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交付2.0:业务引领的DevOps精要(增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价值探索环的使用前提是团队拥抱“先假设后开发”的思考方式,能够识别前面提到的3类假设,即问题假设、人群假设和解决方案假设。当然,有了这些假设以后,我们还需要一些方法能够快速设计与实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价值验证闭环。下面就通过示例向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

所谓装饰窗方法(Decorative Window),就是指为新功能预留一个“入口”,让用户能够看到,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现其功能。就像一个装饰性的窗户,如图2-14所示。这是一种了解用户喜好的方法,其目的是利用最小成本,来验证用户是否喜欢某个功能,以及其紧迫程度,为是否研发后续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国内某垂直电商公司在2013年做了一次商户平台的体验改进。在负责商户端产品的产品经理进行的用户访谈中,多个商户提及账期问题“竞品的账期已经改为两周了,而我们还要3周”。

2-14

图2-14 装饰窗方法

产品经理针对用户的这个抱怨,设计了一个新的功能“即刻提现”,即商户可以随时通过商户管理系统的页面,点击“立即提现”的按钮,就可以将账户上的钱提到自己的银行卡中。

在产品经理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功能,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上线。然而,经过负责商户管理系统的研发团队的评估,需要6周才能上线,而且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需要负责财务系统的开发团队积极配合对接才行。一听需要6周,产品经理一脸的不高兴,但仔细想想,也知道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原因有以下几个。

(1)商户端开发团队本身还有其他功能需求正在开发中,只有这些需求做完之后才能开始做这个需求。

(2)需要负责财务系统的研发团队一起修改现有的财务流程。

(3)即使全部开发完了,也要一起进行联调,再经过测试团队的测试,才能正式上线。

用户到底是否喜欢这个功能,它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在没有真实的用户反馈前,这是个未知数。能否快速找到答案呢?于是,产品经理与开发工程师一起想到了装饰窗方法。

团队在商户结算详情页上提供了一个可点击的按钮。当用户点击以后,会弹出一个页面,给出一段文字说明,如图2-15所示,大意是:假如商户对这个功能感兴趣,可以留下自己的联系手机号,一旦功能开通,即可立即收到通知。

2-15

图2-15 装饰窗页面设计

这个功能所需的开发工作量如下所列。

(1)对原有页面1进行修改,增加一个按钮“立即提现”。

(2)增加功能说明页面2。

(3)用户提交后,保存手机号码。

此时,需要验证的假设可以描述为:“我们相信,在没有强烈提示用户的前提下,假如在一周内收集到800个商户的电话号码,则说明有较多的商户对这个功能感兴趣,我们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验证。”

事实上,这个“装饰窗”功能发布以后,并没有广而告之,而是依赖自然流量。几天后,收集到了1000多个手机号码,而且,重复登记两次以上的手机号码一共有120个,似乎这个功能很吸引用户。产品经理很兴奋,花费这么少的资源和时间,就获得了用户的反馈,还是非常值得的。

最小可行特性法(Minimum Viable Feature)是指在产品从1到n的过程中,寻找用户可直接感知到的需求假设作为产品的最小可行特性优先开发的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快速增加或修改某个产品特性,让用户使用,收集真实反馈,专注于验证功能改进,同时也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此时,等待验证的假设是:“我们相信,如果在两周内,那些多次预留手机号码的120个商户中,有60个商户使用该功能,则说明商户的这一诉求的确强烈,该功能能够大大提高商户满意度,可以进一步开发全自动化流程。”

团队并没有实现原方案中的全部功能,而仅仅开发了用户可直接感知到的那部分,如图2-16所示。从用户的角度看,这个功能的确完成了。

2-16

图2-16 用户的最小可行特性

然而,对企业内部来说,这只是一个非常简陋的版本。当用户确定提现申请后,后台服务会发送一封邮件给团队的指定人员,邮件中包含结算提现所需要的必要信息。该负责人需要打印该信息,到财务人员那里手工走完账务流程,完成整个交易过程。用户如果想要取消这个功能的话,需要通过客服热线申请,而无法自助完成。因此,这其实是该特性的一个最小功能集。因为这一最小功能集易于在短时间内、投入较少的人力来实现,根本没有涉及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

对开发团队来说,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收集数据,验证用户是否喜欢该功能,再决定是否还要继续开发后续的功能;对用户来说,平台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立即提现的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这样,形成了可进可退的双赢局面。

特区法(Special Zone)是指在特定用户范围内进行试验,以验证某个新功能的有效性。这样,即使新功能无效或者效果不好,也不会影响特区外的用户。这种方法对于资源有限、成本敏感,但仍希望为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业务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大家所熟知的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都曾采用这种方法,也就是说,从某个城市或某个区域开始提供服务,试图回答“该需求是否真实存在?该需求是否强烈?”这类的问题。

在“立即提现”案例应用了“装饰窗方法”以后,团队将重复录入多次的120个商户作为“特区用户”,向他们发送手机短信,通知该功能已经上线。当天下午就有第一个商户申请立即提现。在之后两天里,申请商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踊跃。于是,运营人员向这120个商户再次发送了短信通知,还同时发送了一条商户站内通知。

该功能上线两周后,得到的结果是:只有45个商户在此期间点击过第一个页面的“申请提现”按钮,真正完成提现操作的商户也只有33个。其中,仅提取一次的商户数为25个,提取两次的商户数为7个。只有1个商户提取了8次。比团队预计的目标(50%的商户)少了很多,并没有达到预期。产品经理想知道原因,于是采用了下面的“定向探索法”。

定向探索法(Directional Explorer)是指针对具有某种特定行为的特定用户群体,依据该用户的具体行为模式,设计调查提纲,有针对性地探索其行为背后的动机。这种定向探索法与一般用户访谈的不同点在于:团队已经掌握了被访谈对象的具体行为(包括行为细节与发生时间等),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定向式的探索发现,而非宽泛的通用提问。

针对用户不同的行为,团队将用户进行了定向分类。例如:

(1)收到了通知,但没有进行操作的用户;

(2)访问了页面,但是没有进行申请确认操作的用户;

(3)申请过一次的用户;

(4)申请超过一次的用户。

针对这些不同的用户,设计不同的问卷,进行用户访谈,以便理解用户行为,为后续的服务提供有效的输入。

最终,团队得出的结论是:该功能属于锦上添花的功能,可以解决少量商户的诉求。另外,通过定向探索,团队还深入发现了两个新的用户痛点,为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了改进方向。

稻草人法(Corn Dolly)就是指:不开发任何真实的功能,只假装这个功能已经完成了,并向用户展示该功能的真实效果,从而得到用户的真实反馈。这种方法与装饰窗方法的区别在于它让用户真实地感受到了功能提供的结果,而事实上并没有开发这个功能。

这种方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IBM公司就使用过。当时,大多数人不会打字,只有程序员、秘书和作家才会使用打字机和计算机。IBM公司很希望个人计算机能够被广泛使用,于是其市场部门就做了市场需求调研。在调研之后,市场部强烈认为,假如IBM公司能够发明一种技术,可以将语音直接翻译成文字并自动录入计算机,不需要手工打字,那么会有很多人购买这种计算机,即使售价高达一万美元。但这一技术的研发需要投入相当大的成本。于是,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做个小型试验来验证一下:“人们是否会花一万美元购买这种具有语音输入能力的计算机”,其试验方案如图2-17所示。

2-17

图2-17 IBM公司的人工智能翻译试验

首先在一个房间中有一只麦克风,直接连接到一个显示屏上。邀请那些潜在购买者来体验这一技术成果。试验者进入这个房间后被告知,只要对着麦克风说话,所说的内容就会被自动翻译出来,显示到屏幕上。事实上,这并不是机器自动翻译的。在另一房间中,一个打字速度飞快的打字员边听边打出来,传到试验者的屏幕上。这个打字员被要求不要漏掉任何信息,例如试验者的一些口头语、衔接停顿音等。试验结果也许你已经猜到了,在那个年代,没有人真想花一万美元购买这样一种打字机器。

最小可行产品法(Minimum Viable Product)通常是在产品从0到1的过程中使用。它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快速开发产品的核心功能,并找到用户,收集真实反馈,验证真实的用户需求,以确定新产品方向和形态的方法,其目标是找到合适的产品形态。

国外垂直品类电商平台Zappos最早根本没有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创始人尼克·斯威姆(Nick Swinmurn)和谢家华只是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图片展示网站,并跑到隔壁鞋店拍摄一批鞋子的照片放在这个网站上。当有人下单时,他们就去那个鞋店把鞋买回来,然后手工发货。

这就是使用最简单的方式来验证最初的业务想法,而不是先建立软件开发团队,构建一个完备的软件支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