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自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爱生气,怎么办?

我曾经是一个很容易生气的人。

但是,年龄渐长之后,发脾气肯定让人觉得自控力差,我就改成了生闷气,还自以为很得体,别人都看不出来。直到某天我发现,那些被压抑的愤怒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到了另外一些不相干的事情里。比如,挑剔伙伴的工作,和朋友谈话打不起精神,对父母很敷衍,和孩子相处也没耐心……那些没有被合理排解的怒火,转化成了这些反常行为,给我带来了更多问题。

我开始认真思考:为什么自己爱生气?有没有办法安全地排解怒气呢?

很多资料都说,当代人“怒点”普遍低,很多人都是“易怒体质”,遇到一点小事就想发脾气,无论是开车遇到堵车、在网络上遇到杠精、跟男朋友话不投机,都会让我们忽然陷入愤怒。

其实,从情绪的角度来说,愤怒并不是一种完全负面的情绪,愤怒是人类的本能,三个月大的婴儿已经会表达愤怒,适当合理的情绪输出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必要。

在《情绪自控》这本书的第二个章节,我想说说“易怒体质”,它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面:识别不了愤怒,在不该愤怒的时候愤怒,用不恰当的方式发泄愤怒。

我也用一个人物做说明,她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妻子——“末代皇后”婉容。

易怒体质是天生的吗

美国女记者格蕾丝·西登1920年来到中国,在《中国灯笼》这本书中描写了她眼中的末代皇后婉容:

皇后看上去十分娇弱,按照中国的算法她十七岁,按照我们的算法才十六岁。她文雅地走近,像风信子一样摇曳生姿,伸出她瘦削而冰凉的手,用英语向我打招呼:“认识您很高兴。”

她穿着淡粉紫色的毛边丝袍,上面绣着象征皇室的蓝色牡丹,身材显得更为修长,她大方地直视着我,嘴唇饱满,笑容温和,她长着好看的鹰钩鼻,鹅蛋脸型,皮肤光洁,胭脂和口红恰到好处。

她真的很漂亮,倾国倾城。

这是一位西方女性眼中,1922年大婚前夕即将离开娘家的婉容,她生长在显赫的家族,祖父锡林布是一品荫生大门侍卫,父亲荣源是一等轻车都尉,时任内务府大臣,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女孩应该和男孩同样接受教育;母亲家族更荣耀,生母爱新觉罗·恒香在女儿两岁时去世,父亲续娶了她的堂妹、军机大臣毓朗贝勒的次女爱新觉罗·恒馨,她们都拥有皇族姓氏,继母性格开朗,处事果断,对婉容视如己出,非常溺爱。

婉容的少女时代非常幸福快乐,她无忧无虑,几乎没有生气的理由。

很多人觉得,急躁的性格和脾气是天生的,真的吗?

盘珪禅师是日本十七世纪江户时期著名的高僧,信徒问他:“我天生暴躁,不知要如何改正?”

盘珪说:“是怎么一个天生法?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我帮你改掉。”

信徒答:“不!现在没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会跑出来。”

盘珪说:“如果现在没有,只是在某种偶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么就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出来的,现在你却把它说成是天生的,将过错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这个答案和信徒的想象完全不同。

很多人在生气之后习惯给自己找借口说:“我天生就是急性子、暴脾气。”“我也没办法呀!”并且用这个理由来求得别人的原谅。

实际上,除了极少数的病理因素,绝大多数人的怒火都不是天生的。

就像婉容,从少女时代的经历看,她就不是天生的暴躁和神经质,那么,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化了呢?

结婚之后。

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提到了自己身体的问题。少年时,皇宫里太监喜赌钱吃酒,但是皇帝寝息需要人守夜,于是太监和宫女研究,怎样才能使小皇帝睡得沉,便早早教他男女之事,他正值青春期发育,身边缺少长辈引导,却被太监和宫女误导,导致毕生无法完成夫妻生活,无法生育。

溥仪四十年后描述自己的新婚之夜:“被孤零零扔在坤宁宫的婉容是什么心情?那个不满十四岁的文绣在想些什么?我连想都没有想到这些。”

由于生理问题,皇帝缺席了新婚之夜,他丢下新娘,独自回到养心殿自己的卧室。

婉容起初用一些时髦的爱好排遣寂寞。

她爱打网球,和溥仪组队打混合双打,对手是弟弟润麒以及溥仪的老师庄士敦;她喜欢小动物,除了猫、狗、绵羊,还有一只慈禧时代留下的五色鹦鹉,婉容教它用英语问早安,喂它吃瓜子;她喜欢照相,戴着华贵的头饰,在气氛森严的皇宫中摆弄相机和鲜花;她还在1923年学会了弹钢琴。

但是,这些娱乐活动依旧不能使她开心,侍从们经常看见皇后愁眉紧锁,表面的热闹无法抚平内心的孤寂,婉容又学会了抽鸦片,甚至有专门的太监服侍皇后吸烟,那时,她每顿饭后已经要吸八个烟泡。

可是,婉容依旧不开心,于是,她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敌人”,向这个“假想敌”发泄怒火。

怒火绕了个圈,最终烧坏自己

这个敌人就是淑妃文绣。

文绣的父亲曾任内务府主事,他去世后家道衰落,十三岁的文绣被选为淑妃后家境获得极大改善。婉容比文绣年长三岁,她对别人尚能自持,对文绣这个情敌却极霸道,两人经常书信来往,从保留的信件看,婉容相当挤对文绣。

我挑选一封给大家感受一下——

“爱莲女士惠鉴”(爱莲是文绣进宫后给自己取的别名):

“数日不见,不知君还顾影自怜否?余今甚思购一明镜,以备顾君之影。念有一曲,以还君一笑:爱莲女士吉祥,爱莲女士弹琴弹得好,爱莲女士唱得好,爱莲女士的娇病好点了。爱莲女士进药了吗?爱莲女士进得好,拉得香。祝君晚安!”

意思就是:好几天不见啦,你还在顾影自怜吗?我给你买了面镜子,以备你随时顾影自怜。这有首歌儿:爱莲女士吉祥,爱莲女士弹琴弹得好,唱歌唱得好。矫情病好了吗?吃药了吗?祝你吃得好,拉得香。晚安哦!

这封信,很坦率地说,哪里像一个皇后写的?完全就是个任性、嫉妒、有点欺负人的小女孩。

婉容还喜欢在诗词里讽刺文绣,有一次她写了一首词,叫《桃花歌》,我也挑几句念给你听听——“桃花面上桃花癣,桃花口、气如兰,桃花齿、似叶烟,桃花唇、似血盆”,意思就是:文绣啊,你长得真不好看,牙又丑又黄,嘴巴大得像血盆。

说实话,要不是看到了真实的史料记载,也完全无法相信这出自受过良好教育的婉容手笔。

可是,文绣从未夺走溥仪的陪伴,她和婉容一样并未和溥仪有过夫妻之实,她既没有皇后尊贵的地位,更没有娘家的实力做后盾。文秀值得婉容发泄怒火吗?根本不值得。对方只是一个比她更弱势、更孤独的女孩而已。

两人的矛盾错不在文绣,而在于婉容本身的怒点非常低,发火的方式也很幼稚。

1924年,直系军阀冯玉祥下令,将末代皇帝驱逐出紫禁城,取消对皇室的一切优厚待遇。十一月五日上午,国民军包围皇宫,限令溥仪三小时之内搬出。

1925年2月,溥仪偕同家眷抵达天津,前后在张园和静园居住了近七年,这期间,婉容和文绣的矛盾到达顶峰,也间接导致了自己和溥仪关系的恶化——婉容恨不得把文绣赶出皇室,溥仪夹在中间烦不胜烦,文绣也对溥仪偏袒婉容极度不满。

在这种僵持和煎熬里,婉容患有多种慢性病,神经衰弱、见风过敏,眼病也愈重,鸦片烟瘾越来越大,在天津居住七年,大病过三次,种种分歧使婉容和溥仪矛盾公开化,两人只在吃饭时才见个面。

1931年10月22日,文绣与溥仪离婚,婉容表面得偿所愿,实质却是她和溥仪夫妻关系降到冰点。

文绣的离婚协议书总共三条:

一、离婚后,溥仪付给文绣生活费5.5万元。

二、允许文绣带走穿用的衣服和日用品。

三、文绣回北平母亲家生活,不得做出任何有损溥仪声誉的事情。

文绣以离婚走出黄金鸟笼,此后的生活,无论贫富悲喜,至少她拥有自由。

爱面子的末代皇帝却因为“被离婚”颜面大跌,他把怒火转嫁给婉容,认为是婉容的嫉恨造成文绣出走,从此对她极尽冷落。

真正让婉容跟溥仪的夫妻关系彻底决裂,源于一次传说中的私通事件。

影视剧大多渲染“婉容出轨侍卫”,但是婉容女伴崔慧梅却认为这是对皇后的污蔑,她说:“丑闻发生在1935年至1937年间,我姐姐是宫里内府内务总管,宫中除了皇上与太监,其他男人不能入内,此外,日本人也在严密监视,假如皇后真有越轨行为,从怀孕到生产的九个月,溥仪爷不知不闻?所有御医放大假?最可怜的是婉容皇后这个时候开始精神崩溃,对于一个终日疯疯癫癫的妇人,她会偷汉子?”

另外一方面,侍奉溥仪三十三年的李国雄却证实婉容确实分娩过一个女孩,他把孩子降生的消息报告皇上,皇上轻轻吩咐了一声:“扔了吧!”于是,婉容的亲哥哥润良夹着孩子送到内廷护军宿舍附近的锅炉房烧化。

孩子的父亲,很可能是溥仪的随侍李体玉,他几乎二十四小时跟随溥仪,晚间就休息在皇上房间外面,与皇后的卧室一个屏风之隔。为了避免传闻外扬,溥仪开除李体玉,秘密遣人送他回北京,永远不许再回来。

无论哪种说法是真实的,至少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溥仪和婉容关系崩溃;第二,婉容精神失常。

皇后从此被打入“冷宫”,从1935年到1945年,在地狱般的“冷宫”度过漫长的十年,直到1946年6月20日清晨五点钟,四十岁的婉容病死在延吉监狱,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监狱条件太差,几个犯人用炕席裹了她的尸体抬到东墙外的水沟旁。

两个最重要的原因,导致了愤怒

从客观上说,婉容的悲剧有时代的原因,那个时期的中国政权交替频繁,极其动荡,皇后这个位置是既尴尬又危险。另外,婉容身边最亲近的人,她的父亲荣源和她的丈夫溥仪也有责任。荣源自己想当皇帝的岳父,不惜花钱把女儿嫁进皇宫,据说,荣源为了让女儿“竞选”成功,砸了二十万两黄金。而溥仪,他本身就缺少正常的情感表达。

可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改变时代的大环境,绝大多数普通人能够影响的,无非是自己身边的小环境,婉容的悲剧更源于她自身性格,她控制不了自己的愤懑,也不知道怎样表达和疏导,最终被说不清楚的怒火吞没。

什么是“容易被激怒”?意思就是,面对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能管理好情绪,有的人却管理不好。

打个比方,早上上班遇到堵车,有人抱怨两句就过去了;有人在这几分钟听了一首歌,还挺开心;还有人“路怒症”一下就犯了,狂按喇叭,甚至还会超车、加塞。

回过头来看婉容,文绣跟她所处的环境几乎一样,但文绣能够整理清晰自己的情绪,没有像婉容一样从孤独变成生气,再变成嫉妒,最后转变成神经质和精神疾病。

从婉容身上,可以看到导致愤怒的两个最常见的原因,一个是恐惧,一个是压力。

婉容处理不好跟文绣的关系,动不动就吃醋,而且都是毫无理由的飞来横醋,很大程度来源于她内心的恐惧,她把文绣当成“假想敌”,害怕文绣取代自己的位置。

假如文绣同样易怒,那就糟糕了。好在文绣很安定,她知道矛盾的源头不在婉容,在于溥仪和宫廷制度,她当然也苦闷,但是她既没有抽大烟,也没有去自我折磨,文绣每天在宫里的安排是这样的:早上梳洗完毕先到溥仪寝殿问安,再到皇后和四位太妃寝宫依序请安,之后回到自己居住的长春宫关上宫门刺绣,或者教宫女认字,她十四岁活得比人家四十岁还规律和佛系。

除了恐惧,长期积攒的压力也会导致愤怒。

婉容跟溥仪从结婚以来就是有名无实的夫妻,婉容在爱情上始终是缺失的。

但是同样,文绣跟婉容也在面对相同的状况,而且文绣的生存环境更不乐观——他们三个离开紫禁城之后,溥仪被废,成为平常老百姓,按照第一顺序,妻子自然是婉容,文绣作为曾经的皇妃,位置尴尬,既没有名分,还要承受婉容的挤兑。

按常理,文绣的压力不是更大吗?文绣是怎么做的呢?

她清楚地知道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溥仪身上,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跟溥仪离婚。中国历史上敢放弃皇帝的女人,千百年来只有她一个。她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请了三个最有名的律师,直接把离婚诉状递交到了法院——这件事在当时成了爆炸新闻,在历史上被称作“刀妃革命”,刀妃指的就是文绣。

这放在当年,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文绣的离婚对婉容而言,应该是一种提醒,即便和皇帝在一起婚姻不幸福,也还是有解决办法的。但是,婉容不愿放弃皇后的光环,选择继续忍受,依然把自己的生活和前途寄托在这个“丈夫”身上,可是溥仪连自己的人生都掌控不了,怎么可能保护她呢?

婉容看不清这一点,内心苦闷的情绪又不知道怎么排解,那怎么办呢?她变本加厉抽鸦片,和溥仪关系继续恶化,彻底毁坏了自己的健康,还有婚姻中原本已经很寡淡的情分。

排解愤怒情绪的四种有效方法

真正的愤怒管理并不是要让人去压抑自己的怒火,而是如何去认识愤怒的深层原因,学会用健康的、有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

我有一份管理愤怒的清单,有四点内容:

(1)及时观测愤怒信号。

(2)提高“情绪粒度”,重新描述自己的愤怒。

(3)警惕亲密关系当中,用发怒来索取关心的行为。

(4)用愤怒表明自己的底线和边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第一,及时观察愤怒的信号。

在愤怒情绪即将爆发前,我们的身体会给出一系列信号,嘴上不说,身体却很诚实。愤怒会激活大脑中的杏仁核,身体在杏仁核的驱动下超负荷运转,做好瞬间爆发的准备。

如果能察觉到身体上的愤怒信号,就可以在愤怒失控之前,有意识地去排解。比如,身体的反应包括:脸色涨红,有的人眼睛也会轻度充血;身体和手心出汗,心跳加速;全身肌肉紧绷,胃部也会有收紧的感觉;呼吸变快,鼻孔扩张。

当身体开始出现这些愤怒征兆的时候,大脑容易在冲动的状态下做出不理智的决策和行为,可以用一些小技巧先冷却一下愤怒的情绪——

1.慢慢地从10倒数到0,在数的过程中,感受自己愤怒的身体反应。

2.做几次深呼吸,慢速的深呼吸能够抵消感情的冲动。

3.出去走两圈,把自己从当前的环境中解脱出去,分散一下注意力。

4.拉伸一下因为愤怒而变得紧张的身体部位,活动一下颈肩,有助于让自己放松下来。

5.愤怒有的时候来源于一些跟自己无关的事情,或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存心想要激怒你,你可以在心里问自己一句“这么生气,值得吗”,当你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时,也能有效地缓解一些愤怒的情绪。

第二,提高“情绪粒度”,重新描述自己的愤怒。

这是我在这几年中特别注重锻炼的能力,也是我觉得很好用的概念和方法。

一个人情绪体察能力是高还是低,其中一个标准就是ta的情绪词汇量是否丰富。

易怒的人,往往无法精准地识别和描述自己各种各样不同的情绪状态,有很多负面情绪和愤怒都“长得很像”,它们可能是恐惧、抑郁、沮丧、纠结、矛盾、难过等等。

之所以识别不了自己的不同情绪,是由于我们的“情绪粒度”低造成的。

“情绪粒度”是情绪专家席莉莎·费德曼·巴瑞特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区分并识别自己具体感受的能力,高情绪粒度的人对不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解决措施,低情绪粒度的人对不同的事情往往只有一两种情绪。

情绪粒度高的人能分辨细微的情绪差别,比如说同样是惊讶,在他们的概念中分成吃惊、惊呆、震惊,以及惊吓、讶异等等。假如是个情绪粒度很高的人,他们跟另一半沟通自己的感觉,会用到很多词汇,比如:“你这样做让我觉得很难过”“你上午说的话,我觉得很沮丧”“我们第一次约会去吃的那家餐厅,我现在每次去都感到很温馨”“你刚才没有帮我讲话,我感到自己很无助”。

情绪粒度低的人呢,就没有这么多的情绪分层了,情绪对他们来说只是个很笼统的感受。比如说:“我感觉特别糟糕”“我的情绪很坏”。

他们在每一次感觉不好的时候,产生的都是相同的反应,不知道自己当下的情绪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解决。

这就很容易陷入被情绪控制的困境,让情绪左右自己的行为。他们可能会这样跟另一半说:“你怎么这么过分?”“你怎么能这样做?”“你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对方一听这话,会满头雾水,心想:“我又怎么惹你了?你为什么这么大火气?”长此以往,双方就会陷入恶性沟通的状态。

提高情绪粒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学习新的情绪词汇。

你掌握的词汇细分得越精确,你的大脑就可以根据你遇到的情况,随时调用出更精准的情绪。比如,当你感到开心时,可以使用一些更具体更细分的情绪词汇,比如:狂喜、喜悦、振奋、备受鼓舞等等。当你感到不开心时,也不要只会用“难过”这个词来概括自己的情绪,还有气馁、沮丧、失望、失落、悲伤、伤感等等。

当我们的情绪词汇库足够丰富的时候,你就能更精准地构建和表达自己的体验。这个结论是有依据的,耶鲁大学情绪智能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学校里的孩子学习更多的情绪概念之后,就能非常有效地改善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还有一种提高情绪粒度的方法,是“拆分情绪法”,意思就是把情绪拆开,分析一下你的情绪都是由什么构成的。

很多女孩都很害怕蜘蛛,为了消除这种对蜘蛛的恐惧,科学家们就进行了一项研究,通过三种方法帮助人们克服对蜘蛛的恐惧——

第一种方法是认知重新评估法,让受测试的人用一种淡定的、平静的方式描述蜘蛛,告诉自己:“我面前的这只蜘蛛很小,它是很安全的。”这种方法有点像是自我欺骗,所以它不怎么管用。

第二种方法是转移注意力法,让受测试的人在看到蜘蛛的时候,去想一些和蜘蛛无关的事情。但是,蜘蛛是客观存在于我们面前的,我们很难转移注意力,所以第二个方法也不太好用。

第三种方法就是拆分情绪法,让受测试的人拆分自己的情绪,比如:“现在在我面前的这只蜘蛛长得很丑,样子让人恶心,我很害怕,但它似乎不会伤害我,而且它结的网很有趣。”

这种方法有效得多,因为它说得很诚实并且具体。

你很快就知道自己的害怕到底由哪几部分组成,便于把恐惧一个一个打破,这能够帮助人们克服对蜘蛛的恐惧和焦虑,而且持续时间很长。

“排解愤怒清单”的第三点,是要警惕亲密关系中用愤怒来索取关心的行为。

我经常收到一些读者的留言,说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忍不住朝伴侣发火,甚至恶言相向,事后又很后悔,该怎么办?

亲密关系中有一种心理,叫“越爱ta就越想伤害ta”。比起更陌生的人,我们对最亲密、最接近的人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这种攻击不仅限于爱情,在亲子关系、兄弟姐妹、朋友之间都经常发生。

一种是直接攻击,表现出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包括发火、打闹、虐待等等,男性比女性更多地使用这种攻击方法。

另一种是间接攻击,比如散布谣言、毁掉对方心爱的东西、通过第三方来施加伤害等等。间接攻击的使用频率更大一点。

还有一种是被动型攻击,比如不回短信、不接电话,在事情发生时不出现,不对你的询问进行正面回答,等等。情侣之间的冷暴力就属于“被动型攻击”,这种攻击看起来是温和的,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控制的方式。

这是感情中的一种权力游戏,至少有一个人正在进行权力争夺,如果是两个人一起争夺权力,那就是火上浇油了。

你可能在普通同事、朋友面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却偏偏很爱对自己亲密的人发火,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对关系亲密的人的要求和对其他人不一样。比如,你可以接受同事放你鸽子,但如果男朋友看电影迟到了十分钟,你就会暴跳如雷。你在和同事吃饭的时候,可以接受他们点一些你不爱吃的菜,但如果伴侣点了你不爱吃的菜,你会立刻感到对方并不关心你,然后非常生气。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认为这段关系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领地,你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即便这个情绪是带有攻击性的,你也觉得不会对关系产生破坏。

实际上,亲密关系中所有因为愤怒而产生的攻击行为,都属于“权力斗争”,发泄愤怒的一方总是希望自己的要求能得到满足,意见会更受到重视,地位能更占上风,就像很多女生在被问到“为什么喜欢现在的伴侣”时,都会提到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会包容我的坏脾气”。听上去非常浪漫啊,实际上,这种“一方发泄愤怒,一方包容愤怒”的状态,是非常危险的关系,因为你也不知道自己的愤怒最终有多大,对方的包容力到底有多强,这个底线一旦被打破,关系必然失衡。

说到这里可能打破了你对爱情的一些幻想。但现实的确是,心理承受能力再好的人,也不会愿意一直当一个接收愤怒的垃圾桶。用愤怒去索取关心,可能刚开始会被重视,但经常发作,就会成为透支亲密关系的毒药。

我刚刚说的三点内容,都是关于怎么识别愤怒、排解愤怒,其实愤怒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把愤怒用好了,它就能成为你有效的方法。

所以,管理愤怒的第四点,是用愤怒表明你的原则和底线。

每一种情绪都是价值观的表达,而愤怒是其中最有力的方式,人们用愤怒来划清边界,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换句话说,愤怒可以亮出一个人的底线,而这些底线也是我们个人舒适区的边界,把这些边界拉到明面上,可以让他人清清楚楚地看到,不再触碰,最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舒适的人际环境。

我曾经有A和B两个同事。

A是个部门里的“好好先生”,很少生气,就算生气了也能马上消化掉,就算别人做得真的很过分,他也不发火。同事都看不下去了,他还会劝同事,说:“对方也有难处,还是算了吧。”他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

B则刚好相反,她是个脾气火爆的女孩,如果有人惹到她了,或是利益分配不公平,她会立刻反击,很明显地表达出自己的愤怒,甚至会做出一些比较过激的行为。但事后,她又会感到后悔,去跟当事人道歉。

根据描述,你觉得A和B谁处理愤怒的方法更恰当呢?

没错,都不恰当。

两个人都属于没有原则、个人边界不强的人。

A的做法是无限度地忍让,他的情绪字典里没有“愤怒”两个字,这会让人觉得他是个好说话、好欺负的同事,最终伤害的是自己的利益。

B的做法是一点小事就发火,让人摸不清她的怒点在哪,久而久之,在同事的眼里,她就成了个喜怒无常的火药桶。

我们应该怎样用愤怒表明自己的原则和边界呢?

第一,把愤怒情绪跟自己区分开,不要惧怕它,也不要站在它的对立面,而是把愤怒当成一种工具来看待,你要思考的是怎么才能最大化地开发愤怒情绪的价值。

第二,给你的愤怒设立规则,比如,哪些事是不能拿来开玩笑的,哪些事是必须要严肃警告的,哪些事是要通过愤怒来表明它的重要性的。只要你心中有这么一个尺度表,那么愤怒情绪只是你用来表明事情重要程度的一个手段,而不再是你单纯地发泄情绪。

所以,情绪能量高的人并不是不发火,而是他们心中都有这么个尺度表,以便更好地管理愤怒情绪。

我的理解:学会不被无关的人激怒

文绣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婉容曾经痛恨的情敌文绣,离婚后恢复了傅玉芳的名字,在北平府佑街私立四存小学当国文和图画教师,她粉笔字写得好,嗓音清脆,课程讲解生动,深受学生喜欢。

可没多久,有人得知她就是和溥仪离婚的“皇妃”文绣,顿时成为新闻人物,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学校门口聚满来看“皇妃”热闹的人群,文绣不得不辞职。甚至,因为“皇妃”身份暴露,她租的房子也不能再住,只好拿出最后一笔钱,买下一处平房住下,专心学习国画,她沉浸在生活的寄托和乐趣中,对于那些以为她当过皇妃必定有很多家当的求婚者,一概拒绝。

1937年抗战爆发,文绣的生活日渐艰辛,不得不卖掉住宅另租房住,她曾经在家以糊纸盒挣钱度日,甚至去瓦工队当苦力,也在街头巷尾卖过香烟。

1947年,她嫁给忠厚的国民党少校刘振东,夫妻感情十分融洽。

1953年9月18日,文绣突发心肌梗塞,在家中逝世,身边有爱她的丈夫刘振东。

关键在于,她在余生中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地安排生活,她平时不发火,人生至关重要的那场火却发得恰到好处。

她没有把“愤怒”这种能量随意挥洒在不值得的小事上,而是积攒起来,鼓励自己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挑战,扭转了自己原本太难被改变的命运。

最后,再说一点点题外话。经常有人问我:“筱懿姐,有人嘴特别欠,你背个包她说‘男朋友买的吧?你也不像买得起的样子’,你升职了她说‘家里有人帮你的吧’,你吃顿饭她都问你‘不怕长胖吗’,怎么办?怎么样一句话怼死她?”

我确实知道网上有很多一句话怼死人的教程,很过瘾,但我做不到,因为我反应不够快,也没那么多时间去怼一个闲人,万一她比我战斗力强呢?自己又被气半天,怎么办呢?我有一个小秘诀,送给和我一样善良但不好欺负的普通人。你就对着她热情、开朗、大方、真诚地笑起来,盯着她的眼睛笑十秒,然后走开,不要理她。

为什么这么做?第一,她希望看到你的情绪波动和反击,结果你没有,她已经落空了;第二,大多数语言威胁和口嗨都没有杀伤力,所以别说废话;第三,她水平低,你犯不着把自己拉低到她的水平。

最重要的是,人的情绪价值是很珍贵的,学会平静对待没有价值的挑衅,学会用微笑让自己先愉快起来,不再被对方的言行激怒,才能把时间花费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中。就像稻盛和夫说的:我在10楼还能听到有人骂我,到100楼就完全听不见了。

当你和一个挑衅者完全不在一个水准,就再也见不到她了。

在本章的尾声,我列出两本参考书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书籍:《情商》

作者:[美] 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

它出版了几十年,现在“情商”成为我们熟悉的日常用语,但我发现很多人依旧对情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依旧推荐你读一读这本算得上是“情商鼻祖”的书籍。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曾四度获颁美国心理协会最高荣誉奖项,并荣获美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这本虽然是学术著作,但畅销逾千万册,一推出就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十八个月。

全书系统科学地介绍了情商以及情绪的作用机制,也就是告诉你情商是什么,各种情绪到底怎么来,怎么表现的,至于如何去解决这些,提高情商,书里没有提及很多,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细细揣摩。

书籍:《情商是什么?》

作者:李筱懿

这是我自己于2017年底出版的书籍,也是这几年的现象级畅销书,销售了三百万册。但我推荐它,绝不是因为这本书是我写的。

情商是一门综合学问,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改造来提升。在这本书中,我把常用的“情商”知识点分解成八个模块:自知,自信,自控,自励,表达力,语言,社交,财富。

围绕八个模块,写作了通俗易懂、能让人举一反三的四十四个故事,把高深的道理用案例的方法讲解清楚,有趣耐读。书里有严谨的情商硬知识,将故事如剥洋葱般层层解读,使读者迅速掌握要点,转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