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原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故事品性与故事基因

人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品性所决定的,人的品性与人的基因有关,故事同样也有品性,故事也有自己的基因,故事的品性与基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故事的价值。

3.1 故事品性

人有肉体和思想,故事同样也有形体和灵魂,戏核代表故事的外在形态,戏魂则是故事中所蕴含的思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

3.1.1 戏核

假如你是编剧,带着剧本见导演或制片人,他们可能会问你:“你的剧本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或者要求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其实就是要你说出故事中的“戏核”。

戏核是指故事的核心,也是故事的DNA,故事所有的情节都是由它而生的,它是故事的核心内容,决定了故事发展的方向。

戏核一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如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戏核是“一队士兵拯救一位普通士兵的故事”;《泰坦尼克号》的戏核是“发生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中的一位穷小子与一位贵族小姐之间的生死恋情”;《肖申克的救赎》的戏核是“一位蒙冤受屈的犯人越狱追求自由的故事”;电视剧《亮剑》写的是“一位草莽英雄的成长史”;《潜伏》讲述了“革命者假扮夫妻打入敌人内部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士兵突击》讲述的是“‘傻子’战胜聪明人并逆袭成为兵王的故事”。

戏核犹如故事的DNA,决定故事形态及发展方向。对于编剧来说,重要的是确定并把握住故事的DNA,知道这个故事的本性是什么,价值在什么地方,才能知道故事应该怎么讲,譬如同样都是都市题材的故事,如果讲一个“懵懂农村青年闯荡京城励志成长的故事”,主人公肯定是一位诚实善良的农村青年,故事写他在城里的奋斗并取得成功的励志故事,倘若编剧为这个故事设置的主人公是个富二代,主要讲他的爱情故事,那故事就走偏了。如果写的是“几位外地来的大学生在城市里奋斗成长及他们的情感故事”,那么故事的主人公就应该是大学生,除了写他们的事业上的成功以外,还要写他们的情感经历。倘若要写的是“一位出身贫寒的女孩的励志成长及她与一位霸道总裁富二代之间的情感故事”,很显然这就要写灰姑娘与王子相爱的青春偶像类情感故事。

故事的戏核不同,发展轨迹不同,品质也不一样。譬如同样是古代罗马军团士兵流落到中国的故事,可以写成“罗马王子流落到中国的故事”,也可以写成“陈汤率领西域诸国联军与普拉多率领的罗马军团里应外合打败匈奴军队,保卫丝绸之路和平的故事”。同样的题材,提炼出的戏核不一样,就可能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在前面的故事中,揭秘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而在后面的故事中,把罗马军团流落西域的历史传奇与西汉名将陈汤打败郅支单于并把匈奴驱逐出西域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又发生在丝绸之路上,表现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这个故事就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性。

电影有高概念和低概念之分,高概念故事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思想单一,故事性强,故事功能明确,一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如《摔跤吧!爸爸》讲的是一个父亲把女儿培养成摔跤冠军的故事,《血战钢锯岭》讲的是一位不愿意拿枪杀人的士兵在钢锯岭战役中抢救伤员并成为英雄的故事。而低概念电影,故事内容比较庞杂,思想隐晦,讲求故事的客观性,相对平淡,功能不明显,故事难以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有时甚至令人费解。

商业性强的影视剧多为高概念故事,而很多艺术性强、注重写实的影视剧则多为低概念故事。但对于创作者来说,无论高概念还是低概念,总要先弄清楚自己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戏核),才能创作出好故事。

3.1.2 戏魂

戏魂指的是故事的灵魂,是故事所蕴含的思想,也是作者通过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故事原本都是有思想的,对艺术家来说,故事是表达思想的载体,他们总是在讲述那些最能够表达自己思想的故事,如果故事中没有了思想,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了生命力,也就失去了讲述的价值。

对艺术家来说,讲述故事的目的是剖析人性,剖析人性是为了追求人生,故事就是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描述,表现人类的生存状态并揭示人生的意义。艺术家总是通过故事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人性和人生,而故事对人性的揭示越深刻,视角越独特,越贴近观众生活,就越有可能赢得观众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

艺术家讲述故事的时候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并不可避免地会在故事中表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其实也是故事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故事能对观众产生影响的原因。

故事是表现人性和人生的,很多经典故事也就是表现人类最基本的思想和情感。《罗密欧与朱丽叶》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渴望,《西厢记》表现的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灰姑娘》表现的是人类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古希腊神话以及《圣经》中的很多故事,表现的也不过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和最朴素的思想。

艺术家通过讲故事与观众进行心灵的对话,所以只有知道观众在想什么,关心什么,知道怎样去拨动他们的心弦,故事和故事中的思想才能进入他们的心里。

3.1.3 故事品相与品性

戏核是故事外在形态,代表故事的品相,而戏魂则是其内在思想,代表故事的品性。故事的灵魂依附于故事内核之中,我们可以透过故事内核找到故事的品性和内在的价值。

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戏核可以概括为“一位印度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护送一位与自己信仰不同种族也不同的巴基斯坦女孩回家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看上去平淡无奇,联系到故事背景却能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国民饱受战乱之苦。当今世界,战争往往是由不同种族和不同文明的冲突造成的,人们都渴望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够消除宗教及种族之间的隔阂,实现和平。电影中的主人公原本也是个有宗教信仰的青年,却能打破种族和宗教的束缚,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送一位素不相识的巴基斯坦女孩回家,这是一种大爱,一种超越种族和信仰的爱,这也是这个故事的灵魂所在,也是故事的价值所在。

3.2 故事基因

人有各自的血统,有各自的血脉传承,故事也是,任何故事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血脉传承,也就是故事的基因。

3.2.1 故事原型

每个人都有父母、家族以及祖先,每个故事也有自己的祖先,故事的祖先就是故事原型。

原型故事就是故事的母胎,从中可以衍生许多类似的故事。

有些故事,由于深刻表现了人性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因而经常被后人模仿,由此而衍生出许多相似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就成为此类故事的母胎,也就是故事原型。

故事原型未必就是某类故事最为原始的样本。“灰姑娘”的故事已经成为经典的故事模式,这个故事曾经被改编成各种体裁的艺术作品,包括戏剧、小说、电影等,不断给其他故事提供创作的灵感,历史上许多女性励志成长的故事都是从中衍生而来,因此成了此类故事的故事原型。最为经典的“灰姑娘”故事有两个版本:一个来自法国作家夏尔·佩罗,另一个则来自《格林童话》。但它们都不是最原始的版本,灰姑娘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古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曾在公元前1世纪记叙了一位嫁给古埃及法老的希腊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这被认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此外许多类似的故事也早就在世界各地流行,如中国版的《叶限》及日本版的《落洼物语》等,但与后来流行的故事相比,这些故事并没有成形,影响力不大,也没有衍生出更多类似的故事来,算不上是此类故事的故事原型。

所谓故事原型,其故事本身应该是成熟的,只有成熟了才能成为模板,才会有人去学习或模仿,才有可能成为某类故事的母胎,衍生出新的故事来。《叶限》也好,《落洼物语》也好,还只是雏形,并未成熟,还没有孕育新的故事的能力,只有到了夏尔·佩罗手中或者《格林童话》中,这个故事才真正成熟,才能孕育后来许许多多类似的故事,“灰姑娘”也就成为此类故事的原型故事。

只有深刻地表现出人性的故事才可能成为原型故事,现在的很多故事都可以从神话故事中找到故事原型。古希腊神话向来被看作西方文学的母胎,很多作家都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很多战争剧的故事原型都与《伊利亚特》有关。我们可以在很多战争故事的英雄人物身上找到普罗米修斯、阿喀琉斯等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的影子,也可以从伊娥的故事和美狄亚的悲剧中找到当代各种爱情悲剧的源头。

3.2.2 故事模式

相同的种族都有共同的祖先,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血脉和遗传基因,他们的形貌和性格也相似。相同的故事原型衍生出来的故事也有着类似的特性,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固定的故事模式。

故事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对创作者来说,故事两个基本来源:一个是现实生活;另一个是他人经验,也就是从他人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如同陈忠实和莫言都从加西亚·马尔克斯那里获得过灵感。

很多经典作家创作的故事因为深刻表现出了人性而被世人学习和模仿,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由此衍生了许多类似的故事,形成故事模型,这些故事后来也都成了故事原型。

人类故事丰富多彩,但万变不离其宗。人类在地球繁衍生息百万年,沧海桑田,人性却不曾改变,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也没有改变,无非是爱恨情仇及生老病死,现实中发生的故事其实也有一定的相似性,由此形成各种各样的故事类型。

故事说到底是人类行为的记录。人类行为是受欲望支配的,人活着,或为生,或为情,或为信仰。对于人类来说,生存是根本,要想活得好,就要吃饱穿暖,最好还能功成名就,更高的追求则是有信仰,并为此而奋斗。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互相争斗,于是就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残杀,有了权谋,有了战争,胜利者成为英雄,也就有了所谓的战争故事或英雄故事。人也会为感情而活。如果男女相爱,天经地义,有情人成了眷属,皆大欢喜,就有了喜剧。在现实中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如愿以偿,罗密欧爱上朱丽叶,却因为两个家族是世仇,罗密欧误杀了朱丽叶的家人,两个家族的矛盾不可调和,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故事其实都很相似,很多故事都在重复着过去的故事,譬如电视剧《士兵突击》讲的是一个“傻子”士兵逆袭成为兵王的励志故事。许三多其实是个坚守士兵本分的人,在有些人看来却是个“傻子”。这样的“傻子”在以往的影视作品里并不少见,如《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福瑞斯特·甘,类似的人物更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中。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就是个“傻子”,也是个“疯子”,他是落魄的骑士,生活在骑士制度已经衰落的时代,却幻想自己是个骑士,固守骑士的道德准则,结果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作家在嘲笑他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旧时代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批判。电影《老炮儿》的故事其实也表现出类似的情绪,还有俄国小说中提到的“多余的人”也是这样的人。这些都属于同类故事,而《堂·吉诃德》则可以算得上这类故事的祖先,也就是故事原型。

我们看电影或电视剧,会发现其中很多故事都似曾相识,因为它们可能脱胎于相同的故事原型,根据相同的故事模型而创作。事实上很多电影和电视剧中的故事桥段都是相似的,这也显示了原型故事不同寻常的生命力,这种使用相同故事原型的情况不应该简单地看作抄袭,这是故事的传承。

经典影视剧故事品质分析见表3-1。

表3-1 经典影视剧故事品质分析

续表

编剧特训营

看相关影视剧,填写下表,分析故事的品质及基因传承。

【基本要求】

准确概括与分析每类故事的叙事模式及基因。

【作业目的】

学会分析故事的品性价值和基因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