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母牛繁殖效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掌握母牛的繁殖规律

一、发情与排卵

1.发情与排卵规律

牛为全年多次周期发情。温暖季节,发情周期正常,发情表现明显。在天气寒冷、营养较差的情况下,牛将不表现发情。从上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的间隔时间称为发情周期,牛的发情周期约为21天。壮龄牛、营养体况较好的牛,发情周期较一致,而老龄牛以及营养体况较差的牛发情周期较长。

发情周期的出现是卵巢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卵巢周期变化受丘脑下部、垂体、卵巢和子宫等所分泌激素相互作用的调控。在母牛的一个发情周期中,卵巢上的卵泡是以卵泡发育波的形式连续出现的。卵泡发育波是指一组卵泡同步发育。在1个卵泡发育波中,只有1个卵泡发育最快,成为该卵泡发育波中最大的卵泡,称为优势卵泡。其余的次要卵泡发育较慢、较小,一般迟于优势卵泡1~2天出现,且维持1天即退化。牛的1个发情周期中出现2个卵泡发育波较多见,个别牛有3个卵泡发育波。在多个卵泡发育波中,只在最后一个卵泡发育波中的优势卵泡能发育成熟并排卵,其余的卵泡均发生闭锁。卵泡的生长速度并不受同侧卵巢是否有黄体的影响,所以,黄体可以连续2次在同侧卵巢上出现。

卵泡的这种周期性活动一直持续到黄体退化为止。在黄体溶解时存在的那个优势卵泡就成为该发情周期的排卵卵泡,它在黄体溶解后继续生长发育,直至排卵。有2个卵泡发育波的,排卵的优势卵泡在发情的第10天出现,经11天发育后排卵,发情周期为21天。有3个卵泡发育波的,排卵的优势卵泡在发情周期的第16天出现,但只经7天发育即排卵,发情周期为23天。

一般根据卵巢上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以及黄体形成和退化两个阶段,将发情周期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卵泡期是指卵泡开始发育至排卵的时间,黄体期指卵泡破裂排卵后形成黄体直到黄体开始退化的时间。母牛发情周期的分期及其生理变化见表1-2。

表1-2 母牛发情周期的分期及其生理变化

978-7-111-66431-4-Chapter01-3.jpg

2.母牛发情特点

(1)发情持续期短 以性欲维持时间而言,牛是发情持续时间最短的家畜,平均只有18小时(范围10~24小时)。这给发情鉴定带来困难,稍不注意,就会错过配种时间。

(2)对雌激素敏感 当牛有发情的表现时,卵巢上的卵泡体积很小,在有发情表现的初期,不易从直肠中触摸到。给牛注射少量的雌激素即能引起发情表现,说明牛对雌激素是很敏感的。因此牛发情时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都比马、羊、猪强烈而明显,这就为目测发情提供了方便。

(3)卵泡发育时间短、过程快 牛的卵泡从出现到排卵历时约30小时,所经历的时间比母马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发育阶段还要短,如果人为地划分牛卵泡发育的阶段,在检查间隔时间稍长时,往往不能摸到其中的某一阶段,所以直肠检查发情状态的重要性远不如马、驴的重要。

(4)排卵滞后 马、驴、羊、猪等家畜在没有排卵时,卵泡中还有大量的雌激素分泌,雌激素可使发情的精神、行为表现到排卵,雌激素水平降低之后才消失,牛却不然。牛的排卵发生在发情的精神表现结束后10~12小时,这是由于牛的性中枢对雌激素的反应很敏感,在敏感反应之后接着进入不应期,在牛性中枢进入不应期后即使血液中有大量雌激素流到性中枢,性中枢对雌激素已不起反应。牛的这一特点给发情后期的自然交配带来困难(拒绝交配),也给人工授精带来不便(输精时不安静,不利于操作)。

(5)子宫颈口开张度小 母牛发情期子宫颈口开张的程度与马、驴、猪等家畜相比要小。这是由母牛子宫颈的解剖结构特点所决定的。母牛的子宫颈肌肉层特别发达,子宫颈管道很细窄,而且由黏膜构成了2~3圈横的朝向子宫颈外口的大皱褶,这就使得子宫颈管道变得更加细而弯曲,即使在母牛发情期间,子宫颈开张的程度也不显著。这种特点也为人工授精时,插入输精器带来了困难。

【提示】

在直肠把握输精操作中,输精器应注意避开子宫颈管中的环状皱褶,以使输精器通过子宫颈,将精液注射到子宫体部位,若注入阴道则受精率很低。

(6)发情结束后生殖道排血排卵后阴门出血 发情时,血中雌激素的分泌量增多,使母牛子宫黏膜内的微血管增生,进入黄体期后,血中雌激素的浓度急剧降低,引起血细胞外渗,所以母牛发情结束后1~3天,特别是第2天,可以从外阴部看到排出混有血迹的黏液。发情后的出血现象,一般育成牛占70%~80%,经产牛占50%~60%。

(7)产后第一次发情晚 马、驴可在产后10天左右发情配种,俗称热配,牛则不行。据统计,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大多在32~61天,较其他家畜相对晚些。这是因为母牛的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之间的连接比马、驴、猪等家畜紧密,产后生殖器官受损严重,恢复较慢,使发情时间推后。营养状况差的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会更晚一些。因此,在生产中要注意观察产后第一次发情的时间,及时配种,以免拖配。

二、发情周期的内分泌调控

发情周期的规律性变化是生殖内分泌调节的结果。能够影响发情周期的激素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E2)、孕激素(主要为孕酮)及前列腺素(PG)等。

1.卵泡的发育与雌激素的分泌

在垂体GnRH的作用下,卵泡发育并产生雌激素。随着雌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上升,母畜出现发情表现,同时引起GnRH的大量释放,使血液中GnRH的浓度急剧上升,这一排卵前的GnRH峰是诱发卵巢上成熟卵泡排卵的诱因。

2.黄体的形成与退化

在发情前期,血中孕酮水平最低,排卵前的成熟卵泡颗粒层细胞在GnRH峰的作用下分泌孕酮,排卵后则随着卵泡细胞分化成黄体细胞,血中孕酮的水平上升。LH对孕酮的分泌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妊娠,子宫内膜产生的PGF浓度上升,通过子宫静脉透入卵巢动脉,进入卵巢,引起黄体退化。

三、受精过程

受精是指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穿入卵子,激发卵子,形成雄性和雌性原核并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双亲遗传性的细胞(合子)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精子、卵子受精前的准备

公牛在交配时,将精液射入母牛的子宫颈口附近。因此,精子到达受精部位需要一个运行的过程。精子运行的动力来自本身的运动,但主要借助母牛生殖道的收缩和蠕动。处在发情期母牛的生殖道收缩强烈,精子运行很快,只需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即可到达受精部位。但进入母畜生殖道的精子,并不能马上和卵子结合完成受精,而必须经过和母牛生殖道分泌物(确切讲是存在于发情期前后2天的输卵管液中的获能因子)混合,做某种生理上的准备,如除掉精子头部质膜上的去能因子(或抗受精素)、引发顶体反应(即精子头部质膜发生形态上改变的同时,激活顶体中含有的顶体酶)等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这个过程称为获能。卵子在排出后,随卵泡液进入输卵管伞后,借输卵管纤毛的颤动、平滑肌的收缩以及腔内液体的作用,向受精部位运行,经8~10小时到达受精部位壶腹部,在此处与壶腹部的液体混合后,完成获能,卵子才具有受精能力。

一般牛的精子存活时间为15~24小时,卵子为8~12小时。所以受精最好赶在母牛排卵前,以便受精时,在受精部位有活力旺盛的精子等候卵子。

2.受精的生理过程

首先,当精子、卵子在输卵管上1/3的壶腹部相遇后,精子顶体释放一种透明质酸酶溶解卵子周围的放射冠细胞。进入放射冠的精子,顶体能分泌一种叫顶体素的酶,在包围卵子的透明带上溶出一条通道而穿入透明带内,触及卵黄膜,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卵子,同时卵内发生收缩,释放某种物质,引发透明带反应,阻止后来的精子再进入透明带。接着精子进入卵黄,立即引起卵黄膜产生一种变化,拒绝新的精子进入卵黄,此即为卵黄的封闭作用。进入卵黄的精子尾部脱落,头部膨大变圆,形成雄原核,不久,卵子进行第2次成熟分裂,排出第2个极体,形成雌原核。两性原核形成后,相互移动,彼此接近,随即便融合在一起,核仁、核膜消失,来自父、母双亲的2组染色体合并为1组。至此,受精即告结束,受精后的卵子称为合子。

四、妊娠与分娩的生理变化

1.妊娠过程

牛受精卵在壶腹部停留到排卵后72小时,于第5天进入子宫。7~8天包围受精卵的透明带崩解,12~13天,胚泡呈椭圆形或管状,继而迅速成长为带状。发育着的胚泡长出绒毛膜,内含液体悬着胚胎,营养物质即可从母体子宫经过脐带进入胚胎,绒毛迅速延长,第15天占有原子宫角长度的2/3,第20天开始进入另一子宫角,30~35天绒毛膜和子宫黏膜通过胎盘建立牢固的联系。胎膜在180~210天以前生长很快,而胎儿在妊娠120天以后迅速生长,但增重最快是在妊娠的最后1个月。在配种后280天左右分娩。一般肉牛的妊娠期比乳牛长,怀双胎母牛的妊娠期缩短3~6天,怀公犊的妊娠期比怀母犊的妊娠期平均长1天。2岁左右牛的妊娠期比成年母牛的妊娠期平均长1天。冬、春季分娩的牛的妊娠期要比夏、秋季的平均长3天左右。

2.胎膜和胎盘

胎膜是胎儿本体以外包被着胎儿的几层膜的总称,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过程中的临时性器官,其主要作用是与母体间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护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胎膜主要包括卵黄膜、羊膜、尿膜、绒毛膜。卵黄膜存在时间很短,至28~50日龄即完全消失,羊膜在最内侧,环绕着胎儿,形成的羊膜腔内有羊水,最外层为绒毛膜,3种膜因相互紧密接触分别形成了尿膜羊膜、尿膜绒毛膜和羊膜绒毛膜。尿膜羊膜和尿膜绒毛膜共同形成一个腔,称为尿膜腔,内有尿水。羊膜腔内的羊水和尿膜腔内的尿水总称为胎水。胎水的作用包括:保护胎儿正常发育;防止胎儿与周围组织或胎儿本身的皮肤相互粘连;分娩时为产道天然的润滑剂,以利于胎儿排出。胎盘通常是指由尿膜绒毛膜与子宫黏膜发生联系所形成的特殊构造,其中尿膜绒毛膜部分为胎儿胎盘,子宫黏膜部分为母体胎盘。胎盘上有丰富的血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功能器官,具有物质转运、合成、分解、代谢、分泌激素等功能,以维持胎儿在子宫内正常发育。牛的胎盘为子叶型胎盘,胎儿子叶上的绒毛与母体子叶上的腺窝紧密契合,胎儿子叶包着母体子叶。胎儿与胎膜相联系的带状物称为脐带。牛的脐带长30~40厘米,内有1条脐尿管、2条脐动脉和2条脐静脉,动、静脉快到达尿膜绒毛膜时,各分为2支,再分成一些小支进入绒毛膜,又分成许多小支密布在尿膜绒毛膜上。

3.妊娠期内分泌的生理变化

妊娠期间,内分泌系统发生明显改变,各种激素协调平衡以维持妊娠。

(1)雌激素 较大的卵泡和胎盘能分泌少量的雌激素,但维持在最低水平。分娩前雌激素分泌增加,到妊娠9个月时分泌明显增加。

(2)孕激素 在妊娠期间不仅黄体分泌孕酮,而且肾上腺、胎盘组织也能分泌孕酮,血液中孕酮的含量保持不变,直到分娩前数天孕酮水平才急剧下降。

(3)促性腺激素 在妊娠期间由于孕酮的作用,使垂体前叶分泌促性腺激素的机能逐渐下降。

4.妊娠期生殖器官的变化

由于生殖激素的作用,胎儿在母体内不断发育,促使生殖系统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1)卵巢 妊娠期卵巢中黄体变化明显。如果配种没有妊娠则黄体消退,配种妊娠后,黄体成为妊娠黄体继续存在,并以最大的体积维持存在于整个妊娠期,持续不断地分泌孕酮,直到妊娠后期黄体才逐渐消退。

(2)子宫 在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的增长,子宫的容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子宫壁变薄,子宫腺体增长、弯曲。

(3)子宫颈 妊娠后子宫括约肌收缩、张紧,子宫颈分泌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分泌的黏液稠度增加,形成子宫颈栓塞,把子宫颈口封闭起来。

(4)阴道和外阴部 阴道黏膜苍白,黏膜上覆盖有从子宫颈分泌出来的浓稠黏液。阴唇收缩,阴门紧闭,直到临分娩前变为水肿而柔软。

(5)子宫韧带 子宫韧带中平滑肌纤维及结缔组织增生变厚,由于子宫重量增加,子宫下垂,子宫韧带伸长。

(6)子宫动脉 子宫动脉变粗,血流量增加,在妊娠中后期出现妊娠脉搏。

5.妊娠期体况的变化

初次妊娠的青年母牛,在妊娠期仍能正常生长。妊娠后新陈代谢旺盛,食欲增加,消化能力提高,所以,母畜的营养状况改善,体重增加,毛色光润,血液循环系统加强,脉搏、血流量增加,供给子宫的血流量明显增大。

6.分娩期间生理特点

母牛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道、胎儿及胎盘的关系而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产程长,容易发生难产。这是因为牛的骨盆腔横径较小,骨盆倾斜度较小,造成骨盆顶部能活动部分即髂关节及荐椎靠后,当胎儿通过骨盆时,其顶部不易向上扩张。骨盆侧壁的坐骨上棘很高,而且向骨盆内倾斜,也缩小了骨盆腔的横径。附着于骨盆侧壁及顶部的荐坐骨韧带窄短,使骨盆腔不易扩大。牛的骨盆轴呈S状弯曲,胎儿在移动产出过程中随这一曲线改变方向,延长了产程。骨盆的出口由于坐骨粗大且向上斜,妨碍了胎儿的产出。牛胎儿的头部、肩胛围及骨盆围较其他家畜大,特别是头部额宽,是胎儿最难产出的部分。一般肉用初产母牛难产率较高,产公犊的难产率比产母犊的高。

第二,胎膜排出期长,易发生滞留。牛的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绒毛和子宫阜的腺窝结缔组织粘连,胎儿、胎盘包被着母体胎盘,子宫阜上缺少肌纤维的收缩。另外,母体胎盘呈蒂状凸出于子宫黏膜,子宫肌的收缩不能从母体胎盘上脱落下来,所以胎膜的排出时间短者需要3~5小时,长者则需10多个小时。长时间胎膜不能排出,属于胎膜滞留。由于牛的胎盘结构紧密,分娩过程中,有相当多的胎盘尚未剥离,所以,胎儿娩出前一直可以得到氧气供应,即使产程长一点也不会造成胎儿窒息死亡。

【提示】

在生头胎时,因母牛生殖系统还没发育完成,产道相对狭窄,在生产实践中,应特别重视肉牛初产时的接产工作,万一发生难产,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发生重大损失。

7.产后生理特点

母牛产后的生理过程包括子宫的恢复、恶露的排出、泌乳和分娩后的发情与排卵几个环节。

(1)子宫的恢复 母牛子宫在排出胎儿及胎膜后2~3小时仍表现出较强的收缩和蠕动,即产后阵缩。在第4天以后,这种收缩力逐渐减弱。产后2周子宫阜急剧萎缩,脂肪变性,随后子宫壁中增生的血管、肌纤维和结缔组织部分变性被吸收,肌纤维细胞内的胞浆蛋白也逐渐减少。肌细胞的缩小使子宫变小,子宫壁变薄,同时,子宫黏膜上皮增生,母体胎盘的黏膜变性脱落,新的子宫黏膜上皮形成。子宫位置也由腹腔向骨盆腔回缩,最后子宫颈收缩封闭,子宫也基本上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但子宫孕角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还是比怀孕前增大许多。随着怀孕次数增加,子宫体积变大,且位置前移下垂。

(2)恶露排出 牛产后恶露的彻底排出一般为10~12天,如果产后3周还有分泌物排出,表明子宫内发生了病理变化,需进行药物治疗。

(3)泌乳 母牛在产后立即泌乳,最初五六天分泌初乳,乳汁浓稠,含有丰富的抗体,有轻度通便作用,对新生犊牛的抗病力及健康发育有重要意义。

(4)发情和排卵 产后母牛约在40天后开始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