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1·经济学世界观
经济学的世界观,由好几个小问题构成,先是第1个问题。
经济学研究什么
我们回忆一下小时候看过的《动物世界》,会发现很多动物的行为非常有规律,就像执行电脑指令一样。比如,蚂蚁走路是一列一列的,大雁飞行是一行一行的,个体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区别,没有自主意识。
人类社会也由很多个体组成,但人跟动物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主意识,每个人的行为都很随机、很迷惑、很独立。虽然人类社会也存在着一些行为号召,但人的特点,就是未必听话。就像很多父母在上班前,对放暑假的孩子说:“你自己在家乖乖写作业。”但是这个孩子会听吗?遵从父母的叮嘱,是孩子面临的所有选择中的一个选项,但他未必遵从你想要的那个选项。
我们从高空俯瞰,社会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人构成的。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有很大的随机性,看起来就像布朗运动,没有什么规则。全世界有70亿人,每一个人有意无意的举动,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社会往某个方向前进。
所有的社会科学几乎都在研究人和社会,经济学其实也在试图研究人和社会,但经济学家比较讨巧,他们把人的行为简化了。在经济学家眼里,人的行为就是在做选择,经济学家研究的就是人的选择。这种选择包含的范围很广泛。家里谁做饭,谁洗衣服,这是家庭内部的选择。还有整个社会的选择——谁去种粮?谁去开发软件?谁去当老师?谁去当警察?所以,经济学几乎研究任何事情,因为似乎我们目所能及的事情都能够简化成选择。
沿着“选择”这个逻辑,我们还可以向前推一步,追问一下,谁的选择?只是普通人吗?并不是,不普通的人也能被研究。
做出决策的也不仅仅是个人,还包括团体,比如政府、企业、大学、小团伙、街头的小夫妻店、社区街道办,等等。所有能够做出独立决策的个人或者团体,我们都可以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做分析。
所以我们这一课的第1个小问题,经济学研究什么?答案就是,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做选择。
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区别
我们沿着这个逻辑再深究,追问一下,经济学跟金融学有什么区别?很多没有接触过这两门学科的朋友,会觉得两门都挺高深,但两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不知道。
如前言所讲,经济学研究选择,几乎能研究任何事情。金融学把这种选择的范围缩减了,缩小到只研究关于钱的选择。所以,如果只看研究的范围,金融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小,并且都在经济学的范围之内。基于这个论断,从研究范围的角度来说,我们说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子学科,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只研究钱的话,就会发现一个特点——钱是数字,数字之间是可以计算的。比如,我有100元,后来又有了1元,100和1之间可以进行运算,加在一起等于我有101元。然而在经济学研究范围下,就未必能进行这种运算了。又如,我先睡5个小时觉,又吃了4斤三文鱼,这两者之间该怎么进行运算呢?所以,在学科的研究方法上,金融学又比经济学衍生出了更高的数学推理,产生了更多的研究方法,这些内容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已经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了。因此,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说,我们把经济学和金融学看成两门既有重合但又有不同的独立学科,也是没问题的。这就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区别。
我知道很多朋友对金融感兴趣,因为金融关乎你的钱。然而,如果想要学金融的话,就要先懂点经济学。
这就像是,如果你想要去造车、芯片、光刻机这种高大上的东西,必须先经过九年义务教育似的。因为社会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骗子,宣传教你怎么做水变油的发动机,怎么做永动机,怎么做宇宙能量接收器。如果你有基础知识打底,就会知道这些违反物理定律,不可能实现。这是我们辨识能力的来源。
经济学正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很多人想要学怎么投资,怎么理财,怎么买基金,怎么买股票,怎么买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怎么进行外汇投资。但是社会上一样有很多骗子,有很多宣传起来玄乎其神的东西,诸如教你7天学会理财、简单投资轻松年复利20%、操盘心法、涨停秘诀……这些就像是水变油发动机一样,是骗局。如果你懂点基础知识,就可以一眼识别,少走弯路。所以,我建议大家先学经济学。
经济学的前提假设
回想前言——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做选择的学科。那么顺着这个逻辑向后推,随后就是研究如何做选择。为了进行后面的研究,经济学家在这里补了两个逻辑假设。
第一个假设:资源是永远稀缺的。这种稀缺未必是绝对的稀缺,缺到活不下去、要死人的那种。更多是指,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一定是稀缺的。因为人性贪婪,欲望此起彼伏,层层递进。稀缺就是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假设。
最早的经济学假设说,人类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欲望使人类直立行走,建立国家,发展工业,探索宇宙,并且还将推动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类的一个欲望得到满足后,一个新的欲望就会产生,永无止境。
举个例子,比如买房,如果你只能买得起普通的两室一厅,那么你内心一定会有一个别墅梦,哪怕是联排也好,但等你有了别墅,又会觉得联排不够好,想要有独栋,最好是上海佘山边上,每栋1亿起的那种。当你有了佘山的独栋别墅之后,你还会觉得上海的房子不够好,得去纽约,买个能够俯瞰中央公园的顶层复式,penthouse来一套。Penthouse有了,又会想要瑞士的庄园 chateau,有了庄园又会想要买个岛。这就是最初的经济学的假设,人的欲望永远没有尽头。
但是人类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吗?我对这个假设是有疑虑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也有人就是环保主义者,或者极简主义者,就不想要那么大的房子。经济学界也知道这种争议,所以目前已经有了一个更严谨的说法——相对于我们现有的欲望来说,我们能够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稀缺是存在的。
就说眼前,作为消费者,你想买略大一点的房子,想多买一件衣服,想多看一次电影,但是收入是有限的。作为企业,你想招更牛的员工,想买更先进的技术,想去最牛的平台宣传,但是你手里能调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你所拥有的,总比你想要的少那么一点点,所以才有稀缺的存在。
这种稀缺不单单指钱少。用现在网上常用的语言,就是说“欲望大于能力”“虽然你本事不大,野心可是不小啊”“虽然你长得丑,但是你想得美啊”。这些话在网上就是嘲讽人的,但是到经济学里,每个人都是野心大于能力,每个人都是长得丑、想得美,每个人都穷。经济学家会说,全世界每个人都这样,这就是人性本性,谁也别笑话谁,如果你想要更深地认清这个世界,那你必须先承认人性。
这就是经济学的第一个假设,资源是稀缺的。那么这个假设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取舍。因为无法拥有一切,所以必须做出取舍。就像电视剧里的情节,地震的时候两个孩子只能抱一个跑。所以,选择就变成了取舍。这也是经济学看起来比较冷漠的原因。
经济学的第二个假设,是说人是理性的,即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总能评判出几个选项之间哪个更好,从而能够更好地取舍。两个只能救一个,救谁?你急得直哭,说选不出。这个时候,你的脑海中应该要有一个隐形的理性人揪着衣领给你两个耳光,说你能选得出的,因为根据经济学的假设,人是理性的,你一定能够选择得出来。这就是经济学的第二个假设。
再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做选择。如何做选择呢?这里补两个假设:第一,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你的选择其实就是做取舍;第二,因为人是理性的,所以你一定能够找到最好的取舍方案。基于这两个推理假设,下一个环节就是,我们该研究如何科学地做选择,如何科学地做取舍了。
课程地图
如此,我们再看课程地图,就会觉得很容易理解了。
第一模块是学习这些如何做选择、如何做取舍的共通方法。第二模块是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消费者领域,去研究消费者如何选择。第三模块是研究到企业头上,研究企业如何决策。第四和第五模块,就是研究到了市场和非市场的头上。
第二到第五模块,其实是按照经济循环图来设置的。什么叫经济循环图?简单解释,所谓的经济循环,其实可以看作钱的循环。最初,钱在消费者的手里,消费者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此时,钱就从消费者手上流到了企业手里,但企业并不是钱最终的去处。最终,钱需要再次通过工资、利息、分红、租金、专利费等各种方式,流回到人的手里。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我们内容的设计,就是根据经济循环来设置的。
我们再回顾一遍前面的内容:①人类的行为可以简化为选择;②因为人类的欲望大于拥有,资源稀缺,所以在选择的过程中,不得不做出取舍;③因为人是理性的,所以我们用一些理性的工具和方法,来指导人们如何去取舍。这就是经济学。如果我们给经济学下个定义的话,大概可以说,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及这些不同方案会产生的后果和影响。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那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读书的时候,课本上说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的,个体包括人、企业、组织,甚至居委会,只要能独立做出决策的都是个体。这本书其实也是微观经济学。而宏观经济学是从整体角度研究经济总量的,如GDP、物价、就业率。但按个体和总体的角度去区分,我发现这种区分方法并不直观。
所以我想这样给大家介绍:我们想象一下自己俯瞰芸芸众生,观察这个世界的所有人、所有行为,这是三维世界的视角,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也研究历史,比如如果研究1929年,那么就回到1929年的上空,俯瞰1929年的世界,这是三维视角。
而宏观经济学是四维视角。什么叫四维视角?在科幻理论中,四维是三维世界里加上时间轴,我们的三维世界变成平面,在第四维的时间轴上,随着时间游走。在四维视角下,我们的观察能够穿越时间,往回看,能一眼看到过去,看到1920年,往前看能看到未来,并且我们还要能看到,这个三维世界在时间轴上,随着时间而上上下下,波动起伏地发展着。
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宏观经济学诞生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最初就是为了研究经济周期,再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让经济周期平滑起来。然而宏观经济学出现的时间太短了,至今还没到100年,根本没经历过多少次经济周期的检验。所以我至今仍然怀疑,宏观经济学到底是不是真的。但我信不信没关系,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政府信,他们会按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来制定各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当你学通宏观经济后,你开始变得能够感知到所谓的周期,能够预测到顺周期和逆周期的政策,你会发现经济周期是不理智的,资产价格暴涨暴跌,踩着经济周期可以一年赚十年的钱。这就跟打游戏时开挂一样——你在玩模拟人生的游戏,然后玩着玩着,发现这个游戏每隔一段时间,在某个地点就会出问题掉金币,早晚会让社会变得不公平。所以我经历得越多,就越怀疑宏观经济学存在的意义,为了熨平经济周期而制造问题出来,做得对吗?我不知道,但我感觉是有问题的。
下一节是经济学历史观,在那里你会认识到,经济学不会是什么永恒的东西,早晚会消失。如果让我不负责任地猜测,可能300年后微观经济学就没了,而宏观经济学,指不定50年后就没了。
总之,学通微观经济学后,大家会变得更容易理解人的行为,这对大家建立商业直觉是有好处的,对社会也有好处。而学通宏观经济学之后,我们看世界的眼光,会由三维世界上升到四维空间,看到这个世界在随着时间推移而起起伏伏。
课后思考
本节内容最后留给大家一些思考题,希望大家在进入下一节课之前,能够思考并回答这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将是打开经济学历史观的钥匙:
1. 你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吗?人类会不会走向低欲望社会?
2. 你认为资源是有限的吗?人类会不会走向资源极大丰富的社会?
3. 你认为人是理性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