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国》:曹丕称帝
在我国历史上,三国是一个极为著名的时代,很多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家喻户晓,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说《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但是小说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三国时期历史的波澜壮阔。在三国鼎力的形势下,英雄辈出、战乱不休、思想激烈碰撞,让这段历史有了巨大的魅力。
存亡时间: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帝王:魏文帝、汉昭烈帝、吴大帝等
都城:洛阳、成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政治措施:1.三国官制基本沿袭汉制,魏文帝建立了九品中正制。2.魏明帝时期制定《魏律》《州郡令》《尚书官令》《军中令》,对秦汉旧律进行了简化,对后来的晋律和唐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蜀汉的法律是《蜀科》,较为严峻。孙吴的法律相对较为和缓,后期才趋于严苛。
经济措施:1.东汉末年,曹操推行了屯田制度,并大兴水利,使得北方地区生产力大幅提升,曹魏建立后沿用这一制度,日益繁荣富庶。同时,建立大型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商业也非常发达。2.蜀汉大力扶植小农经济,重视农田水利灌溉事业。蜀汉的井盐、铁矿资源丰富,实行盐铁专营。织锦业极为发达,设立锦官来管理蜀锦的生产。3.东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有可观的屯田规模,积极兴修水利。东吴造船业很发达,青瓷业、铜铁冶铸业和纺织业也比较发达。
文化措施:1.“三曹”和“竹林七贤”是著名的文学家。曹魏时期诞生的玄学影响深远。魏人朱士行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西行求法的人,也是第一位汉族僧人。2.蜀汉谶纬之风流行,谯周是三国时代的大儒,著作很多。诸葛亮创作的前、后《出师表》是杰出的散文著作。3.吴国经济富庶、政治环境较为宽松,因此文化也有所发展,天文、数学、宗教、书法、绘画、建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
军事措施:1.曹魏军制与东汉相似,分为中军和外军,外军统帅由中央临时委派和更换,由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2.蜀汉大体分为前军、右军、左军、后军、中军五部分,军中设军师、都护、督军等。3.孙吴的部队建制分为五类,即中央兵、地方兵、诸将兵、诸王兵、准兵。孙吴的水军战斗力超群,大船可载军士达三千人。
历史贡献:1.诞生于三国期间的九品中正制是上承察举制、下启科举制的重要选官制度。2.“三曹”“竹林七贤”等人对后世的文学和哲学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3.公元230年,东吴将领卫温、诸葛直在夷洲停留一年,是我国政治势力第一次到达台湾。4.魏国发明家马钧发明了新式的织绫机,加快了丝织业的发展,他发明的龙骨水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
灭亡原因:司马氏家族的兴起,九品中正制强化了士族的力量,以及宗室实力的削弱,都使得曹魏皇室的权力逐渐旁落,最终被取代。蜀汉因宦官专权、频繁北伐、内部势力斗争严重等问题日益衰弱,于是被轻松消灭。随后,西晋经过十多年的准备,趁着孙吴君主骄奢残暴、变乱频繁的机会,一举消灭孙吴,统一了天下,三国时代终结。
孙权占了荆州,杀了关羽,怕刘备报复,就派使者给曹操送了封信,表示愿意归顺曹操,并且劝曹操顺应天命,趁早即位称帝。
曹操接到这封信,就随手递给他的心腹大臣看。他微笑着说:“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
自从汉献帝迁都许都以来,朝廷大权和兵权全掌握在曹操手里。曹操要废掉汉献帝,自己称帝,还不容易?可是他考虑到汉室虽然衰落,可在许多人心里,它毕竟是正统皇室。曹操为魏王时就遭受了朝廷内外的反对。他担心自己如果进一步称帝的话,不但会留下一个谋朝篡位的骂名,还会失去现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因此放弃了称帝。
他沉思一下,又说:“如果真有天命的话,我就做个周文王吧!”意思就是让他的儿子来做皇帝。
分香卖履
曹操临死前,留下了《遗令》,吩咐让自己的婢妾和歌舞伎住在铜雀台上,把剩下的香分给诸夫人,让夫人们学着做鞋卖钱等。当时人都嘲笑曹操临死前惦记的竟是这些鸡毛蒜皮般的小事。
这件事过了不久,曹操旧病发作,请医服药都没有用,终于死在洛阳。这一年(公元220年),他六十六岁。曹操死后,王太子曹丕继承他的职位做了魏王和丞相,掌握朝廷大权。在谋臣的鼓动下,曹丕立即开始了取代汉朝的计划。为了名正言顺,一场禅让帝位的好戏上演了。
当年,汉献帝在曹丕亲信华歆的逼迫下,发出了“禅让”的第一道诏书。诏书一发出,一大群大臣就劝曹丕登基。曹丕拒绝了,还假惺惺地说这加重了他的罪过。大臣们继续不知疲倦地劝进,汉献帝也“主动”发了好几次诏书,坚持要把皇位交给曹丕。
曹丕连续推让了五次,戏终于演够了。在他的授意下,汉献帝命人搭了一座“受禅台”,又精心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完成了禅让仪式。
曹丕正式称帝,国号魏,史称魏文帝,定都洛阳。为了维护统治,曹丕又在尚书陈群的建议下创立了“九品中正制”,成功地笼络了豪门大族。这时,曹丕却想起了自己的另一个心腹之患——弟弟曹植。
曹操有好几个儿子,最宠爱的就是曹植和曹丕两兄弟。曹丕长大后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十来岁就会骑马射箭了,而且在父亲的影响下,对诸子百家也有较深的研究。曹植则从小聪明过人、才华横溢,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却有些任性好酒。他十几岁时候,就读了不少书,能写很出色的文章。
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有点怀疑,问曹植说:“这是你请人代写的吗?”
甄皇后
曹丕的皇后就是大名鼎鼎的甄姬,她原本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曹操攻破邺城之后,她由于美貌绝伦被曹丕看上,成为曹丕的妻子,后又被封为文昭甄皇后。传说曹植著名的《洛神赋》就是以甄姬为原型创作的。
曹植跪下来说:“孩儿出口成文,下笔成章,怎么会叫人代写呢?父王不相信,可以面试。”
曹操试了曹植几次,觉得他果然才华出众,因此对他特别宠爱,多次想把他封为王太子,只是因为有些大臣反对,才决定不下来。
曹丕怕自己地位不稳,便想方设法讨曹操欢喜。有一次,曹操出外打仗,曹丕、曹植都去送行。临别的时候,曹植当场念了一段颂扬曹操功德的文章,大家听了十分赞赏。
有人在曹丕耳边小声说:“大王要离开了,你只要表示伤心就是了。”曹丕果然抹着眼泪向曹操告别,曹操很受感动,也掉下了泪。
这件事使曹操觉得曹丕文才虽然不如曹植,但是心地老实,对他有感情。再加上左右侍从替曹丕说好话的人不少,曹操宠爱曹植的心渐渐变了。
曹植是个不注意小节的人。有一次,他竟在王宫里坐着车马,私自打开王宫外门出去。这件事可违反了宫里的规矩。曹操听了这件事,大为恼火,把管宫门的官员办了死罪。
又有一次,曹操派曹植带兵出征。曹丕得到消息,事先送酒食去,跟曹植一起喝酒,让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正在这时候,曹操派人找曹植去,连催几次,曹植还没醒来,曹操只好把派曹植出征的事取消了。
曹丕
曹丕也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他的《燕歌行》是七言诗的鼻祖,他的《典论》也是非常重要的著作。
打这以后,曹操就打消了把曹植立为王太子的念头。
曹丕称帝以后,仍旧嫉恨曹植。有一次,他就抓住机会把曹植抓了起来,要处曹植死罪。两人的母亲卞太后知道了,着急得了不得,连忙在曹丕面前给曹植求情,要他看在同胞兄弟的份儿上,宽恕曹植。
曹丕不能不听母亲的话,再说,为了一点小事杀了兄弟,自己也不体面,就只把曹植的临淄侯爵位撤了,降为一个比较低的爵位。
据说,曹丕把曹植召来以后,为了要惩罚他一下,要他在走完七步的时间里作出一首诗。如果作得出,就免他一死。
曹植略略思索一下,就迈开步子,走了几步之后,随口就念出了一首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觉得自己对弟弟也逼得太狠,心里感到惭愧,就免去曹植的死罪,但此后曹植就被贬到外地,再也接触不到权力中心了。
没有了内患,曹丕把目光投向了两个外敌——刘备和孙权,开始积极筹备灭掉这两股势力。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史称汉昭烈帝,国号汉,定都成都。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武昌,后迁都建业。
这就是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维持了四十多年。
而从来没有真正当过一天皇帝的汉献帝刘协,在曹丕称帝后,被贬为山阳公。刘协去世后,魏国以汉天子的规格和礼仪安葬了他,谥号“孝献皇帝”。
课堂在线
智慧点评
曹操不是没有称帝的野心,而是知道时机并不成熟,于是默默积蓄力量,不断提升曹家在朝中的影响力、掌控力。有曹操积累下来的深厚基础,曹丕才最终实现了曹家称帝的愿望。
要点掌握
1.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称帝,三国时代正式开始。
2.曹植才华过人,由于与曹丕争夺储位遭到嫉恨,始终得不到重用。
3.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但孙权直到公元229年才称帝。
考点追踪
1.曹丕是怎样登上帝位的?
2.曹丕为什么要猜忌曹植?
课本里学不到的趣味知识
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大致上指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个文学家群体,一个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人称“建安七子”;另一个就是“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
曹操率先打破当时盛行的骈体文格式,采用通脱的文体做文章,他的《观沧海》是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丕首创七言长诗,留下了闻名古今的《典论》;曹植被称为“一代诗宗”,佳作很多,他的《洛神赋》辞采华美,令人回味无穷。
建安七子不仅自己是大文学家,还大力推动、弘扬文学事业,使得建安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繁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