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紧张与平静
战争的力学定律
我们在本篇第16章已谈过,在大多数战局中,间歇和平静的时间比行动的时间要长得多。尽管我们在第10章中又谈到现代战争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真正的军事行动总是被或长或短的间歇所中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两种状态的实质做进一步探讨。
如果军事行动中发生了间歇,双方都不抱积极的目的,那么就会出现平静,因而也就出现均势。当然,这里指的是最广义的均势,不仅指军队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均势,还包括一切关系和利害在内的均势。但是,只要双方中有一方有了新的积极目的,并且为此进行了活动(即使只是一些准备活动),而对方一旦对此采取对策,那么双方之间就会出现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将持续到决战结束时为止。
在双方决战结束以后,接着就会出现向这一方向或那一方向的运动。如果这个运动遇到必须克服的困难(如内部阻力)或新出现的对抗力量的作用而衰竭下来,那么,不是再度出现平静,就是产生新的紧张决战,然后又会出现一个新的、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方向相反的运动。
在平静和均势的状态下,也可能有某些活动,但这些活动只是由偶然的原因引起的,而不是由能导致重大变化的目的引起的。这些活动中也可能包括重要的战斗,甚至是主力会战,但是它们的性质毕竟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往往产生不同的效果。
当出现紧张状态时,决战总是具有更大的效果,这一方面是因为在这时人们的意志能发挥更大的力量,环境会产生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大规模的行动已经有了各方面的准备。这样的决战犹如密封良好的地雷的爆炸效果,而同样规模的事件如果在平静状态中发生,却仿佛是散放着的火药在燃烧。
此外,紧张的程度各不相同,从最紧张的状态到最不紧张的状态之间有各种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最弱的紧张状态同平静状态之间就只有很小的区别了。
上述考察中对我们最有益的就是由此得出的结论:同样的措施在紧张状态中比在均势状态中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和更好的效果,而在最紧张的状态中,其重要性也就上升为最大。
例如,瓦尔密炮击比霍赫基尔希会战更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敌人无法防御而放弃的地区展开驻防,同在敌人为了等待更有利的决战时机而退出的地区展开驻防,应该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式。抗击敌人的战略进攻时,一个不合适的阵地,或者一次错误的行军,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在均势状态中,这些缺点只有在特别突出的时候才会促使敌人行动。
以往大多数战争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均势中度过的,或者,至少是在程度较轻、间歇较长和作用较小的紧张中度过的。在这种状态下发生的事件很少会产生很大的结果,它们有时只是为了庆祝女皇的诞辰(霍赫基尔希会战),有时只是为了争取军人的荣誉(库涅斯多夫会战),有时只是为了满足统帅的虚荣心(弗赖贝格会战)。
我们认为统帅必须清楚地辨别这两种状态,并且能针对这两种状态合理地行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但1806年战局的经验却告诉我们,人们往往离这个要求还很远。在当时那种一切都集中于主力决战的高度紧张状态中,统帅本来应该把全部力量都用在这个事关重大的主力决战上,然而,却只是建议性地提出了一些措施,即使有一些措施确已付诸行动(例如对弗兰肯地区进行侦察),也不过是一些只能在均势状态中引起微弱振荡的活动而已。人们只注意了这些引起混乱和占用精力的措施和意见,却把唯一能够挽救大局的必要措施遗忘了。
这种理论上的区分对于进一步阐述我们的理论也十分必要,因为关于进攻和防御的关系以及实施进攻和防御所要谈的一切都同危机状态(各种力量在紧张和运动时所处的状态)有关,危机是真正的战争,均势状态只不过是危机的反射而已。在均势状态中进行的一切活动,我们只能看作是派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