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大侄子
太子日日留在绛福轩。
太子妃却日日去皇后宫里被训斥。
“五年了!你连个孩子都生不出来,别人喝了那些东西本宫不信你也喝了!”
“现在跟本宫哭有什么用?但凡你和你爹把本宫放在眼里,何至于会做出那样的事!”
皇后看着眼前哭哭啼啼自怨自艾的太子妃,难掩怒意。
当初那件事她刚知道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
自己的兄长和侄女联合起来,竟要她儿子绝后?
堂堂一国太子,成婚五年没有一儿半女。
他在朝堂受到了多少攻讦?
她又在后宫受了多少白眼?
可到头来竟是自己的兄长和侄女干的好事!
所以太后训斥她,禁足她,太子冷落她,专宠旁人,她这个皇后通通视若不见。
没有教训,她眼里还会有她这个姑姑?这个婆婆吗?
不去想着怎么挽回太子,只知道跑来她这里哭诉。
呵!
那是她怀胎十月,九死一生生下的亲儿子!
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
他们父女俩欺人太甚,不去想着挽回,净想着从她这里想办法。
她能怎么办?
把太子押着送到她长乐殿?
成婚五年了,肚皮子不见一点动静,还有脸找她哭!
她才要哭呢!
人家益王成亲才半年,益王妃就怀上了!
太子妃面色难看。
自从端午过后,她这个太子妃先是被太后训斥,接着被太子冷落,被皇后训斥。
谁都能来踩她一脚。
掩在袖子里的手指甲深深嵌入了掌心,唯有这疼痛,才能叫她保持冷静,不至于在这里当场爆发。
回去的路上。
“娘娘……”
大宫女担忧的叫了她一声。
太子妃看着眼前一片萧瑟,深深地吐出一口浊气。
“无妨。”
她要忍。
这是外面,不是长乐殿。
她始终记得嬷嬷的话。
生不出来孩子又怎么样?
太子厌弃又如何?
只要王家在一日,姑母在一日,无论是谁生下太子的孩子,将来都要叫她一声母亲。
就如益王,便是当初风头压过太子,见到姑母一样要俯首听命。
如今太子起来了,又开始夹着尾巴做人。
庶子就是庶子。
陈良娣……
她看着绛福轩的方向,眼底一片漆黑。
那就祝你好运了。
早日怀上太子的孩子,才不枉费你登得如此高位。
……
冬月初,
荀氏平安产子的消息传了进来。
陈福林终于恢复点精神。
真好。
她大侄子出生了。
这辈子,他一定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快乐成长。
她亲自挑了一块尚未打磨的玉石,托景怀在孩子洗三当日送了回去。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盼望他今后能做个百般雕琢的君子。
“这是良娣给小公子的礼物,不能亲自前来看望小公子,良娣心里很是遗憾。”
康公公恭敬的站在堂内,将陈良娣的礼物和话转达。
今日是陈家长子长孙洗三,相熟的几家同僚都来了。
荀三爷带着荀氏她娘亲自来看外孙,还有岑家,陈圭林的未来岳家。
柳文宣代表的则是陈母娘家。
来的人不少,瞧着很有几分热闹。
这热闹在东宫康公公的到来又添了几分不一样的色彩。
就连荀三爷这个不理朝政的,都隐约觉得有些不对。
陈彦之亲自接待康公公,“只是小儿洗三,怎么能劳动公公跑这一趟。”
康公公一笑:“稚子降生,陈大人后继有人,日后必定子孙满堂,太子殿下与大公子一见如故,也特地为小少爷准备了礼物。”
东宫这回给陈家做足了面子。
等客人都走了,陈彦之才皱着眉头回到书房。
“太子殿下未免太过高调了。”
这是柳文宣说的。
虽然他们知道康公公今日来不全是为了小娃娃洗三,而是来取他们从江南带回来的东西。
可外人不知道啊。
东宫有个受宠的陈良娣,只是个区区五品官之女。
整个上京无人不知。
太子殿下还如此大张旗鼓给一个妾室的娘家侄子送洗三礼……
“烈火亨油,花团锦簇。”
陈彦之把着胡子,眉峰紧蹙。
“如今咱们一家已经和太子牢牢绑在一起,他定会保福林平安。”
太子手里的人不少,可能够如他们陈家这样上下齐心,肯死心塌地为太子卖命的可不多。
他们要对上的是世家豪族,旁人听了直摇头的。
“但愿吧……”
陈彦之叹了口气。
该给女儿的提醒他已经给了。
“记住在外行事定要谨慎,尤其是老三,可明白了?”
陈圭林被特意点出,立马嚷嚷着:“我现在每天累得跟狗一样,怎么可能去惹事儿!”
都是事儿惹他!
营里那群孙子以为他看不出来,他们根本瞧不上他。
这不?被他揍了几回就揍服了。
陈彦之闻言没再多说什么。
老三性格看似冲动急躁,实则粗中有细,很有分寸,时不时提醒提醒便罢了。
倒是老二。
“那个姑娘安顿好了?”
陈弁林难得愣了愣,似乎没料到父亲突然问他这事。
“父亲,人已经交给太子了。”
所以安顿好没安顿好,与他无关。
陈彦之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交出去了便好。”
兄弟俩刚把人带回来的时候,那姑娘白日黑夜都黏着老二,他瞧着儿子也没拒绝,还以为有戏呢。
那姑娘原先家境不错,原也是个知书达理的,只是家中发生了变故,才变得那般胆小怕事。
他们陈家是也不靠联姻,家世什么的过得去就行,人品好即可。
所以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端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文宣回去后定要同你父亲和叔父仔细商量,此事非同小可,切记不可冲动行事了。”
陈彦之语重心长地对舅侄子叮嘱道。
事实上这回柳文宣和陈弁林一道下江南,算是遭了太子的算计。
他一早就看中了柳家,所以才会在柳文宣在的时候前来拜访。
柳文宣年轻气盛,一腔热血一点即燃,不计生死和弁林走了一遭。
可他不能这么算计柳家。
所以叮嘱侄子回去一定和家里商量好了,若是柳家不愿意,他自有办法跟太子周旋。
若是柳家也愿破釜沉舟,愿意一搏,两家自然还要商量好些事情。
……
陈福林等了两个月。
陛下赐死的旨意还是没下来。
再加上大侄子出生了,她心情一好,病就好了。
管他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先前寄出去的信没有回音,连大侄子出生的消息都是太子告诉她的。
想来是她的信说得比较委婉,有些像叮嘱家里人谨言慎行不可狂放的意思。
这样也好。
皇帝陛下政务繁忙,说不定早就把她当个屁放了,忘记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