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背景介绍:戏说秦谜—1

如果说秦朝留给后人最大的谜团,恐怕就是“沙丘之谋”了。如果以一个正常的、成熟的、21世纪有点阅历的男人的逻辑去分析,“沙丘之谋”极有可能是一个2000年的弥天大谎!

本人在强调一遍,可!能!------对,不是确定,是可能,杠精别喷啊!

想了好久从哪说好,鉴于以后的小说就是从“千古一帝”在谜一样的“七月丙寅”沙丘病逝说起——

咱们先说春秋笔法的“史圣”记录的这个奇怪的时间,“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史记.秦始皇本纪》。可是你翻遍秦历、夏历,那一年的七月,竟然没有“丙寅”这一天。反倒六月二十日有一个“丙寅”,八月廿一日有一个“丙寅”。然后再按殷历推算,结果七月“丙寅”是廿一日。

艾玛,脑壳疼,司马先生你这跟俺玩的是什么障眼法呀,这让人怎么不怀疑你当时就是胡编乱造。抑或者,是有其他的原因,故有此误?

“沙丘之谋”主要说的事就是“始皇遗诏”,到底把皇位传给了谁。《赵政书》明确说明就是传给了胡亥,而《史记》却以一句“与丧会咸阳而葬”带领广大群众、大小帝王、文人墨客一边倒的判定皇位是传给公子扶苏。

先不说《赵政书》,因为此书在逻辑上很容易过关,倒是《史记》所言简直漏洞百出。

1、始皇遗诏给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这句话不难理解,就是说,扶苏啊,回咸阳来主持参加葬礼。而支持公子扶苏给出的理由是“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当时不能明确的确定继位人选,所以,在“被毁遗诏”不在的情况下,按照儒家的谁主持葬礼谁就是下一任皇帝的规矩来判断,公子扶苏就是始皇暗喻的接班人。

可这里有一个非常大非常大的漏洞:嬴政的执政纲旨是法家,甚至不止他一个人,他带领的整套班子都是法家学说的践行者。你这拿鲁宋的尚方宝剑斩秦国的顾命大臣,斩得着吗?司马先生,这个有点明晃晃的撒谎,合适么?

始皇老大遵行儒家那一套吗?

在秦朝之时,根本没有陈胜吴广两个大骗子说的“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这样的规矩,再说,以始皇的铁血性格,这种规矩套在他头上,他能听么?

所以,这种“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坏黍黍骗小孩的论点根本站不住脚,没有一点论据可以支持。可以想象,以秦始皇铁腕行事,要立公子扶苏为太子,完全可以直接遗诏说明,谁敢炸毛?

千里一诏就能让手握三十万大军的正副元帅引剑自裁,就不能直接下诏认君立位?常理上,逻辑上说不过去呀。

那好吧,就有人说了,赵高篡改遗诏。

2、赐死扶苏。

“朕巡行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怡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怡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这段摘自《史记.李斯列传》的话漏洞百出,诬言谤语简直无法直视。

始皇帝巡行天下是他治国理政的方式,或者说风格,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巩固政权维护统一。要是到当时四海初定,秦国的主力大军都在南方开疆扩土。就算他为了“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他能这么说么?甚至还拟诏在玺书里招后世人诟病。

再说,蒙怡去北戍边不足六年,扶苏于上郡才两年(皆有史可查),这个十年是谁写的?弱智啊,让人一看诏书就是假的!这么写,不长脑子么?

尤其谋逆篡位这么诛杀三族四族七八九族的坏事,李斯和赵高?写的??

那更不可能了,李斯赵高什么人,在当时社会几乎就是玩文字的祖宗,岂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再说蒙怡戍边十年无尺寸之功了,蒙怡都干了什么,可以说举世皆知:略取河南,驱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空。又渡河取高阙、阴山、北假中。

这些用尺寸之功可以形容么?先不说以李斯赵高的水平写不出这么弱智的理由,就算他们脑子进了水,他这么写也得考虑后果呀,你这不是骂人祖宗一样,逼着人家蒙怡起兵造反吗。

更可笑的是说赵高和李斯伪造遗诏,并且是赵高先提出来的。

赵高,中车府令,俸六百石,跟一个县长差不多一样。一个管理车马仪仗的秘书,无兵无权,甚至朋友都没几个。先不说秦始皇快死了,找人商量或者通知谁立谁为下一任皇帝,你赵高能不能凑到跟前都两说,你还知道立公子扶苏为皇帝?

我滴个乖乖,成年人只要想一想都不能信你个鬼。

看看跟秦始皇出门的几个人再说吧,李斯,这不用说了,冯去疾(估计为了编谎话,史记里就没提),蒙毅,肯定还有武将,但没有记载。这些人扒拉扒拉,赵高你能排上号么?能行你就不能只是六百石的一个小秘书了。

你还敢提改遗诏?

小小的赵高敢跟李斯这么大的“管道”提议篡改遗诏?额滴神,那是诛三族九族上下几辈人的大罪,一个小秘书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总理说,咱们把皇帝换了吧,这画风,也就写的人敢想。

万一李斯一歪歪嘴,不止你全家活不了,你家祖坟都得给你刨喽。先不说李斯答应不答应,赵高敢去冒这个险?谁信我服谁。

再说,在那个举国兵战的年代,打仗就跟过家家似的,这一份诏书发给手握三十万大军须臾即至咸阳的正副大帅手里,万一这两人要是脑子一抽风,带兵回来问你此事因何。咋办?

以李斯这种人物的脑子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吧?

更别说你们弄那个假诏连个防伪码都没有,假的跟水彩笔话的一样,人家就能乖乖自裁?

不怕万一么?赵高和李斯?(其余人咱就不算了,就当只有他两,好像写的只有他两,简直扯了好大一个蛋!)

真滴,我就想弱弱问一句,司马先生,我拿水彩笔画的一百块钱买你一包中华烟,你给不给我找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