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48,扎尕那-最后的伊甸园
48,扎尕那-最后的伊甸园
很多客栈依然是藏式榻板木屋的形式,晚上在宾馆随手拿起茶几上的一本旅游手册,介绍扎尕那的风情,并非白雪皑皑的雪山,而是万物生长的夏天,才是扎尕那最具魔力的季节,当冰雪融化,春日下的扎尕那依旧是万籁俱寂,裸露的黄土和岩石是扎尕那春日的萧瑟。直到每年的4、5 月份,夏日的阳光挥洒在扎尕那的土地上,万物复苏。青草覆盖在斑驳的山壑岩壁上,常青的杉树也换上了新绿,青稞苗随着山间微风肆意摇摆。在1925年,洛克便在书信中写到:“迄今为止,迭部是整个西北地区植物资源最好的地方,针叶林资源独一无二……在这里常常有7 种不同类型的针叶树树丛,从远处就可辨认出来,这种情形前所未见。”
第2天早起,准备利用一天时间来领略“扎尕那”的风光,但这里太美了,要看的景点也很多,但我们时间有限,假期快到了只能进重点的去看看,有经验的驴友向我们介绍说:这里的景点主要在东哇村,有三条游览线路:
1、仙女滩-仙女湖一线;
2、老虎嘴-石林一线;
3、东哇村-拉桑寺院一线。
当地人说,扎尕那仙女滩一定要去,我们便朝那个方向走去,沿着村里的小路一直往里走,沿草坡逐级爬坡,这段十公里左右的草滩路因海拔不断抬升,行走起来特别费劲,山路上下起伏,幸好带了登山杖,穿了防滑鞋。阵阵风儿吹过,虽然我已羽绒加身,感觉到寒意,上到白塔,登高远望,清晨的草原,朝阳升起,一缕缕阳光透过神山映照在扎尕那上方,光束圣洁如哈达。扎尕那四面环山,烟雾不易消散,升起的炊烟与山间的云雾,紧密的交织在一起,晨曦中炊烟袅袅,云雾缭绕,初升的太阳从石头山的缝隙中投射出一道道光芒,云蒸霞蔚,宛若身处仙境,整个村庄像是佛光普照一般,麦田亮的晃眼……
太阳升起后云雾消散,朦胧的山谷慢慢褪去面纱,一点点展现出缤纷的色彩和新生的温柔,晨光中静谧的村寨非常动人,像一个久远的梦,仿佛触手可及,可又不免担心它镜花水月。
在上天的庇佑下,扎尕那的万物生灵从沉睡中苏醒,山间的屋舍生起了炊烟,牛羊在野外放牧,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拉桑寺也传来了喃喃的诵经声。僧人手中的转经筒已过千万转,这片坐落群山间的世外桃源却依旧坚守着最初的那一轮回。
只见几个村落散布在山谷间,闪着金光的几座寺庙安静地躺在东蛙村的怀抱中,山里的村庄保留着原始的壮族风格。
在山峦沟壑间的草地上,牛马羊群如星点般自由放牧。村落间,农田随意开垦,毫无章法地散落在村落之间,或许这就是田园牧歌生活的肆意妄为。当金色的阳光洒落,映照在山峰裸露的白岩石上,光彩炫目。
前面的导游在给团队的人提示,打开到家门口生火,贴红布条,插树枝或门口的木杆倒插,表示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忌讳别人进内。
经幡像五彩的帐篷,像撑开的巨伞,像盛开的花朵。在扎尕那藏民们虔诚纯洁的心灵里,寄存着多彩斑斓的浪漫灵魂
村民们此时也纷纷起床,开始了新的一天。男人在地里耕种,藏族妇女在认真织着长长的布,黑色藏香猪在一旁低声吭着找吃的。
走进东哇村,仿佛进入了一个石城,要看到全景的壮观,无人机飞上天空拍摄,只见四面石山环抱,如长城般护着仙境般的扎尕那,东哇村在山坳里就象一个大拇指,按了一个窝,真是人间少有。
扎尕那在藏语里意思是“石匣子”,这个比喻倒也形象和准确。高耸的石山包围着的藏式小村落,这个群山环抱不像人工那样整齐划一,有着天然的曲线山势,有着高低不同的狰狞,有着巍峨宏伟的盾牌,也有利剑一样的长矛。
或许正因如此,这方净土才得以守护住着岁月静好。若是能够站在最高峰的山顶尖,天堂也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
石城内的四个藏族村寨自西向东、由高到在这段盘山路上低排列,名字分别为代巴、达日、业日、东洼,坐北朝南修建于山间,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四座村落大概百十来户人家,至今仍有大半保留着藏式榻板房。房屋大都被粉刷成了藏寨常见的金黄色,屋顶或是淡淡的红褐色,或是如天般的淡蓝。
在扎尕那北山台地上,有一座寺庙叫拉桑寺,藏语全名为“拉桑贡巴青考日迪德琅”,意为:“供神寺讲修集会洲“。沿东洼村徒步或者骑马去探索仙女滩、仙女湖、老虎嘴、一线天等石林深处的景点。
寺庙始建于清朝初年,算是有些年代了,透露的古朴和庄严。
寺庙里的僧人聚在青稞地旁的篮球上嬉戏聊天,红色长袍与绿色青稞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寺院的金顶熠熠生辉,给村子和群山增添了别样的风情,打上了地域的烙印。
我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选择一块净地,守望一个世外桃源,那就走进扎尕那。
幻想可以,但是要止于现实,来扎尕那修行一世不可能,就多看看吧。其后山的洛克观景台有一个俯瞰东洼村全景的好视角,也可以观看扎尕那全景,这里时光仿佛倒置,梦境依然成真,全方位全角度地领略这里的风景,这个地方最适合拍摄。
迭部县还是红色圣地。1935年,即中国新闻界的先驱范长江顺着佩雷拉和洛克的足迹翻越迭山的同年,长征中的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到达迭山,编制空虚、人困马乏,卓尼县的杨姓土司曾经接待过数批欧美探险者,这时候也对红军进行了补给,红军得以喘息,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议,处理了张国涛的分离主义,决定北上陕北,并且在迭部县的腊子口打了一仗。“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这一仗,红军如若不胜,则将会全军覆没,但结果给打胜了。一个补给一个会议一场战役,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之后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朝代,1935年的这段历史都是正反两面的经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