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一):大秦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5.鬼迷了心窍

秦始皇来到碣石山求仙,当地方士闻讯,纷纷过来请命。在这群方士中,有一个人最得秦始皇赏识,史书上称其为卢生。

“卢生”一听就不像人名。那个时候,“生”专指儒生,所以“卢生”,意思就是姓卢的儒生。

你可能会奇怪,儒生怎么变成方士了呢?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当时有些儒生学习一般,毕业证没拿到,无所事事,便专攻旁门左道,干了方士的行当,主要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另外,不能识文断字,也干不成方士啊。卢生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恰好秦始皇好这口,算是歪打正着,有了用武之地。

为什么那么多方士,秦始皇唯独最赏识卢生呢?因为卢生有过人之处,他不但对方士专业钻研得精深,而且口才极好。

看看又是口才好!很多专业搞得好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口才不行,只会干,但不能以外行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说出所以然。试想,如果你所学的东西领导听不明白,听不进去,他怎么可能会重用你呢?所以,口才训练相当重要,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当然,做领导的也不能只听下属怎么说,还应该多关注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不能因为他长得顺眼,说得中听,就认为他一定是个人才!考察人才只有做到“察其色,听其言,观其行”才比较稳妥。

正因为卢生口才极好,说到了秦始皇的心坎上,所以他才得到了秦始皇的特别赏识。赏识归赏识,秦始皇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他要看看卢生究竟有没有真本事,于是,便派卢生到海上寻找仙人。

这卢生和徐福有一拼,都是艺高人胆大、赚钱不要命的家伙。卢生接到诏令二话不说,带人就去了深海。不同的是,他手段更简单,不需要什么三千童男童女。

卢生走后,秦始皇自然是在家里牵肠挂肚地苦等。等了好久,卢生终于回来了,也不知道他趁机到哪儿去旅游观光了,反正得道成仙的药肯定也没拿到。

但是,卢生最大的特长,前面我们说了,不只是专业,还有口才。只见他不慌不忙,口若悬河,绘声绘色地把自己在海上求仙的经历煞有介事地描述了一遍。

上了什么神山,进了什么神宫,拜见了什么神仙,直把秦始皇糊弄得一愣一愣的。话说完了,总要有点成果吧。秦始皇那是一代帝王,文韬武略全懂,怎么可能让卢生就这样蒙混过关呢?他是要看结果的!

卢生最后老实交代仙药没求到,但是从怀中小心翼翼掏出了一卷竹简,对秦始皇说,神仙们既小气又狡猾,无论如何不愿意给仙药,他实在没办法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抄了一些成仙得道的文字回来。秦始皇接过竹简欣喜万分,如获至宝,在宫中研读起来。

看看,人一旦走火入魔,过于迷信,无论曾经多么英明神武,都会犯低级错误。

卢生的话其实漏洞百出,但秦始皇竟然信以为真。

为什么?说白了,就是鬼迷了心窍,丧失了基本判断力。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有个度,过度了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不可理喻。

卢生给秦始皇的竹简称不上是一本书,也就几百字,都是些谶言谶语,内容玄乎,文字艰涩难懂,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事实上,大凡一些看不懂、又说不清的东西,要么是当事人没有真正搞懂,要么是用来忽悠人的。正所谓“大道至简”,万事万物都有相通性,没有那么复杂。原子弹的制造原理深奥吧,一个质能方程也不是阐释明白了吗?我们不妨把“大道至简”作为看人观物的标准,当然具体情况还须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秦始皇虽然没看懂这几百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但其中的一句话让他非常紧张。什么话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预言:“亡秦者胡也!”这个预言太著名了,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

说来也奇怪,我们至今也不知道卢生从哪里搞来的那卷竹简,但上面的预言从某种程度上还当真预示了秦朝的命运,对此后文中我们还会详细说到。

秦始皇尽管求仙心切,但是大秦的万世基业才是他最看重的。谶语“亡秦者胡也”,无疑刺痛了他那坚强而又敏感的内心,何况又是从神山上抄来的。不能掉以轻心,求仙的事只好先放放了,还是先研究研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胡”是谁?谁是“胡”?是人是鬼?凭什么能灭亡大秦帝国呢?

秦始皇胡思乱想了很久,认为“胡”非人非鬼,应该是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游牧民族——匈奴。

说起匈奴,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与汉族人民纠缠了上千年。

据传说,匈奴是夏后氏的后代,自称“夏人”或“胡人”,始祖是夏桀的一个儿子,名叫淳维。这样算来,匈奴和包括汉族在内的所有华夏民族一样,同族同源。

匈奴族的前身是犬戎族,在商朝和西周时期,犬戎族经常攻击内地,最终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干掉了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结束了西周时代。

西周辖区主要是秦地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境内,这些地区当时都被犬戎占领了。那时的秦国还是很小的诸侯国,国君秦襄公一路护送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抵达洛阳,建立了东周。

出于感激,周平王给秦襄公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就是把犬戎占据的原西周辖区关中秦地划给了秦襄公。后来,秦襄公就是借助这个合法背书,拼尽全力打击犬戎。

经过秦国几代人的努力,最后将犬戎彻底打败,才有了后来秦国的广袤土地。

那么,被打败后的犬戎去哪里了呢?犬戎的去向主要有四部分:

一部分接受了农耕生活,逐步融入秦国。

一部分向南迁移,遭到中原诸侯国阻击,最终消亡。

一部分西迁,演变成羌族。

还有一部分向北逃窜,到了蒙古高原后,演变成了后来的匈奴。

匈奴长期分居在北方,过着游牧迁徙的生活,没有城郭和耕地,也没有文字,靠畜牧业和狩猎生活,精于骑射,骁勇善战。

春秋战国时期,匈奴依然不断侵扰中原边境,还发生过多次比较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位于中原北方边境的几个诸侯国,如燕国、赵国、秦国都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拿匈奴没什么好办法。因为匈奴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遇见有水草的地方就安营扎寨一段时间,草吃光,水喝光,然后另谋它处。他们的生活习性也比较野蛮,茹毛饮血,像草原孤狼。

匈奴长期侵扰秦国边境,早就成了秦始皇无法释怀的心病,欲铲除之而后快。当年灭六国后,秦始皇第一次出巡选择到西北边境地区视察,就是为了威慑匈奴。现在,卢生寻来的神书上竟然也说“亡秦者胡也”,这还了得,再不铲除,将来大秦帝国说不定真要被匈奴“截胡”了。

秦始皇越想越害怕,干脆仙也不求了,一面命令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一面带着卢生亲自北上督战。

自此,卢生成了秦始皇身边的大红人,不但左右了秦始皇的一些重大决策,而且还坏了秦始皇的名声,影响深远。后文中我们还会说到,这里暂且放一放,先述说一下北伐匈奴的战争。

北伐匈奴虽然因卢生而起,但并不是秦始皇一时兴起,而是早有准备的。

那么,准备好了吗?秦朝究竟能不能打过匈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