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少年读山海经”系列图书共三本,前两本分别是《千万里江山》和《四海有奇闻》。
我们在《千万里江山》中,见识了古代大山大河的壮阔,看到了古人眼中的大千世界,学到了许多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我们在《四海有奇闻》中,探访了“海内”“海外”与“大荒”中的奇人异国,感受到了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现在,请你不要停下脚步,因为我们还要在《山海经》的世界里探索一会儿呢。
有的小读者提出疑问:“《山海经》不就是讲述关于山和海的故事吗?读完前面两本书,我已经大致了解《山海经》的全貌了,还要读什么呢?”
哎,你可别忘了,《山海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内容涉及古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除记载地理、历史、动物、植物、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还有许多神话故事贯穿其中。
现在,很多人觉得神话很玄虚,都是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有一点儿真实的影子,不读也罢。可我不这么认为,要知道,神话里的学问可大着呢!
◎为什么要读中国古代神话?
雷神
研究者通常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原始歌谣,另一个是上古神话。
神话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先民对社会与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常常用幻想的形式来解释某个事物。既然是幻想,那么很多内容便会脱离实际生活,带有神奇、虚幻的色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神话故事便应运而生。
神话故事通常具有一定的情节,融合了历史、地理、文学与美学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幻想的特点。因此,阅读神话故事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有学者认为,许多天真烂漫的神话故事流传到后世,逐渐演变成寓言或童话。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想一想,古代文献中出现的那些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例如鲛人泣珠、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等,说不定就是古人对一些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片段的演绎和转化。
我国著名的神话学家袁珂*曾说过,神话具有原始性,“是原始先民思想意识的总汇”,它不仅有着属于文学艺术方面的审美的东西,还有着属于哲学思辨的、历史和科学探索的等许多方面的东西。他认为,在我国古代,举凡天文、地理、历史、动物、植物、哲学、风俗等,“整个文化领域,莫不有它(中国神话)的踪影”。这些神话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也展示了那时那地的社会风貌。所以我要说,读中国神话大有裨益。
*袁珂(1916—2001),我国著名的神话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对古代神话资料的搜集、考证、注释做了大量工作,作品有《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等。
◎为什么要读《山海经》里的神话?
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是怎么流传下来的?除了人们一代代的口耳相传,我们还可以在古代典籍中一睹它们的风采。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典籍之一。更可贵的是,《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话故事和片段,比较接近原始状态,没有经过很多修饰和涂改,可以说是原汁原味的。这对我们研究真实的古代社会风貌和先民的生活图景有很大的帮助。
《山海经》里有对人类起源的探究。许多小读者不知道,女娲是中国神话中出现最早的创世女神,而盘古开天辟地并化生万物的说法,是在三国时期才产生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类在进入原始社会后,经历过一个母系氏族制(母权系)时期,“女娲造人”这一传说便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某些特点。《山海经》中有“女娲之肠”化为神人的传说,对后世女娲造人神话故事的诞生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山海经》里有对自然环境的思考。书中记载,黄帝和蚩尤发生战争,应龙杀了蚩尤以后,又杀了夸父。应龙因为神力耗尽无法回到天上,就去南方居住了,所以南方的雨水很多。这体现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环境和南北气候差异的朴素认识,也体现了他们勇于探索相关自然现象成因的精神。
《山海经》里有对原始部落的描述。在书中,黄帝和蚩尤是以部落首领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之间的战争紧张激烈,波澜壮阔,具有史诗般的气质。这体现了当时的人对部落首领和祖先的崇拜。
《山海经》里有对民族精神的展现。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情节看似荒诞夸张,不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实则表现了遭受自然灾害的人们对征服自然的渴望。这里面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
总而言之,《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许多学科知识的途径,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值得好好学习、研究。也正因为如此,我才写了“少年读山海经”系列图书的最后一本——《多姿多彩的神话》。
亲爱的小读者,现在请你翻开《多姿多彩的神话》这本书,跟随我一起领略神话故事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