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要保证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夺取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就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策略,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精准脱贫,使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起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共同奔赴小康。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涉及按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以新形势下的精准扶贫工作为出发点,重点叙述精准扶贫涉及的理论内容,讨论相关的扶贫实践案例,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
一 研究目的
本书力图系统地介绍贫困和反贫困的相关理论,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视角出发,将各种理论串联起来,最终以实际案例解释理论内容,并以理论为基础指导实践,为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可行的措施与对策。
二 研究意义
(一)为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发展贡献研究思路
学者一直重点关注着贫困和反贫困这一研究主题,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建立起科学完整的分析框架,相关的理论知识散落在经济学的其他理论体系中,而且其他学者在研究贫困和反贫困问题的时候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研究所需,借鉴使用了部分贫困和反贫困的相关理论,而没有深入地研究和发展该理论。所以现阶段需要做的是,总结现在已有的贫困与反贫困的理论成果,使其理论化、系统化,为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贡献研究思路,同时为贫困与反贫困的深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创新扶贫理论为扶贫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我国是人口大国,贫困一直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发展不均衡,我国有些地区的贫困问题由来已久,致贫原因复杂,其中就包括人口增速过快、医疗卫生条件落后、教育资源有限、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这进一步导致了贫困区域的贫困户难以走出贫困的泥潭,对脱贫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单一扶贫模式,如政策兜底、资源开发、对口扶贫支持等方式,将难以满足未来与贫困作斗争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思路、措施、方式,以本书理论为基础,在未来工作中引入扶贫开发新思路,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一些新兴的扶贫开发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例如知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式。知识扶贫是提高贫困群众的受教育程度,逐渐加强他们本身的生产生活能力,使其自我“造血”能力增强,逐渐摆脱贫困。科技扶贫能够引领贫困人口利用科技走向富裕生活。
(三)拓展精准扶贫理论并为扶贫工作提供实践依据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真正实现人民的利益,党的执政基础才能牢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有7亿农村贫困人口脱离了贫困,这体现了我党坚持为民、服务于民的执政理念。虽然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获得一定的成果,但是扶贫任务在现阶段更为艰巨,因为经过多年的扶贫工作,大多数容易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余下的问题属于触及根本的、难解决的问题,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道路上贫困问题仍然是很大的障碍,也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心。小康应当是全国人民的小康,要消除贫困、实现全体人民的小康,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决心、更清晰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更团结的力量,来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
我国极为看重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后更是将其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我国有清晰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少数贫困人口愁吃、愁穿的问题得以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当前扶贫工作重点是建设贫困区域的基础设施,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创造一切条件使当地贫困人民实现小康生活。
为实现这一目标,党和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它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的扶贫方式,是对扶贫方法的巨大创新。因此,本书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力图为我国精准扶贫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第三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达到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