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2 第二章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创意、能力和自信使生活充满张力
北欧协会的意义是,不仅活跃了人们的生活,也使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移民们有了一种归属感。
—— 题记
2020年初,我的小说《唯有爱与勇气让你前行》出版。写小说伊始,希望这个小说可以拍成电影,因此在创作时增加了跌宕起伏、适合拍成电影的构思和情节。但疫情骤起,席卷全球,使一切事情变得不可预知。
后来有一天,我站在小说里女主经常去的哥德堡山顶教堂,望着远处深水静流的穿城而过的约塔河,忽而灵机一动:此情此景浑然天成,书里百分之九十的场景都在北欧,在瑞典。小说里一大半大人物都是北欧人,我又认识那么多有才有貌的人,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尝试自己在北欧拍这部电影?
就是这一个想法,有了时至今日的唯爱电影剧组。摄影导演是拍过几部电影、参加过电影节获过奖、作品在电影院线上映的瑞典导演。我负责电影剧本的改编与创作,而最难能可贵的是,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无论瑞典人还是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们,大家都秉承“零资剧组”的理念,来参加不为钱,只为一份乐趣和兴趣。而且我们都约定,电影是讲人,尤其是女性,在不同的困境中成长的故事。未来电影如果有收益,我们至少会拿出足够的钱建立公益基金,以资助那些失学的孩子,尤其是女孩。
很幸运我的想法落了地,并正在实行。但这样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遍地开花的、五花八门的来自政府对民间团体活动的支持上。针对像我们剧组这样的个人独立电影制作,只要符合规定,都能申请来自政府文化项目的资金补助,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协会,比如妇女儿童协会、摄影协会、移民文化协会等等。只要是官方注册的活动,都可申请政府场地或资金的支持。
有一次路过市立图书馆,看到里面宽敞明亮的展厅正在布置画展,询问这样的大展厅租金如何。北欧这边如果以私人名义租房子来做一天活动,价格贵得离谱。比如去年公司要租一个教育机构的教室用一天,结果告知价格是4小时2000克朗。当得知是以协会名义租,他给出了一个价格,活动一天的费用不到1000克朗,要知道这是足球场那么大的展厅啊!不禁暗自惊奇,怎么协会的待遇就这么好!但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北欧社会对多元化的协会活动的支持,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财力上。
一个有点想法又勇于去实现的人,这样的性格,在其他一些地方也许是容易碰壁的,因为其不合群的性格,会遭到大多数人的排斥和反感。所以在我们以和为贵、崇尚中庸之道的民族历史长河里,三国魏人李康在其《运命论》里早大发感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而在北欧诸国,则提倡疏导、释放,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政府不单鼓励各种有思想、有才干的志同道合者组成协会,充分发挥其特长,还在物质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通过温和有序的引导与支持,终于造就今日协会百花齐放的局面。
充满个性的汽车装饰
活跃的协会像一个个活力细胞,使北欧社会充满生活的张力。良好的协会运作模式,也像黏合剂,让人们既表达了想法,又证明了其价值。这里面有就职于斯德哥尔摩皇家芭蕾舞剧团的顶级华人芭蕾舞者、极具专业性的广播主持人,也有跻身瑞典国家乒乓球队的一线球员;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古筝古琴爱好者,也有一身功夫名扬海外的僧侣。
我所在的海港城市哥德堡,因其工业城市的魅力,成了移民的聚居地。除了人数尚不算多的华人、泰国人、越南人、日本人等,更大部分是从叙利亚、伊朗、伊拉克等中东等国家来的移民。从中东地区来的移民,又以战乱国家的难民为多。为了使不同族裔的人和平稳定地生活下去,协会在此时就彰显了其无比强大的黏合作用。整个哥德堡,大大小小的协会竟有上百个。
2008年,喜爱中国文化的我建立了KSKF哥德堡中国文化协会,主要活动内容以推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如汉语语言及文化、书法、太极、工夫茶、戏曲等为主;并在哥德堡约塔河边一家有名的各国语言林立的语言咖啡厅,开办了那里所空缺的汉语文化沙龙。汉语文化沙龙也得到了哥德堡领事馆的支持,为沙龙提供标志着汉语语言的中国国旗、侨办(侨务办公室)出的汉语语言及文化读本。创办伊始我亲自坐镇,每周三担任主持,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对汉语或者中国文化感兴趣的爱好者探讨学习汉语文化。后来,哥德堡留学生和这里土生土长的华裔年轻人加入沙龙,并在FACAEBOOK上建立起“中文桌”的组织。汉语文化沙龙活跃至今。
北欧诸国,工会、雇主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发达活跃,它们虽然不是政府组织,但能够对公共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协会主要由保护妇女儿童协会、文化艺术协会、商会、同乡会、联谊会等林林总总的名目构成,都属于民间公益组织。
如果一个协会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比如50个人以上,就可以向政府申请月租很少或者完全免费的固定场地使用。举行大型活动,比如文化节的时候,还可以向政府申请补贴,补贴视活动规模大小而定,从几千克朗到几十万克朗不等。北欧的租房价格,通常一个两室一厅,每月至少三五千克朗房租。但是给协会的场地,因为考虑到活动人数及场地,通常都是整个一层楼,或与此等同的面积,且是免费。所以有时总想到北欧人的“舍得”二字。
轻物质,重思想,不仅是北欧人的人生态度境界,也是整个社会的映射。要说北欧条件最好的公共设施,一个是幼儿园,一个是学校,再就是城市博物馆和图书馆。闹市中的一幢百年豪华公寓,尤其是以前有钱人捐赠的那种,如果独幢别院又恰巧在一楼,都会被改造成幼儿园,毫无悬念。
我做幼儿园老师兼职期间,接触过哥德堡市中心大大小小的幼儿园(因为选的是市中心兼职中心),其中不少幼儿园,都是这种别墅加大院子改造而成的。私人买这种别墅通常千万起价,昂贵的价格有难度。为了教育,也为了压制有钱人的做派(即使有钱,也不是什么都能买的),这种别墅统统规划到教育机构或福利中心做公共用途。
国家的文明程度,也体现在对待女人和孩子的态度上。在北欧,妇女儿童协会及青年协会会分外得到重视。比如青年协会,在这个青年协会里,只要每个会员的年龄在26岁以下,在协会成立之初,都会按人头得到800克朗的补助,用于协会运作。
凡到过北欧的人,都戏谑地称北欧生活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大大小小的协会活动,不仅打发了北欧漫长的冬日,为人们的生活装点了无尽的情趣,也为一个又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提供了展示其价值的舞台。北欧业余休闲生活确实比较闷,没有KTV,没有林林总总的娱乐场所。周末大家最好的去处就是咖啡馆和酒吧,除此之外无他。尤其在漫长的从10月到次年3月这段“幽冷黑暗”时期,不出去会会朋友,参加点协会活动,简直会闷死。
移居瑞典的华人精英不少,身边认识的人,动不动就是“潜伏”民间的前中央芭蕾舞团演员,或者出身数学世家,抑或书法家、画家、专业戏剧票友。协会活动平时娱乐一下,遇到重大场合,比如中国国家领导人来访,中外首脑济济一堂,艺术团代表海外侨团一表演,艺惊四座,也算给咱华人平添三分自豪。
在瑞典人自己的协会组织里,和中国文化有联系的最恒定持久的可算瑞中协会,这个协会主要由瑞典人创办,意义就在于在瑞典与中国之间搭起一座文化的桥梁。这个协会还有杂志,刊登一些中国文化历史典故、风俗民情与时事,是很多瑞典人了解中国的小窗口。
北欧的协会活动,不仅活跃了人们的生活,也使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移民们有了一种归属感和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即使移居异国的人们,亦可通过协会这样的方式将本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从这一点,又可见北欧社会多元文化形态开放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