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郑国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7章 庄公之憾

每次读春秋史籍,总是有一个遗憾:许多君主或者英才,不管身前多大丰功伟绩,多么英明睿智,无论是对外用兵、外交,还是对内任人、治国,都是井井有条,路路大顺。

但身后却总有那么多的遗憾留下,甚至有些令人扼腕长叹。伟大的郑庄公也是一样。

郑庄公对几个儿子均相当宠爱,为他死后郑国由强盛走向衰落埋下了伏笔。

郑庄公,又给我们提供了一出王公贵族世家的悲情历史剧,而一开始耀眼如炬的春秋诸侯新贵郑国,随着郑庄公的过世,也慢慢在春秋江湖暗淡了下去。

郑庄公去世后,一场长达二十多年之久的郑国内乱爆发了。这场内乱,就是郑庄公最有才能的四个儿子争夺国君的内部权力斗争。

郑国历时春秋前期数十年的强盛,在短短的二十年里逐渐衰落。周围的各大诸侯,如宋、齐等国,则在郑国的内乱中不断得到好处,并在郑国的衰落中不断强大。

驰骋春秋江湖的诸侯榜中,郑国,从原来的男一号主角,慢慢退到一边,无可奈何地看着齐、宋、楚、晋、吴、越等大国争雄,成为配角,最终完全沦为跑龙套的角色!

这可是郑庄公万万没有想到的,但郑庄公确实要为郑国在他之后迅速衰落负起一定的责任!

这主要便是指郑庄公没有好好培养郑国的接班人,这是郑庄公最大的遗憾了。

作为君王,总有那么几个儿子,当儿子多了的时候,作父亲的,是希望儿子一个个都能力很强呢,还是只要一个强点便可以了呢?是把父爱平均地洒给所有的儿子呢,还是仅亲爱一个便行呢?

如果亲爱一个,应该亲爱哪一个呢?生于帝王家的孩子们,其实都应该是悲哀的。

历史给了我们许多的悲情王子的故事,以后还要讲到,齐桓公的孩子们,赵武灵王的孩子们,秦始皇的孩子们等等。

这里也一样,郑庄公的四位最有能力的儿子,最后三人死于兄弟残杀,仅一人活了下来笑到最后。

郑庄公对于周礼宗法制的落实是不彻底的。宗法,就是一种宗族之法,也称族规。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

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把原有的宗族之法系统化,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

我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

商朝末年才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宗法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意思是:王位的继承人必须自己的嫡亲长子,不管他是否贤能。

王位的继承人首先应该是国君的嫡亲儿子,在国君的众位儿子中间,以年龄的长幼来定由谁来继承。

“立子以贵不以长”的意思是:王位的继承人都是自己嫡亲的儿子,但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并且可能王后的儿子不是长子,这时就有“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一条来确定继承人,也即王位的继承人必须是夫人所生的长子。

如果哥哥的母亲为妾,但弟弟的母亲为夫人,只要有夫人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继承人。如夫人没有儿子,就只能立妾的儿子,不管其年龄如何。

历史上的商纣王帝辛就依据此规定当上国君的。

帝辛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当时的商王帝乙想立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道:

“生微子启时其母为妾,生帝辛时其母为王后。有王后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

就这样,最后帝辛被立为太子。

嫡长继承制的好处是使权力早有归属,避免了兄弟间为了夺位互相残杀勾心斗角。

而坏处,则是不以诸子才能、德行为标准而确定继承人,极易产生一些昏庸的统治者。

据说郑庄公有十几个儿子,按照嫡长继承制法则,公子忽很早便被立为世子。

按理说,郑国很难发生兄弟间为了夺位互相残杀的事来。但郑庄公犯了一个大错:他立了公子忽为世子,却没好好培养他。

当时,郑国最重要的盟友是齐国,齐国国君齐僖公曾主动来郑国联姻,欲把次女文姜许配给公子忽。

文姜才貌双全,也算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了。结果,世子忽居然很清高地拒绝了:“大丈夫要靠自己的本事开创一片事业,怎么可以依靠婚姻来增强自己的势力呢?”

你说,这是不是不懂政治?在那个年代,你一个君王世家,难道还想谈感情?纵观历史,貌似跟感情有关的,几乎不得好下场的。

既然不谈感情,那谈什么?

婚姻,是外交的重要手段啊。

你世子忽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乳臭未干,便空谈事业,这种丝毫不讲政治不懂君王之道的言论,郑庄公理应训斥。

可惜郑庄公非但没有训斥,反而还以为自己的儿子年少有志,满心欢喜。

后来,郑庄公派世子忽率兵助齐击退北戎侵犯,世子忽的英明神武形象深得齐僖公喜爱,又重提嫁女一事。

但世子忽居然又当面拒绝,搞得人家好象嫁不出去女儿一样。

而且,那一次齐僖公委托了随同世子忽出战的郑国大夫高弥渠做媒,结果又被世子忽拒绝,搞得高弥渠与齐僖公都脸面丧尽。

当时齐僖公很不高兴,怒道:“寡人有这么好的女儿,还怕没有好女婿?”

此时的郑庄公还仍沾沾自喜:“忽儿心怀大志,不愁没有好婚姻。”

如果那时,郑庄公能够从长远考虑,使齐郑联姻成功,那世子忽的地位将牢不可破,又怎么会招来今后的杀身之祸呢?

不仅如此,郑庄公一直觉得自己威仪无比。所以,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有时方法欠妥。

如世子忽知道高弥渠与弟弟公子亹关系密切。本来也没有什么的,但他却报告了郑庄公,说他俩“其心叵测,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郑庄公把高弥渠叫来训斥,而高弥渠呢又将这事告诉公子亹。

公子亹害怕了:“现在他是世子,那以后君父百年以后,他当了国君,那我俩不是惨了?”

从此,公子亹就对世子忽起了矛盾。

郑庄公的教育方法是不对的,公子不私交大臣,是一条规定,但要与众公子一起来普教,而不能个别训斥。

因为这样一来,人家要害怕啊。这种事,只能提醒,不能明言。一旦公开了,便埋下了祸根!

世子忽貌似爱打小报告,作为储君,如此气量,作为郑庄公理应教育。

有一次,郑庄公想提拔大夫高弥渠,结果世子忽说此人人品不好,郑庄公便没用。

但这些话后来又传到了高弥渠耳朵里,你想想看,高弥渠作为庄公时代的大夫,战功卓著,人际关系也很好,是朝中主要大臣,听到这话会作何想?

后来,在他第二次即位时被高弥渠所杀。悲剧人生呐。既然你知道他人品不好,便不该得罪他啊。万不可得罪小人呐。

郑庄公犯的最大的错误便是,既然你立了忽为世子,便不该再偏爱其他儿子。

但郑庄公却对世子忽、公子突、公子亹及公子仪四个儿子都很喜爱,使这四人都觉得父亲是希望自己当接班人的,一个个充满幻想,也种下了悲剧的种子。

尤其是当公子突屡立战功且总在战场上出奇谋取胜,这让郑庄公非常欣赏他。

郑庄公对世子忽不重视齐郑关系有些失望,加上公子突的优异表现,他曾经有意改立公子突为世子。

但公子忽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举棋不定的郑庄公对祭足商量过这事。

当时郑庄公对祭足道:“忽儿是世子,但他做一把手有欠缺啊,主要是性格上不够刚。寡人有意改立突儿为世子,爱卿你看如何?”

祭足是郑庄公时最受信任的大臣,此时已经是郑国上卿了。祭足本也是看好世子忽的,但由于世子忽两次拒绝齐国的联姻,他总觉得世子忽此人在政治上实在是太嫩了。

祭足对这位强悍的主公是忠心不二的,他知道世子忽的不足。

但不管如何,世子忽是嫡长子,而且已经被列为世子了。

再说,自己与作为庶子的公子突又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关系,反倒是世子忽与他关系尚不错。

这个关系源于两方面,一方面,世子忽的母亲邓曼,正是祭足受郑庄公之命去邓国迎亲的。

祭足还曾经与世子忽并肩作战,死守新郑,让宋卫联军无功而返。

这样的战斗友谊不是一般的感情。而且,世子忽政治上嫩的话,正好是祭足这样的重臣更要以发挥作用。

于是祭足便对郑庄公道:“主公,世子虽然懦弱了点,但人品还是不错的。而且,他现在是世子,没有什么明显的过错,废长立幼,势必导致内乱。主公放心,有臣在,会好好辅佐世子的。”

公元前701年5月7日,郑庄公薨,世子忽继任为郑国国君,这便是郑昭公。

再见了,伟大的郑庄公。感谢你,你掀起的波澜壮阔的春秋风云,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郑国的春秋舞台,就让你的儿子们登台表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