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看懂美元周期,就能看懂诸多经济的真相
有人曾经说,大宗商品上涨是因为经济转好、需求变好推动的,和美元没什么关系。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大家首先思考一下供需平衡是怎么一回事。从供需的角度讲,市面上的所有商品都保持着弱平衡。如果没有变量出现,大多数商品在一定时段的需求总量变化都不大。可能随着经济增长会有所增加,但幅度很小。它们的价格更多是被供给决定,供给多了就会跌价,供给少了就会涨价。国内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蒜,这是一个边际[1]需求保持稳定的品种。它的价格通常是由蒜农的供给决定。
道理很简单吧,但做对的人却很少,我们经常看到的循环往往是下面这样的:蒜农看到种蒜赚钱一哄而上都去种蒜,因为供应太多,第二年蒜价暴跌。因为种蒜亏钱,种蒜的人也少了,供给开始出现缺口。如果又赶上干旱或者灾害减产,缺口更大了。这时候农民一看,种蒜又赚钱了,赶紧一窝蜂去种。边际需求一定,第二年又是大量供应,故事又回到蒜价暴跌的位置开始循环。
从这点看,那些跟风投资的人和种蒜的人,其实并没什么区别。从世界范围看,一定时段内全球商品的边际需求总量是恒定的。但是从供给角度看,每经历几年的经济低迷期之后,都会带来产能压缩。道理很简单,低迷期需求少,产量就小,也没人囤货。有的企业亏得顶不住关门了,这部分供给就消失了。等经济复苏边际需求开始增长,供给就突然有了缺口,产能一时间又无法快速补充,后面价格上涨就来了。
看懂这个以后,我们再讲美元周期和商品需求的关系。大家回忆一下,央行的逆周期调控都是在干什么?经济低迷期的时候,央行通常是降息降准、降低资金成本,放水给企业提供资金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复苏。这时候企业一般都是握紧钱袋子,对未来很悲观,也不愿意投资。
经济繁荣期央行又会干什么?通常是加息提高准备金收水,提高借钱成本,给投资冲动降温。这时候大把企业就和看到蒜价上涨的蒜农一样,准备加大投资。等他们把项目建成了,资金成本高、供给过剩,后面就是资金链断裂,各种破产债务重组,再次步入低迷期。
美联储充当的就是“世界央行”的角色。20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一战”和“二战”,也不是苏联解体,而是美元和黄金脱钩,再和石油挂钩。从这天起,整个人类都被纳入到美国的金融体系中,这时候的美联储也变成了真正的“世界央行”。
按照历史经验,美元走高走低是有周期规律的,通常是走低10年,走高6年。如果我们把美元走低走高的过程看成是美联储这个“世界央行”放水收水的过程,那么美元指数[2]走低的10年,就是“世界央行”开闸放水的10年;美元指数走高的6年,就是“世界央行”关闸收水去杠杆的6年。
在美元开闸放水的10年下行周期里,大量廉价美元资本倾泻而出,给全世界提供流动性,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某个特定区域的非美经济体。因为美国对大宗商品的边际消费增量有限,所以非美新兴经济体的消费扩张才是提升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美国之外的国家拿到美元投资之后搞出口、搞地产、搞基建、搞工业化,经济蓬勃发展,创造区域经济奇迹,市场越来越旺盛,资产价格越来越高。人们看到价格上涨就开始囤货,进一步加剧了资产短缺,资产价格开始上涨。当然,即使美元放水的下行周期也存在经济周期起伏,只是这个起伏包含于10年美元下行周期中。
后面美联储开始加息关闸收水,美国依靠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人为制造地区冲突和危机。之前拿了大量美元的特定地区陷入债务困境,本币贬值,资产价格暴跌被美国抄底。既然这些提供需求增加的经济体陷入了债务危机,那么商品市场的需求增量自然也就没有了,供需又会重新回归平衡,商品价格也会回归正常。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历史上的商品价格上涨时段大概率出现在美元下行周期的中后期或者上行周期的初期。
这时候非美经济体一般会因为美元大量注入导致经济过热,带来大量边际需求。尤其工业商品体现得更明显,因为边际增量只能在美元资本涌入特定地区,创造经济奇迹的时候产生。
现代央行抛弃黄金这个抵押物,建立信用货币以后,需求和复苏从来不是凭空出现的,很大程度上靠的都是央行刺激。没有央行强有力干预,其结果就是当年的经济大萧条。
如果把美联储理解成央行,美元大量流入的特定区域理解成企业。在10年美元下行周期里,美联储不断降息,大量货币涌进市场,这期间大量的美元资本流向某个特定企业,这家企业会持续繁荣,虽然中间也会因为经济周期波动,但是企业整体看起来蒸蒸日上,员工工资越来越高,基础设施越建越好,资产规模也越来越大。
到了后面6年美元上行周期,美联储开始加息收水,企业突然发现自己借债太多,加息后都还不起利息。银行又要抽贷,后面现金流自然断了,企业资产低价拍卖,员工也都失业了。整个过程无非是美联储这个全球央行,先通过美元货币周期给特定地区注水或者加杠杆,推高区域资产价格,再通过去杠杆刺破资产价格泡沫,等到资产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他们再回收资产。
看看铜的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这个过程。20世纪70年代的拉美,因为1970—1980年间美元下行周期美元的大量涌入,创造了经济奇迹。这期间因为大量投资催生的高涨需求,铜价经历了两次上行,一次出现在10年美元下行周期的中期,一次在末期。在1980—1985年的美元上行周期开始以后,拉美地区全部陷入债务危机。铜价也开始一路下行,最后陷入谷底。
同样地,在1985—1995年的美元下行周期里,美元资本涌向了亚洲。和拉美情况类似,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和90年代亚洲四小虎(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因为低价美元资本涌入引发的需求,推动了这10年铜价的两次上涨。
千禧年之后,是庞大的中国需求驱动了铜价在2002—2012年美元下行周期里的两拨上涨。可以看出,铜价上涨基本都在美元的下行周期,而且是在美元资本涌入某个特定地区催生区域经济奇迹以后发生的。因为区域经济奇迹带来的边际增量出现了,供需平衡被打破。
自打美元脱离黄金的束缚成为世界货币,美联储成为世界央行以后,在每10年的美元下行周期里,商品会因新兴经济体消费扩张带来的边际增量引发两次上涨。通常在第二拨上涨之后,美元涌入带来的区域经济奇迹,会伴随着美元进入6年上行周期带来的紧缩回流而破灭。
整个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元一直都是核心,放水就是到新兴市场投资养鱼,到了收获的时候就要排水收鱼。到现在为止,能抵御美元上行周期没被美国抄底的只有极少数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