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碧桂园神话——一个轰动南国的战例
碧桂园,一个田园风光的别称,一个毫不起眼的地名,一个“桑基鱼塘”的代名词。
然而,就是这个“碧桂园”,在1994—1995年间,却像一座原子反应堆,裂变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闻,形成了奇峰迭起的连锁反应,成为人们争相议论的话题,使广东为之轰动,影响波及全国。碧桂园——“可怕的顺德人”;
碧桂园——“让父母高枕无忧,让后代再创成功”;
碧桂园——“中国最大的家居系统工程”;
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
碧桂园——“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如同阿里巴巴的神奇山洞,在这一片广东农村的水土之上,竟然层出不穷地缔造出了一个一日千里的现代奇迹。
这是广东的神话,也是策划家的神话。
房地产不等于钢筋加水泥
1993年6月,肆虐的骄阳暴晒着位于广东省顺德市广珠公路南侧的一千多亩土地。临近公路的一片工地上,几百座灰头土脸的小楼房,袒露着无可奈何的胸膛,此外,就是已经圈了两年的农田、鱼塘、山丘。一架古老的水车在烈日下低垂着它的身影,沉重的叶轮早已无法转动。
如同当时广东境内上百个花园别墅楼盘一样,这个号称面积最大的工地,显然处于“死火”状态。
银根突然紧缩,宏观调控加强,失控的经济列车被重新拉回轨道,耀眼的“经济泡沫”在阳光下开始破灭。
曾经一度被炒得火暴的“高级花园别墅”,刹那间受到冲击。“击鼓传花”式的炒卖、投机,终于自食其果。房地产大势转弱,走向低潮。
鼓声停下来的时候,“不祥之花”正好落在碧桂园这块地盘上。
碧桂园,因位于顺德市陈村水道的碧江之畔、桂山之侧而得名,它坐落于顺德与番禺的交界地,前不着村,后不靠镇;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尽管投资逾亿的开发商反复宣传此地为“金三角的交汇点”,又请在广东颇得民心的前省长叶选平亲笔题写“园”名,前来看楼买房的人仍是伶仃可数。
为了“救市”,发展商曾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希望出奇制胜,但他们也没有什么高招。
碧桂园的老板虽出身农民,却酷爱书报。古谚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谁料想,机遇女神竟也藏身其中。
他从报上看到,四川有个奇人,办了一所“贵族学校”;广州有个叫从化的地方,也办了一所“中华英豪学校”,为大款们解除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
他也是大款,他也有子女,一开始,他想的是送自己的孩子去“中华英豪”。
然而,那年8月的一天,当他驱车来到离广州市两个小时车程的“贵族学校”时,他的心却“忽”地被拨亮了。
这里也是偏乡、僻壤,学校建在水田、鱼塘之上,尽管每个学位要交教育储备金15万元,但仍有那么多“大款”,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千金、公子往这儿送。
为什么不在自己的楼盘附近建一所学校?别墅区本来就需要教育配套。当然,通常的惯例是先建房再办学,可是为什么不能倒过来,先办学再建房呢?
逆向思维往往出创意,碧桂园老板顿然醒悟:山路不通走水路,楼盘不活先办学。
可是,一帮农民出身的建筑商,怎么才能办起一所高档次的贵族学府呢?在三角洲的田园地带办学,能吸引大都市的有钱人吗?如何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
当时,碧桂园成立了一个筹办学校的小组,其中有位精明的年轻人,建议请新闻界的“大腕”出山,写一篇大手笔的文章,为办学推波助澜。
他向老板推荐了一个奇人。
这位奇人,是中国国家通讯社即新华社的一位名记者,曾以《破解中国经济密码》名噪一时,又是当代一些知名企业家的座上客卿,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同时,发挥余热、助人为乐,被称之为“策划大师”。
奇人王志纲——本书的主角,当时也关注着房地产的发展趋势。早在1992年房地产最热之时,他就预见到了今日的结局。
在羊城的一次“新闻沙龙”上,他语出惊人,预言“1993年房地产将大跳楼”。一家大报的编辑当场向他约稿,然而在稿件送审中,却因“观点过于激烈”、“耸人听闻”而被迫改头换面,更题为《房地产炒卖热杂议》刊出,其中尖锐的分析被删去一些,但仍然保留了这样的判断:高潮接下是低潮,幕起之后是幕落……狂吹的气球不能总是猛涨,总有一天会爆裂。何去何从?挨不过1993年。一年之后,此话应验。碧桂园正处于这样的“落幕”期。
办学,是救市良方,还是新的“气球”呢?碧桂园老板决定请王志纲先生“出山”。他当时绝没有料到,这位奇人的加盟居然令碧桂园“枯木逢春”。
他的初衷,不过是请王先生来写一篇文章。
10月里,新闻圈里的“独行侠”——王志纲,悄悄地来了。他看了死火的楼盘,看了大片的荒地,看了碧江,看了鱼塘……他一言不发,不置可否。
在碧桂园售楼处的小会议室里,老板说起了他的办学设想,他说:“我们希望您用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写一篇重头报道,为我们办学校鼓一鼓劲,扩大影响。”
王志纲沉吟片刻,朗声答道:“这个事业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做好的。现在的情况是,就房地产搞房地产肯定死火,要跳出房地产才能开发房地产。”
他强调:“房地产不等于钢筋加水泥。名牌的背后是文化。地产也要用文化的方式去运作。办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围棋上的‘生死之劫’,要把它当做一个系统工程的部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用全新的策划思路去做。如同《孙子兵法》中的‘围魏救赵’一样,也许反过来救了大势。如果仅仅把它当做一种住宅的配套设施,那就注定要失败。”如雷贯耳,心灵相通。碧桂园老板当场拍板:“大策划要有大师傅,王老师,碧桂园请你当总策划!”
“可怕的顺德人”奇袭
总策划这个角色可不好当。
以征收6位数的教育储备金而启动的“高价学校”,当时正在广东风起云涌。“中华英豪”打响头炮之后,东莞的“新世纪英才学校”、顺德的“亚加达”、广州的“南洋英文”、“华美国际”,还有“华夏”、“超能”、“金钥匙”等二十多家学校纷纷亮相,在广州各大媒体上轮番进行广告轰炸,争夺那些富翁、大款们对子女的投资。
在各路英豪当中,有的与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一些学校联姻,以实行“国际对接”及“赴美、加实习”为招揽;有的邀请国内名牌学校即清华附中、北大附中的教师来任教以壮大实力;有的则在繁华的都市中心以华丽校舍、设备齐全、交通便利为号召。相比之下,位于偏远的乡村、其时还是一片桑基鱼塘的碧桂园条件最差,简直没有“叫阵”的资格。
总策划王志纲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难题。既然办学是碧桂园地产的一个启动点,那就要把它当做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策划定位,如同阿基米德那样,寻找托起地球的那个支点。
当时,已经有人为学校推广设计了一组广告,总题为《顺德人的新概念》,之一、之二、之三……
王志纲皱了皱眉头,提起笔来划掉了原题,要求重新设计。他对设计人员说:中国房地产广告大多是直截了当、简单地进行理性诉求,诸如“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价格低廉”一类;也有一些感性诉求的广告,但是往往哗众取宠、目标不明。我们面对房地产市道低迷的情况,必须出奇制胜。广告设计也必须改换思路,从总的战略着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接着,他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设计意念。
于是,1994年1月3日,新年伊始,广东发行量最大的《羊城晚报》上,刊出了一则引起轰动的广告:一夜之间,“可怕的顺德人”刮起了一股“悬念旋风”,掀起了几百万读者的探奇欲,那神秘的“智慧果”之后又有什么?人们急不可耐地等待着9日的报纸。
1月9日的晚报,“可怕的顺德人”再次出击,“智慧果”引出了“博士帽”。
又一个悬念,这是怎样的特殊学校呢?几百万读者仍在追问。
1月13日,“可怕的顺德人”第三次亮相:
1月25日,“可怕的顺德人”全面揭开谜底,在《羊城晚报》的一整版套红广告中,语出惊人:中国古谚云:富不过三代。今天向成功人士进言:要使事业有续,最明智的投资莫过于投资子女。儿女需要什么?孩子呼唤什么?做父母的最明白。
广告和盘托出了“21世纪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碧桂园学校的办学方针与招生条例。
一环扣一环,一浪抛一浪,“可怕的顺德人”悬念系列制造了一个轰动一时的社会追踪热点。据统计,在广告刊出的一个月中,“碧桂园”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应聘教师的来信八千多封。广告界专业人士则纷纷打听“可怕”系列出自何方神圣。
王志纲成功地为碧桂园学校设计了第一个“番号”——一个奇特的“商标”。
“可怕?!”有这样做广告的吗?当王志纲写下“可怕的顺德人”总题之时,在座的人们争论起来了。
“可怕,代表一种能量,产生一种震撼。”王志纲解释说,“要用顺德人的昨天来说明今天、展望明天。20世纪80年代广货北伐,顺德人无往不胜;90年代,顺德人办学,也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在这里,‘可怕’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历史信用。”
他把这个意念称之为“借月生辉”——借助于顺德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经济上公认的成就,利用其无形资产为我所用,“借”出效应,“借”出效益。可以说,王志纲是预支了顺德人的“信用卡”,为在一片空地上但充满希望的碧桂园学校担了保!
一天,碧桂园老板与王志纲聊天,当说到报上有条佛山地区一些厂长、经理的子女被人绑架的新闻时,碧桂园老板感叹地说:“一个人身边有万贯家财,但是唯一的儿子被人绑架了。如果你要他二者取其一,他会要哪个?当然是儿子了。有钱人的子女,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了不肖子孙,那不是等于被人绑架了吗?”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志纲立即在墙上的黑板上画了一张草图:一架天平,左边是别墅、轿车、美金,右边是一个小学生。他写道:“财富的积累或儿女的成才?两相权衡,谁重谁轻?钱财身外物,儿女千秋业。”
他说,这就是“可怕的顺德人”之王,悬念定为人的投资选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子女成才最重要。
于是,2月8日,“可怕的顺德人”向成千上万的父母拜年,摆了一架意味深长的社会天平——“为什么不去碧桂园学校?”
这年6月,私立学校的招生进入白热化阶段,为了打擂台争取生源,各校均不惜工本在传媒上大斗其法。碧桂园必须同时在电视、电台、报纸上全力出击,但又要形成一个统一的主题,具有独特的诉求风格。王志纲和他的策划人员精心地设计了一个“为什么”系列,在战云密布的社会大背景上,打上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问号。电视屏幕上,一位成功人士志得意满地回到家中,不料开门之后,所见的是家中乱七八糟,太太正追打着自己的爱子。何故?一张张不及格的试卷,令“大款”也涨大了头脑。一家人愁眉苦脸之时,突然画外音插入一个小孩清脆的声音:“为什么不去碧桂园学校?”“为什么不去碧桂园学校?”这孩子气的提醒,在电台的广播中也一再地出现,一再被强调。招生擂台上“碧桂园”最为轰动,一些人甚至退掉了已订好的其他学校的学位,宁肯不要预付款,也要把子女送来“碧桂园”。
王志纲策划的一个个“奇袭”行动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几个月后,草创而成的碧桂园学校人头涌动、车水马龙。从公路边蜿蜒而入两公里内,陈列着“奔驰”、“宝马”、“丰田”、“凌志”、“皇冠”、“标致”……数来竟有上千辆之多,简直成了“世界名车大汇展”。学校原担心招生难以达到1000人,结果因宣传策划轰动一时,报名者竟突破1300人,教育储备金也由最初的一个学位18万元涨到23万元直至30万元。“碧桂园”一跃成为广东高价学校的“龙头大哥”。珠江三角洲的富翁、大款们纷纷送子女就读,于是在开学的那一天,形成了“世界名车大汇展”的奇景。
据说,“可怕”系列在各种媒体上的广告费支出,总共还不到100万元,却不仅推出了碧桂园学校,而且打响了碧桂园物业这个“死火”的项目。
对此,王志纲评论说:“人才无价,知识无价。有时,丢进1000万也不行;有时,几十万元就可以搞它个天翻地覆,这就要看策划的功力。”
新闻推广的技巧
碧桂园的初步成功,广告奇袭掌握了“制空权”,新闻推广的“地面部队”也功不可没。王志纲作为策划人,他自己又曾是新华社的名记者,对新闻舆论在策划中的作用十分重视,对“炒作”新闻热点更是挥洒自如,出神入化。
碧桂园学校的办学过程,策划加入了许多传奇因素和戏剧性的色彩,波澜迭起,曲折有致。策划人要善于抓住不同时期的传奇因素,在新闻“热点”上聚焦放大,吸引新闻界的注意力,“炒”出一台又一台有声有色的活剧来。
那年,正是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0周年,香港无线电视台捕捉新闻机会,专门派员北上拍摄了景山学校高质量办学的系列专题片。正在筹办的碧桂园学校物色到的校长人选——广东省高教出版社副总编辑廖秉权,恰好与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崔孟明是北师大的同班学友,廖校长又是正宗的广东人。于是,一个大胆的构想产生了:请北京景山学校和顺德北滘镇合办在北京以外的全国第一所分校——碧桂园学校。
这是一张千金难买的“实力王牌”,王志纲将一批新闻界同行首次请到碧桂园的那一天,就集中精力“炒作”这张王牌。
他先请记者们观看香港无线电视台的节目录像。荧屏上,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能说上千个汉字,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能用英语会话,令人啧啧称奇。镜头慢慢移动捕捉到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
“你爷爷是谁?”
“邓小平。”
“爷爷在家做些什么?”
“看报纸、看电视。”
此时,画面定格。王志纲提示:“这是邓小平的孙子。邓家的孩子,包括邓朴方、邓榕、邓楠,都曾经在景山学校读书。”他又提醒记者们注意邓小平在10年前为景山学校的著名题词。他强调,碧桂园学校将作为中国教育的“王牌”——景山学校的广东分校,“加入北京景山学校国际教育产业集团”,目标是“走向世界,培养跨世纪的人才”。
这一天是碧桂园学校正式奠基的日子。那时,新闻机构对“高价学校”的报道受到严格限制,而且已出现由客观报道转向批评的倾向。人们对“炒作”此类新闻已不抱什么期望。
然而,加入了北京景山学校这张王牌,形势就起了戏剧性的变化。角度不同了,主题也不同了。
“南国刮起兴教之风”,“南北携手,共创新模”,“北京景山学校南下办分校”,“与北京景山学校合作、与国际教育接轨”,“构筑跨世纪的文化‘金字塔’”——《文汇报》、《羊城晚报》、《经济参考报》、《亚太经济时报》、广东电视台、广东新闻台纷纷以“抢新闻”的姿态同时对碧桂园学校进行突出报道,与“可怕的顺德人”广告相互呼应,刮起了一股“碧桂园旋风”。
请看上海《文汇报》的报道:
南国刮起兴教之风
——“可怕的顺德人”挥就大手笔本报广州专讯近日来,“可怕的顺德人”成为广东城乡一个热门话题,《羊城晚报》1月3日、9日、13日连续刊登“可怕的顺德人”之一、二、三的“悬念广告”,宣布广东顺德人将以惊人的胆识,在珠江三角洲的黄金点上“全力构筑文化‘金字塔’”——一个“跨世纪、超国界的文化工程”。曾经以“经济小虎”令人生畏的广东顺德,而今又投巨资、泼巨墨,在教育改革上写下令人惊叹的大手笔。
顺德北滘这座汇集了众多“企业巨人”的中华名镇,决定斥资1亿元,在风景秀丽的碧桂园划地380亩,建设一所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预科的“一条龙”现代化学校,“为21世纪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各类人才精英奠定基础”。
“碧桂园学校”的创办者、顺德市三和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强说,我们留给下一代最宝贵的不是钱也不是房子,而是使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要把碧桂园学校办成新型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
碧桂园学校是顺德北滘镇与北京景山学校联合兴办的。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崔孟明说,10年前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核心是面向现代化,目标是走向世界,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今,学校正致力于建立“北京景山学校国际教育产业集团”,探索建立以本校、以国有学校为主体,形成民办学校、协助企业办校以及协助社会建立英才培育机构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实体,准备成立面向海内外、面向国际的景山学校分校。目前该校已在广东与北戴河分别办了两所分校,并正在筹建海南与海外的分校。他说,我们特别寄希望于顺德的分校,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争取闯出一条改革传统教育的新路子。
据了解,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已决定把该校作为国家教委的教学改革试验点,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也将利用该校进行教改新试验,携手创造新的办学模式。学校为实现“一流师资、一流质量”决定从全国招聘和选聘教师,实行一流待遇,工资每月1500~3000元,部主任以上每月3000~4000元。北京景山学校将派出顾问、骨干教师协助分校在学制、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等办学体制方面进行现代化的整体改革试验。
据悉,北京一些名牌学校正纷纷准备南下办校。清华附中去年已与广东省惠州市合作办了4个高中班,北航附中、北师大附中正在与广东方面洽谈合作。
昨天,一所新型的学校在广东经济发达的顺德北滘镇奠基。
创办这所学校的,是北滘人与北京景山学校。他们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由北到南走到一起来了。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0周年,香港无线电视台借此良机,专程派员北上拍摄了关于景山学校高质量办学的两部系列纪录片,并于去年年底陆续在黄金时间播出。前不久,记者观看了这部纪录片的录像,荧屏上,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能说上千个汉字,三四年级的学生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简单的会话,令人啧啧称奇。课堂教学方式的生动活泼以及孩子们可爱的形象,完全征服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顺德市三和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强看了景山学校的报道后,触发了他多年来的夙愿:创办一所“市场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他当即委托北滘教育办主任何炳才,设法与景山学校联系协作,以开拓出一条南北联手,公、民合作办学的路子来。
无独有偶,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崔孟明与广东省高教出版社副总编辑廖秉权,同是北京师大的校友,廖秉权在教育战线工作多年,他希望有朝一日能亲手创办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早在北京工作期间,他和崔孟明就有过让“景山”到南方办分校的默契,共同的愿望使三方一拍即合。于是,50岁出头的廖秉权甘愿辞去副总编辑的职务,义无反顾地到北滘来当一名校长;于是,崔孟明专程南下北滘,在经济发展迅速的顺德市北滘镇,共同合办景山学校在北京以外的全国第一所分校;于是,北滘镇和三和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共投资1亿元在碧桂园内建校,其中校舍建设7000万元,教学楼设备3000万元。本月初,省教育厅批准广东碧桂园学校——北京景山学校广东分校成立。
在繁忙的工地上,记者采访了廖秉权校长,首先开宗明义地请教他:“碧桂园学校要办跨世纪教育,其含义是什么?”廖秉权答道:“就是为21世纪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记者又问:“为了达到理想的彼岸,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办学模式?”廖校长说道:“沿用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的升学模式,显然是不行的。碧桂园学校的办学模式是这样三句话: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记者愿闻其详,廖校长接着侃侃而谈:“‘保证基础’的首个含义是,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二是扎扎实实学好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基础课;其三是坚决删去困扰学生的、与打基础关系不大的偏深、偏难课程。为此,学校将采用小学、初中、高中‘五三三分段’的十一年制,另加一年大学预科。设预科是为了使中小学阶段完全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放心打好基础和培养个性。所谓‘发展个性’,就是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培养各种特长奠定基础。学校并不要求学生每门学科都优秀,只要思想品德好、身体好以及语、数、外三科优秀,其他学科良好,在科学、文艺和体育等某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就是优秀生。‘服务社会’不言而喻,是指根据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培养人才。”廖秉权最后说道:“北滘镇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枢要道,这一地带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办好这所学校,既有顺德市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又有先富起来的人们望子成龙的强烈愿望,加上南北联合办学,可谓尽得天时、地利、人和。我相信一定能办得像景山学校一样有名气。”接下来的一仗,是“炒作”人才。
王志纲向碧桂园老板建议:“千万不要将学校办成企业,千方百计地赚钱,这样会使碧桂园学校档次下降,要切记‘学校不赚钱就是胜利’,花大力气把教学质量搞上去。”
2月15日,在中国文化教育界中负有盛名的上海《文汇报》,在头版报眼位置刊出套红“礼聘”广告,向全国“高薪礼聘”优秀教师与教学骨干,开出的待遇在当时是很高的:教师月薪1500~3000元,部主任3000~4500元,“并解决户口、住房、医疗、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问题”。
短短一个月中,全国各地有八千多“园丁”争先恐后写信、打电话向碧桂园报名应征,形成了教育人才“一江春水向南流”的“洼地效应”。
3月底的一天,王志纲又将新闻界各路诸侯请到碧桂园。这天,碧桂园学校将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首批应聘教师进行公开测试,坐在考官席上的有国家级督学、物理学教授、计算机专家、英语教授、音乐指挥家、美术专家。出场应考的10名教师则来自陕西、福建、江苏、湖南等省市。
王志纲对记者们点拨道:“这10位应考者,是从全国各地八千多位应征教师中挑选出来的,不是百里挑一,而是千里挑一。”接着,他又提供了一些背景资料,如有的是曾在加拿大访问讲学的青年学者,有的曾多次获省市“园丁奖”,有的是当地屈指可数的“高级教师”。
测试自然是成功的,更成功的则是它又一次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上海《文汇报》等以“八千园丁热血荐南国,五湖四海心向碧桂园”为题,向全国“转播”了这一盛事。
经过严格考核选拔,一百四十多位教坛精英脱颖而出。来自安徽蚌埠的徐老师,原来是当地中专学校的业务骨干,被“成功教育”的新型试验所吸引,放弃原来的国家干部待遇,义无反顾地南下广东,他一家三口已落户碧桂园,爱人在医务室工作,小儿子就在学校读书,老家仅有老母亲一人“留守”。
来自河南的马老师,所在的学校对北京景山学校和碧桂园学校联合进行的教改试验十分关注。尽管马老师应聘离去对学校不无损失,校方还是欣然同意,并私下与她约定:将碧桂园探索的经验及时传送回去。大连市教育局则干脆与碧桂园学校签下合同,送他们的教师南下“挂教”两年,他们听说碧桂园采用了新的“综合构建教学法”,于是选拔教师来“留学”。
海内外共同关注着碧桂园的跨世纪试验。一千三百多位“小皇帝”、“小公主”进校以后如何管理?怎样成才?
条件是够好的了:全校二十多幢总建筑面积达5.6万平方米的楼宇,校内每个教室均配有闭路彩色电视、立体音响,学生宿舍装有空调、外语广播设备,此外,还有电脑教学室、语音实验室、恒温泳池、少年宫、图书馆和运动场等。
然而,不少在家中娇生惯养、称王称霸的孩子,一开始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偷偷爬墙想回家,有的打电话向家长诉苦,有的装病不去上课,一些初中生还出现打架、赌博等问题。
“碧桂园学校没有‘小皇帝’,只有‘自强人’。”在王志纲的建议下,学校重点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让学生“继承父辈艰难创业意志,具有超群生存智慧”。
于是,学校从解放军军体院请来了10名教练,全体初中生军训一周,男女生一律剪平头、短发,步行拉练8公里到西海革命烈士陵园扫墓。
于是,开展“一日常规”、文明礼貌教育,强化英语、计算机、普通话三种教学,引进全国最好的学校最新的教改成果……
于是,推广“各取所长自管方法”,从顽皮学生中抽几个既有号召力又想“出风头”的,“封官”为生活委员、体育委员,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在学习上则以优等生带动顽皮生。
短短3个月,“小皇帝”、“小公主”们面貌一新。
初中部有一个男生,过去家里专门为他雇有两个工人,随时传侯,十四五岁了,连穿衣脱鞋都得别人代劳。入碧桂园学校读书两个月后,他回到家中不但不要工人服侍,吃饭时还主动为爸爸妈妈盛饭装汤。这破天荒的变化,使家长们从心底里对学校有了信心。中山一位家长反映,他的女儿过去在家是个任性的小公主,谁说也不听。现在放假回家,遇见有客人在座,她懂得马上取水果洗净切好,恭恭敬敬端上来给长辈。
“超级社区”启动
碧桂园学校名声大噪,日渐红火,然而,毗邻的占地1500亩的高级花园别墅区却悄无动静。
碧桂园的商战豪杰们,不是慈善家,而是高人一筹的战略家,他们投入上亿元资金办学,收回的是几个亿的“教育储备金”,而且,随着学校知名度如日中天,“死火”两年的碧桂园地盘自然日益升值,成为“风水宝地”。
学校这步“生死之棋”下活了,下一步就是楼盘策划。
王志纲与碧桂园老板策划于密室,他说:“碧桂园的楼盘推广,绝不能仅仅是屋村展销。一般的楼盘推广,总是交通便利、生活舒适、价廉物美、附送电器那一套,人们已经听厌了。许诺的越多,反而越令人怀疑其真实性。电视上几乎天天有酒店房产展销会的报道,又有多少人去看、去买?!大势疲软时,要高屋建瓴,出奇制胜。”
老板愿闻其详,王志纲出口不凡:“碧桂园的推广思想只有一句话,叫‘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碧桂园生活方式’的营造与推广;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国际学校(碧桂园学校),一个是建设五星级的国际俱乐部。”
1994年王志纲主持碧桂园策划时与碧桂园老板杨国强合影
他说:“碧桂园的策划,一定要跳出一般的房地产概念,加大文化内涵,上升到‘全新的生活方式’这样一个高度,才能令人耳目一新。”他风趣地说:“系统工程好处多,别人一头牛,至多只能扒一张牛皮;而碧桂园作为系统工程,则可得到五六张牛皮。”
什么叫做“全新的生活方式”?王志纲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开发形成了全新的市场,为居住者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居家的数次革命。
最初是“温饱型”,国家建房单位分,千人一面、千户一孔,有厅有房就满足了。多层楼宇最多讲究个楼层朝向、单位远近,至于有没有市场、学校,那是市政管理部门的事。
20世纪80年代初,广州出现了成片开发的小区模式,布局统一规划,讲究综合配套,注意绿化环保。比如广州市的五羊新村、江南新村,都兴建有菜市场、百货商场、幼儿园、中小学、公园等。另外,还设置了小区管理处,从而把都市人的居家推向“小康型”阶段。近年来,在广州城郊涌现的一些“别墅区”,由于设计不合理、配套不齐全、软件不到位,虽然标以“豪华”的级别,实际上还属于“小康型”。
无论是“温饱型”还是“小康型”,都是在传统的都市概念中徘徊,注重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忽略了人生活方式的更新。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与个体化,无疑成了时代未来的走向。在时代新浪潮拍岸的南中国,一种“理想型”的全新居家方式正在喷薄而出。
王志纲把这“第三种方式”称为“超级社区生活方式”——碧桂园方式,沉睡三年的碧桂园地盘,被他以“梳妆打扮三年”一语破解,他定下的广告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碧桂园——成功人士的家园。”
请看当时的宣传定位:
主题: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
碧桂园——成功人士的家园。
我们选择碧桂园的理由……(大款自诉)有钱当然住碧桂园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有情。自顾商场转战,冷落了对生活乐趣的追求。赚钱是游戏,生活最真实。
感谢碧桂园给了我一次体味全新生活方式的机会,五星级的会所体现了我与众不同的尊贵身份,花园式别墅表达了我丽宅逸居的高尚情调,全寄宿的贵族学校,消除了我对子女教育的担忧。
碧桂园,有钱当然住。只要我喜欢,两三百万一套小意思。(白领自诉)其实,我是最挑剔的
我对楼盘的选择有我不变的信条:
一要环境美。雅楼庭院,固然重要,而又能乐乎山水之间,那可谓至境。
二要品位高。家是心的归宿,写字楼一天的烦扰必须用家的温馨擦拭干净,返璞归真,怡然自得。
三要交通便。行可远,归可至,无塞车之苦,无绕道之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碧桂园,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我无可挑剔。五六十万元的价格最适合我。(小康自诉)小康的消费,贵族的享受
我积蓄不多,买楼置业,自然是慎之又慎,而幸运的是,我遇到了碧桂园。抚弄着已属于自己的高级豪华木门,古铜色铝质茶色玻璃窗,名贵的进口柚木地板,美国名牌“士丹达”洁具等,我心满意足。
更使我受宠若惊的是,花钱不多,二三十万,却一样拥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一样享用五星级的服务,一样置身豪门会所。我真正体会到了超值的含义。我们再来看一看对珠江三角洲乡间崛起的一个“五星级会所”的奇妙描述吧:一位叱咤风云的商界精英人物,当他殚精竭虑、筋疲力尽而逃离都市之时,在半小时的车程之内,他会发现碧桂园这块“充电”、“加油”的宝地。挥洒去商战的硝烟迷雾,迎面而来的是碧江的绿水和苍翠的远山,诱人的田园风光中敞开着典雅的欧陆式别墅。步入金碧辉煌的五星级会所,这里有百货商场、商务中心、桑拿健康中心、西餐咖啡厅、桌球室、乒乓球室、健身室、美容室、电子游戏室、卡拉OK歌舞厅和贵宾餐厅,都市繁华应有尽有,松弛身心,物我两忘。如果意兴未尽,还可步出所外,在高尔夫球场上一展身手,在网球场、游泳池中一较高低;如果“充电”已足,蓄劲再发,又可登上三楼,在多功能厅里调看商战资料,召开秘密会议……一年之后,当碧桂园楼盘取得旺销成果之时,一位房地产大亨颇为内行地说:“关键在于启动的定位。‘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和‘成功人士的家园’这两句广告语,是无价之宝,起码值2000万元!”
“白领精英”下乡
当金碧辉煌的会所与豪华气派的别墅正在加紧建造之时,一个“秘密行动”又在酝酿之中。
给富翁、大款们一个“五星级的家”,这“五星”不仅是指硬件一流,更意味着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管理该从何入手呢?
王志纲向碧桂园老板建议:“会所能够建好,我相信你的能力,你是一个杰出的建筑地产商。但是,你们毕竟是农民,管理上不了档次。顺德的经济发展虽然比广州快,但广州毕竟是制高点,五星级管理人才一定要‘借腹生子’。”
于是,仿佛是无意中的安排,一批前来采访的记者,在碧桂园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午餐上,居然撞见了广州五星级大酒店的一批“白领精英”。
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朱兆祥先生精明能干,虽然刚刚四十出头,但在广州几个五星级酒店担任高级职务已经有十几个年头。1982年,当中国大酒店首次向社会招聘管理人才时,朱先生就率先入选,成为中国第一批由英国、瑞士酒店管理专家精心培训的“黄埔一期”学员。此后,经努力做到了副总经理的位置。
餐饮部经理,来自白天鹅酒店;管家部的负责人,几天前还在中国大酒店当部长;采购部、培训部经理,则分别来自国际大酒店与花园酒店。数一数,广州的“五星”白领在这里竟有20人之多!
白领精英们为何纷纷逃离都市,“上山下乡”,到碧桂园里会师来了呢?这些酒店管理的“黄埔一期”们难道要在这里实施一项“曼哈顿工程”吗?
朱兆祥总经理告诉记者,吸引他们从都市五星级会所来到碧桂园社区的秘密,就在于碧桂园的缔造者正在这里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试验:把五星级酒店的管理模式引入屋村管理中,把这里的每一幢别墅当做五星级酒店的一套客房,使每一位住客都能享受到五星级的全程服务。他说:“碧桂园是成功人士的家园,其生活方式应该是对其创造价值的回报,要让他们生活在排除一切后顾之忧的、无微不至的五星级管理环境之中。”
因而,与一般小区的管理截然不同,碧桂园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下设公关部、维修部、餐饮部、管家部、采购部、人事培训部、基建工程部、康乐部等11个部门,管理人员达一百五十多人,其主要骨干均为广州酒店管理的“精粹”。
管家部是人员最多的机构,现有六十多人。它的功能就是为每一幢别墅的主人提供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管家”服务。灯泡突然坏了,打个电话,管家部会赶来处理;夫妇双双出门赴宴,刚满月的婴儿可以委托“管家”照看;花园里的花草,可以交由管家部的园艺班修剪、浇水;如果长期在外,还可请管家部的卫生班定期上门开窗通气,打扫卫生……
一切服务都是专业化、规范化、高档化的,令别墅的主人们感受到五星级客人的尊贵,感受到一种全新的理想生活方式——高效、便捷、舒适、自然。
这个“白领下乡”计划,就是王志纲为“五星级的家”策划的一项“曼哈顿工程”——把世界一流的管理专家引入碧桂园,加重“五星级”的含金量。
为此,碧桂园除付给“白领精英”们很高的年薪外,还为他们提供驱车上班的小轿车,一人一部。
有趣的是,这一“白领下乡”现象成为新闻推广的又一题材。笔者当时对“管家部”颇有兴趣,曾在《文汇报》上发表一篇题为《广东城里人下乡当保姆》的小通讯,其中的“保姆”,指的是五星级管家的集体式“保姆”。不料见报之后引起轰动,北京、广东一些报纸争相转载。一些电视台还派员追踪这一有趣的“下乡现象”。
12月28日,“碧桂园国际俱乐部”会所开业,会所印制了2000张会员卡。本来,会员卡是要高价购买的,但新张开业,知名度不高,不用说卖,送人恐怕都没人感兴趣,怎么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呢?王志纲巧施“引君入瓮”之策,他又设计了一个“名车大行动”。
12月31日,星期六,处于全盛时期的碧桂园学校门口,又一次出现了蜿蜒几公里的“世界名车大汇展”盛况。原来,这一天,学校召开第一次家长大会,珠江三角洲各市县包括广州的富翁、大款们心挂下一代,纷纷于百忙之中抽身驱车而来。
大会结束已是下午4:30,当家长们带着子女登车启程时,发现车子被引导来到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厦门口。“这里是碧桂园国际俱乐部,请您就座,有免费自助餐招待。”礼仪小姐笑容满面地迎候客人。
家长们到过不少会所,但这里的气派、档次显然高出一筹,特别是餐厅里大面积的透明厨房、可以自由挑选的超级菜场,更令人刮目相看。一餐美食之后,会所老板亲自送上一张“会员金卡”,顿时使家长们有了“五星级”的尊贵感。
2000张卡很快就有了主人,一传十,十传百,加印的3000张卡又全部被抢购一空。从此,碧桂园会所成了长年的“名车大汇展”之地,棋盘上又一只“眼”被做活了。
“碧桂园生活方式”之谜
“碧桂园的宣传应该是终年不息的,每一个阶段应有各自的主题。”
“保持高雅,保持宣传的‘吨位’,做到街谈巷议碧桂园。”
这是王志纲在一份策划书上的设计。
那么,下一步的主题是什么呢?
当时,在王志纲的策划下,广东大小媒体爆炒这样一个新名词:“碧桂园生活方式”——未来中国人理想的生活方式。然而,这种模式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争论,有人说这是“富人的特区”,穷人止步;也有人说这是一种生活理想,但思维超前,人们消费不起。王志纲认为,争论正好把“生活方式”炒热,一旦这种比较超前的未来生活方式为大众所接受,就能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市场,引导人们的消费理想。
碧桂园这种生活方式,到底给人们一个什么样的思考呢?
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宽松的经济环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不是一纸空谈、一句口号。然而,金钱似乎容易与邪恶联姻,诸如有钱却不能使家庭幸福、有钱人的子女多是纨绔子弟以及有钱人挥金如土、吃喝嫖赌等。
其实钱并没有罪过,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有钱人的消费,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消费环境。
碧桂园提供给有钱人的是这样一种消费环境:他们可以为子女花几十万元创造一个学习空间;他们可以花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创造一个生活空间,如买一套别墅,携妻儿老小与白云绿水共住;他们可以在国际俱乐部放纵个性,尽情挥洒。碧桂园这样的生活方式,人们该怎样理解它呢?
1995年2月20日,在王志纲的策划下,一批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来到碧桂园参观,与碧桂园老板进行热烈、坦率的对话,他们当中有广东社会科联副主席林洪、中山大学校长黄焕秋、广东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卢泰宏、历史学家叶显恩、著名评论家李公明等。
当天晚上,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的王牌节目《今日热线》开始进行“碧桂园生活方式”广播讨论,主持人开宗明义地提出两个话题:
“碧桂园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什么?
“碧桂园”是否在营造“富人特区”?
这是王志纲设计的又一个“炒作”行动,目的在于通过释疑解惑的社会性讨论,“既提高‘碧桂园生活方式’这一新概念的理论含金量,又让这一口号不知不觉地深入街头巷尾”。
讨论出乎意料的热烈。
一位从政多年的国家公务员说,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让这些人带动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现在很多人有了钱,买了别墅,无论这些钱是靠辛苦劳动、经历一定风险挣来的,还是来路可疑、钻了政策空子得来的,都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只有缩小差距,社会才会稳定,只有社会稳定,人们生活才会过得更好。
著名评论家李公明认为:给有钱人一个文明、高尚的生活环境,对培养人们现代的生活习惯有很大作用。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在干净的场所人们不敢随地吐痰,在豪华的场所人们不敢高声喧哗。”给有钱人一个文明的消费环境,有利于扫除他们身上的“土财主气”和“暴发户气”。
而这种用金钱堆起来的生活方式会不会和我们国家一贯提倡的“俭朴”、“艰苦奋斗”发生冲突呢?
林洪教授认为并不矛盾:“我们的社会应该是多元的、多样化的、多层次的。人的生活、思想、消费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提倡艰苦奋斗精神,这是国情决定的,因为我国整体的消费水平还很低。但现在已经富起来的人有条件要求拥有更高的生活水准,他们也想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高文化、高素质的人,他们愿意拿出一大笔钱作为培养后代的投资,这是好的、对国家有利的,像碧桂园这样引导人们向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合理、文明地消费他们的金钱,我们应该提倡。”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现在各方面的待遇都已得到改善,他们过上像“碧桂园生活方式”的生活,路程还差多远呢?
某学院张教授很乐观,他认为不会很遥远:“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好多了,我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不断改变,相信21世纪我们能达到。”
留法博士朱乃肖说,她在法国留学时,她的讲师已拥有了自己的别墅,每天自己开车上、下班。在法国,大学教授属于中产阶级,他们的工薪都比较高,中国的知识分子与之相比还有差距。
一位“小康”者则通过电台发出这样的忠告:“碧桂园生活方式”的出现,使没有住进去的人有了奋斗目标,努力工作,努力挣钱,希望早日夙愿成真。而住进去的人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如何把你们的资金投入到再生产中,使更多的人富起来,有机会搬入新居,有机会成为你们的邻居呢?
但不管怎样,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的:“从经济角度来讲,碧桂园是珠江三角洲的骄傲,在这块土地上出现这样高档次的社区,是我们经济上很大的成就,这也代表了珠江三角洲人民十几年奋斗的成果。而且,如果我们对中国的发展不失去信心,就有理由相信,‘碧桂园’会越来越多,‘碧桂园生活方式’也会越来越快地走向我们。”
在针锋相对、坦诚以待的对话之中,社会各阶层都不知不觉地卷入了讨论与思考,“碧桂园生活方式”之谜成为了待破解的对象。
名牌的背后是文化
王志纲有一句名言——名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承载量越大的项目,其效益释放量越大。效益的增长不是算术级数,也不是几何级数,而是原子裂变级数!
他非常重视经济学上的恩格尔系数:当人们用于日常生活(温饱)之外的节余消费力越大,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就越大,策划家施展才能的天地就越宽。
两年半以前,一筹莫展的碧桂园人找到他时,他们面对的有如四野戈壁。然而,当时王志纲说出了这样的预言和断言:“策划家若能造就一方丰美水草,牧人自会赶着他们的牛羊蜂拥而入你这乐园之中。”
而今,经过了这么多大大小小的策划战役,这么多造势“炒作”的风风雨雨,收获的时候到了,总攻的时候也到了。
从1995年3月起,以“‘碧桂园生活方式’之谜”为总攻口号,围绕着“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和“成功人士的家园”,碧桂园又展开了全方位的广告攻势。
众说纷纭的“碧桂园生活方式”,被定为“天时、地利、人和”三位一体,即“花园式别墅区、新型国际学校、国际俱乐部”三位一体全新的系统工程理念——理想型生活社区的典范。
请看当时的一份宣传策划方案:基本原则及总体构想
(一)基本原则
紧紧围绕两个口号,从战略意义上展开全方位的广告宣传攻势,充分体现出新思维、新角度、新包装,高品位、高格调、高眼界,大气势、大气度、大氛围,以情动人心,以理夺人智。其两个口号为:
1.“碧桂园生活方式”
2.“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
(二)总体构想
从碧桂园学校到碧桂园别墅、碧桂园五星级国际俱乐部,三位一体构成了“碧桂园生活方式”。碧桂园总体形象的广告定位思考点为:
1.“碧桂园生活方式”——有心、诚心、匠心,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三位一体,是新时代的“长子”,是“高智商”、“强健”的优生儿
●“碧桂园生活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学而优则仕”以及“建大功、立大业”是这种传统文化思维的集中体现。“望子成龙”的碧桂园学校“龙凤呈祥”,是未来成功者的摇篮。
●“碧桂园生活方式”与中国传统观念的关系
“儿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儿孙强过我,要钱做什么。”打不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碧桂园学校为成功者解除后顾之忧: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碧桂园生活方式”与中国传统习惯的关系
“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家,人生的起点;家,游子的梦境;合家欢乐——中国人最美好的祝福;天伦之乐——中国人世代追求的境界。“碧桂园生活方式”,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中国传统家庭的温馨。
●“碧桂园生活方式”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随着伟人的登高一呼,时代的列车缓缓开动,昨天便成了历史。于是,你毫不留恋地告别了贫穷;于是,你幸运地成了这“一部分人”。然而,是“碧桂园生活方式”,使你最终彻底改变了昨天的思维和昨天的形象。
●“碧桂园生活方式”与中国未来世纪的关系
世纪末的长风,正在托起新世纪的太阳;新世纪的太阳,在声声呼唤着中国插上翅膀。下一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模样,下一世纪的中国该是怎样的辉煌?“碧桂园生活方式”,未来世纪优秀中国人生活的类型,本世纪末成功者面前的一座跨世纪桥梁!
2.“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这不是理想,而是理想的实现;这不是出发,而是胜利的到达;这不是乐谱,而是你耳旁动听的旋律;这不是彩霞,而是你心中一幅绚丽的图画。啊,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
●“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风景如画的家
从地理环境的优势,阐述“碧桂园”有山有水的自然条件,是乡村中的都市、都市中的乡村。
●“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舒适、潇洒的家
从科学的设计和高质量的建筑角度,展示“碧桂园”别墅的豪华。
●“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近在咫尺的家
从交通的便利和通信技术的发达,说明“碧桂园”与广州、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周边城市的联系。
●“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方便安全的家
从现代化的物业管理水平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介绍“碧桂园”井然有序的内部服务和滴水不漏的保安措施。
●“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大展宏图的家
从休息、享受又不中断事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告诉人们,“碧桂园”从学校到别墅到会所,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的超前构想与创意。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迅速打响,“碧桂园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而碧桂园别墅区,也就从此成为了“永不落幕的广交会”,车水马龙,客似云来。最多的一天,销售别墅上千万元,一场战役打下来,楼盘推广总额竟达亿元!
在这交响乐的“华彩”阶段,王志纲又导演了一出戏剧性的插曲。
在香港亚洲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连续剧《胜者为王》中,“赌王”与“赌霸”争雄斗势,这一套片子走红东南亚,影响很大。
其中的“赌王”、“赌霸”分别由当时的香港影视红星方刚、陈庭威扮演。一个偶然的机缘,两位明星结识了碧桂园的董事长。在实地考察了这个中国超级社区后,“赌王”、“赌霸”对此地称赞不已,并有意联手在这里购买两套别墅,比邻而居。
“赌王”、“赌霸”落户碧桂园——一个新的“炒作”题材迅速形成。
两批分别来自香港、广州的记者团被请到碧桂园,“赌王”、“赌霸”风度翩翩地联袂亮相,公开宣布在碧桂园买楼定居……
仅仅两年时间,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在碧桂园一千多亩的桑基鱼塘上,无可争议地成为一个辉煌的现实,一个文化的存在。
百万巨金制作的碧桂园大门酷似巴黎的凯旋门: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如同敦煌壁画中飘逸的飞天,镶绘在门楼上面。
选中飞天造型的凤凰作为社区图腾,是王志纲的提议,这一方面是因为顺德有“凤城”之美称,另一方面,更有“筑巢引凤”之义。因而,高级花园别墅区也以“凤鸣”、“凤飞”、“凤翔”等命名诸阁。
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正因为有了策划人的“落凤”,这一超级社区才真正起死回生。
“思路决定出路,”总策划王志纲说,“正确的思路可使‘跳楼’项目起死回生,迷乱的思路常会弄巧反拙。”
他说:“策划家不是‘装修佬’,而是‘建筑师’,我欣赏贝聿铭那样的人物,美国的华盛顿艺术中心、祖国香港地区的中银大厦……他从总体上、力学上、艺术上把握整个巍峨的大厦,而不是精雕细刻于房间装修。中国广告缺少的就是这样的大眼光、大手笔。”
王志纲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到了呼唤“纵横家”的时代。春秋战国的合纵连横,用在今天就是市场的组合装配,策划家利用其智慧将强大的生产力要素与形形色色的市场机遇组合起来,纵横驰骋,就可以产生全新的生产力!
碧桂园成功了!这对即将告别新华社生涯初次闯海的王志纲来讲,不过是初试啼声,不过是迎接人生新挑战的一场热身赛,志存高远的王志纲,又开始了新的跋涉!
1994年任碧桂园总策划的王志纲在碧桂园,在原来的鱼塘之上一座现代化的学校已经崛起(王志纲手指处)。
附录:碧桂园标志设计意念
①标志由“碧桂园”之英文“COUNTRY GARDEN”的第一个英文字母“C”为造型基础,同时应用了阿拉伯数字“3”的造型,取意“生机勃勃”的内涵,符合当代人的心理诉求。
②碧桂园地处顺德,其有“凤城”的美称。标志造型扣紧凤凰的造型意念,更突显地方个性。
③标志造型给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的感觉,喻意“碧桂园人”“感应时代脉搏,调集社会力量,凝聚向心力,开拓追求,永无止境”的敬业精神。
④标志吸收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造型创意,融合了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西方现代设计的抽象元素,以飘逸与高度简练塑造别具品位的造型,显示出碧桂园不单纯是一个屋村、一个俱乐部、一个学校的建设,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文化存在、一项高品位的创造性实践,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走向新世纪的理想化产物。
⑤标志极具现代气派,造型前卫,美观流畅,富有视觉冲击力,符合“碧桂园人”创造富足型的中国一流社区的含义。
⑥标志造型独特,符合易于记忆、易于制作、易于广泛应用以及个性突出等现代标志设计的特点,内容与形式一体化,为碧桂园独家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