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的日常生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梅妃故事与红叶题诗

说到唐玄宗不去洛阳,就得提到一个名人,梅妃。从宋代开始,有了一个说法,那就是唐玄宗还有个宠妃梅妃,梅妃与杨贵妃之间有着明争暗斗。这个梅妃,很多人相信确有其人,甚至于日本作家井上靖写的历史小说《杨贵妃传》里面也有关于梅妃的描述。传说梅妃原名江采苹,福建莆田人,父亲是医人,她自幼聪颖,很小就能背诵《诗经》,善于吟诗作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后来高力士出使闽、粤,见到了江采苹,惊为天人,于是将其献给唐玄宗。江采苹一时间宠冠后宫,因为她喜爱梅,气质也像梅花一样高冷,所以唐玄宗戏称其为“梅妃”。但是杨贵妃入宫后,梅妃便失宠,后来还被杨贵妃设法贬入洛阳上阳宫。据说,梅妃居上阳宫时,唐玄宗曾经回心转意,却被杨贵妃发现,百般阻挠他们相见。最后梅妃再度失宠,她痛不欲生,大骂杨贵妃。杨贵妃甚至还撺掇唐玄宗将其处死。但是唐玄宗对梅妃感到内疚,还曾秘密赐给梅妃一斛珍珠。梅妃含泪写了一首诗酬答,唐玄宗命人谱成曲,曲名《一斛珠》。一直到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跑没有带上梅妃,梅妃就此下落不明。后来据说她还曾托梦给唐玄宗,说自己死于乱兵之手,云云。唐玄宗后来派人在梅树下找到了她的尸骸,以礼改葬。故事很生动,和天宝年间的局势配合得也紧密,但是梅妃确有其人吗?

首先,梅妃不见于任何唐史记载。白居易甚至连唐玄宗时期洛阳上阳宫的宫女都能采访到,却没有提到梅妃。白居易不提,陈鸿写《长恨传》也不提。这只能说明起码他们那个年代还没有梅妃的传说。

其次,梅妃故事来自南宋成书的《梅妃传》,其中记载了梅妃的事迹,原题名唐代曹邺所著。曹邺确有其人,但是否写过《梅妃传》值得怀疑。《唐才子传》卷七:“邺,字邺之,桂林人。累举不第,为《四怨三愁五情》诗,雅道甚古。时为舍人韦悫所知,力荐于礼部侍郎裴休。大中四年张温琪榜中第。看榜日,上主司诗云:‘一辞桂岩猿,九泣都门月。年年孟春至,看花如看雪。’《杏园宴间呈同年》云:‘岐路不在天,十年行不至。一旦公道开,青云在平地。’又云:‘匆匆出九衢,童仆颜色异。故衣未及换,尚有去年泪。’又云:‘永持共济心,莫起胡越意。’佳句类此甚多,志特勤苦。仕至洋州刺史。有集一卷,今传。”《新唐书·艺文志》载有“《曹邺诗》三卷,字邺之,大中进士第,洋州刺史”。《宋史·艺文志》记载有“曹邺《古风诗》二卷”,均没有提到曹邺著有《梅妃传》。

自古以来,为了取信于人,古籍时有假托作者,《梅妃传》自注作者为曹邺,不足为凭。鲁迅《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认为该书是南北宋之交的伪作;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认为唐曹邺说可信;程毅中《宋元小说研究》、章培恒《〈大业拾遗记〉〈梅妃传〉等五篇传奇的写作时代》则对李说多有反驳,支持鲁迅看法。程毅中认为是北宋作品,程杰《关于梅妃与〈梅妃传〉》认为是南宋绍兴十三年至十八年(1143—1148年)五、六月间的作品。总之,学术界多数认为《梅妃传》及其作者都是虚构。

除上述,《梅妃传》中唐玄宗与梅妃在洛阳上阳宫幽会的记载也与历史不符。《梅妃传》里说梅妃遭到杨贵妃嫉妒,被打入洛阳上阳宫。后来唐玄宗思念梅妃,还曾经悄悄把梅妃召到翠华西阁幽会。后被杨贵妃发现,梅妃步行返回上阳宫。可是问题在于,开元二十四年以后唐玄宗就宣布不再去洛阳,那么所谓开元二十八年以后唐玄宗还在洛阳密会梅妃,自然就是子虚乌有。

说起洛阳宫殿,徐凝有《上阳红叶》诗写道:“洛下三分红叶秋,二分翻作上阳愁。千声万片御沟上,一片出宫何处流。”这里涉及一个上阳宫的故事。这个故事见于《本事诗》:诗人顾况在洛阳,与三位诗友在上阳宫外水边游玩,发现一张大梧桐叶,上面题了一首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看明白了,这是怀春诗,应该是宫内宫女所写,所以第二天他来到上游,也在一片叶子上题诗,扔进水里,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又过了十余日,有人于苑中寻春,又在一片叶子上发现了一首诗,赶紧拿给顾况看。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这俨然就是一则爱情故事,有情人是否终成眷属,《本事诗》没有答案。这个故事很唯美,但是真实性如何?(见图1-3)

1-3

·图1-3 明·唐寅款《红叶题诗仕女图》

顾况确有其人,为唐肃宗时期的进士,还曾经提携指导过年轻的白居易。《全唐诗》收了他的《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另外他还写有《宫词》,也是描绘深宫宫女的哀怨。《旧唐书》、《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顾况》中都有他的传记,但并无红叶题诗传情这段故事,可见这是民间传闻罢了。在《古今诗话》里还有个类似的故事:“卢渥舍人应举京师,偶临御沟,见一红叶,上有一绝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卢得之,藏于巾箧。及宣宗有旨许宫人从人,卢所获人,因睹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不谓君得之。’”主角变成了卢渥,地点变成了长安,时间变成了唐宣宗时期。这大约就是那时候一种段子故事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