血治疗软组织损伤,如石玉生等治疗腕管综合征,取患侧上肢六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推拿疗法;李建美则取八邪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叶思全治疗腕关节挫伤,取患侧少商,点刺出血,取健侧太渊,用针刺。

此外,现代治疗腕背腱鞘囊肿常用针刺排出黏液,此与刺血有相似之处,所用针具包括锋针、三棱针、小针刀、火针等。如杨介宾治疗腱鞘囊肿,用锋针刺囊肿局部,并扩大针孔,挤出液体;郑魁山则用三棱针刺囊肿顶端直至囊肿中间,挤出黏液,以后再用毫针四周围刺;邵伟立用小针刀刺入囊肿最高点及其周围1~3个点,摇大针孔出针,然后挤出透明胶状液;赵春梅、刘文元等均用粗火针刺入囊肿达基底,挤出无色胶状黏液,再向囊的上、下、左、右、正中各点刺1针,以破坏囊壁组织。

4.古今均用推拿

在本病的古、今文献中,涉及推拿者分别为1条次、11篇次,分列古、今诸法之第四、第三位,分占各自总条(篇)次的1.28%和12.50%,可见现代比古代更多地采用推拿疗法。古代用推拿者,如上述“古今均用针刺”中,《西法针灸》治疗“偻麻质斯”之肩臂腕痛,在针刺后还“按摩肩胛、上膊、前膊、手腕诸部”,对神经、血管、肌肉、肌腱等组织或经络,施予物理力的刺激,从而调整腕部组织的病理状态。

现代用推拿者,如黄兴土治疗腕管综合征,用拇指点按内关、大陵、鱼际等穴,用一指禅推前臂至手腕的手厥阴心包经上,重点禅推腕管和大鱼际,然后拔伸、摇晃、屈伸腕关节;姚立平则在病变局部用点穴、一指禅、摇法、擦法、整复等方法,以减轻腕管内压力;贾道福等治疗陈旧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取病变局部,用按、揉、推、拿、拔、伸、擦等手法;前面“古今均取臂部穴”所述,林安明等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反阿是穴,用点按、弹拨、㨰搓之法,均为例。现代还有通过颈部复位以治疗本病者,如梁建情治疗腕关节陈旧性软组织损伤,在颈部施推拿之旋转复位手法。

5.现代发展的方法

现代临床还采用了穴位注射、电针、小针刀、器械、贴敷、火针、埋藏、拔罐、皮肤针、钩针、热敷、耳穴等方法。这些在本病的古代文献中未见记载,当属现代针灸工作者的发展。

(1)穴位注射:

如李全等治疗垂腕症,取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注入维生素B1、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周广银等治疗桡侧腕伸肌肌群劳损,取阿是穴、合谷、阳溪、外关、手三里,注入氟美松(地塞米松)、维生素B12、安痛定、普鲁卡因;林凌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取阿是穴,注入氢化可的松、丹参、普鲁卡因;居咏虹亦取阿是穴,注入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维生素B1、维生素B12,配合温针。

(2)电针:

如程子刚治疗腱鞘囊肿,将针尖从囊肿的4方(或6方)向囊肿中央刺入,直达囊肿基底部,然后通电30分钟;吴坚刚治疗腕管综合征,取内关、大陵、鱼际,用电针刺激;梁建情治疗腕关节陈旧性软组织损伤,取双侧风池、肩中俞,用电针疗法;许荣正治疗指腕功能障碍,取合谷透后溪,配合外关等,用电针刺激;李海波等治疗腕关节损伤(新伤),取患侧扭伤穴、中渚、液门、阿是穴等,用针刺泻法,配合疏密波电刺激。

(3)小针刀:

如李梅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压痛点,用小针刀加封闭疗法;邱晓虎等亦取压痛点,用针刀松解,配合中药(伸筋草、海桐皮、钩藤、红花、桂枝等)熏洗;王东来等治疗腱鞘囊肿,取病变局部,将针刀体刺入并刺破囊壁,纵疏横剥2~3刀,按“+”字形,穿破囊壁四周后出针刀,包扎;戴朝富治疗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取患肢前臂中、下1/3处压痛点,用针刀配合温和灸;徐承国、李有成、李乐敬等分别治疗腕管综合征,均采用小针刀疗法,使粘连得以剥离,肌肉得到松解,受压的血管神经得以复原。

(4)器械:

治疗本病的针灸器械包括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激光、超短波、音频电、离子导入等。如董利强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阿是穴及反阿是穴,注入复方当归注射液,配合TDP照射;秦镐珍治疗腱鞘囊肿,取囊肿局部,用扬刺加激光照射;张彬则亦取囊肿局部,用针刺与超短波治疗;杨涓等治疗腕管综合征,取病变局部,用超短波、音频电治疗;王燕军等则采用离子导入法,取局部穴,用中频单向脉冲电流导入祛风除湿散寒、活血止痛、通利关节之中药液,同时控制电脑调频发波,进行低频的强制按摩。

(5)火针:

如师怀堂治疗腱鞘炎,取病变中心,用火针刺;邵有法、潘亚英分别治疗腱鞘囊肿,均用粗火针点刺囊肿局部,挤出无色胶状黏液。本文前述陶思攸、赵春梅、刘文元等,后述胡玲香等,亦采用火针疗法。

(6)贴敷:

如卢静治疗腕下垂,取曲池、阳溪、合谷,外敷温经通络散(含川草乌、生南星、白芷、肉桂、当归、川芎、细辛、炮姜、甘草);程子刚等治疗腱鞘囊肿,外敷温灸膏(由自动发热体和热熔药膏组成,包括制川乌、制马钱子、制乳香、细辛、独活、薄荷油等)。前面“现代采用隔药灸”中,周立武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取阿是穴,外敷“养血荣筋丸”,亦为例。

(7)埋藏:

如何思纯等治疗腕关节扭伤,取膈俞穴,用针刺与埋针疗法,嘱患者配合活动患肢;齐丽珍治疗腕管综合征,取大陵穴,用埋针疗法;蔡守良治疗产后桡骨茎突疼痛,取患处,埋入皮内针,用胶布固定;前面“现代所选针刺方向”中,林安明等取反阿是穴,使针尖朝桡骨茎突方向沿皮下平刺,用胶布固定。

(8)拔罐:

如胡玲香治疗腱鞘囊肿,将粗火针刺入囊肿局部,然后拔罐吸出囊内容物;谷文芳、苏宏敢亦在针刺后,取病变局部,施以拔罐。

(9)皮肤针:

如许世萍治疗腱鞘囊肿,用梅花针敲打刺激囊肿30分钟,直至囊肿部位慢慢渗出米黄色颗粒状液体。

(10)钩针:

如魏林等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桡骨茎突压痛点,施钩针疗法。

(11)热敷:

如张双民等治疗腕管综合征,以补阳还五汤、海桐皮汤、温经活血散等为主方,在患腕处进行熏洗热敷。

(12)耳穴:

如李全等治疗垂腕症,取耳穴肝、脾、皮质下,用电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