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洗脑的100个思维习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章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聪明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 能否正确传接信息

所谓聪明人,就是能够高效获取信息,并且准确将之传达于他人的人。换言之,聪明人都很擅长输入和输出。整理对方给出的信息,将其归纳总结后再反馈给对方,便是所谓的“传接信息”。既能接住来的球,又能很好地把球传给对方。一来二去,对方也能愉悦地继续传球与接球。这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重要能力。比如,在商务场合中要选择自己的工作伙伴时,一位很有个性,一位理解能力很强,多数人都会选择理解能力强的人。最近,日本的高考形式有所变化。除了以往所有人做相同试卷的一般高考形式外,增加了自我推荐和AO考试的方式。这便是高考形式的多样化。在我看来,这些奔着高考孜孜不倦努力多年的学生非常了不起。先不说个性、才能和创造力等等,他们为了考上理想大学一直学习并掌握很多知识,便非常有毅力了。

☉ 有逻辑的人还很擅长体育

近年来,日本教育界越来越重视“表现力”。表现力也被称为“思维判断”,它是一种发现新价值的智慧,也是聪明人都有的一种能力。

比如数学家、科学家、象棋棋手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灵活运用这种能力,运动员亦是如此。

学习并掌握以往的知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价值,便是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附加”意味着要掌握以往的知识。正像备考首先需要勤勤恳恳地学习和积累一样。换言之,能够创造出新的附加价值的人,都是从未懈怠过的努力型人才。

在体育界,教练会喜欢聪明的选手,即使他没有身高等方面的优势。

因为聪明的选手能够迅速理解教练的要求,并付诸行动。能够正确理解教练对自己的要求,便是战术理解力强的表现。比如教练说:“这场比赛,对方也许会这样,所以我们今天用这种战术。如果对方不按套路出牌,我们就要做出相应调整。”聪明的选手马上就能理解,但也有很多选手理解不了。水平更高的选手在原先战术不能用时能够自行调整。这种灵活的应变能力,正是聪明人所具备的。

☉ 聪明,无关年龄

一直效力于德甲联赛的长谷部诚选手,即使37岁依然续签,并且至今仍是球队的重要支柱,其原因之一便是他能够正确理解战术,并将其付诸行动。一个人能够付诸行动,说明他有逻辑思维。其实足球是一项需要具备逻辑思维的运动。即使一个简单的传球也需要进行逻辑思考。比如,队友在你斜后方靠近球门的地方,而对手在你前方,如果这时把球传到队友那里,他就可以反方向运球,甚至可以射门……由此可知,传球需要具备一系列的逻辑思维。球队相关人士说:“长谷部诚很聪明,很多时候他能够解读并且预测现场情况,早早地站在其他选手要去的地方。”他的聪明由此可见一斑。

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聪明人

☉ 能够应变,理解对方需求

时代需要的聪明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首先要明确,世界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巨大变化,所以我们要具备应变能力,要知道时代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会思考这些问题,具有这种思维能力的人通常被称为聪明人。

比如,搞笑艺人都是能说会道的专家,私下聚餐时擅长活跃气氛,而这一点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太容易。

其实,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能在业界存活下来的人终是少数。成功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能够理解他人对自己的要求。

用时间轴衡量谈话内容的话,他们能够在10秒或15秒内说完自己想说的话。

他们说话之前就会意识到说话时间只有15秒,然后用倒推法总结要点,最后以笑点收尾。虽然不是所有人,但很多活跃在荧幕上的艺人都是这种类型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曾经在电视上表现得很不好。那时我还不习惯上电视,有一个节目主持人问了我一个问题,我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我所知道的事情。我原本以为自己说得很好,但后来才知道因为耗时太长,我的回答被剪辑掉了。对于节目制作方来说,一个问题的回答占用40秒左右太长。我没有正确理解节目制作方的意图。换句话说,没能理解对方的想法,没能正确解读对方的需求。为此我进行了深刻反省,至今记忆犹新。

☉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需求

给大学生上课或做演讲,时间的把握方式会和电视问答大为不同。针对一些内容丰富的话题持续讲100分钟,也需要能力。这种能力与用15秒高度概括的能力又有所不同。换言之,我们必须知道不同场合的不同需求。拿田径比赛来说,马拉松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便不一样。马拉松对运动员的耐力要求比较高,而短跑需要运动员有爆发力。任何时刻,我们都要明确知道对方需要我们做什么。如果做不到,就要意识到自己不能胜任,并且清楚自己认为好的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场合。这样的人多被称为聪明人。

☉ 传奇人物也在不断摸索中适应时代

这个时代,我们不应该墨守成规,而是要勇于挑战新事物,不断提升自己。换句话说,我们要顺应时代的需求,不断从各种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共同创造出新的时代。

日本棋界的传奇人物羽生善治几年前被挤下“龙王”宝座,此后便远离了冠军战的舞台。那时,羽生先生对只有十几岁的藤井聪太说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想向你学习将棋。”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促使现在的棋界战术发生了很大变化。羽生先生对人工智能很有兴趣,他说:“过去我确实靠以前的方法取得不少胜利,但人不能总活在过去,这没什么意义。如果跟不上时代,不了解当下,便无法生存。”

众所周知,他是史上首位永世七冠,被称为“棋界传奇”。这位传奇人物也在努力适应这个时代,这种灵活性也正是聪明人具有的特征。

如何在实践中变聪明

☉ 给自己的行为赋予意义

如果别人问你“你现在做这件事要注意什么”,你能够马上回答出来,便说明你是聪明人。比如在练钢琴时被人这么一问,你能够这样回答,“为了弹好这部分,我要注意左手的无名指”,便说明你做事有意识、有目的,是一个有条理、有逻辑的人。运动亦是如此,比如高尔夫挥杆练习,如果随意挥上1000次,确实会增强肌肉力量,但技术上不会有太大提高。然而,如果有意识地让手臂和球杆同步摆动,会让每一次摆动都有意义。进步是由练习的质量加数量决定的,如果没有质量,效果就会接近于零。如果像后者那样有意义地练习1000次,一定会有所进步。也就是说,我们要明确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我与长野冬季奥运会的速滑冠军清水宏保先生有过一面之缘,那时我得知清水先生从小学阶段便一直坚持用肠腰筋训练法强化锻炼深层腹肌。

如今,肠腰筋训练法在体育科学界依然备受关注。当时的清水先生只是一名小学生,他竟能坚持用此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何其了不起。他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和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并且付诸实践,可谓一名非常聪明的运动员。

如果自己制定不了合适的训练方法,就雇一名有此能力的教练。其他事也是这样,倘若自己做不到也没关系,坦然接受这一现实,寻求他人的帮助。无论如何,让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有意义,并且愿意尽一切努力将其付诸实践,这便是聪明人。

☉ 给事务优先排序的能力

生活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面临诸多事务,这就需要我们对它们进行优先排序。这也是聪明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段时间内要做不同的事,优先排序上肯定会有差别。重要的和更需要意志力的事情优先解决;不那么重要的、有意愿去做的事放到后面做;相关经验不够的先别去做,而是向别人请教。世间之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当工作中出错或者遭遇麻烦时,不要隐瞒或逃避,而是先要与人商量。有时候听取他人建议往往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最佳方法。也就是说,向经验丰富的人请教,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度过危机,将损失降到最低。严格意义上来说,一个人是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的。现代社会需要人们有团队意识,也需要人们具备优先排序的能力。

☉ 聪明人都懂睡眠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可谓瞬息万变,这是当今时代的一个特征。无论河流表层的水流多么湍急,鱼儿都需要一个平静的水下世界。同样,我们也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如果以分钟为单位安排日常工作或家务,并将这些时间视为“地表水”,那么读书的时间可以被视为“泉水”或“地下水”。保持两者平衡,便可以获取知识上的平衡。比如读读《论语》,细细回味大约2500年前孔子说过的经典名言,悠闲度过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受外界的任何驱使和干扰。这种“知识之泉”让我们的知识永不枯竭。其实,适应现代社会的同时,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也是时代需要的一项技能。

然而,快节奏的生活总不会尽如人意,睡眠不足便是一个严重问题。也许你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但其实睡眠比多数人以为的更为重要。

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保证充足的睡眠,便能保持头脑清醒、身体健康。同样,身体健康,头脑便能顺畅运转。

无论是工作还是运动,能够充实度过并且有所收获的人,一般都是懂得睡眠重要性的人。他们深知睡眠质量会影响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生活节奏。那么,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我们该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又该如何确保睡眠充足呢?毫无疑问,“创造知识环境”将大大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活。

天才的创造力源于日常习惯

☉ 天才的生活出乎意料地平凡

天才们都在世间创造了普通人无法取得的巨大成果。虽然有些天才的人生跌宕起伏,比如年纪轻轻就去世的“阿玛迪斯”(上帝的宠儿)莫扎特,但有很多天才的日常生活意外地平凡无奇。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的日常生活非常有规律。他终身未婚,独自生活,习惯早晨起床后喝杯红茶,上午工作,下午散步,每段时间都非常固定。此外,他只吃晚餐。由于他做每件事都相当准时,甚至有人说如果没有时钟,只要看康德在做什么就能知道是什么时间。谁能想到,天才的日常竟然如此平凡。但从这平凡的日常中,我们能够看到“平凡的力量”。

其实,每天做同样的事,也是高效充实地过好每一天的体现。也就是说,不在日常生活中消耗知识与能量,屏蔽一切阻碍思考的外部事物,以集中所有能量用于思考。

如果康德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每天要多次签收快递,或者忙于回复社交网络的留言或邮件等,毫无疑问,他会极其痛苦。

☉ 储存已有的能量

很多运动员都一心扑在比赛上,丝毫不浪费时间在其他事情上,他们重视生活中的每一天,过得非常有规律。曾经效力于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铃木一朗便有个众所周知的习惯,他曾数年如一日只吃咖喱。

关于这一点,他本人并未明确解释,但我想理由之一是为了减少生活中不确定因素对能量的消耗。

其实,我们终日被各种信息环绕,有时需要撑一把心灵的保护伞,巧妙地回避一些信息,让自己的身心沉静下来。

其实,不分心便是在储存能量。白天手机不离手,不停地回复信息,就像引擎空转着那样在逐渐消耗着汽油。如果平时注意储存能量,便能在关键时刻火力全开。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在运用能力上却千差万别。聪明人会不断积累能量,在决胜时刻一飞冲天。聪明人将所有能量用于决胜时刻,因为他们心中有时间轴,这个决胜时刻在他们的时间轴上便是黄金时间。如果有三个小时,那就至少拿出一个小时专心做事。为此,甚至可以把其他两个小时用在看似不相干的事情上。被称为近代建筑三大巨匠之一的勒·柯布西耶(2),在做建筑师的约四十年期间,过着非常有趣的日常生活。据说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只在下午才去建筑设计事务所,而他的整个上午都在画画。也许在柯布西耶看来,绘画和建筑设计在艺术世界里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所以,他看似将有限时间的一半花在建筑设计以外的事情上,实则是更好地激发灵感,完成建筑设计。越是有创造力的人,越会把看似浪费的时间用在自己身上。换句话说,他们是在等待精神上的灵感,因此即便有时做一些玩耍、发呆或者散步等看似浪费时间的事,也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 持有打开心灵的钥匙

聪明人懂得如何过好每一天,他们持有打开自己心灵的钥匙,知道何时应该打开并激活自己。

据说法国文豪奥诺雷·德·巴尔扎克(3)习惯傍晚睡觉,半夜醒来畅饮咖啡后开始写作。据他本人说,他每天喝咖啡的量异于常人,一天下来要喝50杯左右。他把咖啡当作自己的援军,在咖啡的帮助下通宵写作,全力奋战。

姑且不论过量饮用咖啡在医学上如何评判,这种明显异于常人的时间使用方法,应该是巴尔扎克取得成就的独特原因之一。


(1) 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2)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20世纪著名的建筑大师、功能主义建筑的泰斗,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

(3)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1850),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其著作《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