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实时“全三维模式”标测和消融心律失常?
与传统的二维电生理模式相比,“全三维电生理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减少射线暴露剂量
传统的电生理模式几乎所有导管操作过程均依赖射线透视完成。放射损伤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事实,包括确定效应(白细胞数量减少、白内障、放射性皮炎、脊柱和关节疾病等)和随机效应(肿瘤、生育缺陷和胎儿致畸等)。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介入心脏病医生存在白内障、免疫功能障碍以及肿瘤(尤其是左侧头颈部)高发。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能在不需要射线透视的情况下直观显示心脏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准确指引导管到位,显著降低医患双方放射线暴露。此外,对儿童、孕妇等特殊患者,利用三维技术减少甚至完全避免射线暴露,这十分重要。
(二)缩短术者的培养周期
传统的电生理模式是在二维透视影像和心电信息指导下的操作。透视影像只提供心脏二维投影,即使经验丰富的电生理医生对心脏解剖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欠缺,更遑论初学或欠熟练的术者了。初学者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尝试在脑中虚拟三维图像并在手-眼-脑之间构建二维与三维之间的关联,这必然导致电生理专科医生培养周期长且水平参差不齐,也使其成为现代临床医学门槛最高的学科。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可建立心脏三维结构模型,同时以两个不同体位非常直观地显示导管与心腔内结构之间的立体关系。可以显著缩短学习曲线。本团队培养的年轻医生在接受1年的培训后均可独立完成各种常见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手术。
(三)提高手术安全性
“全三维模式”即使在相对复杂的房颤、室速导管消融过程中也不增加手术风险。在室上速等手术过程中还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因为在消放电融之前,可以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标记心脏重要结构的位置(例如希氏束、冠状动脉开口等),在放电消融过程中可以实时观察消融导管头端与这些心脏重要结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结构提高手术安全性。
(四)快速诊断心律失常的机制
利用传统的激动顺序标测、拖带标测等技术判断心律失常的机制存在较多的局限性,不仅费时费力,对一些复杂心律失常甚至无能为力。三维激动顺序标测操作简单且结果的呈现直观。除激动顺序标测之外,三维标测技术可以通过电压标测等技术进行心律失常的基质标测。充分利用三维标测技术,能提高对心律失常机制的辨识能力并显著缩短鉴别的时间。
(五)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效率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可以直观显示心脏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从两个不同体位实时显示导管在心腔内的位置,降低对于术者操作技能的要求。成功消融的要点是在“真正的靶点”处放电,而在偏离“真正的靶点”数个毫米处放电则不能成功消融或者即刻成功但远期会复发。在标测和消融过程中导管所到过的部位可以在三维模型上进行标记,这非常有助于快速地标测到有效的靶点。例如可以在试放电且无效的点做标记,而后在其周围仔细标测、尝试消融,有利于提高成功率。另外,对试消融有效的点可以精准地在其周围加强消融而消融范围真正覆盖了“真正的靶点”,提高远期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