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史记(1-9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 第二章 |

汉民族研究学术史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汉民族研究虽长期处于学术边缘,并被人们熟视无睹,但作为一个学术方向、一个学术范式、一个民族史学分支学科,仍然有自已的学术史。

自从开拓了汉民族研究以来,我有三方面的切身感受。一是深感汉民族研究的博大精深。虽然其长期被人忽视,但“吃螃蟹”的人总是有的,在学术史上总是会有亮点闪出光芒。二是深感学术是相通的。学者们在研究中国通史和中国民族史时,常常无法绕过汉民族,而歪打正着地触及了汉民族的研究。三是人类学理论的引入。在人类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汉人社会研究的兴起,为汉民族研究创建了新的范式。

面对汉民族研究的这个新态势,对汉民族研究熟视无睹的合法性已经解体,为了建立新的学术研究范式,有必要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对汉民族的研究做一个“辨章学术,考镜源流”[1]式学术史的梳理。正如有学者所云:“任何学术史书写,其使命必然是:不仅要发现种种‘旧有’的和‘新出’的芜杂的学术资源之间的隐秘联系,挑战和修正某些传统的或习见的‘偏见’与‘伪知’,而且要投入到历史与现实的具体情境中,去重建那为一代又一代学人所曾经领会过并明确表述出来的,或事实上触及了但尚未被明确意识到的,或至今仍未被发现而本身是存在的学术研究在研究立场、学科体制、理论基点、价值诉求、学术精神和表述策略等方面的自明性认同,并透过此重建,去领会‘学人与社会、学人与学术、学术与生命’之间的种种非此不可的本源性联系。”[2]

[1] (清)章学诚:《校雠通义》。

[2] 戴登云:《亟须反思的学术史反思》,《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