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晴耕雨读_Akira,大家也可以叫我阿晴。
说到传统工艺,首先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大概就是刺绣、印染、漆器、竹编之类的名词。『缠花』这个词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以我个人的观察,四五年前,知道缠花的人似乎寥寥无几。而随着国风文化的复兴,缠花以其低廉的入门成本以及简易的基础技法,从传统手工艺慢慢开始变成手工爱好者的新宠。我接触缠花也源于此。
缠花的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就目前已知的一些史料推测,缠花源于明,盛行于清。自古女子有簪花的习惯,《晋书》曰『三吴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南宋辛弃疾的《汉宫春·立春日》中有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鲜花美好却难以保存,用玉石、金、银做的簪、钗、梳又价格昂贵,故而缠花作为平价造花工艺之一被民间爱美的姑娘们喜爱。
传统缠花通常有『铁骨、纸肉、丝皮』的说法。『铁骨』意为其支撑的骨架为铁丝,『纸肉』意为其造型乃纸胎所作,『丝皮』则说明蚕丝是其质感和色彩最直接的表现材料。如果说刺绣是布面上的作画艺术,那么可将缠花看作是蚕丝在纸面上创造出的『立体刺绣』。随着缠花工艺的不断创新,对制作材料的拓展和应用也在手工爱好者手里发生着各种革新。例如,各种保色铜丝可以替代传统的铁丝,以减少铁氧化带来的氧化物色透问题;又因对色彩和光泽度的更多需求,人造丝也在缠花工艺中占上了一席之地;再有对各种配件的创新运用使作品更加富于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造型、纹样。
缠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成了多个流派,各个流派在风格、用料、寓意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在本书中,我更多地想从配饰的实用性方面来给读者提供制作缠花的思路。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没有以传统造型作为切入点,而是以自然形态下的花草为引,辅之造型技巧,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基础款发饰,以求抛砖引玉。缠花技艺入门易,但是创作好的作品一定需要作者的奇思巧构。希望读者通读本书后有所收获,举一反三,都能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阿晴
二〇二〇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