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发现孩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新生儿的到来

我们必须更彻底地了解新生儿,才能从他们出生开始就更悉心地照顾他们,让他们可以平稳地迈出人生中的第一步。

有人认为,是文明让人类渐渐适应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假如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又有谁能比刚出生的婴儿要面临更强烈且突然的环境变化呢?

假如要成年人在短时间内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刚出生的婴儿要面对同样的甚至是更糟糕的状况。因为新生婴儿完全是从一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

但是,我们到底又为新生婴儿做了怎样的准备工作呢?

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在婴儿时期所遭遇的不幸,会严重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孩子在母体内的发育以及在婴幼儿时期的生长状况,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世界各地的相关专家学者都提出,孩子在胎儿期以及婴幼儿时期的成长经历,不只会影响整他成年后的身心健康状况,而且在整个人类未来的发展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直到现在,人们都在认为,生产这一过程对于产妇来说是最痛苦、最危险的时刻。却没有人会觉得,对于新生儿来说,这更是一道难以突破的关卡。

为什么会说生产对新生儿也是一道关卡呢?

原因在于,在生产过程中,新生儿必须彻底脱离母体温暖舒适的子宫对他的保护,然后依靠尚未发育完全以及薄弱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在未出世之前,胎儿被孕育在温暖的羊水中。母体保护着胎儿,不让它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和干扰,即使是强烈的温差和光线也不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

而在生产时,新生儿是没有任何适应的过程的,他们从母体温暖的子宫里出生之前,还要在产道中经历一番辛苦的挣扎,最后又要马上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复杂世界。

我们做了些什么来帮助新生儿顺利地出生呢?我们又是如何来迎接他的到来的呢?

当新生儿出生时,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刚刚生产过的妈妈身上。人们只是粗略地检查一番新生儿,确定其健康之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了。

人们把刚生产完的妈妈安置在安静的房间里,以便让她可以好好休息。但是谁又考虑过刚出生的婴儿呢?是否也有人想过,应该将新生儿置于安静的环境中,好让他可以慢慢地适应新的环境?然而几乎没有人会认为,新生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也经历了一场磨难。

在自然界,为了保证安全,在幼兽刚出生的一段时间内,母兽会把它们藏到一个安静且避开光线的地方,还会用自己的身体为其保暖。母兽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对外部环境会极其警觉,绝对不会让其他动物靠近幼崽,不要说触碰幼崽了,即使是看一下都不可以。

再来看看人类是怎么对待新生儿的吧。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我们都没有帮助新生儿去适应新的环境。甚至有人觉得,新生儿只要能够活下来就已经足够了。

由此可见,他们判断新生儿是否适应了新环境的标准,就是孩子能不能平安地活着。

本来在新生儿刚出生时,应该让他们处于与母亲子宫类似的环境中,并且维持在子宫里时的姿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新生儿一出生就被穿上了衣服,甚至被紧紧地包裹了起来,让他们柔弱的身体遭受着强力的束缚。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认为:“健康的新生儿拥有足够的抵抗力,可以适应周围的环境,自然界的万物不都是这样的吗?”

假如人类真有这么强壮,为什么成人不能自在地生活在树林里呢?为什么成人在天气寒冷时要拼命取暖,把全身裹在柔软的毛毯中,然后坐在安乐椅上,享受悠闲舒适的生活呢?莫非我们成年人比刚出生的婴儿还要脆弱?

总之,在人类的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且顽固的盲目无知。就如同视觉上的盲点一样,人类对新生儿的盲目无知,正是其对生命的一个盲点。

我们必须更彻底地了解新生儿,才能从他们出生开始就更悉心地照顾他们,让他们可以平稳地迈出人生中的第一步。

我们必须具备相当多的有关婴幼儿的知识,也必须了解新生儿自身的需要,才能真正照顾好新生儿。哪怕只是抱起新生儿,也要非常温柔、谨慎,除非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否则最好不要随便移动新生儿。

有一点我们必须了解,从刚出生下来到满月,婴儿都需要生活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只需要保证房间足够温暖就可以了,不论我们将婴儿放在床上或者是放在摇篮里时,都不要给婴儿穿衣服,也不要用包裹束缚着他。这是因为刚出生的婴儿体温调节能力还比较弱,无法随着温度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的体温,所以对他们来说,穿衣服并没有什么意义。

有些人不赞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我忽略了不同国家的不同育婴方式。

对于这个批评,我只能说,我曾经观察过不同国家的育婴方式,经过研究之后发现,这些育婴方式在某些方面都是存在缺陷的。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成年人在育婴方面毫无意识。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没有为新生儿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或者地方的人们,彻底地了解过新生儿。

大人会从潜意识里对婴儿的出生感到不安,他们总是努力去保护那些可能会被婴儿弄脏或者破坏的物品,尽管这些物品可能并不贵重。除此之外,大人们还会担心婴儿的出生会扰乱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秩序,让他们面对各种未知的困难。

可能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心,所以我们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总是随时随地跟着孩子,以便及时阻止孩子可能会破坏物品和制止孩子的那些破坏行为。

大人这样做都是为了让孩子更有教养,然而这样的做法却抑制了孩子特有的自然天性。

有时候,大人们会认为小孩子的自然天性是一种任性的表现,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任性,只是我们对孩子了解的还不够。大人往往因为不了解孩子的性情,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犯一些错误。

例如,孩子从一岁开始,特别是在两岁之后,就会倾向于见到所有物品都摆放在自己熟悉的位置上,并且对每一样物品都会有他特定的使用方法。如果孩子这种习以为常的秩序被打破了,他就会不开心,甚至很沮丧,还会想办法把物品回归原位,借此来安抚自己的心情。即使是年龄更小的孩子,也会有物归原处的期望,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儿童之家就曾发生过。

有一次,一个孩子低头看着地上的一摊沙子。孩子的妈妈看到之后,就走过去把沙子抓起来撒掉了。这个孩子立刻哭了起来,他边哭边将散落的沙子用双手聚拢到一起,然后捧回了原处。起初,这位妈妈将孩子的哭泣归咎于他不乖。后来,她才明白了孩子突然哭泣的真正原因。

另外一个妈妈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有一天,她觉得天气很暖和,于是将外套脱了,搭在手臂上。这时,她的孩子哭闹了起来。大家都不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哭得那么伤心。直到妈妈重新穿上了外套,孩子才终于安静下来。

上面几个实例都可以说明,如果将物品摆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孩子会因此而伤心。

大人会认为,孩子的这些行为是“淘气”和“任性”的表现,只有对他们做出处罚,才能纠正孩子的“缺点”。事实上,等孩子长大以后,这些所谓的“缺点”会自然消失。因此,现在并没有必要去纠正他们的这种“缺点”。

成年人肯定不会因为别人脱下外套就当众大哭。但是成年人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所以才会把孩子的这种行为当成不懂事的表现。

我们应当明白,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行为,等他长大后自然不会再这样,因此也不需要为此过度担心。孩子的这些行为实际上只是一种“秩序敏感”的表现。

当我们真正地开始了解孩子的时候,才会不再误解孩子的行为,从而避免使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

我们对新生儿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没有做好迎接新生儿到来的准备,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