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郑鲁换地
郑庄公伐宋大获全胜,心里不免有些小得意。
庆功大会上,郑庄公对众将士道:“自先君武公以来,我国先后并郐、虢两国,取数十邑。再灭胡国,五国联军进犯,又何足惧哉?
故伐卫国,歼北戎,盟鲁齐,败宋国,取戴地,诸侯皆服!此乃先祖佑护,众将士之功,方伯之伟业也。”
众人纷纷附和,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当大家都举爵向郑庄公祝贺时,大夫颍考叔却出班泼来了一盆凉水:“主公,虽然我们这次伐宋卫蔡又取得大胜,但不可自比方伯!”
郑庄公面露不悦,只听颍考叔接着道:“主公,只有奉天子令对诸侯征伐,令各诸侯心悦诚服,成为各诸侯之长可称方伯。
我们这一次虽然给了宋国一个教训,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却是假奉天子令以伐诸侯。
这次伐宋,除了卫国这样的大国外,还有如郕国、许国这样小国也居然跟着宋国跟我们作对。要想诸侯诚服,现在说还为时已早啊。”
无疑,颍考叔讲到了点子上,也讲到了郑庄公的心头之痛。
郑国国力强劲,且又是大周王朝卿士,这一次还打着奉天子令讨伐宋国,满以为宋国完全被孤立。谁知卫国、蔡国、郕国等国公然参加宋国圈子,与郑国作对。
颍考叔讲得对,如果让诸侯们知道郑国这一次是假奉王命,估计跟郑国作对的诸侯还要多。
郑庄公略一思忖,对着群臣道:“颍大夫所言极是,寡人知错矣。郑国四战之地,虽经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但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更应奋发图强。”
文武官员都从刚才的一片称贺声中清醒过来,也觉得颍考叔有见地。有几个还在后悔,唉,自己也想到过的,却偏偏被颍考叔先说出来了。
这位颍考叔,上次出了一个“黄泉见母”的主意,帮助郑庄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从此得到重用。
在郑庄公小霸中原的历史中,我们经常见到这哥们出现在史料中,有必要好好讲讲这位中国历史上以孝闻名的春秋初期郑国大牛人了。
颍考叔原是郑国的颍地长官,以孝闻名天下。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他的猫头鹰理论,以及将郑庄公赐予他的肉打包回家给母亲吃的故事。
史料记载,颍考叔不但对母亲至孝,日夜请安,悉心照料,还很勤政爱民。
每年春天,颍考叔亲自耕种,深受百姓爱戴。他还是一个歌唱家,据说,每年春耕季节他便带领大家唱“耕耘乐”,让农民伯伯们在快乐中劳动,在劳动中快乐。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郑庄公母亲武姜因为帮助自己的小儿子公子段作乱被平后,才会选择去颍地养老,也才会有郑庄公与武姜的“掘地见母”、“黄泉相见”的故事。
颍考叔不但是一位孝子,还是一位治理内政的高手。颍地在颍考叔的治理下,百业俱兴。
他还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才,作为当时与公族大夫公孙阏共同执掌郑国兵马的大司马,他在郑国伐卫、歼灭北戎之战中表现神勇。
尤其是这一次,颍考叔不但率军在与宋之战中有上佳表现,在郑国获胜后又及时提醒郑庄公不应骄傲。
颍考叔建议郑庄公立即攻打许国,必须要杀许国这只鸡给其他诸侯这些猴看看,让他们知道郑国是不好惹的。这又正中郑庄公下怀。
许国,姜姓许氏,男爵,在今许昌城东的张潘古城四周。
许国本就是一个小得可怜的小国,因为其地理位置正好是中原之中心,处于郑国眼皮子底下,郑庄公早就看中了许国。
为图许国,郑庄公早在公元前722年就借机布下了第一步棋子。当时,郑庄公公开表示,不再跟随天子祭祀泰山了。
这是几个意思?原来,祭祀泰山是周天子特有的权利,任何诸侯都无权私自祭祀。
但是,由于郑国开国之君郑桓公是当时周宣王的同母兄弟,位列朝中卿士,为周王室立下诸多功勋。
所以周宣王特别允许天子在祭祀泰山时,郑国可以随同。
这是一种特殊的赏赐,由于祭祀泰山必须斋戒沐浴,所以天子赏赐了一块“祊”邑给郑国,以供郑国专用。
这个祊邑是一个建了几间专用沐浴斋戒的一小片土地,就在泰山脚下,具体位于鲁国境内的邴地。
也就是说,鲁国境内,有一小片属于郑国的土地邴地。这片土地,用当时的专用术语讲便叫汤沐之邑。
郑庄公表示不再祭祀泰山了,意味着他主动放弃了这项特权,那邴地这个汤沐之邑便也失去了作用。
郑庄公是不是犯糊涂了?主动放弃这样一项政治特权?
当然不是的。郑庄公把祭祀泰山的特权给放弃,这个信号主要是传递给鲁国的。
因为鲁国需要这块土地,一方面邴地本是在鲁国境内。另一方面,鲁国虽然号称大周王朝的宗邦,享有很多特权,但偏偏没有祭祀泰山这样的特权。
所以鲁国人每天看着眼前的泰山,总会生出这个冲动:何时,让咱鲁国人也去祭祀祭祀泰山。
在鲁国人看来,鲁国开国之君周公姬旦曾经是大周王朝摄政王,所以周公有资格祭祀泰山。
鲁国甚至还认为,普天之下,只有天子和鲁国是有资格祭祀泰山的。但天子居然把祭祀泰山的权利给了郑国,这让鲁国很郁闷。
郑庄公把信号放给鲁国人,是因为他看到了鲁国有一块土地,就在郑国旁边,离鲁国有点远。
这块土地便叫许田,属于鲁国,但就在许国境内,与郑国相邻。
鲁国为什么会有这块土地呢?因为这块土地同样来自于周天子所赐。
周成王时,周公旦曾经摄政,为王室立下大功。鲁国朝见天子,路途遥远,需要一个途中休息落脚之处,于是天子赏赐了许田给鲁国,故称朝宿之邑。
朝宿之邑中,供奉着周公。所以鲁国人朝见天子时,途中必然经过许田这个朝宿之邑,并祭祀周公。
郑国要图许国,必须要有一个跳板,许田当然是最好的跳板了。
公元前715年,郑庄公向鲁国国君鲁隐公提出了以郑国的汤沐之邑换取鲁国的朝宿之邑的土地交换意见。
鲁隐公很兴奋,当时问郑国人:为什么郑伯甘愿放弃祭祀泰山的特权?
当时郑庄公对鲁国人是这样讲的:“王室衰弱,连自己都无心思祭祀泰山。让郑国守着这样一块空邑,实在是浪费,不如给你们鲁国。
鲁国本就应该享有这个权利,且汤沐之邑在鲁国境内,所以由你们鲁国人管理并拥有这个汤沐之邑是最合适的。”
本来是郑庄公对天子的一个无理之举,大有不把天子放在眼里的意味,在郑庄公嘴里说出来却是振振有词,这个思辨能力,令人不由不服。
那郑国得到许国的目的是什么呢?郑庄公当然不会对鲁国人讲,我们要吞并许国,准备以许田为跳板。
郑庄公同样振振有词对鲁国人道.:“但是,郑国一直以来对周公很尊敬,所以就想祭祀周公。
你们鲁国的朝宿之邑,不但离我们郑国近,而且可以祭祀周公,所以我们想和你们换。
之所以此时提出来,那是因为现在天子已经不在镐京了,而是迁到了洛邑。洛邑离鲁国也不远,你们鲁国已经不需要非得在朝宿之邑歇脚了。”
鲁隐公听得心花怒放,当然愿意换地了。
但鲁隐公考虑来考虑去,毕竟这样公然换土地是不合法的,这可都是周天子所赐的土地。没有天子之命,谁敢自作主张搞调换?
所以鲁国虽然欣然同意,并在公元前715年3月互换了土地。但在形式上,却没有履行任何土地调换合约。
不过,郑国却借此,直接进驻了许田。
对郑庄公来讲,得到一块不但面积较大、而且可以作为攻取许国的许田,其战略意义远胜于拥有一块只有政治意义却难以管理的飞地邴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