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丁立鈞書
(十一通)(1)
一
一八九五年
日來衆論如何?想不至另生風波。外間亦有略知此事爲奸人回任關頭,但衆不可恃,此刻總以輕輕了過,俟本案完後再下實力。並非挾私,明知復然之火不能不傾江倒河以挟撲之也。前日聞有由司事具呈,畫蛇添足,同坐諸人均不謂然,想此議已寢。今日又聞有聯名具呈之説,想係外間議論如此,非局中真有此舉也。陸軍學堂之件,陽與謀者,陰實相攻。六國不能滅秦,心不一,力不專,未攻人而先自疑貳故也。惟夫子審之,並有以告來使。心叩。
[一]夫子,即丁立鈞(一八五四—一九〇二),字叔衡,號恒齋,江蘇鎮江人。光緒六年(一八八〇)進士。官至山東沂州知府。晚年因病辭官回鄉,任南菁書院院長。
二
一八九五年
大凡風波之起,總須靜一着,通籌全局,必有至當不移之策。再三思度,總不若將此局移過,總署譯政一門,所謂名去而實不亡。如高陽回京,再用局中深信之台諫,據實具呈一摺,將此局改作自强官書院,招四方之生監肆業其中,分别章程,切實條奏,内商諸漢軍高陽外,電之南皮,無論如何,總以改建書院。其議若行,較前此立局更有裨益。但恐此局人多,議論不一,倡大言則人人爭先,作實事則人人退後。與其與敵人爭勝敗之虚焰,不若先將此局安頓妥當外,雖敗而内實勝。然後正兵以攻之,伏兵以殺之。未審以上所言實有當否?伏望與切實同志之人密加審量,若於局事不設法安妥即爭勝怯之跡,興報怨之師,終非君子所取也。小病漸瘳,知注並及。心叩,十一日辰刻。
[一]南皮,即張之洞。
三
一八九六年
强學局既不能專政,然苟有恢復之機,必竭全力以爲之。愚見以司事具呈,由察院據實出奏,爲一路正兵;再由局外能言者實呈立局本末,其中利多弊少,請旨勘定章程,永遠遵辦,以此路爲奇兵。其實局中二三台諫亦未嘗不可言。但此事既恢復後,夫子總以託故去之爲第一義。仁山癡拙,其過處乃其仁處。前日建議以歐陽治兵於遼,而熙則走江漢之間,以夫子改官往遼,以營遼爲己任,而彼則偕素樵從蘇龕後。熙當不主其議,所謂有其志無其時,君子不爲也,有其時無其幾,君子不能爲也。熙素知南皮無作事實力,無禮人實意。前與歐陽子言於夫子,謂在京則爲鳳,若去就彼則無異凡禽。仁山癡拙,不計利害,不度得失,其愚蓋不可及也。熙嘗謂“曲河眼淚青神血,冷如春冰堅如鐵”。曲河謂壽國無其位,雖淚亦冷,究無亮者,言之傷心。但江漢之謀,熙不與聞,營遼之舉,决見以歐陽先客於將軍,審其良心,且實知遼瀋一帶應辦之實情,如尚能有志振作,虚懷納聽,自必奏調。夫子如實無可爲,歐陽子亦不過徒勞行旅,固無損也。熙有母,此身尚不能輕出,日以十耐自勉,曰:耐窮,耐冷,耐獨,耐辱,耐毁,耐憂,耐横,耐難,耐煩,耐拙。又嘗引三戒:戒輕諾、輕斷、輕信。本質居中材之下,求守困勉之言志,大人之學,然非貞强不摧,特拔自立,終不能成也。朝夕戰惕,識陋,才陋,學陋,不克自立於亂世,幸望夫子,交友必慎,毋爲小人所牽引,困慮横心,自必有以康濟大局。至陸軍學堂一節,縱能成之,亦萬不能有實效。事師無犯無隱,敢直言之。夫子侍右,熙謹上。十五辰刻。
[一]仁山,即楊道霖(一八五六—一九三一),原名楷,號端書,字仁山,無錫人。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進士。官至廣西柳州知府。民國後曾任熱河實業廳廳長。
[二]歐陽,即歐陽錡(?—一九〇二),名錡,字君重,行九,湖南武陵人。任職於刑部。
[三]蘇龕,即鄭孝胥。
[四]壽國,即任福黎(一八七二—一九四六),字壽國,晚號遐思山人,湖南長沙人。少時入嶽麓書院學習。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投身軍旅,入劉坤一幕下。曾任廣西巡防營統領。
四
一八九六年
天津、上海兩處均倉皇不及以書告。十九至漢上,會升兄家屬來接,重事始息肩。越日謁南皮尚書,將命者辭以日中偃卧不敢驚。即詢黄仲弢先生,云今日始來,住八旗會館。即往謁仲弢先生,相與論及近事。仲弢與南皮皆主學堂練兵。熙云此不能救急。弢云必須學堂練將才。熙云將才斷不出自學堂,弁卒或可由學堂造就,然先已厚其薪水,廣厦高安,與富貴人無異,將來安能耐勞苦?且平日與洋教習居處飲食,皆事事師效,只知洋人無一件不可法,吾恐學堂非練兵練漢奸耳!熙前在天津製造局察考一日,有在局測繪學生,三十六歲,習測繪十四年,問能開方繪圖否?對以有西人繪成之圖,大可縮小,此不過一影描手工耳。又云西人繪圖之事,非數十年不能精此,更欺人語。又到硝廠,有西人用玻璃瓶試驗硝,西人之旁即化學生,頑鈍若一無所識,不過爲西人役使。有委員問某,亦知驗硝之術否?西人云不能。問進局多年?已八年矣。以此輩求衣食、不知廉耻之人,安能通一藝!江南、天津兩處武備學堂,縻費不少,今日有一將一兵可用乎!李奴三十年洋操,如此吾恐南皮諸事爲西人作學生,亦天津洋操之後塵也。弢云,如君言,必須用湘中老將,前曰亦不能救急。熙云,三十年訓練之洋操,見敵便逃,一日新募之湘軍猶死傷相當。熙以爲頭等將才,必平日深知君父之義,其愛士卒若子弟,士卒衛主將若父兄,所謂練兵在練兵之心,必使萬衆一心,然後練藝,使之萬鎗一響。約而言之,不過如此而已。安有大將必自習洋鎗,如吴大澂乎?學堂所練,無論皆少年子弟爲求食而來,即上等所練鎗砲既精,亦不過吴大澂耳。以吴大澂日日練鎗,尚不及吾湘中一敢死之卒,何也?見敵便逃,雖日日練鎗如吴大澂,何益哉!仲弢頗以熙言爲然,退而告諸南皮。南皮亦以救急之言爲然,但云無練兵之費,不如學堂先練將。仲弢勸余再謁南皮一次。熙廿四日進謁,約次日八鐘,熙以船開甚急,辭以進京時再來謁見。南皮自去歲以來,鬚髮通白,心可謂苦矣,近亦力籌救急之法,亦自苦無頭緒。熙爲仲弢言之,宜急會同長江提督整頓水師,以防沿江一帶游匪(武穴黄州洋船停泊時,劫搶已四次),添設長江兵輪,慎選沿江一帶駐守砲台。弁員必用精於測量之人,勤加操練。湖北練勇業經裁汰十之六,宜補練新軍以救急。此刻經營大江以南,宜以我省爲根本,煤鐵木茶,自然之利。宜設官商督辦,以官保護而用大紳招股共辦。取南省鐵煤以濟北省蘆漢修鐵道之用,既不漏卮,復開利源。於湖南添設製造鎗砲火藥局,宜函商川督、江督撥款成之。將來有事,兵則取之湖南,餉則取之川蜀蘇杭。此刻望南皮以桓文之霸才,行周召之實政,以固我南疆。仲弢亦多以熙言近是,凡此數端,必切實爲南皮陳之。熙實見南皮不能用人,且諸事聽命於西人,以至精神皆專注於繅絲、織布、鐵政三局,而三局中所請西人及委員,皆不能切實辦事,以至今日停工而明日又求經費,爲日不足,亦不過盡瘁鞠躬於此三局中,安有精神慮及大者遠者乎!蘇龕隨意任之江南,仲弢史學一席位諸兩湖書院,他可知矣。熙家母尚無病,聞不願遠出,熙此時亦不知所爲。出京後,不知夫子近狀,心中皇惑。在内雖不能見信於上,猶有一二知交能亮苦心,若出,則舉世無可宗,並無可與言者。傷哉,今之時也!青神、容丈、宣弟、任家兄弟不知如何行止,心實感傷。夫子於熙,義則師弟,而恩若骨肉,臨别之際,腸百折而難言,伏願隱忍偷活以竟所志。夫子大人侍右,弟子熙謹上。
熙自去歲冬月,未接家信,虚驚虚疑,以致内傷神明,近復外受風寒,故函中字多脱補。
[一]黄仲弢(一八五四—一九〇八),名紹箕,字仲韜。浙江瑞安人。光緒六年進士(一八八〇)。官至湖北提學使。
[二]李奴,似指李鴻章。
[三]吴大澂(一八三五—一九〇二),字清卿,號愙齋。江蘇吴縣人。同治七年進士(一八六八)。官至湖南巡撫。
[四]任家兄弟,似指任壽國、任壽文兄弟。
五
一八九七年十二月二日
受業曾熙謹禀夫子大人座右
得諭書,敬悉沂州官紳情形。此時内外大小臣工皆然,夫子不過於沂州有事時一見之爾。事非閲歷,非親嘗其艱苦,局外動以高言大義繩人,以夫子温厚誠慤,而僚屬紳搢尚有難見諒之處,其他可想。今和議已成,幸不至有倉皇意外之大變。不然,如此輩之偷安富貴,熙懼其以韓岳策之,亦未足與敵人一試耳。人無恥心,德威兩窮,今日之士氣民志,不解其何以至於此?日來都中更有入拜經之會,張康、梁之兇焰,而口毁孔孟者,敵不足畏,此輩誠足慮耳。都中風氣如此,安能久居。熙擬仍侍母南旋,以農養親,平日所聞諸師友之言,願以身守之之中而已。夫子病未全愈,此時宜以開缺養病一二年,退處鄉里爲上策。言至此,令人氣短,更不欲有所言。所有舊債,熙當與諸友及夫子平日之心交者,自有善策以處之。夫子之病,其若之何?今東事既起,亦萬無請假之理。雖朝廷決不用兵,然有守土之責者,明知無可守,無可戰,且無可自立,亦不能不盡吾力,勿負平生之志。此次德案一出,朝議密閉異常。其意謂前日日人之事,歸獄於小臣之清議。是以樞府大臣不到部堂辦公,私宅不見客,有平日常通函問之師弟,日來亦無收復函。此次大臣以密爲機要,小臣以隱爲風氣,講官諫臣,無一封章,退食坐談,群相恢笑,此人心之壞至此已極,尚何言哉!樞臣隱忍以求速和,不欲遽開邊釁,亦未爲盡失。但事前苟安,臨事偷忍,事後又復膽大,委死肉於群虎之前,同歸於盡,無朝暮可俟也。德人藉端要挾,心知我經東挫之後,不敢言兵,即稍知政要之人,此時亦決不輕口議戰。然沿海各疆吏,獨不可密諭以簡兵待戰乎?一意圖和,事發即令翁、張往德館請罪,先削東撫,以媚敵人。此次和議,無論若何,不日當即成。然綱紀何在,以後尚堪爲國乎?在小人自以爲得計,雖萬分受辱,猶必故爲甘言,上欺君父,下掩廷臣之口耳,其所以隱密如此者,張奴之譎術誤天下之大事者,即斯人也。現聞膠州兵退,以八百萬作撫恤兵費,另於海口擇地歸德駐兵,分别教案與要挾立約,日内所説,衆皆一詞。以熙度之,當即隱密之術,所以收拾人心之一端也。如天之福,此案即了,别枝又出,所謂旦夕偷活之朝廷,尚復有生人氣。夫子一身,熙與朋輩所祈天而祝者,今不幸重有此病,天意可知。師弟離合,生死禍福,亦任天爲之。和議已成,確得明文。夫子即回省就醫,以有耳有目有心,學大臣之不見不聞不思,病當立愈矣。母年近七十,不敢遠離。愛熙如夫子,養病此時,無論公私,不容有一分塵滓在心。老氏之學,熙嘗鄙其以機待人,而自處餘地,然以之治病,則神策也,幸夫子心納之。實可不日來京,庖代何人?念念。熙以趁此時,實可尚在左右,諸事相信以心,不如將交代要件,逐件先行理清,即禀請回省,夫子以爲何如?歲事匆促,日内母氏有咳嗽之病,未能暢舒所言。以此時胸中爲夫子籌畫,並未有一成善策,容即聞告。此叩福安。熙謹禀。初二燈下。
[一]母,即劉氏(一八三二—一九一四),湖南衡陽人。太學生光梁次女。曾廣垕妻,曾熙生母。《清史稿》有傳。
六
一八九八年
弟子熙謹上夫子大人侍右
前日由賈君袖呈一書,言多迂闊,且不無高而難行之處。久未奉函諭,心常惶懼不安。前月中有東人來試京兆者,云夫子發肝風症,當即偕歐九至世伯前詳問近狀,云七月有家書,且告前病已愈。昨世伯家又接到夫子八月初二之函,歐九與熙始得釋懷。夫子素有肝風之病,而新政又無一着放鬆,所以有自去歲以來,時聞夫子有病。熙敢言曰:願夫子爲天下自愛。大綱則己操之,小目可使人爲之,慎聘幕僚,以簡馭煩,病當漸除。熙因母氏渴思家兄,足不敢出門,此時亦無良法可以安親心,由事兄之無術也。老人喜聚不聚散,熙雖朝夕在旁,然家兄全眷均在廣西,甚悔去年不應全眷分出,且不應以貲郎到部。當時若家居以教書養親,計當兩得矣。李公石可爲人篤實而心甚精細,夫子宜恝留之居幕。賈公以至戚而執弟子之禮,私事當可託之。夫子治沂,君弟能詳道之,惜熙不得遠來增長才識耳!秋風寒洌,病後精神若何?幸以一紙諭熙,不勝懸懸。肅此,敬叩福安。熙謹上。八月二十四日。
[一]歐九,即歐陽錡。
[二]家兄,即曾昭衢(一八五六—一九一一),改名昭雋,字邦達,號可樓、可堯。行十。欽加同知銜廣西補用知縣。册名銑。誥封中憲大夫。曾熙仲兄。
七
一八九八年三月廿四日
弟子熙謹上沂州夫子大人侍右
月中使者來,得諭函,敬知夫子自冬徂春屢膺重病,蒞任之初,百廢欲興,而賓友亦均未至。平日向有肝鬱眼赤頭昏舊症,重以百勞,故病如此其重。今病已新愈如何?善後之策,唯夫子自察其病之所起處,自治之拔本塞源,非醫家所能獨到,亦匪一日半月所能奏效。熙嘗思之,憂勞不足以成病,鬱而不勞最易成廢疾耳。新愈後精神如何?敬望即以書告,以釋懸懸耳。熙月中儵嘔血三日,血止熱作十日,熱止寒作,血氣枯黑,知爲火鬱,非胸中有所損折,蓋外症,非内症,故一服大黄,病即全止。目前病已全愈,惟元神未見十分充旺,故寸楷不能報命。寄上團扇二把,病後之作均不稱意,亦聊以寄所思耳。同門諸人相見甚希,志趣既異,終覺貌合神離。都事自夫子去後,一無所聞,熙不出門,理亦宜然,然楊八兄亦復扞格求,如夫子在京時,諸友皆得傾誠敘話,蓋難矣。治沂新政如何?諭函均未及,此熙未實知沂地利弊,亦不敢效學,究妄發空議。但近日官場習氣,沽淺近之名,未下車數月,即有頌聲。熙不解,以子産武侯初政,猶有怨誹,豈今人才過古人乎?此中取捷之徑,不言可想。義寧撫湘,人人謳詠,熙以爲不過時文中得圓熟二字,取媚俗眼,此亦君子待人,因而論之過刻,然惟夫子前一及之作知府有兩難,事未親歷,理可懸揣,上不如督撫之位高權重,下不如州縣之地小責專。近日知府無表率,州縣之實心實政,因而督府亦不以表率,望之知府,故滑吏强吏,祗知有督撫,視府道無足輕重。以熙愚見,作知府須嚴糾知縣之賢不肖,據實書功過,實告之大府,以爲進退不露鋒芒,是其寬處,不少寬假,是其嚴處。吏於何處糾起,實察其民自知其吏。蓋此職以糾吏爲第一,親民爲第二,愛民須從愛吏起,愛民尤須從不愛吏起,上層爲君子之仁,下層乃君子之義。近日以優容姑息爲愛吏,則愛民何有?以意見忿恨爲甄别,則愛吏何有?長官持法不嚴,吏何知有法?吏奉法不謹,民何知畏法。所望夫子收回知府一職之權,庶乎朝廷無備員,吾党無輕任事處,宜先有謗,勿先有譽。遇事着實,譽從何有,真到實處,謗亦何懼!
夫子賢者,熙不覺以汙腐之言,煩陋瑣瀆也。君重望催其早來京,病初愈不能作詳函。近事亦難瑣陳,容續呈。母氏以下均平安。聞師母體氣較在京甚健,至慰至慰。肅此敬叩福安。熙謹上。三月廿四日。
[一]楊八兄,即楊道霖。
[二]義寧,即陳寶箴(一八三一—一九〇〇),字相真,號右銘,晚號四覺老人。江西義寧人。咸豐元年(一八五一)舉人。官至湖南巡撫。
[三]君重,即歐陽錡。
八
一八九九年十二月六日
弟子熙謹上夫子函丈
夏間修書,敬問起居,情鬱語塞,曳曳難言,詩詞質澀,不能往復紆曲其情,人事滄桑,非可逆睹。自夏徂秋,熙遭不辰。季子四齡,十日殤折,妻以虚勞,忽罹兇慘,相繼而亡,浹旬之間,遭此變故。入室母號,當階兒哭,熙誠有罪,天降此罰,母也何尤,迺構鞠兇。居京以來,老母嘗念伯氏生别之苦,淚未乾枕,今復如此,何以爲子!夫子愛熙,誼逾骨肉,憂患相告,無所匿諱。師困弟阨,殆亦命也,夫復何辭!間遇佩之,得睹筆墨,起居艱難,病情畢見,語詞哀痛,不能終篇,心非木石,能弗嗚咽,自傷命蹇,無以遠慰。至使夫子,以衰病之軀,猶隕窮途之泣。嗟乎嗟乎!吾黨之困,豈徒夫子。任憤而狂,李哀而癥,楊眥淚枯,歐拳指裂,如熙鹿鹿,何足計議。天寒歲莫,善自頤攝,老意莊懷,託之山水,幸甚幸甚。光緒己亥十一月朔四日,熙謹上。
師母歲福。尹鄭李約公函致譚、黎兩同年。譚官江西,得報書易,黎在蜀,往復當三月。又李仲子隨其父在滇署,熙當以書告。前日夫子牋札皆裝存,惟左書兩函爲同門留覽,病體稍舒,求以數行箴語,以爲終身服誦。倘畫易於書,得賜五寸楮墨足矣。熙再上。
[一]妻,即湯氏(一八六四—一八九九),曾熙元室,生有四男二女。
[二]季子,即曾憲珙(一八九七—一八九九),又名北生。曾熙季子。
[三]李仲子,即李瑞清。
[四]父,即李必昌(一八三九—一九〇一),字慕蓮,號蘭生,江西臨川人。歷官湖南武陵、平江、長沙、衡山縣知縣。李瑞清父。
九
一九〇〇年一月二十三日
受業曾熙敬上夫子大人座右
頃得詔書,艱苦萬狀,即至賈宅晤篤丞,始實知我夫子之一病至此。前日所聞異詞,秋季楊公來,云已見客矣。日間總盼企東信不得,詣給事世伯,亦云病愈,但元神未復。如篤丞之言,夫子何以不早假數月以調治乎?不愛一身,又安能愛天下?夫子不負沂州,沂州將大有負夫子。今不能來視病,且在萬苦百艱之中,不能代分毫之力,夫子直視熙爲受恩之禽而已矣,尚復何言!伏望節憂養病,善自衛攝。熙南向百叩頭,熙謹禀。十二月廿三日。師母夫人均此叩安。
十
一九〇〇年一月二十三日
正封函,適賈篤丞來告,近日起居與前在沂同。我思此病在心,宜靜養少思慮,當自有轉機。書院宜請人閲卷,夫子總其成而已。師母聞亦有病,究不識何病。熙以母遠來,不能離膝下,以致無少爲夫子分憂勞之處,言之實堪痛心。損官之債,尚欠千金,實告夫子。韋叟一生心血爲羈縻其子用之,殊無良法。君重氣更内斂,承詢去年八月之案,正有難答之處。前數年之狡焉,欲動師出,無名不圖,一班逆豎,乃墮其術中,渾答數語,夫子自悟。熙見事論事,實如此。夫子然與否?不敢徇也。閲後並火之可也。
十一
歐陽錡前承愛才至意,蒙許推薦。日來未審遇有機緣否?此公真血性男子,勇敢過人,知己前不惜以死相報。甲知交最深,固不敢以尋常薦士致欺我夫子也。但其爲人出處極嚴,交遊最少,廉勁之氣久難同俗,然一見君子,無不信義相許,立披肝膽。平日讀《通鑑》最熟,留心掌故輿地尤精,無事擬東道步行小歸,其耐勞尤能勝人。敢請夫子轉擇賢主人,俾增長閲歷,以成此有用之器。甲謹上。
依宋兩軍,渠所願去,吴嘗深鄙之。彊臣中馬丕瑶渠所推服,魏幕同鄉甚多,餘皆渠所不願去。
[一]吴,似指吴大澂。
[二]魏幕,指魏光壽(一八三七—一九一六),字午莊,湖南邵陽人。晚清政治、軍事、外交上的重要歷史人物。官至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
(1)以下未標出處者均錄自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