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十五、十六世纪中国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附录一
弘治年间王守仁京师交游考

王守仁在弘治十二年金榜题名,迈入官场以后,由于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关系,交游颇广。其中在弘治年间交游颇多的,有如下一些人:

徐贯,《明史》无传。《明史》卷一八八载有其事。徐贯,字原一,浙江淳安人,景泰四年(1453)中举人,天顺元年进士,历任兵部主事、福建右参议,分守延平、邵武四府。时值当地饥荒,徐贯开官仓,减价出售,救济灾民。继而升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时有镇守总兵,多占军丁佃户,徐贯坚决取缔。后升任工部左侍郎。会苏、松大水连年,敕贯往治之。贯以简能吏、授方略,水患悉平。晋升为工部尚书,累加太子少保,以疾乞归。加太子太傅。晚年居家,去世后朝廷遣官礼葬,并追赠为太保,谥号“康懿”。有《余力稿》十二卷,《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四库总目》收录,行于世。

洪钟,《明史》卷一八七本传:“正德元年由巡抚贵州召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而王守仁撰有《两峰洪公墓志铭》,弘治戊午(十一年)后,洪钟曾转任“云南巡抚,再改贵州”。此事殆《明史》本传漏脱。见上古版《王阳明全集》937页。

林俊,事见《明史》卷一九四《林俊传》。字待用,号见素,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性侃直,不随俗浮湛。”“弘治元年用荐擢云南副使。”“九年引疾,不待报径归。久之,荐起广东右布政使,不拜。起南京右佥都御史,督操江。”“武宗即位,言官交荐。”“乃进右副都御史,再抚江西,遭父忧不果。正德四年起抚四川。”“世宗即位,起工部尚书,改刑部。”后因“大礼议”与嘉靖皇帝意见不合。嘉靖五年,卒。

据《明通鉴》卷三十九,林俊当时正式的官职是云南按察副使,管刑罚的。弘治初年任命。王守仁为“刑部云南司”官员,当和他有接触。

林俊,乃王守仁一生中颇有关系之人,具体见下文相关注释。

储巏、乔宇、邵宝三人都是成化二十年进士,王华为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作为新进的进士,又是王华之子,与之交往,乃是自然之事。

储巏,《明史》卷二八六《文苑二》云:“储巏,字静夫,泰州人。九岁能属文。母疾,刲股疗之,卒不起。家贫,力营墓域。旦哭冢,夜读书不辍。”他幼年聪慧过人,五岁读书过目能诵,九岁能作文章,人称神童。十六岁中秀才,成化十九年秋乡试列第一为解元,第二年赴京会试为会元。授南京吏部主事,迁郎中,后改京师吏部郎中,评荐贤否务协公论。历任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卿。正德二年(1507)改右佥都御史总南京粮储。升户部左右侍郎,正德五年正月致仕。正德八年初起为南京吏部左侍郎,同年七月初十日卒于官,年五十七。淳行清修,介然自守,工于诗文。谥文懿。著有《柴墟文集》。储巏有手迹,现存泰州博物馆。

邵宝,《明史》卷二八二:“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浙江按察使,再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久之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乔宇,号白岩。《明史》:“乔宇,字希大,山西乐平人。祖毅,工部左侍郎。父凤,职方郎中。皆以清节显。宇登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弘治初,王恕为吏部,调之文选,三迁至郎中。门无私谒。擢太常少卿。武宗嗣位,遣祀中镇、西海。还朝,条上道中所见军民困苦六事。已,迁光禄卿,历户部左、右侍郎。刘瑾败,大臣多以党附见劾,宇独无所染。拜南京礼部尚书。”“未几,宁王宸濠反,扬言旦夕下南京。宇严为警备,而谈笑自如。”“帝至南京,诏百官戎服朝明年正旦。宇不可,率诸臣朝服贺。江彬索城门诸钥,都督府问宇。宇曰:‘守备者,所以谨非常。禁门锁钥,孰敢索?亦孰敢予?虽天子诏不可得。’都督府以宇言复,乃已。”“帝驻南京九月,宇倡诸臣三请回銮,又自伏阙请。驾旋,扈至扬州。明年加太子太保。论保障功,复加少保。”“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而争‘大礼’尤切。”“帝怒,切责。宇遂乞休,许之。”“后《明伦大典》成,追论前议,夺官。杨一清卒,宇渡江吊之。南都父老皆出迎,举手加额曰:‘活我者,公也。’”“宇幼从父京师,学于杨一清。成进士后,复从李东阳游。”“穆宗即位,复官,赠少傅,谥庄简。”王守仁还有《送宗伯乔白岩序》,可参见。关于乔宇在以后政坛上的活动和与王守仁的关联,见下。

李梦阳,《明史》:字献吉,庆阳人。父正,官周王府教授,徙居开封。母梦日堕怀而生,故名梦阳。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李梦阳一生,多有跌宕起伏。弘治十八年,应诏上书,陈“二病”“三害”“六渐”,凡五千余言,极论得失。因上疏言:“寿宁侯张鹤龄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势如翼虎。”得罪皇后一族,入锦衣狱。弘治帝临终前释之。孝宗崩,武宗立,刘瑾等八虎用事。他为尚书韩文草疏。瑾深憾之,矫旨谪山西布政司经历,勒致仕。既而瑾复摭他事下梦阳狱,将杀之,康海为说瑾,乃免。瑾诛,起故官,迁江西提学副使。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等号十才子,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皆卑视一世,而梦阳尤甚。吴人黄省曾、越人周祚,千里致书,愿为弟子。迨嘉靖朝,李攀龙、王世贞出,复奉以为宗。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华州王维桢以为七言律自杜甫以后,善用顿挫倒插之法,惟梦阳一人。据嘉靖《陕西通志·乡贤·李梦阳传》,其为弘治(五年)壬子解元、(六年)癸丑进士。又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弘治有六年癸丑科,无七年科,与《陕西通志》记载合。故疑《明史》本传所记梦阳科次有误。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李梦阳在《朝正倡和诗跋》中,没有提后世所称“前七子”中的康海、王九思,倒有王守仁以及和王守仁关系很好的乔宇等。这说明:第一、“前七子”这一概念,是在弘治十八年以后形成的。考王九思为弘治九年进士,康海中进士是在弘治十二年,和王守仁同年。如果此二人早就闻名文坛,“七子”早就形成,不当有守仁而无此二人。而“七子”中,徐祯卿为弘治十八年进士,他列名“七子”,则此概念形成当在此后。第二、王守仁活跃在当时京师的辞赋文学领域,相对时间较早。考弘治六年的会试,李梦阳及第,王守仁落榜,他们当时应该有相识的机会。故到十一年后,唱和之风起,王守仁又在十二年中进士,且他早就与李东阳相识,便参与其中。

徐祯卿,王守仁《徐昌国墓志》:“始昌国与李梦阳、何景明数子友,相与砥砺于辞章。正德庚午(正德五年)冬,阳明王守仁至京。守仁故善数子,而亦没溺于仙释。昌国喜,驰往省,与论摄形化气之术。当是时,增城湛元明在座,与昌国言不协,意沮去。”此《墓志》当在徐祯卿正德辛未(六年)去世后所撰。

从上引王守仁所写的《墓志》看,徐祯卿和李梦阳等相交时,未曾和王守仁多交往。故有“庚午冬(正德五年)”前往拜访王守仁之事。

又考《徐祯卿集》卷二,有《中秋夜不见月兼邀储太仆不至》《喜玄敬献吉见过》《往岁中秋,与献吉饮,子容幽吟于月下》等诗,乃是弘治十八年和正德初期所作。可知他与李梦阳交往,始于弘治十七、十八年,其间与李梦阳互相酬唱,关系甚洽。

据《明通鉴》,李梦阳在弘治十八年三月入狱,四月出狱。

王守仁《徐昌国墓志》曰:“守仁故善数子。”意思是,自己以前和那些朋友交往过,现在又交了徐祯卿这样的朋友。所以,徐祯卿和李梦阳等的交往肯定在王守仁与他们交往以后。徐祯卿当是由前面说到的“数子”而结交王守仁的。

又,何乔远《名山藏》载《王守仁传》:“审录江北还朝,与太原乔宇、广信汪俊、泰州储巏、河南李梦阳、何景明、南都顾璘、姑苏徐祯卿、济南边贡工苦古文辞。”这说得比较明确,指出王守仁的文学活动在“审录江北还朝”即弘治十四年以后。

再考王守仁行迹,弘治十五年以后基本回到故乡,到十七年才回到京师,而又有山东之行。接着就有“龙场”之行,见下。

所以,他致力于古文辞的时期大约在弘治十二年中进士后至十五年前后的两三年间。而徐祯卿为进士在弘治十八年,所以王守仁和李梦阳等的文学活动时期大致可推定,当在弘治六年前后相识,交往最密切的时期,在弘治十二年以后到十五年间。

除了文辞领域互相交往的文人外,王守仁还和不少探研儒学的人士交往。

陈文鸣,据韩邦奇《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工部尚书静斋陈公凤梧传》,名凤梧,泰和人。弘治丙辰(弘治九年)进士,“壬戌(弘治十五年),升浙江司员外郎”,“癸亥(弘治十六年),奉命江南审录重囚”,“九月,升湖广按察司提学佥事”。著有《集定古易》十卷、《毛诗集解》(卷数不详)、《周礼校正》《周礼合训》各六卷、《修辞录》六卷等(见《千顷堂书目》)。

杨名父,据邵宝《河南左布政使杨公子器墓志》,名子器,慈溪人。成化二十年进士。“弘治甲寅(七年)起复,知山西一二年,调常熟。又二年,考最,进阶文林郎,受赠封典,寻召补吏部考功主事,正德丙寅(元年),转验封员外郎。”著有《家礼从宜》《慈溪诗选》《杨嘉山读礼录》等多种著述,《千顷堂书目》著录。

潘府,《明史·儒林传》:“字孔修,上虞人。成化末进士。”曾为长乐知县。得马文升、杨一清等赏识。嘉靖初,为太仆少卿。又见《明儒学案》。著有《孔子同纪》《孝经正误》《校集颜子》《潘氏道萃编》等。

郑岳,《明史》卷二百三本传:“字汝华,莆田人。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刑部主事。”正德初,为广西副使,广东副使,迁江西按察使、左布政使。嘉靖时,为右副都御史,寻迁兵部右、左侍郎。他也是经营西南方面的官员。著有《山斋净稿》《西行记》等。

林希元,《明史·儒林传》:“字懋贞。与琛(陈琛)同年进士。历官云南佥事,坐考察不谨罢归。所著《存疑》等书,与琛所著《易经通典》《四书浅说》,并为举业所宗。”

此外弘治九年、十五年、十八年中进士的官员:王瓒、许赞、顾璘、边贡、戴铣、杭淮、都穆、鲁铎、湛若水、陆深、陈槐、张邦奇、方献夫等等,应该都会与王守仁有所接触和交往。以上诸人,参见《明清进士题名录》。

凡此,都是在经学、理学等方面有著述之人。

由此可见弘治间王守仁交游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