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统电视电影艺术
从艺术起源史的角度来看,表演作为一门艺术,由来已久。从用图腾记载下最古老的祭祀表演,在神庙演绎神话传说,到通过游戏去解放天性和释放精力等,表演作为一种具有艺术形态和仪式感的表现形式,在东方和西方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均颇受重视,且被长久地延续和传承下来,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表演的表现形式与表演技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新媒体艺术的产生,演变出多元化的艺术表演方式。
新媒体时代的表演艺术在具备多元化等新时代的特性之外,也是由经典的、传统的表演艺术演变而来的。因此,了解表演艺术史的发展,以及表演艺术的基础表演形式,对于研究新媒体表演艺术以及学习具有新媒体特性的表演艺术来说尤为重要。电视表演、戏剧表演和电影表演是传统表演艺术发展至今,受众面最广以及影响程度最深、最广泛的三种表演形态。这三种表演形态同为经典的艺术表演形式,但因其表演方式、传播媒介、受众需求、承载表演形式等方面的不同,又有许多差别。若仔细论究起来,这三种表演形式需要三种不同的表演教育体系来对表演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的训练。传统的电视表演,呈现的形式是在液晶屏幕上,拍摄景别多为中景与近景,对于演员的台词功底和近距离的表现能力要求高;传统的戏剧表演,呈现的方式是在剧场内的舞台上,舞台与观众的距离是不变的,着重训练的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肢体表现能力与戏剧台词的情绪感染力;而电影表演看重的是演员的综合实力,电影的呈现形式是在电影院的大银幕上,大银幕会将演员表演的所有细节进行放大,从全身的形体表演到近距离的特写表演,都对演员的表演细节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以下将分别对电视表演、戏剧表演和电影表演的发展演变进行阐述,来进一步辨析和认识传统表演艺术的重要性。
▼电视
电视的诞生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1925年,电视机之父——英国人约翰·洛奇·贝尔德向众人展示了一个简单的电视装置,虽然设备十分简陋,仅有一些光学元件、建构框架和电线,却为电视机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电视表演发展至今,涉及电视节目表演,如综艺表演等,其中最重要的电视表演方式之一是关于电视剧剧集的影视表演。电视剧剧集作为电视艺术的分支,最初诞生之际,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叫法,如美国称之为电影电视,日本则称之为电视小说,但这并不影响各个国家在开发电视剧上所具有的共同点。
电视剧剧集的影视表演具有连续性、普适性、综合性等艺术特征。第一,连续性是电视剧这种艺术呈现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电视剧剧集的体量和时长要比电影大得多。电视表演中角色的情绪维持和延续是指这种表演方式会陪伴观众较长一段时间。如一部三十集的电视剧剧集,每日播放一集,会陪伴观众一个月之久。演员的表演会影响和牵动观众的时间长达一个月乃至更久。这种连续性的表演方式,对于演员来说也是一项很大的挑战,要理解更宏大和更大体量的故事以及更多变、曲折的人物情感,并将其表现出来。第二,普适性是指电视表演需要面向大众和更广泛的群众。电视和电视剧剧集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表演局限于剧场、电影院等具体场所的表现形式。电视使影像呈现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也意味着电视表演将面向普罗大众,对进行电视表演的演员提出了表演日常化和生活化的要求。第三,综合性是指电视表演在电视机这种媒介的呈现上,融合了戏剧、电影等多种表演艺术的呈现方式,主要面向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是一种叙事性比较强的表演方式。这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一种隐性要求,即要用具有戏剧性又具备生活性的表演方式,使受众能更好地产生共情。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是1930年由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意大利剧集《甜言蜜语的人》。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1958年播出的《一口菜饼子》,比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的诞生要晚二十八年,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受众人数庞大,对后来居上的电视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1 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剧照
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初创阶段、停滞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初创阶段为1958年至1965年。1958年5月1日,为庆祝五一劳动节,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播座谈节目和歌舞节目,为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拉开序幕。初创阶段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剧集承接了儒家的教化思想,加上技术限制,节目质量普遍偏低。停滞阶段为1966年至1977年,十年“文化大革命”同样限制了电视艺术的发展,电视艺术的播送只能以“八大样板戏”为主,电视艺术和电视表演的发展进入停滞阶段。起步阶段为1978年至1991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路线,电视艺术也迎来节目形态丰富发展的态势。电视艺术终于跨越了对戏剧和电影的模仿,开始产生具有自觉性的电视美学。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的诞生,对于电视剧剧集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电视艺术的发展和丰富,为电视表演者提供了更多表演的空间和可能性。发展阶段为1992年至1999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电视艺术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电视行业进行改革,实现“制播分离”,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有了改头换面的新形态。加上大众审美的转变,电视艺术开始走向娱乐化与平民化,大众对文化娱乐和艺术生产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通俗剧和历史剧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康熙微服私访记》《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还珠格格》,等等。电视节目的转向以湖南台《快乐大本营》的出现为节点。电视表演在这一阶段的呈现有两种主要风格,即纪实风格的表演和表现风格的表演。繁荣阶段为2000年至今,千禧年是中国文化经济发展乃至全球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进入新世纪的电视艺术创作质量越来越成熟稳定,其风格和创作类型也呈现出更丰富的文化取向。
▼戏剧
戏剧是一门集合了舞蹈、文学、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呈现于舞台的综合表演艺术。由多种表现形式来综合呈现的戏剧艺术有叙事功能。于文学角度,泛指用于戏剧表演所创作出来的脚本,但脚本最终还是需要演员将其表演至舞台上,才能完成其真正的艺术价值。戏剧的表演分为多种形式,包括歌剧、话剧、音乐剧、舞台剧、木偶剧等,并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表演形式。
戏剧的历史比电影和电视要悠久得多,古希腊戏剧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中国的戏剧史从南宋开始算起,迄今也将近1000年。按时期来分,戏剧可以分为上古戏剧、中古戏剧和近代戏剧。上古时期的戏剧起源于古希腊戏剧,时间大致为公元前5世纪,泛神论者的古希腊人为了供奉神灵,开始筑建神庙。在对神灵进行祭奠活动时,产生了带有表演性质的戏剧艺术。许多学者认为,戏剧表演的产生与赞颂酒神密不可分。葡萄产业在古希腊十分普及,葡萄的量产为酿酒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人们为了歌颂酒神,常举办与酒神祭祀相关的娱乐活动,带有表演性质的戏剧艺术便有了很好的成长土壤。据史料记载,每当到了葡萄开采、酿制葡萄酒的季节,人们便会举行与酒神相关的祭祀活动,有的地方一年之内举办酒神节会高达四次之多,足见古希腊人对于酒神祭祀的热衷。在酒神节上,诗人、艺术家便会借机赞颂祖先和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逐步演变为歌队和戏剧表演。到后来,戏剧逐渐成熟和规范化,产生了剧作家这个职业,剧作家便会在酒神节上进行关于喜剧和悲剧的竞选比赛,获得认可的戏剧剧本才能被搬上表演的舞台,这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了戏剧。中古时期戏剧大致的时间节点为公元前1世纪前后。中古时期的戏剧受宗教的影响很深。基督教早年作为一种扶贫济困的互助群体,到了中古时期与政治结合,形成了宗教与政治密不可分的时代特点。宗教戏剧有传播宗教信仰、教义,呈现上帝受难经历等功能,在统治者的支持下,宗教戏剧的演出有了许多构筑人物和场景的经费预算,但这种演出多带有政治和宗教色彩。宗教剧的表演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是一种以《圣经》故事和人物为原型的复现表演,虽带有政治宗教色彩,但其华丽的复现场景以及表演过程和形式在当今看来,也是十分难得的。近代戏剧的发展以文艺复兴作为分界点,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是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的人文主义文化运动,对于戏剧的复兴和繁荣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艺复兴伴随着工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双手从手作劳动中被解放出来,文艺创作不再局限于教会的宗教宣传,而是从人的内心对艺术的向往,对创作激情的渴求中产生。这个时期的戏剧创作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如浪漫主义戏剧、即兴戏剧以及波澜壮阔的历史剧等。近代戏剧对于表演形式也开放了许多,可以是写实的表演形式,也可以是写意的表演形式,有些更为先锋的表演,甚至出现了独角戏等形式。这个时期也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戏剧家,如莎士比亚、高乃依、莫里哀、莱辛、歌德等。
中国戏剧表演的起源可追溯至孔子的“礼教”思想,孔子倡导生活礼仪化,注重礼式,实际上这是某种戏剧生活化的呈现,但未形成戏剧表演的形式。到了秦汉与隋唐,均能找到一些如《东海黄公》《踏摇娘》《兰陵王》等故事演出,为形成中国戏剧的审美奠定了基础。宋代是我国戏曲(剧)形成并趋于成熟的时期。戏剧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产生,瓦舍和“书会先生”的出现,为中国戏剧提供了表演的场所与平台。元杂剧经历了十分繁荣的时期,大致延续了整整一个世纪,直到14世纪初,元杂剧才开始出现衰落之势。明清时期的中国戏剧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传奇时代,出现了多种流派的戏剧形式,如昆曲、京剧、地方戏曲等。进入近代的中国戏剧遇到了一次强烈的历史潮流的冲击,一大批戏剧评论家开始对戏剧进行思考与重新定位,提出戏剧应当改良,应取材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以及对照国际标准等建议。对传统戏剧艺术进行学习与了解,对于学习表演以及进行表演艺术创作来说十分重要。了解戏剧艺术的演变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具有历史维度的表演观。
▼电影
电影作为“第八艺术”,拥有独特的视听语言表现手法和银幕呈现方式,使它能与舞蹈、绘画、音乐、雕塑、文学、建筑、戏剧这七门艺术形式站到同一个艺术层面。电影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在诞生之初就引来许多学者对于电影本质的讨论。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公映了《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影片,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一天被定为电影的诞生日。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多个制作职位共同配合。导演、摄影、编剧、录音、灯光等缺一不可,表演作为最终将编剧、导演等人的艺术表达在银幕上呈现出来的部分,是直接面向观众的。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其中的任何一个职位,而表演作为集结了许多创作精华的结果呈现,其精彩的演绎会为影片的呈现加分不少。
电影表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电影的初创时期、电影的发展时期与电影的成熟时期。电影的初创时期是从电影的诞生到卓别林的喜剧时期。电影诞生初期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两个流派:一是卢米埃尔兄弟的纪实派,二是梅里爱的表现派。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更多的是一种“记录式”和具有强纪实性的表演活动;而乔治·梅里爱的电影更多的是一种“银幕戏剧式”的表演呈现,如《月球旅行记》。电影叙事的形成则不得不提及鲍特的《火车大劫案》以及格里菲斯创作的平行蒙太奇的叙事,而卓别林的喜剧表演更是将默片时期的演绎推向了极致。电影的发展时期涉及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以及美国好莱坞的经典黄金时代。欧洲先锋派电影受到了许多艺术流派和哲学家的影响,出现了如超现实主义电影、印象主义电影和表现主义电影等多种不同的电影表演表现形式,这个时期的电影表演偏向写意和抽象化的表现方式。电影表演发展时期的两个标志性事件是电影声音和电影色彩的发明。好莱坞的经典电影时期便受益于电影新技术的发明与变革,声音和色彩都有助于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达到一种更为沉浸的体验效果,加上美国好莱坞确立了一整套清晰且科学的制作流程,从制片人中心制、明星中心制到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开发,为其完善电影工业制作流程起到关键作用。电影的成熟时期是在“二战”之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倡议“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法国新浪潮电影是以电影手册派群体为主的艺术电影创作,还出现了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以及新德国电影等。成熟时期的电影制作在各个国家呈现出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在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上也有了突破,如经典好莱坞时期的女性表演形象更多的是一种男性定义之下的女性形象,女主角的表演状态更多的是一种依附于男性的呈现形式;而到了新好莱坞时期的女性形象表演,则出现了如《邦妮与克莱德》这种桀骜奔放的女性表演,还有如《末路狂花》的独立女性形象表演。
中国电影表演起源于1896年国外电影的传入。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一部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中国电影表演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影戏”奠基时期、20世纪30年代电影、十七年电影、停滞时期电影、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影戏”奠基时期的电影主要受到了“成人教、助人伦”的思想影响。从张石川导演、郑正秋编剧所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到后来的《孤儿救祖记》,都延续了这种教化人伦的创作思想。还有一部早期的故事短片也非常重要,是由黎民伟导演的《庄子试妻》。在《庄子试妻》中,使女的扮演者是导演黎民伟的妻子严姗姗,严姗姗也因此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员。虽然严姗姗在影片中饰演的不是主角,但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员,也是实至名归。这时期的表演风格贴近百姓生活,演员的演技自然朴素。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史上电影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批制作公司,如民新影片公司、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还有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成立的天一影片公司。主要的代表事件有左翼电影运动和费穆的《小城之春》上映。十七年电影是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制作优良的影片,如《神女》《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演员,如阮玲玉、胡蝶、周璇等。停滞时期是“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样板戏电影,以“高大全”和“红光正”的表演风格为主。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恢复之后,既而出现老导演有新成就、中年导演的拍摄风格日趋成熟和年轻导演强势崛起的局面,老中青三代导演的成熟也带动了一批新时期演员的表演发展。
图1-2 电影《定军山》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