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新闻生产变革与路径优化
荣婷 卫成杰
摘要 5G商用时代以来,新闻生产领域在这“革命性技术”的赋能下迎来了深刻改变和发展机遇。5G技术与生俱来的高速度、万物互联、泛在网等特点,从表达方式、媒介景观和接收终端等方面为新闻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5G技术在新闻生产领域的深入应用,将重塑新闻生产流程,以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拓展新闻表达形式,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转换叙事视角,以优化新闻内容生产。但同时,新闻生产还需从内容生产、从业人员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实现优化与突破,以便更好地适应5G时代的媒介场景。
关键词 5G 新闻生产 路径优化
5G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News Production
Rong Ting Wei Chengjie
Abstract Sinc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5G, “revolutionary technology” has empowered profound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news production field.The inherent high speed, interconnection with everything, ubiquitous network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5G technology provides new possibilities for news production in terms of expression, media landscape and receiving terminals.The in-depth application of 5G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news production will reshape the news production process to maximize news value, expand news expression forms to adapt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change narrative perspectives to optimize news content production.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news production still needs to be optimized.New breakthrough are needed in content production, employees quality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o a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media scene of 5G era.
Keywords 5G; News Production; Path Optimization
一 引言
2019年11月1日5G商用套餐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1]各行各业必将面临改革和转型难题。不同学科的学者开始研究5G技术在传媒、通信、服务、医疗等行业的应用及影响。据中国联通与华为联合发布的《5G新媒体白皮书》预测,传媒业将首先享受5G红利。[2]
目前关于5G技术影响传媒业的研究,第一个主题聚焦5G对传媒业整体的解构与重构。刘珊、黄升民认为伴随着5G商用规模的不断扩大,5G技术的应用将重构媒体产品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模式,加速产业融合,进而重塑传媒产业市场格局与产业生态。[3]郭全中认为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与VR、4K、物联网等新技术一起,描绘传媒业蓝图,传媒业的分发能力、效率和智能度将大幅提高,市场规模扩张,传媒业边界被不断扩展。[4]第二个研究焦点是对5G时代新闻业未来发展的预判。其中一部分学者重点关注5G给新闻业带来的机遇。刘建明认为5G的网络技术为视频新闻的沉浸化感知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未来网络媒体的主宰将是沉浸式新闻。[5]徐静提出5G技术作为智能基石与4K、AI、VR、AR等高新技术联动融合后,将为新闻内容的生产、分发、呈现等方面带来新的变化和体验。[6]另一部分学者则揭示了5G背景下新闻业面临的困境与隐忧。唐铮、王静远认为5G在缔造各种“强连接”的同时埋下了人工心智与行为、“超感现场”与新闻真实“断裂”的隐忧,加剧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7]周文韬提出5G时代下虚拟现实新闻可能会引发真实性与人文关怀悖论、群体情绪多发、混淆虚拟与真实的界限等一系列问题。[8]
通过对国内文献梳理可知,现有成果主要从宏观视角探讨5G时代传媒业或新闻业的整体情况,基于技术逻辑描绘其在5G时代的转型发展,也有部分研究者从微观视角分析5G技术对新闻业带来的影响,但文献数量相对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聚焦5G与新闻业,将新闻生产作为主体进行深入研究,探讨5G技术赋能下新闻生产的变革,试图为新闻生产与5G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优化路径。
二 特点:5G技术赋能下的传播
5G是基于已有的无线通信技术所产生的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推动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新型技术,5G具有高速度、万物互联、泛在网等特征,能大幅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支持内容更加丰富的中长视频及直播。同时呈现万物皆媒的媒介景观,延伸媒介生态的社交属性,实现全方位多终端的信息覆盖,给信息传播带来深刻改变。[9]
(一)高速度:适应视频化表达趋势
4G时代,以短视频为主的视频化表达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传播方式。在5G技术支持下,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定义的5G三大应用场景之一——eMBB场景(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10]会大幅度提高网络传输速度,降低产品使用功耗,视频的内容形态和表现形式也不再仅限于短视频,将向信息承载量更大、辐射维度更广的中长视频,以及实时传播的视频直播发展。5G时代的视频不仅是单纯的信息表达形式,还成为信息发出和接收双方进行互动的途径。受5G大宽带、大流量的影响,可交互视频的画质和互动性都得到增强,为新闻视频的多样化表达提供新的可能。[11]
中长视频包含更多成分,能够将复杂的事件全面呈现给用户。对于主流新闻而言,中长视频更能满足其严谨、厚重的表达需要。5G网络的超高速传输速度,低时延使用体验,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以及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和超高移动性使得多路高清视频的异地同步传输成为现实可能,[12]解决了中长视频的传输画质及速率问题。与此同时,在VR、AR等技术的配合下,视频直播将焕发新的生机,逐渐形成“无处不播、无人不播”的趋势。全民直播使得直播内容的垂直细分领域逐渐下沉,多样化、场景化成为未来视频直播的显著特征。5G技术不仅能够解决以往VR直播过程中的卡顿、不清晰等问题,还能够配合手势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和舒适感。[13]
(二)万物互联:呈现万物皆媒的媒介景观
人类社会经过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再到变革性的互联网传播,媒介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但都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有限的媒介形态进行传播。5G技术的“高容量”开启了万物互联时代,不仅连接人与物、人与信息,还伴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的引入,连接对象延伸到物与物、物与信息。5G技术使人类社会关系链条中的社交化由人际交互向人机交互扩展,媒介生态的社交属性进一步延伸,实现万物互联的媒介景观。[14]线上线下任一事物之间的任意联通激发了内容资源开发的潜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传播成为现实。信息传播的“路宽了,物活了,一切皆媒体,线下线上融合更加自然”[15]。
传感器作为实现万物互联的重要途径,可以连接至用户的生理层面,用户的视觉停留时间等生理数据都可以被精确捕捉,新闻分发将更加精准。[16]在5G和传感器的介入下,将出现一个信息量极丰富的新信息品种,即传感器资讯。[17]基于此,新闻内容的来源渠道和构成要素都将发生改变,用户所能获得的新闻种类和内容数量也将增加,新闻生产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三)泛在网:实现全方位多终端的信息覆盖面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业务日益丰富,一个大而全的网络统称被提出——泛在网。其采用广布微基站的方式实现信号的无障碍传输并扩大信号覆盖面,在实现传统基站传输功能的同时也缩小了基站的占地面积,使其与城市建筑设施完美兼容并实现信号在更大范围内的稳定覆盖。[18]泛在网主要体现在全方位信号覆盖和多终端接入两个层面。全方位信号覆盖包括从山川到河流的横向覆盖以及从地上至地下的纵深覆盖,不受地貌条件约束,信号响应迅速;多终端接入即在万物互联的未来场景中,泛在网支持海量的终端进行多向传输。总而言之,泛在网支持在任何时间、场所、媒介中顺畅通信,并在保持通信高速度的前提下保障服务水平。
在新闻生产领域,伴随超高清晰度视频和沉浸式媒体等服务的不断发展,泛在网强大的网络覆盖范围以及海量终端接入,助力新闻内容实现全方位、无阻碍传播,充分保障了新闻的时效性,拓展了新闻的来源和输送范围。
三 变革:5G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5G技术背景下,新闻产业将面临新的变革。5G将在新闻生产流程、表达形式、叙事视角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针对不同的场景,生产并分发高品质且相适应的新闻内容。新闻生产将愈发智能化。
(一)重塑新闻生产流程,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中,记者秉持着客观真实的原则,将从前方收集的信息数据传输回编辑部,再由编辑部统一进行编、评、摄、录、导、播。[19]新闻信息主要依靠人力收集,来源相对有限,并且存在数据错漏的问题。随着5G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向智能化方向转变。在新闻采集方面,具有信息采集功能的智能传感器设备成为人的延伸,能够代替人去探测和感知,实现自动收集传输信息数据,为新闻生产提供海量且真实的信息源,既能保证新闻源的数量和质量,又能使新闻信息采集更加方便快捷。
在新闻生成方面,万物互联背景下获取的数据信息将自动上传至新闻编辑终端,再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完成新闻制作,以解放人力,压缩新闻生产成本。MGC新闻(Machine-Generated Content,技术生产内容,即传感器资讯)[20]的广泛运用,使人与物的连接更加紧密,新闻生产速度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新华社于2019年12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首个智能化编辑部,即以5G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将人机协作作为突出特征,对新闻生产进行全环节、全流程、全系统再造,以提高媒体新闻生产的创新能力和生产传播效率。[21]
在新闻分发方面,借助传感器设备,不仅能够通过捕捉用户的使用停留时间进行算法推荐,还能通过智能传感器设备监测用户的心跳频率、兴奋指数等生理数据,再传输至数据库进行数据运算,从生理层面把控用户的信息需求,实现新闻精准分发,进而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强使用黏性。此外,5G的高速度、万物互联的特性支持记者随时随地发布新闻,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场地,各种形式的新闻都可以进行实时分发。
(二)拓展新闻表达形式,适应不同应用场景
4G时代主要的新闻表达形式已经逐渐从最初的图文表达转为视频表达。到了5G时代,信息传播生态系统中的网络连接主体从人转变为物,其核心价值也将从流量转变为场景。[22]场景传播成为新的传播形态,对新闻传媒产业产生全方位影响,不断拓展新闻表达形式。在5G技术的推动作用下,“5G+视频”将成为新闻的重要表达形式,且极具包容性,可以支持不同长度的视频快速传播,包括短、频、快的短视频以及信息承载量更大的中长视频。如2019年8月19日,中国电信集团举行了“5G+大视频”应用首批合作伙伴签约仪式,为“5G+大视频”提供支持,推动超高清视频、云游戏、VR视频等崭新应用加速面世。[23]用户可以根据场景选择观看不同形式的视频,便于在海量信息数据库中迅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随着5G商用对高流量移动宽带业务的推广,应用视频直播的行业越来越多,场景也愈加丰富,“5G+直播”模式应用在新闻工作中的频率增大。视频直播作为一种典型的应用业务,符合eMBB场景的特性,且直播具备的真实性、实时性也符合新闻的特点。与4G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网络传输速度峰值可达10Gb/s,网络仅延时1毫秒,[24]在保证信号传输稳定的前提下支持4K或8K超高清信号的多路传输,全面提升新闻媒体超高清内容的生产能力和效率。在“5G+直播”新闻场景下,因技术手段升级,压缩损耗大幅度降低,直播画面画质超清,播放流畅,色彩饱和,加之4K超清电视等内容接收终端的辅助,将大幅度提高用户接受新闻信息的愉悦感和在场感。如2020年4月15日的“珠峰十二时辰”系列慢直播,首次向全国观众360度全景展现珠穆朗玛峰24小时实时景观变化。[25]
(三)转换新闻叙事视角,优化新闻内容生产
在4G时代,新闻业已经开始尝试使用VR/AR技术,但是因为制作、显示、感应等方面的不成熟,还受到网络宽带、数据计算等的限制,用户视觉体验效果差,满意度并不高。5G技术的高速度和低时延特性将改变现状,VR/AR信息传输、所需的数据计算和宽带速度等问题将得以解决,并且其稳定性能够消除用户的视觉眩晕感。5G新闻媒体借助近眼显示、感知交互、渲染处理等新媒体技术,为用户创造身临其境的新闻内容[26] ,从而转换新闻叙事视角,从“第三人称视角”转变为“第一人称视角”,让用户成为“新闻场景”中的一部分,与新闻当事人“身处”同个事件。
不同于视频直播是通过与用户进行面对面交流营造用户心理上的“在场感”,VR/AR新闻则是通过虚拟现实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在三维空间内形成一个几乎接近真实的虚拟环境,用户“身处其中”,可以全方位观看现场,通过刺激用户的五感营造生理上的“在场感”。[27]这种生理上的“在场感”为用户提供区别于之前二维平面化内容及三维空间现场情景,从旁观视角转变为主观视角,与现实生活中视角方位一致,“现场参与”新闻事件。在5G时代背景下,随着VR/AR技术、终端的日趋成熟与普及,VR/AR新闻将会作为一种常态新闻形式为用户提供具有沉浸感、现场感以及交互性的新闻内容。[28]
四 路径优化:5G时代新闻生产的对策
5G技术开启了“万物皆媒体,一切皆平台”的全新智能时代,在给新闻生产带来变革的同时,也出现MGC新闻内容质量不佳、新闻内容生产者的角色转变不到位、同质化信息泛滥等问题。因此要从新闻从业人员、内容质量、技术等多层面同时发力,让新闻生产与5G技术实现深度融合。
(一)转变新闻生产思维模式,坚持内容为王
待5G技术全面普及后,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也将升级换代,届时各项技术融入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使新闻生产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新闻工作者将与智能设备成为“同事”。值得注意的是,新闻从业人员需要积极拥抱5G技术,熟练掌握并运用,但不能唯技术是从,过度依赖技术,这容易丧失主观能动性。
因此,新闻媒体应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坚持内容为王,提高新闻生产的质量。新闻从业人员应强化用户思维,借助传感器设备,了解用户观看某一类型新闻的时间、地点以及场景,根据用户在物理空间和生理层面的信息数据进行新闻内容的生产、分发,满足用户多样化信息需求。在确保新闻内容高品质的前提下,利用沉浸式媒体终端的展示特性,提高新闻画面的色彩饱和度、流畅度,并通过添加视频评论或视频参与讨论的互动方式,加强视频新闻的信息量和内容深度,增强用户与视频新闻的互动性,提高用户对新闻内容的接受度。
(二)培养与5G时代结合紧密的新闻从业人员
5G技术伴随着人工智能、VR/AR、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使新闻生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给新闻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从高校的学科设置来说,应设立5G技术与新闻传播相结合的专业,加强新闻实务和信息技术、大数据采集与管理、自动控制等学科交叉融合。正如喻国明教授提出,5G是一项“换道行驶”的技术,并非“弯道超车”的技术,因此各个高校有必要设立“电信传播学”学科,认识到技术逻辑的基础性结构作用。[29]让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更加适应智能化的生产流程,利用新技术生产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迅速发现并解决问题。
新闻企业单位需逐步调整人员队伍组成,与高校及专业领域的公司开展合作。加强5G新兴技术的应用培训,培养新闻工作者使用新兴技术的能力,让其能够熟练应用相关技术和智能设备,转型为新兴技术与传统业务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具备智能化思维,能迅速适应时代的发展,给用户提供高质新闻产品。但需注意的是,新闻从业人员在应用技术手段和智能设备时要发挥人类在情感、认知方面的优势,将技术理性与人类感性深度融合,生产难以被机器替代的新闻产品。[30]
(三)深入应用5G技术,优化新闻生产环境
5G技术给新闻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要真正将5G技术落地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对新闻媒体而言,欲将5G与新闻生产深度融合,达到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及内容的目的,必须从技术升级入手。当前5G尚处在建设阶段,新闻生产中对智能传感器设备收集的海量原始数据处理能力不足,会因为数据数量过于庞大和繁杂致使运算时间过长,甚至运算结果出现错误。另外,5G技术对新闻媒体机构的资金、人力提出较高要求,不是所有新闻媒体都能引入新型技术和设备,新闻产业欲借此实现整体转型具有较高难度。
因此,要加速5G在新闻生产领域的技术开发,将5G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结合,重点突破新闻生产中对原始数据的处理能力,提高数据运算准确率以及减少运算时长。在新闻内容呈现方面,应注重用户在不同场景中的媒介使用特性,借助VR全景相机、三维立体建模等技术,实现新闻传播与受众需求的高度匹配,提高用户的场景化体验。与此同时,人力充足、资金雄厚的主流新闻媒体有实力最先引进5G技术并尝试应用,因而主流新闻媒体要扶持实力相对薄弱的媒体机构,加速5G技术在新闻产业中的普及与应用,助力新闻产业智能化发展,重构新闻媒体生态圈。
五 结语
5G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相辅相成,对新闻生产领域产生深刻影响,进一步推动生产流程智能化、表达形式多样化、新闻内容高品质化。目前,5G尚处于建设阶段,当发展至完善,甚至是6G通信技术时代,无线网络将几乎没有覆盖盲点。[31]这将给新闻业提供更为强劲的技术支持,新闻生产领域会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届时,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不能被动接受社会变化带来的挑战,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新闻生产变革。
(作者单位:荣婷,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咨政中心;卫成杰,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西方对华网络意识形态输出机制及其应对研究”(项目编号 18CZZ012)、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咨政中心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网络负面舆情事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yqzxxs008)]
[1]央视新闻.5G时代真的来了!三大运营商公布5G商用套餐[EB/OL].http://m.news.cctv.com/2019/10/31/ARTISyJS3R0M91L6HZGYe06X191031.shtml.
[2]新浪财经.5G驱动媒体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华为与中国联通共同发布《5G新媒体白皮书》[EB/OL].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us/2019-04-26/doc-ihvhiqax5270492.shtml.
[3]刘珊,黄升民.5G时代中国传媒产业的解构与重构[J].现代传播,2020(5):1-6.
[4]郭全中.5G时代传媒业的可能蓝图[J].现代传播,2019(7):1-6.
[5]刘建明.5G对社会与传媒业的历史性颠覆[J].新闻爱好者,2019(3):7-11.
[6]徐静.机遇与挑战:5G时代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J].出版广角,2019(17):31-33.
[7]唐铮,王静远.连接与断裂:5G技术背景下的新闻业思考[J].新闻与写作,2020(1):41-45.
[8]周文韬.5G时代虚拟现实新闻的前景及伦理困境[J].传媒观察,2018(6):30-34.
[9]喻国明.5G:一项引发传播学学科范式革命的技术——兼论建立电信传播学的必要性[J].新闻与写作,2019(7):54-56.
[10]秦利明.从运营商角度谈“5G”的概念[J].中国新通信,2020(5):18-19.
[11]匡文波.5G:颠覆新闻内容生产形态的革命[J].新闻与写作,2019(9):63-66.
[12]卢迪,邱子欣.5G新媒体三大应用场景的入口构建与特征[J].现代传播, 2019(7):7-12.
[13]王彤.5G时代网络直播的趋势与规制[J].传媒,2020(9):54-56.
[14]曹素贞,张金桐.5G技术赋能:媒介生态变迁与传播图景重塑[J].当代传播,2020(2):37-40.
[15]沈黎霞.5G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模式变革[J].戏剧之家,2019(36):216-217.
[16]刘长发等.5G将如何改写传媒业[J].传媒,2019(6):6-7.
[17]喻国明.5G:一项引发传播学学科范式革命的技术——兼论建立电信传播学的必要性[J].新闻与写作,2019(7):54-56.
[18]段鹏,文喆,徐煜.技术变革视角下5G融媒体的智能转向与价值思考[J].现代传播,2020(2):29-34.
[19]邵鹏.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生产网[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17.
[20]喻国明.5G:一项引发传播学学科范式革命的技术——兼论建立电信传播学的必要性[J].新闻与写作,2019(7):54-56.
[21]新华网.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建成运行 实现人工智能再造新闻生产全流程[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2/12/c_1125340864.htm.
[22]卢迪,邱子欣.新闻“移动化”与直播“常态化”:5G 技术推动新闻与直播深度融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6-10.
[23]中国电信将推出多款“5G+大视频”应用[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9-08/19/c_1124894624.htm.
[24]5G时代,拥抱传媒新生态[EB/OL].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329252013_100018121.
[25]央视频5G慢直播 带您云登顶看珠峰[EB/OL].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http://news.cctv.com/2020/04/23/ARTIeZUJHmIwuQpAwLdSBSzF200423.shtml.
[26]匡野.5G推动传媒技术升级[N].光明日报,2019-4-11.
[27]华思宁.融入智能科技的临场化新闻的情境重塑与视角转换[J].出版广角,2019(19):66-68.
[28]张天培.5G技术对未来新闻生产和传媒产业的挑战[J].传媒评论,2019(4):34-36.
[29]喻国明.5G:一项引发传播学学科范式革命的技术——兼论建立电信传播学的必要性[J].新闻与写作,2019(7):54-56.
[30]6G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EB/OL].新浪科技,https://tech.sina.com.cn/t/2019-11-10/doc-iicezzrr8543215.shtml.
[31]6G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EB/OL].新浪科技,https://tech.sina.com.cn/t/2019-11-10/doc-iicezzrr85432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