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选择
洛阳景色很美,龙门石窟、香山都是著名景点,徐凝《和秋游洛阳》即是对此的咏叹:“洛阳自古多才子,唯爱春风烂漫游。今到白家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白居易晚年最爱洛阳,现在洛阳还有白居易故居与白居易墓。白居易故居位于唐代洛阳城东南履道坊西门内西北隅,今狮子桥村东北约150米处,为白居易五十三岁时购买的散骑常侍杨凭宅,白居易曾在这里度过晚年。白居易宅靠近裴度宅,并隔伊水渠与履信坊内其友元稹的宅邸为邻。1992至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对白居易故居进行了考古发掘,历时140天,总发掘面积7249平方米。发掘出的主要遗迹有坊间道路、水渠、房屋居址、园林中的瓦渣小路等,同时还有大批的唐宋遗物。临坊的西侧有并行的水渠两条,发掘长度128米,各宽10米左右,距现代地面约3米,同时还发现了白居易制作的经幢,经幢上抄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大悲心陀罗尼经》。
白居易的墓也在洛阳,就在龙门石窟对面的香山一带。(见图1-4)
·图1-4 明·周臣《香山九老图》
然而北宋以后,洛阳的地位就日渐下降,原因有三:
第一,政治中心东移,汴梁开封开始崛起。
开封在唐代地位还不显著,但是到了五代时期日渐重要,朱温的大本营就在这里,后来北宋也将首都定在了这里。就当时中原地区而言,还是容纳不了两个同样繁华的大城市。所以随着政治中心向开封东移,作为西京的洛阳就慢慢衰落了。
第二,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南朝就已经开始,一直到南宋才宣告结束,在这个过程的早期阶段,因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而洛阳作为大运河之中枢,曾经是受益者——长安由于三门峡砥柱之险,所以漕运比较困难。洛阳仰仗着大运河一时之间风头无两,隋炀帝、武则天都非常喜欢洛阳——但是经济重心的南移会带来政治和文化重心的南移,虽然明清时期的首都是北京,但是将北京定为首都,是因为它的战略地位,并不是因为经济。可以说,洛阳的衰落与整个北方的衰落是同步的。
第三,是由于大运河的改道。
元朝废弃了隋唐大运河,改为京杭大运河,而京杭大运河裁弯取直,不再经过洛阳。(见图1-5)在古代,只要一个城市不再是交通要道,那么它的衰落就是必然的。这个举动,也反映了在元朝统治者的心目当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大都和江南,中原地区几乎是一个被忽视、被遗忘的角落。
·图1-5 元代时的大运河路线图,据中华书局陈璧显编《中国大运河史》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