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早期中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呈现在您面前的,是一本从先秦秦汉文物中读上古史的“小册子”。

相对于其他介绍文物的读物,本书在浩如烟海的文物中,主要撷取带有文字的那一类。因为这方面的文物,相对于没有文字的那些,往往能承载更多的历史信息,方便探讨更深层次的历史话题。本书避免对文物作导游词式的简单介绍,而是将其放在历史文献的大框架中,一点一点去解读,这件文物讲的是什么,它与传世文献记录的历史有什么关联,它又是如何去修补传世文献记录的历史信息的。

先秦秦汉的有字文物,主要包括甲骨、青铜器、简牍、帛书、汉画像石和陶器、玉器、金银器等。而其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又是商周的甲骨和青铜器、战国秦汉的简牍和帛书以及汉画像砖石。本书所选取的文物,主要也出自这五类。

甲骨文主要包括在龟甲和牛骨上书写的文字,主要见于晚商的殷墟遗址和商末周初的周原遗址,在西周的诸侯国也偶有发现。殷墟遗址的甲骨文从1928年开始发掘,周原遗址的甲骨文从1977年开始发掘。其中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近代古文献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直接证明了文献中商朝的可靠性,将中国历史的信史时代大大提前,而且还介绍了不少传世文献中没有记录的殷商史。商周甲骨对商周历史的印证,力度不言而喻。

青铜器铭文主要见于商周春秋时期,商朝青铜器以族徽为主;西周是铭文的鼎盛时期,西周毛公鼎铭文接近五百字之多;战国青铜器则以题铭为主;秦汉以后青铜器逐渐淡出生活,铭文更少。历代均有零散的商周青铜器出土,自宋代至今日,有不少介绍新出青铜器铭文的著录。在商周墓葬的科学考古中,也出土了不少有铭文的青铜器,主要集中在商、周和周代诸侯国的都城。其中最蔚为大观的,还要数周原地区出土的西周青铜器。

简牍文字主要包括竹简和木牍上书写的文字,主要见于战国和秦汉时期,春秋及之前的已经腐烂,之后随着造纸术的推广也逐渐被取代。简牍书写的文字最多,也是本书介绍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发现了不少简牍,比较重要的有湖北荆门出土的郭店楚简、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简、山东临沂出土的银雀山汉简等。近三十年又有不少出土简牍,比较重要的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江西南昌出土的海昏侯墓汉简等。

帛书主要只有两批,第一批是1943年在长沙子弹库出土的一卷楚帛书和若干残片,第二批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帛书。其中马王堆帛书最有价值,有三十种左右文献十二万余字之多,其中包括《老子》《周易》《战国纵横家书》等极具价值的历史文献。另外还有一些帛画资料,不在本书介绍范围内。

汉画像砖和汉画像石主要见于汉代,尤其是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目前发现的画像石主要集中在山东、苏北及安徽交界地区、山西及陕西、河南、四川地区。汉画像石创作较晚,虽然对先秦历史研究价值不高,但其记录了不少先秦历史事件,有些可以反映这类事件在汉代传说的变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文字信息反映的首先是书写者的主观意识,而未必代表客观全面的历史史实。甲骨文、金文在反映商周历史时,可信度自不待言,但也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至于简牍、帛书,在涉及它们之前的历史事件时,其实可信度与同时代传世文献难分轩轾。拿着简帛文献的某些记录,就轻率扬言可以颠覆历史,是非常武断的行为。

其实更多时候,简帛文献提供的只是另一种说法,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深化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而并不在于对这段历史的颠覆。同时,简帛文献很多文字的形与义,相关研究都才开始起步,其中不少问题存在争议,某个学者的释读直接拿来当结论,可靠性当然也是要打折扣的。有种说法是“考古学家一出手,历史学家想发抖”,其实未免太抬举考古学了。

另外,在我国一些周边地区,文字出现较晚,如四川地区在战国时期才并入秦国,云南地区在秦汉时期才并入中国,在此之后文字才得到推广。但他们在此之前,也有过自己辉煌的上古史,同样值得我们去了解。所以本书的最后两篇,尝试通过无字的青铜器,来介绍古蜀国与古滇国的历史。

笔者曾在“精雕细课”平台推出过一款音频课《文物里的先秦密码:像侦探一样学历史》,总共八讲。这本书延续了音频课中介绍的思辨方法,可以算是扩充版,但在内容方面有较大改进。一方面,从篇幅上扩充到了三十四讲二十余万字,使得内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文字的逻辑也比语言严谨,方便与大家更加深入探讨。

当然,其实还有许许多多先秦秦汉文物,不管是有文字的还是没文字的,都有值得介绍的地方。只不过本书限于篇幅,笔者不得不忍痛割爱,暂且介绍这三十四件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物。但愿以后还能有机会,将这个选题继续下去,与读者朋友继续探讨。

本书的部分篇章内容曾在报刊或网络发表过,在著作本书时,对旧文均作出了修订和增补,代表笔者的最新观点。笔者不少观点在网络上一直有较大争议,但这些观点,绝非笔者有意哗众取宠之语,实则都系前辈学者所发精辟之辞。笔者所做的,更多也只是将其选择、整合和阐述而已。在本书中,将参考观点以脚注的方式一一列明,并在全书之后统一列明参考文献,大家可自行查阅。

最后,笔者才疏学浅,仓促完稿,不可避免有错漏和不足之处,还请读者朋友不吝批评指正吧。

林屋公子

2021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