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电影摄影艺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无论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作为文化工业的产品,电影都是当今媒介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开文化研究和批评,了解电影的语言形态和形式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洞察这一文化盛景背后的发生机制,从宏大理论中退潮,回归已经悬置多时的本体研究。相比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相对稳定的呈现方式和语言形态,电影艺术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媒介形态的变迁,这也是电影本体论研究常讲常新的根本原因。

摄影术的发明让人类视觉观看从主体性经验变成可以被凝视的客观性对象,“再现型”视觉系统成为影像摹写现实空间的重要手段。活动影像赋予电影时间维度,进一步增加了影像的现实性。借助于影像现实性的媒介特征,早期电影制作以单镜头的“奇观”影片为主,异域风光和新闻时事是影片的主要表现内容。影像的客观性记录在当时的媒介环境下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奇观”。商业资本和“故事欲”合力将电影发展的轨迹推向了“讲故事”,使其成为好莱坞电影制作的金科玉律。

从单镜头到连续镜头组接,电影形成了一套自身的语言体系。电影摄影也从早期的客观性呈现走向艺术表现,肩负起更加重要的造型任务。在无声电影时期,影像的表现力被凸显出来,好莱坞古典叙事原则得以建立,还形成了欧洲三大先锋派电影运动,这一时期成为早期电影影像语言探索的高峰。声音和色彩进入电影制作,让电影的现实性维度更加丰富。数字技术更是颠覆了传统影像生产和电影制作,革新了电影时间和空间的构成形式。

本书通过系统性的写作,结合历史和现实的维度,追溯了电影影像的源起和发展历程,并重点探讨了电影摄影造型的具体方法。一方面,电影语言具有明显的历史性,我们需要在不断变迁的媒介技术环境中对其进行动态把握,不断拓展电影表现手段,探讨新的美学风格;另一方面,电影又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造型系统,我们重点选择了镜头、光线、景别、色彩、构图和运动作为电影摄影造型的主要手段,以此建构电影影像叙事表意的语言系统。本书内容结合了实践经历和经典案例分析,兼顾基本原理和美学诉求,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