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休养生息
八月还有三条消息传到庐江,一是天子东出,二是孙策扫荡汝南,三是吴景在广陵击败笮融。
先说天子东出,在经过大半年的扯皮后,天子终于从李傕的魔爪中脱出,在郭汜、杨奉、董承等人的护卫下东归。
刘基记得,天子这条东归路可不好走,李傕后来反悔,在八月追上天子,又是连绵不断的厮杀,总之要靠天子振兴汉室是不可能的。
自己和刘繇远在江东,实在爱莫能助,刘基只能在心里说一声对不住。
再说孙策扫荡汝南,原来自从孙策被太史慈偷家后,召集将士猛攻汝阴城。孙策对将士们说他们已经无路可退,于是全军死战,孙策率先杀上城头,汝阴城于是被攻破。
刘基感叹一声,不愧是孙策啊,率军先登这种事,他刘基这辈子都不会做。万一被流矢射中,或者被砍一刀,在这个医疗条件匮乏的年代,不死也丢半条命。
孙策破城后约束将士,对汝阴城百姓秋毫不犯,百姓们箪食壶浆出来迎接孙策军将士,孙策便在汝阴再一次站稳脚跟。
之后孙策率军扫荡汝南,为袁术留守平舆的杨弘、张勋畏惧孙策的兵威,平舆城内有一万大军,二人却不敢领兵出城一战,而是坐视孙策占领汝南各县,期望地方守军能拖住孙策。
现在孙策还在扫荡中,据说已经拿下新蔡、富波、固始等十余县。
刘基不禁感叹:孙策这是死灰复燃啊!
不过并不只有孙策一人对袁术落井下石,据说荆州刘表调南阳太守文聘屯兵舞阴,应该会有所动作。到时候孙策和他的杀父仇人碰面,想想就刺激!
不过能参与瓜分汝南一事的也只有刘表和孙策,格外再无他人。
汝南南边的刘基和刘繇在休养生息,北边的吕布和曹操在混战,孙策北上汝南确实是走出一步好棋!
最后再说徐州广陵郡的事情,“活佛”笮融原本在陶谦手下任下邳国国相(相当于郡守)。陶谦死后刘备接管徐州,由于笮融生性残暴、穷奢极欲被徐州士人所不喜,于是笮融带着手下和佛教徒们流窜到广陵。
广陵郡自从前任太守张超走后,就一直被袁术派去的吴景所控制。
今年年初袁术三路大军南征刘繇,其中东路军就是占据广陵的吴景。
不过吴景毕竟新占广陵,再加上张超去帮他哥哥张邈打曹操的时候,带走许多当地兵士,所以吴景这一支东路军并没有能力取得什么建树。
在与吴郡都尉许昭隔着长江打过几次水战后,吴景偃旗息鼓,不再进攻,直到袁术在历阳被刘繇击败。
之后据说徐州牧刘备派人去游说吴景投诚,但吴景没有明确接受,但也没有拒绝。刘繇也曾派人劝降,但吴景同样没回应刘繇。不知道他是想左右逢源还是如何,总之刘备和刘繇二人现在忙着处理各自内部的问题,没空管他,就放之任之,只要吴景不生事就行。
不过“活佛”笮融这一次在广陵闹事,吴景算是拿出了真本事。
据说笮融手下信徒与兵卒加起来人数过万,他们南下的时候,各地长吏都吓得好吃好喝供奉他们。
后来他们到了广陵郡,不仅诱杀了太守赵昱,还杀薛礼,抢劫掳掠广陵个县,为祸地方已有经年。
吴景刚到广陵时,没功夫收拾笮融,因为还要南下攻刘繇。
后来袁术兵败,吴景就不再容忍笮融,他亲率孙坚旧部的精锐士卒和新招募的两千兵士,合计三千余人,四处捕杀笮融手下的信徒!
追随笮融的佛教徒都是欺软怕硬的乌合之众,虽然有万余人,但却被吴景的孙氏部曲逐个击破,笮融本人则在淮阴被吴景杀得大败。
淮阴各地百姓也纷纷响应吴景,拿着锄头镰刀四处抓捕笮融和他那群逃散的信众。最后笮融被民众在沼泽地里抓到。
吴景将他押往淮阴城枭首示众。因此淮阴的百姓们也拥戴吴景。
刘基看后心想:孙吴这一家子人还真挺有本事的,难怪历史上能三分天下。
中原和关中战乱不断,南边的荆扬二州风景独好,导致北方的士人和流民们纷纷南渡。
刘基的庐江郡最近就迎来了一波难民潮。
八月末,有万余人从汝南南下,渡过淮水进入庐江!
他们全都是逃避战乱的难民,大部分是汝南人,但听说甚至有从幽州流浪来的。
孙策在汝南搅风搅雨,虽然他将麾下士兵约束得很好,但还是会有民众因为害怕逃难。
有中原难民南下,刘基非常欢迎,他让太史慈将这些人护送到安风,让于麋将他们登记为屯田户。
然后刘基将刚刚收上来的秋粮调了三万石送到安风,让于麋以工代赈,组织他们在泄水流域的平原上开垦新田,并免除一年赋税。
虽然新田要三五年才能有正常的收成,但免除一年赋税已经是刘基能尽到的最大的努力了。毕竟现在是乱世,还要打仗的嘛!
十月,江水北岸的部分地区开始收获晚稻,但数量不多,刘基最后收到手中的有3万石,但聊胜于无,至少今年冬天不用发愁。
同时,庐江女子织造局也完成了第一批官办“吴锦”的织造。
刘基将之命名为“舒锦”,因为是在舒城内织造的。
从八月到十月底,织造局的女工们一心纺织,所以才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织完第一批布。
其实普通百姓家中织一匹布,通常只需要十几日时间。因为妇女不仅要织布,还要做饭,兼顾农活等。而且普通百姓家中妇女熟练的三五天就能织一匹,手生的可能要几个月。
织造局当然和寻常百姓家不同,女工们每天就一件事——织布。
所以刘基让他们织出来的不是日用品,而是奢侈品!
第一批“舒锦”并不多,只有两百匹,但质量非常好。女工们以庐江随处可见的风景花鸟、荷花池塘等为图案,织出来的“舒锦”锦纹秀丽、格调高雅,栩栩如生。连刘基都忍不住想立刻拿几匹回家让人做成衣服。
显然,舒锦不是寻常百姓用的素布,于是刘基找来舒城本地豪右家族的代表,问他们愿意以多少价格买这些“舒锦”。
士绅豪右们加了舒锦都很惊讶,没想到刘基官办的舒锦尽然都是品质如此之高的精贵布匹!
这批舒锦随即迎来哄抢,价高者甚至出到每匹舒锦四千钱的程度,最后刘基让豪右们认购了一百五十匹,换来五十二万钱!平均一匹舒锦约三千五百钱!
这五十二万钱中的45万钱作为薪水发放给两百位女工和管理织造局的官吏。刘基相信他们能够为舒县的经济带起一波活力。
剩下五十匹舒锦,刘基留了二十匹给织造局的女工们平分作为奖金,还有三十匹则被刘基“中饱私囊”拿去自用和送人。
锦官何尝不是一种增加国家税收和刺激经济的手段啊!难怪诸葛丞相大力兴办蜀锦。
而且这种方式士人和百姓都不会反对,毕竟谁又能拒绝漂亮衣服呢?
之后一月,扬州牧刘繇和各郡太守都收到了刘基从庐江送去的舒锦,刘繇因此称赞他治理有方。
在尝到第一批舒锦的甜头后,刘基与张昭商议趁着这个冬天扩建织造局,争取将女工人数扩张千人,这样明年春夏秋三季能出约五千匹舒锦。按现在每石粮食一千钱的价格,差不多相当于2万石粮食的产量。
除了庐江女子织造局,刘基的皖县官铁也办起来了。这得多谢刘基未来的老丈人桥邕,作为皖县本地大族,桥邕替刘基提前拜访当地各豪右,安抚他们的情绪,言明官府并不禁止私铁。
因此,铁官上任当天才没有闹出大事,不过刘基清楚,等到自己的官铁开始售卖民用铁器后,皖县的士绅还是会闹事,到时才是最终考验!
另外,刘基让百越督祖郎用财宝与百越豪酋交换奴隶的事情也在稳步进行,从九月开始,祖郎每个月月初都会从丹阳郡送来数百百越土人,还贴心地配了会说百越土话的翻译。
为了防止这些土人聚众闹事,刘基将他们分散到庐江的十个县,让当地长吏将他们造册入户,并叮嘱地方长官教会他们耕种,这个事情将来会作为吏治考核的评判标准!相信各地长官们会用心去做这件事的。
虽然目前这些百越土人仅有千余人,但这项政策持续几年,最终也会为刘基带来数万民力。人口在封建时代就是国力的象征啊!
过了十月,刘基发起自己任内第一次徭役,让闲在家里造小人的百姓们出来修筑运河,疏通河淤。
因为刘基干的是正事,所以百姓们没有怨言。
汉代人们用《考工记》补全《周礼》的《冬官》一篇,其总叙第一句便是: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这就给冬季应该做的事定调,即冬季应该做的是“工事”。
在冬季修建运河,治理水道,打造器具,这些都是合乎天理的事情,况且刘基不是大发徭役,只是正常的徭役,所以百姓们都不反对。
一项项温和的新政慢慢执行,庐江郡在刘基治下迎来了一波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同时刘基还上书刘繇,建议他废除自桓帝以来的各项苛捐杂税,按照两汉开国时的古制,只征收口钱和算赋。至于什么户赋、刍稾税、更赋、献费、船费、车费等一并废除。
张昭称此为“托古改制”!
刘基的建议得到了别驾是仪、治中步骘等大臣的大力支持。
因为这些税费他们这些士人也是要缴纳的,刘基的这项提议能够为他们减轻负担,自然是要大力支持。
虽说刘基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士绅豪右减负,而是为了黔首百姓。但既然世家们愿意从旁摇旗呐喊,刘基也乐见其成。
按照后世的经验,只有藏富于民才能使国力蒸蒸日上。
根据亚当·斯密《国富论》里对大萧条的记述,社会萧条的几个表现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降低,消费欲望随之降低,而后带动生育率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国家征收重税,其实就是在为,本就“因生产力进步赶不上人口增长而导致的自然经济下行”踩油门!
国家财政赤字,需要做的不是加税,而是再分配,让占据过胜资源的上层将多余的吐出来。
要想逆转国家财政的困局,能做的只有三件事:
一是内部矛盾转外部。寄希望通过战争掠夺别国、或减少本国分母来填补或消除窟窿,这是最愚蠢的!
二是再分配。让被食利者占据的多余的财富分散给大众,重新给经济注入活力,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最难的。
三是科技进步。客观意义上最难的。
但是统治者需要做的是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那样只会让时局更遭!
话收回来,总之,在世家们的支持下,刘繇废除了各项苛捐杂税,百姓一时之间感恩戴德,纷纷为刘繇立生祠!
正因为刘基建议刘繇废除苛捐杂税的意见被采纳,到年末,不止庐江郡郡内人心安定,百姓安享太平,整个扬州都安静祥和了不少。
刘基竟然在汉末这个乱世里开辟出一方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