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中成药用药速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由肺组织、肺血管、胸廓等慢性疾病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引起右心扩张、肥厚等损害,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本病发展缓慢,除原有肺、胸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外,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器官受累症状,常表现急性加重和缓解期交替出现。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的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和心功能的改变(右心功能和左心功能的改变)。我国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因此防治COPD是减少该病患者的关键。本病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心肺功能衰竭的主要诱因。

本病多属于中医学“肺胀”“喘病”“水肿”范畴。

一、诊断要点

(一)病史

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等病史。

(二)症状

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急性期可使上症状加重,可有发热。少有胸痛或咯血。

(三)体征

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原发肺脏疾病体征,如肺气肿体征,干、湿性啰音,P2>A2,三尖瓣区可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提示有右心室肥厚。部分患者因肺气肿使胸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有颈静脉充盈甚至怒张,或使横膈下降致肝界下移。

(四)辅助检查

X线胸片、心电图检查有1项符合诊断标准。有条件可做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以增加诊断的可靠性。

1.X线胸片 X线诊断标准:具备以下①~④项中1项可提示,2项或以上者可以诊断,具有第⑤项情况者即可诊断。①右肺下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右肺下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经动态观察,较原右肺下动脉干增宽2mm以上。②肺动脉段中度凸出或其高度≥3mm。③中心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形成鲜明对比。④圆锥部显著凸出(右前斜位45°)或锥高≥7mm。⑤右心室增大(结合不同体位判断)。

2.心电图检查 具有1条主要条件即可诊断,2条次要条件为可疑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主要条件:①额面平均电轴≥+90°;②V1 R/S≥1;③重度顺钟向转位(V5 R/S≤1);④ R V1+SV5>1.05mV;⑤ a VR R/S或R /Q≥1;⑥ V 1~3呈QS、Qr或qr(除外心肌梗死);⑦肺型P波:P电压≥0.22mV;或电压≥0.2mV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80°,或当低电压时P电压>1/2R,呈尖峰型,结合电轴>+80°。次要条件:①可有肢导连低电压;②右束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传导阻滞。

3.超声心动图检查 凡有胸肺疾病的患者,具有以下2条者(其中必具1条主要条件)均可诊断,仅适用于心前区探测部位。主要条件:①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②右心室内径≥20mm;③右心室前壁的厚度≥5.0mm,或前壁搏动幅度增强;④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⑤右肺动脉内径≥18mm,或肺动脉干内径≥20mm;⑥右心室流出道/左心房内径比值>1.4;⑦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者(a波低平或幅度<2mm,有收缩中期关闭征等)。参考条件:①室间隔厚度≥12mm,搏幅<5mm或呈矛盾运动征象;②右心房增大,直径≥25mm(剑突下区);③三尖瓣前叶曲线DE、EF速度增快,E峰呈尖高型,或有AC间期延长;④二尖瓣前叶曲线幅度低,CE<18mm,CD段上升缓慢、延长、呈水平位或有EF下降速度减慢,<90mm/s。

4.心电向量图检查 具有右心室和/或右心房增大指征。

5.急性加重期可有发热、血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痰培养或痰涂片可获得有价值的病原。

二、西医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1.急性加重期治疗

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

(1)控制感染:根据痰培养细菌学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或经验用药。

(2)畅通呼吸道:可用物理方法和药物相结合以促进排痰,常用药物有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

(3)给氧: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通常1~2L/min)。

(4)支气管舒张剂:可选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阻断剂等单用或合用,也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5)控制心力衰竭:一般不需要用强心药。纠正缺氧后心力衰竭可自行减轻。如需用洋地黄,应使用快速洋地黄制剂。必要时可用小量排钾利尿剂合用保钾利尿剂,防止低钠、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6)预防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

(7)纠正呼吸衰竭。

(8)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9)及时发现并纠正心律失常。

(10)补充足够的热量。

2.缓解期治疗

(1)健康宣教与管理:加强对患者及有关人员对肺心病的防治知识教育,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2)戒烟或避免被动吸烟。

(3)家庭氧疗。

(4)支气管舒张剂:可选用胆碱能阻断剂、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等单用或合用,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吸入剂可单用或与胆碱能阻断剂合用。

(5)祛痰药:常用药物有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

(6)抗氧化剂:可选用N-乙酰半胱氨酸。

(7)营养支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

(8)疫苗:多价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等。

(9)免疫调节剂。

三、中成药应用

(一)基本病机

中医认为慢性肺心病多由肺脏疾患迁延失治,痰瘀稽留,正虚卫外不固,外邪易反复侵袭,诱使本病反复发作。其病性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为肺、心、肾的阳气虚损,邪实为痰、饮、火(热)、瘀血。病位以肺、肾、心为主。病情发作时的病机以痰(痰热、痰浊)阻或痰瘀互阻为关键,壅阻肺系,时或蒙扰心脑而致窍闭风动;邪盛正衰,可发生脱证之危候。病情缓解时,痰、瘀、水饮减轻,但痰、瘀稽留,正虚显露而多表现为肺、心、肾虚损,见于心肺气虚、肺肾气虚、心肾阳虚,多兼有痰、瘀。本病辨证大致可分为实证类(寒饮停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阳虚水泛证、痰蒙神窍证)、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

(二)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

肺炎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1.寒饮停肺证

〔证候〕

主症:喘满不得卧,咳嗽,痰多、色白、质清稀或呈泡沫状,气短,恶寒,遇寒发作或加重;次症:周身酸痛,发热;舌脉: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

疏风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

小青龙汤(《伤寒论》)加减。

〔中成药〕

小青龙颗粒(医保目录)(详见第一章第三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痰热壅肺证

〔证候〕

主症:喘促,动则喘甚,咳嗽,痰黏稠,痰黄,胸闷,口渴,尿黄,大便秘结;次症:发热,烦躁,发绀,不能平卧,纳呆,咯痰不爽,气短;舌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舌苔干燥。

〔治法〕

清热化痰,宣降肺气。

〔方药〕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加减。

〔中成药〕

(1)丹葶肺心颗粒(医保目录)[由麻黄(蜜炙)、石膏、鱼腥草、前胡、苦杏仁、浙贝母、葶苈子、桑白皮、枳壳、丹参、川芎、太子参、甘草组成]。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心病(发作期)属痰热证,症见咳嗽喘促,痰黄黏稠,或胸闷,心悸,发热,口唇发绀,便干,舌红,苔黄或黄腻等。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每次1袋,一日3次,4周为一个疗程。

(2)肺力咳胶囊(医保目录)(详见第一章第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3)痰热清注射液(医保目录)(详见第一章第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3.痰湿阻肺证

〔证候〕

主症:喘促,动则喘甚,咳嗽,痰黏稠,痰白,胸闷,胃脘痞满,纳呆,食少;次症:咯痰不爽,气短,痰多,痰清稀,乏力,腹胀,便溏;舌脉:舌苔白、腻,脉滑,或舌苔薄,脉弦。

〔治法〕

燥湿化痰,宣降肺气。

〔方药〕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加减。

〔中成药〕

祛痰止咳胶囊(医保目录)[由紫花杜鹃、党参、甘遂(醋制)、水半夏、芫花(醋制)、明矾组成]。功能主治:健脾燥湿,祛痰止咳。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所引起的痰多、咳嗽、喘息等症。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小儿酌减。

4.阳虚水泛证

〔证候〕

主症:咳嗽,喘促,气短,肢体浮肿,痰白,胸闷,不能平卧,乏力,发绀;次症:心悸,痰少,肢冷,畏寒,纳呆,神疲,尿少;舌脉:舌苔白,或舌苔滑,脉沉、滑、弦。

〔治法〕

温补心肾,化饮利水。

〔方药〕

真武汤(《伤寒论》)合五苓散(《伤寒论》)加减。

〔中成药〕

(1)济生肾气丸(医保目录)[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附子(制)、牛膝、车前子组成]。功能主治: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咳喘。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2)参附注射液(医保目录)(详见第一章第一节附 流行性感冒)。

5.痰蒙神窍证

〔证候〕

主症:喉中痰鸣,痰黏稠,喘促,动则喘甚,头痛,烦躁,恍惚,嗜睡,谵妄,昏迷,瘛疭甚则抽搐;次症:舌苔白、黄;舌脉:舌苔腻,脉滑、数。

〔治法〕

豁痰开窍醒神。

〔方药〕

涤痰汤(《奇效良方》)加减。

〔中成药〕

(1)苏合香丸(医保目录)(详见第一章第三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安宫牛黄丸(医保目录)(详见第一章第一节附 流行性感冒)。

(3)醒脑静注射液(医保目录)(详见第一章第三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心肺气虚证

〔证候〕

主症:喘促,动则喘甚,胸闷,气短,心悸,怔忡,乏力,动则气短、乏力、心悸加重,神疲,自汗,易感冒;次症:咳嗽,脉结、代;舌脉:舌质淡,舌苔白。

〔治法〕

补益心肺。

〔方药〕

养心汤(《仁斋直指方论》)加减。

〔中成药〕

(1)补心气口服液(医保目录)(由黄芪、人参、石菖蒲、薤白组成)。功能主治:补益心气,理气止痛。用于气短、心悸、乏力、头晕,心气虚损型胸痹心痛。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支,一日3次。

(2)补肺活血胶囊(医保目录)(由黄芪、赤芍、补骨脂组成)。功能主治:益气活血,补肺固肾。用于肺心病(缓解期)属气虚血瘀证,症见咳嗽气促,或咳喘胸闷,心悸气短,肢冷乏力,腰膝酸软,口唇发绀,舌淡苔白或舌紫黯。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7.肺肾气虚证

〔证候〕

主症:喘促、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咳嗽,面目浮肿,头昏,神疲,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次症:痰白,耳鸣,咳时遗尿,舌苔腻,脉细;舌脉:舌质淡,舌苔白,脉沉、弱。

〔治法〕

补肾益肺,纳气平喘。

〔方药〕

人参补肺饮(《症因脉治》)加减。

〔中成药〕

(1)固本咳喘胶囊(医保目录)[由党参、白术、茯苓、麦冬、补骨脂(盐水炒)、炙甘草、五味子(醋制)组成],功能主治: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用于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气促、动则喘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2)右归丸(医保目录)(由熟地黄、炮附片、肉桂、山药、酒萸肉、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盐杜仲组成。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

(3)蛤蚧定喘胶囊(医保目录)(由蛤蚧、炒紫苏子、瓜蒌子、炒苦杏仁、麻黄、石膏、甘草、紫菀、醋鳖甲、黄芩、麦冬、黄连、百合、煅石膏组成。功能主治:滋阴清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咳喘、气短胸满、自汗、盗汗。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或遵医嘱。

8.肺肾气阴两虚证

〔证候〕

主症:喘促、气短、动则加重,不能平卧,气不得续,胸闷,咳嗽,少痰,咯痰不爽,自汗,盗汗,神疲,乏力,易感冒,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次症:面红,耳鸣,头昏,头晕,少气懒言,发绀,舌质淡,舌苔花剥;舌脉:舌质红,舌苔少,脉数、沉、细、弱。

〔治法〕

补肺滋肾,纳气定喘。

〔方药〕

人参补肺汤(《证治准绳》)合生脉散(《医学启源》)加减。

〔中成药〕

(1)生脉饮口服液(医保目录)(详见第一章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养阴清肺丸(医保目录)(详见第一章第四节支气管扩张)。

(3)麦味地黄丸(医保目录)(由麦冬、五味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功能主治: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9.兼证——血瘀证

〔证候〕

主症:面色紫黯,唇甲青紫;次症:胸闷,胸痛;舌脉:舌下脉络迂曲、粗乱,舌质黯红、瘀斑、瘀点、紫黯,脉涩、结、代。

〔治法〕

活血化瘀。

〔方药〕

川芎9g,赤芍12g,桃仁9g,红花9g,莪术12g等。

〔中成药〕

(1)血府逐瘀胶囊(医保目录)(详见第一章第三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丹红注射液(医保目录)(由丹参、红花组成)。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胸痛,胸闷,心悸,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瘀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注射,一次4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缓慢注射,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一日1~2次;伴有糖尿病等特殊情况时,改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3)苦碟子注射液(医保目录)(由抱茎苦荬菜组成)。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清热祛瘀。用于瘀血闭阻的胸痹,症见胸闷、胸痛,口苦,舌黯红或存瘀斑等。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状者,亦可用于脑梗死者。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一次10~40ml,一日1次:用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50~500ml后应用。14日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四、单验方

1.查玉明验方——温肾救心汤

炙附子7.5g,白术25g,茯苓25g,白芍15g,生黄芪25g,五加皮25g,细辛5g,桂枝7.5g,五味子10g,甘草10g,生姜15g。将药浸泡半小时后水煎煮,首煎沸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两煎混合分服,早餐及晚餐后1小时温服。主治阴盛于内,水湿内停,上凌心肺引起的心悸怔忡,尿少浮肿,喘不得卧,口唇发青之水气病(相当于西医学之肺心病)。

2.徐寿仁验方——退肿方

麻黄10g,桂枝10g,白术10g,黄芪15g,薏苡仁15g,通草6g,茯苓皮15g,赤小豆30g,冬瓜皮15g,木香6g,陈皮6g,独活6g。每日1剂,水煎分服。主治肺源性心脏病以水肿为主要表现者。

3.李孔定验方——金水交泰汤

南沙参50g,黄精30g,地龙30g,苏子30g,赤芍30g,黄芩30g,木蝴蝶10g,制南星15g,沉香(研末冲服)6g,葶苈15g,甘草15g。每日1剂,水煎分服。主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虚喘、支饮、肺胀、心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