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装里的大学问
作者:康全利
用于每个零部件之间防护的防护套成本要考虑进去;一线员工拆包装花费的时间要考虑进去;料箱有重量要求、器具有尺寸限制,运输器具的货车宽度和限高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我们周密地考虑了各种因素,精确计算出一个器具装“10件”这个最优值。
如果去过生产车间,你可能就不会对包装器具陌生,一个个摆满零件的料箱,一排排摆满小料箱的料架,一台台承载大料箱的托盘车,为零部件量身定制的各式各样的“外衣”,在生产车间里随处可见。但你可能并不知道,为什么这种零部件要用塑料箱而不是纸箱?为什么那种零部件在箱子里要横着摆而不是竖着放?为什么这一箱里要放10件而不是6件?这里其实有很多门道。
一群“不回家”的人
在天津工厂有这样一支团队,利用短短6个月时间,完成了150多种专用器具方案的验证、优化与样件认可,并在3个月内组织所有包装器具资源(小)批量准备到位,支持首款车型批量生产。他们就是天津项目包装器具规划团队。
天津项目现场照片(左一为作者)
按照新项目的进程,物流规划通常有一年时间对包装器具方案进行验证、优化与认可。而在天津项目中,项目整体进度决定了这些工作必须在半年时间内完成。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所有工作,支撑物流规划整体方案顺利落地,由我们物流规划部牵头,在物流管理、质保、车间、工厂服务科等专业部门组成的包装器具工作团队的精诚合作下,采取并行工作的方式,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争分夺秒,攻坚克难。
天津工厂首款车型投产前的一年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因为一些零部件的包装设计方案需要与总装设备匹配。我们经常要到工厂与质保、车间、总装、规划的同事对接,一年有320多天是在天津出差。经常是出差一个月后周五刚回到家,双休日又接到新任务需要马上申请出差,周一就马不停蹄地飞到了天津。
这就是当年的工作节奏,妻子有时会跟我调侃:“我真是爱上了一个不回家的人。”我理解她的不易,更打心眼儿里感谢她的支持和付出。孩子那会儿才一岁多,我甚至时常担心,自己经常不在家,他会不会不记得爸爸的样子了。
从“挂姿”到“卧姿”
包装器具作为供应链中零件流通的载体,方案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全供应链运行效率与成本。因此在整个项目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工作进度,还要关注工作质量。在天津项目中,我们通过公司内对标、行业对标、跨专业研讨,不断创新,形成了包括保险杠器具在内的很多优秀案例,对整个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与成本优化意义重大。
大家都知道,保险杠是防护车身前后部的一种安全装置。按照一汽-大众传统的包装方案,保险杠是以悬挂方式置于器具内的。在天津工厂项目中,为了优化成本效率,为终端用户降低成本,我们对保险杠包装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想要增加容量,不妨让保险杠在包装器具里的姿态从挂式变成水平摆放。”
“水平摆放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进一步确保零部件质量。”
“没错,虽然悬挂包装方案已经在一汽-大众使用了很多年,但我此前在做老款Q3项目时就发现,这种包装方式其实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由于保险杠只是通过几个点进行悬挂,运输过程中会发生振动,进而可能导致保险杠蒙皮与隔栅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按照一汽-大众的质量标准,出现这种问题的零部件是无法用于生产的,无形中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平放的话,零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比较大,如果能给接触面做好防护,确保不会划伤,就相对容易保证质量。”
凭借丰富的经验,我们很快找到了此次优化的大方向。
为什么是10个?
接下来,大家根据整体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优化方案:将保险杠在器具内平放两层,每一层放5件,总共放10件。而原方案每个器具只能放6件,新的方案明显提升了容量,降低了运输频次与费用。
不过,为什么是10个,而不是更多?
因为包括包装成本、物流成本在内,要考虑的限制因素有很多。用于每个零部件之间防护的防护套成本要考虑进去;一线员工拆包装花费的时间要考虑进去;料箱有重量要求、器具有尺寸限制,运输器具的货车宽度和限高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我们周密地考虑了各种因素,精确计算出一个器具装“10件”这个最优值。而这么一改,每年就可为一汽-大众节约上百万元的运输成本。
不“打”不相识
车间是器具的使用方,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使?取件过程中有没有问题?一线员工从使用角度给出的意见对我们最终确定方案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每一款设计都要到车间,让一线员工真正体验一下。
于是,问题真的来了。由于零部件定位方式的改变,员工操作时增加了一个走到器具中间取件的步骤,这不仅改变了一线员工原来的操作习惯,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线员工的工作量。
习惯了立式器具形式的车间同事一时不愿意接受新方式,这完全可以理解。但直接的后果是,器具评审难以进行下去,评审会毫无结果。不过,就像前面提到的,这项优化成果显著,我们还是要坚持推行。
“从一线员工的角度来说,新方案在操作上的确有难度。”
器具评审会上,一位车间班长态度坚决。之后无论我们怎么阐述新方案的优势,他始终坚持原有意见。那场评审会最后不欢而散了。
“班长,咱俩再单独聊聊吧。”过了几天情绪平复后,我又给那位车间班长打了电话,跟他约好第二天在工厂见面,印象中那是个周六。
“操作过程中具体都有哪些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嘛!”没想到,我们俩一聊就聊了好几个小时。回去之后,我和组内同事又重新梳理了思路,站在车间操作者的角度思考新方案,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我们对方案进行了调整。之后,我们又多次同车间同事研讨这个问题,通过深入沟通,获得了车间同事的支持,使新方案得以快速实施,我们和车间的同事也通过这件事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良好关系,为后续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方案运行得咋样了?”有一次见到那位班长我问道。
“现在一线员工很适应新操作流程了,而且改良后的方案确实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质量问题。你们真行啊,哈哈!”从他的脸上,我看到了发自内心的真诚笑容。
项目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离不开物流规划团队及各个部门的精诚合作,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成长,相互成就。我们不苛求零件的“外衣”多么华丽,只为精益生产和高效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