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因分析与发展对策
第一节 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
一 必要补充
2004年,河南民办学校达到3393所,占全省学校总数65736所的5.16%;在校生1090967人,占全省学校在校生总数26285798人的4.15%。到2010年,民办学校数达到8466所,占全省学校总数61430所的13.78%;在校生3184280人,占全省学校在校生总数27685768人的11.50%。在这一时期,全省公办学校数由62343所减少到52964所,减少了9379所,民办学校数由3393所增长到8466所,增加了5073所;公办学校在校生数由25194831人减少到24501488人,减少了693343人,民办学校在校生由1090967人增长到3184280人,增加了2093313人。民办教育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办教育的不足,成为公办教育必要的补充。
二 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河南民办学校数达到21429所,占全省学校总数53388所的40.14%;在校生7097481人,占全省学校在校生总数26770997人的34.17%。与2004年相比,全省公办学校数由62343所减少到32139所,减少了30204所,民办学校数由3393所增长到21429所,增加了18036所;公办学校在校生数由25194831人减少到19673516人,减少了5521315人,民办学校在校生数由1090967人增长到7097481人,增加了6006514人。民办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全省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发展贡献
一 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1998年,全国高等教育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3%,在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00位,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国计划到2000年使这一比例达到8%,虽然离15%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还相距甚远,但从当时条件看,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仅依靠公办高校是很难办到的。经过20年的积极发展,到201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其中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628.46万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2753.59万人的22.82%。高等教育规模的增加,是整个教育系统规模增加的体现。2017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76万所,比上年增加6668所,占全国的比重34.57%,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提供的数据,2017年河南共有民办学校19331所,占全省学校总数55779所的34.66%;民办学校在校生618.40万人,占全省学校在校生数2659.62万人的23.25%,占据了将近1/4的规模。到2018年,全省民办学校在校生人数674.90万人,占比超过27%,超过了1/4的规模。
10年间,河南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将近1000万名毕业生。
表4-1 2008~2017年河南民办学校毕业生数
表4-1 2008~2017年河南民办学校毕业生数-续表
二 实现了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改变了政府包揽教育的传统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扩大了学位供给,缓解了学位紧缺状况。更重要的是,在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完善了国家的教育体系。
三 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吸纳了社会资金投入教育,拓宽了经费来源渠道,弥补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2017年,河南民办教育在校生6183998人,按照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标准计算,当年河南民办教育投入的教育事业费为681.05亿元(因教育部没有公布学前教育经费,这里的学前教育部分参照小学标准)。当年河南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492.24亿元,民办教育的投入不但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为全省近620万名学生提供了读书的机会,为千百万家庭解决了子女上学的问题。
四 深化了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民办学校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教育成本核算方式和人事制度的变革,逐步形成了同级不同类型学校相互竞争的氛围,使公办学校不断进行改革,促进教育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更加贴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
五 增加了教育选择机会
提高了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民办教育大发展增加了人民群众选择教育的机会。在办学层次上,民办学校涉及从学前到大学的各级各类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在办学形式上灵活多样,既有全日制又有短期培训,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模、多层次的办学格局,适应了社会各界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和人才的需求。由于在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等方面做出了大量探索,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方面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民办学校的发展壮大,使原本教育资源不足而导致的教育公平难以实现的历史难题得到较好解决。
六 促进了教育的进一步开放
中外文化得到交流与融合。民办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进取精神及其相对公办学校的后发处境,促使民办学校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吸纳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成果,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注意改革中国学校重知识记忆、轻问题解决,重学习成绩、轻学生素质的传统弊病,通过合理引入国际上新的教育理念改革中国的教育传统,促进了学校文化的中外融合。民办学校在课程开发、国外文凭项目、中外双文凭项目、合作举办学校、联合培养等方面与国外教育机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既有引进来的项目,又有走出去的项目。部分民办学校在教育理念上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把优秀的中外文化整合到学校课程中。在外语教学领域,民办学校十分注重引进外国教师,使外语教学更加实用化。一些民办学校还引进了国外的管理模式,对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新的尝试。
第三节 规模大,品质好
一 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河南民办教育在校生的规模,总体上是在全国前列,一开始主要是依托生源大省的优势,在总人数中的占比不高。2017年,河南民办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全面领先于多数省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1)在全国民办教育体系中的占比。本年全国民办学校达到17.76万所,在校生为5120.47万人,河南省的数据是1.93万所、617.87万人。学校数占全国总数的10.87%,在校生占12.07%。
(2)在河南省教育的大盘子内。本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机构)5.58万所,在校生2659.62万人。其中,民办学校占34.59%;民办教育在校生占23.23%,比上年增加1.45个百分点。
(3)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2017年,河南省年末总人口为10852.85万人,民办教育在校生占总人口的5.69%,比上年增加0.58个百分点。
从2007年到2017年,河南全省学校数和在校生数都呈现缩减的趋势,学校数由57555所减至55779所,在校生数由2691.69万人减至2659.62万人。最低的2013年,全省在校生数仅有2505.39万人,比2017年减少了186.30万人。同期河南的民办教育却逆势增长,学校数由5162所猛增至19227所,增加了14065所;在校生数由197.03万人剧增到617.87万人,增加了420.84万人,每年平均以42万人的数量在增长。同期公办教育规模在不断缩减,学校数由52393所缩减到36552所,10年减少了15841所;在校生数由2494.66万人减少到2041.75万人,10年间减少了452.91万人,每年平均减少45.29万人。
二 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河南民办教育也一直坚持质量的提升。在基础教育层面,民办学校以其明显区别于公办学校的机制,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以办学形式的多元、培养目标的多元、教育方法的多元办出了各自的特色。开封求实中学、洛阳华夏外国语学校、郑州一八国际联合学校、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河南少年先锋学校、淮阳一高、郑州贝斯特教育事业机构等许多民办中小学都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成为省内外知名的品牌。
河南民办教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度,首推民办普通高等教育。
黄河科技学院在获得全国第一个民办高等专科教育资格后,又获全国第一个民办本科教育资格。建校30多年来,秉承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凭借丰富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和鲜明的中西方有效结合的办学特色,坚持办对学生最负责任的新型大学,多次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等称号。2016年在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评选中获得综合奖第一名,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其办学经历曾两次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写进教学案例,并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华盛顿邮报》等中外媒体报道。
2010年,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发布了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在100强当中,河南省只有三所学校上榜,分别为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华信学院(见表4-2)。可以看出,当时河南民办教育在全国的同行中竞争优势不强。
表4-2 2010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河南名单
在2012~2013年的排行榜中,除上述三所院校外,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丘学院、商丘工学院,还有专科层次的郑州城市职业学院、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经贸职业学院、郑州澍清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也进入了100强榜单。
2016年2月,中国科学评价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了2016年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前100强中,河南6所民办高校榜上有名。(见表4-3)
表4-3 2016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100强河南名单
在2015年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中,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分列第3、30、31、33位。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等也进入了当年中国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前100强榜单。黄河科技学院自2011年以来一直位居全国民办学校科研竞争力前三强。
2017年、2018年两年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上,黄河科技学院一直位列中国民办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第一名。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门类组合的自然科学中,黄河科技学院排名第一;在教育学学科中,黄河科技学院排名第一。在100强榜单中,河南还有8所高校上榜,分别为郑州工商学院(23)、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41)、郑州成功财经学院(55)、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58)、郑州科技学院(63)、信阳学院(64)、安阳学院(70)、商丘学院(75)。
2017年,《广州日报》发布全国首个全样本应用大学排行榜,这也是权威媒体作为第三方评估、发布的专业性公益榜单。这个榜单以应用指数、学术指数、声誉指数、二次评估指数4个一级指标建构综合指数,科学评价国内887所本科高校,而且公办民办高校使用同一评价体系。黄河科技学院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一名。2018年,黄河科技学院蝉联第一。
第四节 发展中的问题
在河南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内陆人口大省,民办教育发展遇到的困难更多一些,特别是在观念上,长期以来中原地区形成的强烈的“正统”观念,使民办教育在“名正言顺”方面付出的努力更多。
一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这里的不平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体结构不平衡,二是同一学段的发展不平衡,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整体结构不平衡
就2016年河南民办教育各学校的规模看,这种不平衡十分明显。
表4-4 2016年河南各层次教育基本情况
从表4-4可以看出,河南民办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占比最高,占据了同一学段全省在园幼儿总规模的近2/3。小学阶段占比最小,仅为13.36%。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数超过了1/4,毕业生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都超过了1/5。
从当前河南民办教育各层次在校生的结构来看,总体上呈葫芦状,中间小、两头大,占最大比例的是民办幼儿教育。而在基础教育阶段,规模都没有达到同层次在校生数的20%。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自2010年以来持续减小,由35.30万人一路降至2014年的16.72万人,5年间减少了18.58万人,之后缓慢回升,到2017年达到23.30万人。从近三年的发展情况看,原来生源一直低迷的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等都有了回暖甚至大幅增长的迹象。但就现状来看,这些类别和层次的学校在全省教育大盘子中仍然占比较低,在民办教育体系内也占比不高。
(二)同一学段的发展不平衡
以民办普通高等教育为例,在37所民办高等院校中已有14所在校生规模超过了1万人,7所超过了2万人,其中2所已达到3万人。而一些发展较慢的学校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有7所学校在校生在3000人以下,其中有两所还不到1000人。从办学基本条件来看,规模较小的学校在师资队伍、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图书数量和教学科研设备仪器总值等方面都比较薄弱。这些学校应对困难和风险的能力也不够强。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
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规模大、质量高的民办学校大都在郑州等较大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基本上没有民办学校。在独立设置的37所民办高校中,有20所设在郑州,其中17所本科院校中,设在郑州以外的只有6所,这种地区不平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一些缺少高等教育的地级市的考生无法和郑州等城市的考生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驻马店、平顶山、三门峡、濮阳等市本来公办本科高校就不多,又没有民办学校来补充,高等教育资源就显得十分贫乏。
二 经费短缺
经费短缺是长期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民办教育迅速发展,使得经费问题一天天凸显出来。目前河南民办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学费,多数机构走的是一条以学养学的发展道路。生源规模达到一定数量后,教育管理进入资源合理配置阶段的学校尚可维持,但仍然缺少发展经费。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生均管理成本高,教学成本更高,使得学校运行极其困难。
三 发展环境尚需优化
这里指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在部分民众和一些机关行业部门当中,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有偏颇;考生和家长在选报同批次志愿时,往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民办学校;一些议论认为民办教育举办者主要是为了收费赚钱,其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都比较低下;等等。这样的环境导致社会对民办教育产生误解。
社会对民办教育的态度也可从经费来源上窥见一斑。
表4-5 2014年部分省份民办教育在校生、投入与社会教育捐赠情况
从表4-5可以看出,在2014年全国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前10名的省份中,河南居第二位,但社会捐赠却是最少的。广东是民办教育大省,又是发达地区,举办者投入自然最多,超过30亿元,其社会捐赠也突破了10亿元,是举办者投入数的34.13%。捐赠数目和比例最高的是这个排行榜的最后一名江苏,其社会捐赠数是举办者投入数的1.74倍,捐赠数超过了排名第一的广东,是排名第二的河南的19.06倍。河南省的社会捐赠数仅占举办者投入数的3.26%。
四 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
河南民办教育的同质化表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在机构设置上的相近或雷同,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的相近或雷同。
据对8所民办本科院校的抽样调查,一些专业如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环境设计、旅游管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工程造价、会计、日语、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重复开设率较高。
据对7所民办专科学校的抽样调查,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与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制作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重复开设率较高。
总体来看,河南民办本专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呼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五 趋公化倾向日益凸显
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比,其优势除了观念新、立意高、视野开阔之外,还在于体制机制的灵活、内部机构的精简和运转的高效。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时间的推移,被公办学校同化的现象已经出现。据对8所民办本科院校的抽样调查,这些学校的内部机构设置不仅近似,而且与公办学校趋同。对7所民办专科学校的抽样调查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属于民办教育自身的问题还有:部分学校发展站位不高,思路不清,个别学校办学目的不纯;现代学校制度尚未建立;民办教育研究需要提升;协会工作需要加强;等等。
六 师资队伍建设亟须政策支持
在河南的民办教育机构中,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等本科院校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不懈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合理的、梯次的师资队伍。由于体制原因,民办学校没有事业编制,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如公办学校。因此,尽管一直努力,还有一些民办学校师资队伍不够优化。这是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关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第五节 面临的挑战
一 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带来的挑战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主要从规范规理和分类管理方面实现了突破。
(一)规范管理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在民办学校规范管理方面做了明确规定,除了再次明确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属性,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保证依法办学,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外,还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中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并且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建立民办学校信息公示和信用档案制度,促进提高办学质量;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评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这些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对民办教育发展进行了规范要求。这样的规范,符合民办教育发展的实际。河南的民办教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到1万名在校生发展到2018年的近620万人,增加了600多倍。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的民办教育从跟跑发展到领跑,规模迅速增加,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粗放的发展方式和极个别学校的逐利行为使民办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加强内涵建设。
(二)分类管理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打破了长期以来民办教育不准营利的禁区,明确了除义务教育阶段外,可以设立非营利性或营利性民办学校。这样的规定,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推动民办教育实现更快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引入了竞争机制,不同的体制可以依据不同的优势扬长避短,实现特色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营利性的民办学校,这对存量的民办小学和初中都将带来新的挑战。这些学校在过渡期后在收费、人事、教学、财务等方面都面临新的适应。
二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挑战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河南民办教育也存在不平衡不公平的矛盾。与此同时,教育作为社会现象,也有自身的特点,新时代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特色化需求与教育体制僵化、培养目标单一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矛盾,为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民办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 学龄人口逐渐减少带来的挑战
从2006年到2011年,一个小学教育周期内,河南省总人口由9820万人增加到10489万人,增幅达66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3.80万人。同期河南民办学校在校生由174.85万人增加到374.02万人,增幅达199.1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9.83万人。
这样的增加带来了后边一个小学教育周期民办教育在校生的增加。2012年河南民办教育在校生为421.68万人,到2017年增加到617.87万人,增幅达196.1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9.24万人,和前一个小学教育周期的增幅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这一周期河南全省的总人口增量减少,由2012年的10543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10852万人,增加了30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61.8万人,人口的增幅远远低于前一个周期,这也预示着河南各级民办教育生源的基数将持续减少,而生源的减少将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四 代际传递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40年后,当代河南民办学校第一代创始人已经到了交班退出一线的年龄。实际上,河南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二代“掌门人”有些已经走上实际领导岗位,相当一部分已经进入“实习期”。年轻的一代固然有着比前辈更前沿的知识和年龄优势,但是在办学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管理措施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与父辈有着不同。这样的不同,或者引导学校更健康地发展,或者导致学校衰落,也有的会在维持中前行。
五 思想僵化带来的挑战
一是极少数民办学校站位不高,视野狭小,思路短浅,内部管理体系老化,管理方法陈旧;有些学校目光局促,在招生、培养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不实不足;少数学校目光短浅,没有长期发展的思想准备;少数学校偏重经济效益,忽视了教育的公益性本质;个别机构方向不明,内部管理不科学。这些因素导致河南少数民办教育机构社会效益下滑,恶化了发展环境。
二是少数学校(机构)之间生源的恶性竞争。由于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学费,规模太小导致运行困难,生均管理成本、教育成本增加,就有了扩大规模的本能冲动。过度追求规模的扩张,迎合招生过程中一些不健康现象,随意对考生承诺,降低录取标准,使学校教育教学进入恶性循环。有的学校患上“生源饥渴症”,把扩大生源作为自身发展的第一要务,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得不到重视和落实。如果说在办学初期这种做法还情有可原的话,现在依然故我,势必影响发展。
三是个别学校(机构)之间的“以邻为壑”,互不团结,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谁也不服谁,缺乏互助抱团意识,离心离德,互相内耗,形不成合力,影响了全省民办教育的共同发展。
六 研究滞后带来的挑战
多年来,河南民办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对于民办教育的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发展实践。就河南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特色、发展措施等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实力的智库,指导并帮助河南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需要认真做好这篇文章。
第六节 思考与对策
一 进一步规范管理
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加强民办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一要强化政治引领,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学校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育人导向。二要完善民办学校党组织设置,理顺民办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实现民办学校基层党组织全覆盖。三要加强和改进民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培养规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四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教书育人各环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不断完善民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工会、共青团和妇女组织的作用,引导民办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规范发展。鼓励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支持优质民办学校品牌化、集团化发展。逐步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育人方法多种、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促使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健康发展,完善民办学校内部管理结构,规范民办学校财务与资产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督导评估。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体制机制优势,形成民办教育、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要。
二 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投入
由于传统投资推动路径的乏力及国内金融界对贷款的谨慎态度,我国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仍面临下行压力。这种压力对民办教育的冲击是显性的。一方面,由于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放慢,其消费冲动也会保持在谨慎和理智状态,会有更多的家庭选择眼前相对成本较低的教育;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因为收入的限制也会放缓对民办教育的投入。
政府要想方设法逐步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投入,一是建立合适的体制,让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验证了这一路径,比如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都是民间财富被激活的典范。二是完善法人分类登记办法,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学校由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营利性全日制民办学校由工商部门登记为企业法人。三是在土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经费、师生权益保护等方面给予民办学校更多的优惠政策。四是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鼓励国有、集体和非公有资本举办混合制民办教育,建设优质民办学校。五是完善财政扶持制度和财税优惠政策。六是引导社会各界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支持。民办教育在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发展经验后,也应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效筹措和使用办学经费。
三 民办教育自身要不断完善
民办学校要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要正确解决社会关注的家族式办学模式,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建立符合河南民办教育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确定现代教育理念,将自身融入全省、全国、全球教育发展的大格局中,立意高远,胸襟开阔,为天下办教育。
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机构,办出自己的特色,避免同质化。教育并以制度规范管理人员,增强服务意识,摒弃官僚作风,努力抑制行政化倾向,保持民办教育的活力和优势。
多方筹措办学经费,节俭使用,将钱花在最应该花的地方,使师生受益,学校受益,社会受益。
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制订优惠政策,引进优秀人才,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梯次教师队伍。
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使学生在民办学校能享受到超值的优质教育服务。
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改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为真实性评价,使评价结果能更加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结果。
规范办学行为,自觉接受政府的督导、评估,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克服自身的缺陷,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四 建立科学的民办教育师资队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河南的民办教育已经拥有了一支数量可观、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但是由于没有编制,政策关注度不高、社会认识存在偏见等,一直无法建立科学的梯次教师队伍,近年来更是出现了优秀教师跳槽的现象。往往是一个青年教师在民办学校接受培养,受到锻炼,到具有了一定的职称和教育教学经验之后,即被公办学校挖走。业内将这种现象称为民办学校是公办学校教师的培训基地。虽然戏谑,实属无奈。
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对民办学校教职工的鼓励政策,民办学校要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主动与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为教师购买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为教师成长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权益保护方面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学校解决师资难题。教育是有规律的,构建一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质民办师资队伍绝非一日之功。同时,民办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逐步建立一支适应河南教育发展需要的、科学合理的民办学校教师队伍。
五 建立民办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要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促进河南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鉴于河南民办教育规模大、发展快,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但同时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需要建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宣传、人力资源、计划、教育、财政、工商管理、税务、审计、民政等部门参加的民办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时解决新《民办教育促进法》落实和民办学校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
六 激活市场机制
要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的作用,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校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评估评价、协调监督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河南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支持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开展工作,办好《河南民办教育》(会刊、内部资料)、《民办教育研究》(内部资料)和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网站,做好每年的民办教育研究立项、结项、评优表彰等工作;做好全国第一部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部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省级民办教育蓝皮书《河南民办教育发展报告》。利用这些平台培养新人,建立完善研究队伍,形成民办教育智库,为河南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