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张皓
受朋友之托,要写一下《做强大而不强势的父母》的序言。打开书开始阅读的过程,有点像进入一个新的风景区,去感知、去了解、去发现。我想说,阅读这本书是一个不断产生认同和深刻共鸣的过程。我首先遇到的是一个有关价值观和教育目标的问题。
“价值观和教育目标的问题有时并不容易回答。但作为父母,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话题,因为这是值得的。我们需要知道,对于我或我们而言,什么是重要的。这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向和立足点。不论是给孩子设立边界、禁令,还是鼓励、要求他们,其依据都来自我们的价值观和教育观。甚至可以说,在回答价值观与教育目标等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思考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我为什么该要、想要或愿意要孩子?”这里所表述的价值观或许不仅仅是所谓人类基本的价值取向,比如正直、善良、尊重、勤奋等等。当然,在当今社会中,价值观的教育迫在眉睫。在我们的教育和生活中,因为价值观的混乱而产生的问题比比皆是,甚至一些人类文明的基本红线都已受到挑战。比如,关于尊重生命、关于尊重诚实劳动、关于坚韧和耐性、关于金钱和性等等。除此之外,本书所指的价值观还包括了关于教育的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除了善恶是非等道德观念,还包括了怎样进行教育以及进行怎样的教育等深刻的问题。因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我有大量的机会和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问题,我发现家长们往往过于关注某个自己不满意的现象,比如孩子成绩不好、产生网瘾等,他们很想从你手里要到一服灵丹妙药,给孩子服用下去,问题从此就能消失。我时常拿一棵树来做比喻,我们现在发现树叶长得不好,叶子黄了或者长虫了。我们迫切希望树叶变好,但却对树枝、树干、树根、土壤等都不感兴趣。不寻求问题的根本原因而只希望有一片漂亮的叶子,这怎么可能?价值观的问题就是解决教育源头的问题,值得人们花大力气去讨论。
当然,在书中,作者不止一次地提到她推崇的亲子关系是权威型教育的关系。这就是一个有关树干甚至树根的问题。或许因为作者生活在赫尔巴特的故乡。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近百年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则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他提出的五大原则就是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观:1.内心自由,个人意志与判断的关系,指一个人有正确的思想或对真善美有明确的认识。2.完善,多方面意志(强度、多样性和集中)的相互关系。3.仁慈,个人意志与他人思想之间的关系,即绝对的善,要求无私为他人谋福利。4.正义,即守法,要求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按照人们自愿达成的协议解决冲突。5.公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同时,赫尔巴特被看作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教师或家长在学生面前要保持权威态度,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教育评价等要由教师或家长决定。我在这里之所以特别提出赫尔巴特的教育观,实际上是针对当下的家长不作为、家长地位模糊不清、家长有义务没权利等问题。有些教育观片面强调和孩子做朋友,而忽略了家长首先是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管理者、教育者、保护者、陪伴者、供养者。
本书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如何与孩子对话,如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为广大家长提供了可以直接学习、参考的具体教材,也是心理咨询师学习的极好材料。
这里有两个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思考。第一个是东西方文化差异,东方文化宏观抽象,西方文化具体可操作。简单举例,关于智慧的解读,西方心理学用智力维度来解释,甚至最后用智力商数来精确描述,并且做出了超常、低常等状态的曲线图。东方哲人解释智慧很抽象,让人去“悟”,比如寂天菩萨所谓智慧就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实际上是指引人们寻找规律,按照规律去行事。在这样的哲学观念影响下,我们对待孩子的问题很可能就是一个做法——“教育就等于说”。我们把那些颠扑不破的真理不厌其烦地反复讲,以至于孩子们都能讲出很多大道理,但对于眼前遇到的困惑却茫然无措。还有人在长大成人之后有感而发,我现在终于知道我爸妈讲的是什么意思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讲这一段的意思绝不是说我们的道理可以不讲了,恰恰相反,在今天要做好父母,在道德认知能力上还得加强。因为孩子们获得资讯的途径增加了,家长教会孩子明辨是非、甄别真理的任务就更为棘手了,需要认真对待。对待具体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把东方的抽象的道理和西方的可操作的程序、手段相结合,那就如虎添翼。
第二个问题,在高校心理学院工作多年,我发现在一些心理学院的学生身上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把复杂的教育问题简单化、程序化、表面化。比如,一个小孩一做作业就哭,妈妈骂也骂了、打也打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请教了心理学院的学生,学生推荐了代币制方法,也就是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他奖励小红花,积累足够的小红花就可以兑换喜欢的东西。妈妈尝试了,还是没有效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有方法没有问题”的案例。学生们学习了很多方法,但是不会分析教育现象,抓不到问题实质。这个案例中,小朋友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他的感受是什么?他想要怎么做?我们一切都不了解,以至于所有的方法都失灵了。
在《做强大而不强势的父母》一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作者对教育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对具体问题的有效解决,它是广大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同学可借鉴的珍贵资料,更是父母们学习做好家长的珍贵宝典。
2021年8月22日
张皓
○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